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31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境解脱”到“心解脱”:建立心境平等的佛教生态学

    总共说到了十七种修习“净土之行”的德目;它们是(1)直心;(2)深心;(3)菩提心;(4)布施;(5)持戒;(6)忍辱;(7)精进;(8)禅定;(9)智慧;(10)四无量心;(11)   四摄法;(12)方便;(13)三十七道品;(14)回向心;(15)说除八难;(16)自守戒行,不讥彼阙;(17)十善。这十七种德目,   其实是一切修行法门的根本,并无特殊之处。特殊的是,在十七种德目的长段说明...

    杨惠南

    |环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0643211311.html
  • 什么是佛教

    ,它大概是圣经的11倍。  《三藏》(4),巴利语Tikitaka,即《经藏》(Sutta--pitaka),《律藏》(Vinaya--pitaka),《阿毗达磨藏》,即最高对法藏(Abidhamma...Theragatha.  9.《长老尼偈》--Therigatha. ’  10.《本生》--Jataka,  11.《义释》--Niddesa.  12.《无碍解道》--Patisambhida. ...

    学愚法师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1139441.html
  • 从“境解脱”到“心解脱”:建立心境平等的佛教生态学

    直心;(2)深心;(3)菩提心;(4)布施;(5)持戒;(6)忍辱;(7)精进;(8)禅定;(9)智慧;(10)四无量心;(11)  四摄法;(12)方便;(13)三十七道品;(14)回向心;(15)...(8)成就众生;(9)佛土净;(10)说法净;(11)智慧净;(12)心净;  (13)一切功德净。这十三个修行次第的逐一说明,并不是本文想要做的工作。目前笔者所最关心的,是这十三个修行次第的排列次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2240202.html
  • 慈觉宗赜生平著述考

    受业于法云法秀与长芦应夫。  普度《莲宗宝鉴》卷4曰:  师讳宗赜,号慈觉,襄阳人也。父早亡,母陈氏鞠养于舅氏。少习儒业,志节高迈,学问宏博。二十九岁礼真州长芦秀禅师出家。[11]  据明河《补续高僧...净土,各于日下以十字记之。当时即感普贤、普慧二大菩萨预会,证明胜事。[15]  (五)绍圣3年(1096),编集《水陆仪文》。  宗赜《水陆缘起》云:“宗赜向于绍圣3年夏,因摭诸家所集,删补详定,勒为四...

    冯国栋、李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542606.html
  • 中國佛教在臺灣之發展史

    文化出版社,1979。 9 匡宇,臺灣佛教史,頁11,1979。 10 同注9,頁13-1511 高志卷9 外治寺觀,頁949。 12 薛志卷7 藝文2,頁186。 13 周鐘瑄,諸羅縣志...因其故址建為寺宇佛像最勝,住僧雲集」11。據王化行所撰〈始建海會寺記〉:臺灣版圖新闢─惟少一梵剎福佑海天。附郭大橋頭有廢舍一所..始於庚午八月七日,成於明年四月八日,名約海會。道場丕建,法筵宏開。...

    許勝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345587.html
  • 灵辩与《华严经论》

    “心性本净,客尘随烦恼之所杂染,说为不净”大正藏49,15下。  9《华严经论》(奎章阁27780、下同)卷55,11a。  10同上,4a。  11同上,11b  12《华严经论》卷17,《南都佛教...瑜伽行派的八识说的影响。但灵辩在做出以上划分之后,进一步将诸心(识)分为真心(识)和妄心(识),所谓“转、业心虚妄,自心真实”11,“非性者,七心妄想;性者,性净真如心”12,可见灵辩在将心识分为真妄...

    张文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3246619.html
  • 诗中有画:六根互用与出位之思

    会,1990.503. [9]成唯识论[A].玄奘译.大正藏:第11册[Z].21. [10]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A].般剌蜜帝译.大正藏:第19册[Z].115—123. [11]释道原.景德传灯录[Z].京都:禅文化研究所,1990. [12]释普济.五灯会元[Z].北京:中华书局,1984. [13]周裕锴.文字禅与宋代诗学[M].北京:...

    周裕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4448867.html
  • 经典学习与成人生命实践历程之研究

    一节 研究背1  第二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6  第三节 名词释义9  第四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限制 12  第二章 文献探讨15-50  第一节 台湾大乘佛教发展与读经介绍  --《菩提道次第广论》文本 15  第二节 广慈读书会团体及相关研究 27  第三节 成人学习的重要理论与概念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51-64  第一节 研究取向与研究方法 51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流程 59  第四章 ...

    周玉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20655651.html
  • 从“境解脱”到“心解脱”

    这段经文总共说到了十七种修习“净土之行”的德目;它们是(1)直心;(2)深心;(3)菩提心;(4)布施;(5)持戒;(6)忍辱;(7)精进;(8)禅定;(9)智慧;(10)四无量心;(11)   四摄法;(12)方便;(13)三十七道品;(14)回向心;(15)说除八难;(16)自守戒行,不讥彼阙;(17)十善。这十七种德目,   其实是一切修行法门的根本,并无特殊之处。特殊的是,在十七种德目的长...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85256187.html
  • 试论宋代佛教史籍在唐史研究上的重要价值

    杨公自内枢统左禁军,以册定功高,请复兴天竺教。”[11]这些记载都说明宋代佛教史籍对前代佛教史的补充价值。  其次,宋代佛教史籍对唐五代民间信仰与佛教关系做了充分补充。 宋代佛教史籍提供了唐五代佛教与...启发口占,然皆准的,时谓之为乞愿,乃私署为知圣大师。”[15]这些都表明南汉政权对佛教的尊崇。与南方相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等也多喜奉佛教。如梁末后唐时期,有密教僧人道贤传法于北方,时“后唐清...

    曹刚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156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