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19篇,用时1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龟兹国与西域的大乘佛教──从两汉至鸠摩罗什时代(2)

    行经竭叉(疏勒)时,曾亲睹“有千余僧,尽小乘学”。罗什在疏勒停住的一年间,最初也是讽诵《阿毗昙》、《发智论》等小乘经典。疏勒偏重小乘教的情形,直至644年玄奘行经斯土时,仍然没有多大的改变。[74] ...的〈罗什传〉则记载是在龟兹受学于佛陀耶舍,但同书的〈佛陀耶舍传〉却又谓什公在疏勒受教于耶舍。各种版本的正误,颇难定夺,亦非本文讨论范围,本文兹从《高僧传》。  [74] 玄奘《西域记》描写佉沙国...

    唐秀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0644400.html
  • 禅与诗画

    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注74);如果依此而言,明之王绂刘珏沈周文征明及董玄宰,清之王时敏王监王王原祁吴历恽寿平汤贻汾戴熙石溪苦瓜和尚及八大山人等,大抵可说是衣钵传授,一脉相承。...

    邢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244416.html
  • 慧能无相戒法及其在南宗禅法的意义

    19] 同上第73页。  [20] 同上第45页。  [21] 同上第31页。  [22] 同上第24页。  [23] 同上第74~75页。  [24] 同上第24页、73页。  [25] 宗宝本《六祖...

    若 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144444.html
  • 圆仁与唐代巡检(2)

    172,〈卫禁律.  越州镇戍等城垣〉条。注74前引书,页172。注75《入唐记》,白本,页26注;小野本,第一卷,页163注;赖本  ,页25注。  页920  《入唐记》说:开成三年八月一日,“留学...

    黄清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444508.html
  • 中国佛教之重建(1)

    贤者是  74  自修自了;不贤者,逢迎奔走,利益色身,直不知结合团体为何物。迷信派之在家佛子,事事都要仰仗佛菩萨,是亦大可哀。我佛教若长此终古,不知发奋,广造佛教人材,将来必有大苦在后。此时之某督军...

    东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0044679.html
  • 初探敦煌壁画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赞辑释》,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72—74页。 [6] 同注(4)。 [7] 王伯敏《莫高窟早中期壁画山水探渊》,载《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石窟·艺术编下》,甘肃...

    胡同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0744696.html
  • 宗义宝鬘(2)

    蝇等,此中都无少分实义。』(大,31,74中)意谓:识生起时,有一种作用,能变现出彷佛外境一般的物象。凡夫不能如实了解“识变”的原委,所以执为实有外境。其实,外境是不存在的,它只不过是识的内境。这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0644838.html
  • 菩萨之大悲心初探

    如是。第二悲念投身入水而救济之,大悲亦尔。[74]  悲以无嗔为自体之本性,主要对治嗔心;大悲以无痴为自性,对治愚痴。悲唯有悲念,而无实际之救度行为;大悲则有悲念且能救拔之。如所举之例,有二人于岸边,...毗婆沙论》卷四十五载:异生之意即起异类之见、异类之烦恼,造异类之业,受异类之果、异类之生。  [74] 《大毗婆沙论》卷八十三?大正,428a  [75] 《成实论》卷十二?大正32,337c  [...

    张旭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045073.html
  • 般若波羅蜜初探-以《大智度論》為主

    著重於解脫道的修持,故特別側重有情五蘊身心的無我、無我所--我空觀。如說「聲聞乘多說眾生空」[73],「小乘弟子鈍根故,為說眾生空」[74]等。菩薩的空慧是悲智、行願具足,廣觀一切,以無量塵剎為觀境,... 觀無常即是觀空因緣,如觀色念念無常即知為空。…空即是無生無滅。  無生無滅及生滅,其實是一,說有廣略。[103]  卷74亦云:  所謂諸法因緣和合生,是和合法,無有一定法故空。何以故?因緣生法無...

    釋安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1845193.html
  • 略谈灭尽定

    那即是解脱的境界――涅槃,此于《大毗婆沙论》卷74,如是说言:  如契经说:有四无色处,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问:何故世尊于四无色以处声说?答:为破外道解脱执故。谓诸外道执四...

    释印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3745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