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日交流的新史料——《延历僧录》(淡海居士传)校读记
[新乡]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91-94页
--------------------------------------------------------------------------------
【作者简介】浙江大学 日本文化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8
王勇(1956—),男,浙江平湖人,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 从事隋唐时期中日关系史研究/半田晴久(1951—),男,日本东京人,浙江大学日本文 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日本入宋僧。
【内容提要】天台僧思托于753年随鉴真东渡日本,788年编撰《延历僧录》。是书5卷,入传142人 ,涉及帝王、皇后、官吏、僧侣、居士等,堪称奈良时代文化人士的传记总集。《淡海 居士传》是其中淡海三船的传记,本文据近年发现的传记完篇,钩沉唐代中日交流的珍 贵史料多则。有关唐人道璇、鉴真、祐觉、丘丹的新史事,以及新发现的《全唐诗》失收唐人佚诗2首,相信对中日关系史及唐代文化史研究多有裨益。
【英文摘要】The monk of Tiantai named Situo ferried to the east from Japan followed with Jianzhen in the year of 753 and compiled the Yanlisenglu in the year of 788.There are all together 5 volumes and 142 people concerning with king, Queen,Officer,Monk and the Privacy,etc.It is the collectivity of the cultural people's biography in nara era.Danhaijushizhuan is the biography of the ominomihune.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mplete biography of resent years and selected many rarely historical data of the Sino-Japanese communication in the Tang dynasty.The related new historical facts of Daoxuan,Jianzhen,Youjue and Qiudan and the new discovered Quantangshi which collected the lost two poems.This paper can be greatful help to The History of Sino-Japanese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historical culture in the Tang era.
【关 键 词】唐代中日关系|鉴真|《延历僧录》|淡海三船|The Historical Relation of Sino-Japanese|Jianzhen|Yanlisenglu
【参考文献】
[1]藤原继绳,等.续日本纪[M].东京:岩波书店,1998.
[2]后藤昭雄.平安朝汉文文献之研究[M].东京:吉川弘文馆,1993.2-18.
[3]竹内理三.宁乐遗文:下卷[M].东京:东京堂出版,1965.889.
