-
岂穷民便不能获佛法耶?设宣讲所,正是平民奉佛教打算,以扩充势力之计耳。或有人说,庙内既有讲经,何必再立临街宣讲所,此真不达 77 时务之言也。殊不知此一时,彼一时,盖历代传布佛教之时,所遇波旬之党羽...
东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0044679.html
-
认为:根识中的行相,已受无明染污,不能确实反映外显的现象,所以根现量的认识都是错觉者。 20、《宗义宝鬘》原文未述及粗品法无我,文中所言粗品法无我,系依法尊一文补充。(《现代佛教学术丛刊》,V.77,...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0644838.html
-
;大悲者能永救济,恒不舍离故。[77] 从悲与大悲的差别分类中了解到,菩萨的大悲心是见到众生的苦难,而由然生起极欲拔苦与乐之心,且以无私的平等心实践己愿,对待一切众生、不舍众生,而显现出菩萨不同世人...迁流,故皆为行苦所摄。《俱舍论》卷二十二“论曰:有三苦性:一苦苦性。二行苦性。三坏苦性。”﹙大正二九,114b﹚ [77] 《佛性论》卷二?大正三十一,797a
...
张旭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045073.html
-
1992, p.4. [6] samaya有五种义---详见Atthasalini, p.58~61;英译见The Expositor, p.77~81。 [7] 时间为万法本体的思想,初见于《阿达婆...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245079.html
-
集成》p.97-98。 [16] 《大毗婆沙论》卷103(大正27.533b)。 [17] 《大毗婆沙论》卷77(大正27. 399c)。 [18] 《大毗婆沙论》卷105(大正27.541c)...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245315.html
-
schools through their own texts and words.
页77
导言
中国禅法传演至唐朝中、...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045386.html
-
77 页
者”成代表双见的“智慧”, 故结论与原经文可谓相符合。 值得注意的是澄观引申《涅槃经》这段以第一义空论佛 性的经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145466.html
-
《大正藏》卷 46, 页 77,下。 122 页 寤。 ’ ( 注 26) 而把这种相即一体的关系,阐释得最为清 楚的,莫过于下面这段《摩诃止观》卷 6- 下的问答: 问:‘无明即法性,法性...不谈“常住”和“正因佛性”的不了义经。 ( 注 76) 智顗,《妙法莲华经玄义》卷 5- 下;引见《大正 藏》卷 33,页 747,上。 ( 注 77) “捃拾教”一词,应该是来自湛然的用语。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245467.html
-
。[77] 此是蕅益大师对修学净土的指南,是对‘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开显,简洁明了,可谓完全舍去了玄妙之理。此义与善导大师所言:‘上尽一形,下至一声,乘佛愿力,莫不皆往’如出一辙。 ...《五会法事赞》法照禅师著 [49]《万善同归集》永明延寿禅师著 [50][51][52][60][76][77]《灵峰宗论》蕅益大师著 [53][55][56][57][67]《弥陀疏钞》莲池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2545514.html
-
他胜处法。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由是因缘不唯发起粗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捶打伤害损恼有情。内怀猛利忿恨意乐有所违犯他来谏谢不受不忍不舍怨结。是[77]名第三他胜处法。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此段文已见戒本. [75]原刻作慧.今依丽刻改. [76]原刻作舍.今依丽刻改. [77]此字依丽刻加. [78]原刻作住.今依丽刻改. [79]勘藏本意云.虽是善巧.亦非一切菩萨皆从得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34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