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时对治,‘如此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经久则病成,身羸病结,治之难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一,《大正藏》卷四六,471c。】。 一心修定,尤其是以正见修观,是治疗各种禅病的灵药。《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卷一云:‘但系心在境(修定所缘境),不令他缘,病自差耳。’【《大正藏》卷四六,581c。】《释禅波罗蜜多次第法门》卷四云:‘...
陈兵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64476337.html
-
191c)真谛三藏在这里,把世亲菩萨的大乘论分为两类,一是解释诸大乘经的,另一类是发挥唯识思想的。此中提到世亲所解释的大乘经,包含了《华严》、《涅槃》、《法华》、《般若》、《维摩》、《胜鬘》等重要的...,闻我名已,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间恶业、诽谤正法,及诸圣人。”(T11.93c)
值得注意的是,与《摄大乘论释》同样一个作者,世亲却在《无量...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41879285.html
-
所作性故] 同意。 守方b:[凡是所作性,是無常] 不遍。 守方c:[聲音,是所作性] 因不成。 攻方接著依據守方的回答,再提出理由來成立大前提或小前提。 ? 在因明推論的過程中,還會出... 其問答方式及規則如下: (1a)名標A與其定義B 攻方:C應是A,因為是B故。 守方:(凡B是A)不遍。 攻方:(凡B是A)應有遍,因為B是A的定義故。 *守方:(若B是A的定義,則凡B是...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4338419.html
-
∨合取〖〗并且〖〗∧,&,·〖〗K〖〗∧蕴涵〖〗如果…那么…〖〗,〖〗C〖〗等值〖〗当且仅当〖〗≡,~,〖〗E〖〗全称量词〖〗所有…〖〗(…),(…)〖〗∏…〖〗(…)存在量词〖〗...推出C(加上其他可能的假设),并且从假设B推出C(加上其他可能的假设),那么从假设A∨B可以推出C(加上其他可能的假设)。
从公理或者自然演绎规则的方法,例如,通过命题演算公理系统P的公理或者自然...
梁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30938797.html
-
般若经》的“别生经”,是古印度某人根据《般若经》著作的概要性论典,很像是《般若经》的内容提要。梵本《心经》开头有这样一句话nama?C蕇arvaj?駙"Dya,向知一切...;罗什译本”简略很多。
本段梵文原文如下:r?"畃a?C? ?"瀫"畁yat?"D ?"瀫"畁yataiva r?&...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0641368.html
-
》卷五百四十五,T7·804c。 [6]《大般若经》卷三,T5·13b。 [7]《解深密经》卷二,T16·697a—b。 [8]《解深密经》卷二,T16·697b。 [9]《解深密经》...]《解深密经》卷三,T16·698b。 [14]《厚严经》,转引自《成唯识论》卷七,T31·39a。 [15]《大乘入楞伽经》卷五,T16·620c。 [16]《大乘入楞伽经》卷五,T16...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850420.html
-
完全,故有僧伽提婆加以訂正改譯之六十卷本出現。關於其改譯經過,詳見當時任筆受之釋道慈之中阿鋡經序,此序收於出三藏記集卷九(大正五五‧六三c以下)與中阿含經卷末。
由中...8231;想經)之結語「中阿含因品第四竟」(大正一‧五九六c)等文字相對應;前者「所因跋渠盡」即Nidānavargo nisthitah之譯文,與中阿含之「因品竟」相當;亦即...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0555308.html
-
摩诃萨三万二千。皆为一切众望所识。…善知有情诸根胜劣。…常思示现诸有趣生。为大医王善知方术。应病与药愈疾施安。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其见闻者无不蒙益。(大正14,页557c~558a) ...558c) 佛由于体悟一切法空,所以内心能够平等如虚空,于善、不善者皆平等慈愍饶益。菩萨修持净功德,发起相应善心行,即摄众生来生其国。如修“慈”等四无量心,亦能为严净佛土: 四无量土。是为菩萨...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260065.html
-
身体」,因而为《清净道论》的解释开了先例9。而观呼吸的下一步,亦即全部十六步中的第四步骤指示,要平息「身行」kāyasańkhārā10。依据尼师 Dhammadinnā 在《小方等经》(Cū...安般念经》一致28。这点很值得重视,因为此经的中译本,收于《杂阿含》中的《安般念经》,步骤顺序反有所不同29。《杂阿含》处理观呼吸最后四步的方式也重现于另一部北传的重要文献《瑜伽师地论》(Yogācā...
乌巴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284573615.html
-
2, p. 549c.
[2] 见《杂阿含经》,(卷24) T02, p0176c;《相应部》<念处相应>,收于《南传》一六上.三八五。
[3] 见《阿毗达磨发智论》(卷2) T26, p0923c。
[4] Ibid., p. 924c.
[5] 见《大毗婆沙论》,T27, 177a.
[6] “但言无学法能成于佛,既不遮佛体,亦摄依身。”见《阿毗达磨俱舍论》(T...
大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88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