[4]张步云.唐代中日往来诗辑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杨知秋.历代中日 友谊诗选[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孙东临,等.中日交往汉诗选注[M].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
日本奈良时代(710—794年),举国上下追慕唐风,朝士和僧侣中不乏吟诗属文的好手 ,其中淡海三船与石上宅嗣并称“文人之首”[1],诗文尤受时人推崇。
淡海三船(722—785年),俗称三船王(或“御船王”),多自署淡三船;出家改名元开 ,后奉敕还俗,赐姓真人。因著《唐大和上东征传》(鉴真传记)而闻名遐迩,然而有关 他与唐朝僧俗的诗文交谊,却未必广为人知。
本文利用近年在日本发现的《淡海居士传》佚文,廓清传主师从唐僧道璇、鉴真的史 事,考释淡海三船与唐人祐觉、丘丹隔海唱和的经纬,从中钩沉出唐代中日交往的珍贵史料,包括《全唐诗》等未收的唐人佚诗2首。
一、淡海三船传略
淡海三船出自皇裔,其父池边王,系大友皇子孙、葛野王子,具有天智天皇一族的血 统。少年时投入道璇(702—785年)门下,后又服膺鉴真为师,在渡日唐僧的亲炙之下, 不仅深谙佛理,而且兼通儒学,诗文更是独步当代。大概因为沉湎于学问,似乎缺乏能 吏的才干,仕途不算顺畅。延历四年(785)七月十七日,在“刑部卿从四位下兼因幡守 ”任上去世,享年64岁。《续日本纪》卷第三十八载《卒传》云:
刑部卿从四位下兼因幡守淡海真人三船卒。三船,大友亲王之曾孙也。祖葛野王正四 位上式部卿,父池边王从五位上内匠头。三船,性聪敏,涉览群书,尤好笔札。宝字元 年,赐姓淡海真人,起家拜式部少丞。累迁,宝字中,授从五位下,历式部少辅、参河 ?美作守。八年,被充造池使,往近江国修造陂池。时,惠美仲麻吕道自宇治,走据近 江,先遣使者,调发兵马。三船在势多,与使判官佐伯宿祢伊达等,率数百骑而至,烧 断势多桥。以故贼不得渡江,奔高岛郡。以功授正五位上勋三等,除近江介。迁中务大 辅兼侍从,寻补东山道巡察使,出而采访,事毕复奏,升降不慥,颇乖朝旨。有敕谴 责之,出为大宰少贰,迁刑部大辅,历大判事、大学头兼文章博士。宝龟末,授从四位 下,拜刑部卿兼因幡守。卒时年六十四。
通观淡海三船一生的仕途,既不乏机遇,又时遭挫折。可谓几番沉浮,命运多舛。以 学者而论,大学头、文章博士已臻巅峰;就仕途来说,从四位下、因幡守非属一流。
我们先看挫折。第一次是天平胜宝八年(756)遭卫士府禁锢,《续日本纪》把原因归咎 于“诽谤朝廷,无人臣之礼”,可见淡海三船不是阿谀奉承之辈,当是性情刚直之士。 第二次是神护景云元年(767)贬为大宰大贰,《续日本纪》说他因“独断”而被革去巡 察使之职,或许说明他毕竟还是书生,不善处理官场复杂的人际关系。
接着再看机遇。首先是天平胜宝三年(751)的赐姓,《续日本纪》同年正月二十七日条 云:“赐无位御船王姓淡海真人。”淡海三船为何从“无位”而获赐姓封官?正史没有 明言,其实时逢佳机,这个问题放在下节探讨。其次是天平宝字八年(764)授正五位上 勋三等,这是因为同年(764)惠美押胜发动兵变,淡海三船平叛有功,遂得授勋晋位, 并迁中务大辅兼侍从,成为天皇身边的亲信。
淡海三船能在跌倒后东山再起,与他杰出的文才有关。《续日本纪》天应元年(781)六 月二十四日条云:“自宝字后,宅嗣及淡海真人三船为文人之首。”从天平宝字二年(7 58)到天平宝字九年(765),淡海三船的官位累年迁升,正与“文人之首”之名声日盛相 符,加上平叛惠美押胜兵变立下军功,因此贬为大宰大不过数年,一跃升为大学头兼文 章博士,成为奈良学坛的最高权威。
正史的淡海三船传记,偏重其仕途沉浮,而与官场无涉的事迹,大多略而不述。因此 ,仅凭《续日本纪》的相关记录,无法窥视淡海三船之全貌。值得庆幸的是,随鉴真东 渡的唐僧思托所撰的《延历僧录》中,存有《淡海居士传》1篇,包含许多正史未载的 珍贵史料,据此可以了解到中日交往的一些细节。
二、《日本高僧传要文抄》
