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49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王政與佛法--北朝至隋代帝王統治與彌勒信仰

    」(註68),這與傳統祥瑞之說有異曲同工之處。另據王劭的 ,所稱: 神尼智仙曰:佛法將滅,一切神明今已西去,兒(楊堅)當 為普天慈父,重興佛法,一切神明還來。其後周氏果滅...廣弘明集》,卷19,第三之四,頁2-b、9-b;及 《大正藏》,冊50,頁573-c。註67 《廣弘明集》,卷19,第三之四,頁1-a。註68 《大正藏》,冊50,頁573-b。註69 《...

    陳 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145895.html
  • 以四部阿含经为主综论原始佛教之我与无我(2)

    15经32节(D ii. p.68)》“受非我、我非受、受法非我(`n'eva vedanam attanamsamanupassati` 不随观受是我, no pi `appat=...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045917.html
  • 契嵩思想研究──佛教思想与儒家学说之交涉(2)

    (注67)镡津文集卷第三,辅教编下?孝论?明孝章第一,大 正藏卷五二,页六六○中。 (注68)镡津文集卷第三,辅教编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045919.html
  • 僧睿思想研究(2)

    (注 68) 〈法华经后序〉,《出三藏记集》卷第八,《大正 藏》卷五五,页57中。 (注 69) 〈法华经后序〉,《出三藏记集》卷第八,《大正...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445922.html
  • 《入菩萨行》初品补注(2)

    57b。 页68 有关本品偈颂的解释,到此就算告一段落了。这些偈颂的 义理都是很...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945927.html
  • 身是维摩不著花──黄玉阶之宗教活动

    组织宗教会,因事不果,殊可惜也” ( 注 68)。 由上述两段资料可以得知,黄玉阶组织宗教会及草拟规则的原因,是当时的民政长官大岛久满次的催令所致。按大岛久满次于明治三十年( 1897 年)担任法务... 66)王见川, 《台南德化堂的历史》, 台南市,德化堂,1995 年 10 月,页 85。 ( 注 67)大正5年1月10日。 ( 注 68)大正4年7月20日,黄君祝贺会况。 ...

    李世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145958.html
  • 龙树的诠释学理念之哲学省察(2)

    修持,从林中扩大到乞食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路上,或是在城里,要善护根门,安住在“空三昧”之中。[68]   “三三昧”转为“三解脱门&... 印顺。《性空学探源》,页97。台北市:慧日讲堂。   [67]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第二分,卷10,《大正藏》册2,页59c。   [68] 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第236经,《大正...

    游祥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745983.html
  • 汉传“受戒法”之考察

    68页 parisuddho antarayikehi dhammehi. paripunnassa pattacivaram. (...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145988.html
  • 净影寺慧远的净土思想(2)

    “十 地”这些小、大二乘之贤圣阶位的做法, 非常不满,提出了 猛烈批评。 ( 注 68) ────────────── (63) “外凡”和“...”(《大正藏》卷 47, 页 87 中) (68) 善导便是典型例子。善导在其《观无量寿佛经》中, 对慧远把三辈九品众生比配诸大乘小乘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645997.html
  •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1)

    导师(注68)。再隔一年,了解他的耿定理又死,他和耿定向的冲突终于明朗化(注69)。虽然文献上的资料,记载两人的争论,是对“人伦之至”的解说不同(注70),其实不无含有寄人蓠下未受重视,因屈辱、 尴尬而...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84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