天台僧思托是鉴真的弟子,天平胜宝五年(753)随师渡日,延历七年(788)撰《延历僧 录》,是为日本僧传之嚆矢。此书早已失传,逸文散见诸书,据近年后藤昭雄教授发现 的《龙论钞》所引逸文,可知原书厘为5卷,共载142人传记,其中以下32人的传记有逸 文可考[2]。
第一卷:鉴真、道璇、思托、荣睿、普照、隆尊(共7人,今存6人);
第二卷:圣德太子、天智天皇、圣武天皇、光明皇后、桓武天皇、乙牟漏皇后、文屋 净三(共10人,今存7人);
第三卷:共23人,包括仁干、智光、光仁等,传记无存;
第四卷:共58人,包括贤璟、平备、行表等,传记无存;
第五卷:(沙门)庆俊、戒明、明一、神睿、慈训、弘耀、惠忠;(居士)藤原良继、藤 原不比等、藤原继绳、藤原鱼名、藤原种继、石上宅嗣、佐伯今毛人、石川恒守、淡海 三船、中臣镰子、大中臣诸鱼、穗积加古(共沙门14人、居士30人,今存沙门7人、居士 12人)。
《延历僧录》虽名“僧传”,其实立传不限于僧侣,涉及帝王、皇后、官吏、居士等 ,可以看做是一部奈良时代文化人士的传记总集,在日本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此书 还因为保留许多中日交往的珍贵史料,包括渡日唐人(鉴真、道璇、思托)的传记,可补 中日史书之不备。
日本建长元年(1249),奈良东大寺尊胜院主宗性,广泛搜罗历代僧传加以抄录,3年而 成《日本高僧传要文抄》3卷,卷三抄录的《延历僧录》中,包括《淡海居士传》的佚 文,兹录如次:
淡海居士淡海三船传
又云:淡海居士淡海真人三船,曰元开,近江天皇之后。锡得天枝,流海源别,赐真 人姓。童年厌俗,忻尚玄明。于天平年,伏膺唐道璇大德,为息恶。探阅三藏,披检九 经。真俗兼该,名言两泯。胜宝年,有敕令还俗,赐姓真人。赴唐学生,因疾制亭。虽 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眷属,常修梵行。求会真际,故奉太微之圆觉。顺时俗,故奉 法宾王。
此言“近江天皇之后”,与《续日本纪》中“大友亲王之曾孙”的记载呼应。大友亲 王之父即天智天皇,亦称“淡海帝”或“近江天皇”;“锡得天枝,流海源别”是说淡 海三船出自天皇枝裔,似与近江天皇之谥号“天命开别”有关;“真人”之姓列《八色 之姓》冠首,始定于天武十三年(684)十月,仅授予皇室氏族。
自“童年厌俗”以下,有两则重要史实:一是“伏膺唐道璇大德”,二是“赴唐学生 ”。前者是说淡海三船曾随唐僧道璇出家,后者是说淡海三船一度入选遣唐使成员,两 则史事《续日本纪》皆漏载。
关于淡海三船出家的时期,《延历僧录》仅言“天平年(729—748)”。然据入唐留学 生吉备真备所撰《道璇和上传纂》[3],“大唐道璇和上,天平八岁至自大唐”,则“ 伏膺唐道璇大德”必在天平八年(736)之后。淡海三船出家之后“为息恶”,所谓“息 恶”即“沙弥”的别称。按照奈良时代的僧尼令,20岁之前出家而未受具足戒,从师僧 杂役修行者称“沙弥”。参酌“童年厌俗,忻尚玄明”一句,淡海三船出家当在15—20 岁之间。其后“探阅三藏,披检九经。真俗兼该,名言两泯”,在唐僧道璇的亲炙之下 ,研读佛典儒经,成为兼通内外的博学之士。
关于“赐姓真人”的时期,《续日本纪》有“天平胜宝三年(751)”与“天平宝字元年 (757)”两说,然参照《延历僧录》“胜宝年有敕,令还俗赐姓真人”的记载,当以“ 天平胜宝三年”为是。年届30岁而尚无位的淡海三船,为何在天平胜宝三年突然被“敕 令还俗”呢?《续日本纪》没有涉及个中原因,从《延历僧录》始知是因为入选了“唐 学生”。
查《续日本纪》,天平胜宝二年(750)九月二十四日,任命藤原清河为遣唐大使、大伴 古麻吕为副使并判官、主典各4人;天平胜宝三年(751)二月十七日,“遣唐使杂色人一 百一十三人”叙位有差;同年四月四日,朝廷“为令遣唐使等平安”派专使参拜伊势神 宫等;同年十一月七日,追加任命吉备真备为副使;天平胜宝四年(752)三月三日,遣 唐使一行拜朝,九日接受节刀,尔后扬帆出发。
朝廷在任命遣唐使的四等官员(大使、副使、判官、录事)之后,开始选拔各类专门人 才,天平胜宝三年(751)正月二十七日敕令淡海三船还俗并赐姓,显然是这项工作中的 一环。二月十七日随从人员113人“叙位有差”,说明选拔工作基本完成。
淡海三船为这次出使唐朝,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原拟将自己的诗文著作带往中国 请益,惜乎“因疾制亭”未能成行。此后,淡海三船虽然还俗,但依然心仪佛教,同时 “奉法宾王”步入仕途。
长期以来,人们以为《日本高僧传要文抄》辑录的《淡海居士传》已是完篇,叹息淡 海三船如果入唐的话,必会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佳话。其实,淡海三船虽然终生未 得入唐,但确实与唐朝僧俗结下很深的诗文交谊。我们之所以能够这样说,有赖于后藤 昭雄教授发现的《淡海居士传》完篇。
三、《淡海居士传》
大阪府河内长野市有一座真言宗的古刹金刚寺,大阪大学后藤昭雄教授在调查该寺藏 书时,发现寺僧禅惠于正和四年(1315)抄写的《龙论钞》1册,书中引录的《淡海居士 传》,比已知的《淡海居士传》多出三分之二以上的内容。亦即:《日本高僧传要文抄 》仅辑录了传记的开首部分,有关淡海三船与唐人鉴真、祐觉、丘丹进行诗文交谊的重要内容,仅见于《龙论钞》所引的《淡海居士传》中。
《龙论钞》引录的《淡海居士传》,内题“淡海居士传刑部卿”,开首部分基本与《 日本高僧传要文抄》相同,但也有个别字辞不同,如“忻尚玄明”作“忻尚玄门”,“ 赴唐学生”作“起唐学生”,“因疾制亭”作“因患制亭”等,可作考异之用。《日本 高僧传要文抄》的传记终于“顺时俗,故奉法宾王”,《龙论钞》的传记则有如下续文 。
后真和上来,上诗云 五言
摩腾游汉国,僧会入吴宫。
岂若真和上,含章渡海东。
禅林戒网密,慧苑觉花丰。
欲识玄津路,缁门得妙工。
便伏膺为斋戒弟子,既蒙赐。或云,自庆诗一首五言
我是无明客,长患有漏津。
今朝蒙善诱,怀抱绝埃尘。
道种将萌夏,空花更落春。
自归三宝德,谁畏六魔瞋。
于政事暇,礼佛读经。每于节会,花香奉佛。兼述真和上《东征传》一卷,俞扬威用 先。后又注《起信论》,□藻钩玄门。东大寺唐学僧圆觉,将《注论》至唐。唐灵越龙 兴寺僧祐觉,见《论》手不择卷。因回使,有赞诗曰 五言
真人传起论,俗士着词林。
片言复析玉,一句重千金。
翰墨舒霞卷,文花得意深。
幸因星使便,聊申眷仰心。
居士又作《北山赋》,至长安。大理评事丘丹见赋,再三叹仰:“曹子建之久事风云 ,失色不奇。日本亦有曹植耶。”自还使,便书兼诗曰 五言
儒林称祭酒,文籍号先生。
不谓辽东土,还成俗下名。
十年当甘物,四海本同声。
绝域不相识,因答达此情。
无量寿国者,风生珠,禁聪苦空,水激全流,波挨常示。居士摄心念诵,愿生安乐云 云。
出《延历注录》第五卷
这部分的传记,主要包含以下四项内容:与鉴真的关系;与祐觉的关系;与丘 丹的关系;临终描述。
先看与鉴真的关系。淡海三船所撰的《唐大和上东征传》卷末,录有《初谒大和尚二 首并序》,似乎两首诗均是初谒鉴真时进献的作品。《淡海居士传》未录诗序,所载诗 歌亦与《唐大和上东征传》文字略有出入。尤为重要的是,《淡海居士传》廓清了二诗 创作的背景。亦即,“摩腾游汉国云云”是初谒鉴真时的进呈之作,“我是无明客云云 ”是服膺鉴真后的自庆诗。从这篇传记可知,淡海三船先师从道璇,继服膺鉴真,与赴 日唐僧关系密迩。
次看与祐觉的关系。《唐大和上东征传》成书于宝龟十年(779)二月,淡海三船注《大乘起信论》当在此后。此书由东大寺僧圆觉送往唐朝,且唐人赋诗回赠作者,表明事在淡海三船生前。从宝龟十年(779)至淡海三船去世的延历四年(785),日本仅派出过一次遣唐使,即宝龟十年(779)五月二十七日出发的送唐客使布势清直一行,圆觉似乎作为“唐学僧”随此次使团入唐。遣唐使走的是南路,先在明州一带登陆,圆觉将《大乘起信论注》赠给越州龙兴寺僧祐觉,祐觉“见《论》手不择卷”,因作赞诗回赠作者。这首堪称中日文化交流见证的五言律诗,不唯《全唐诗》未载,近年出版的一些专门辑录中日唱和诗的著作亦都漏收[4],是一首名副其实的唐代佚诗。
再看与丘丹的关系。淡海三船托圆觉将佛学著作《大乘起信论注》带往中国的同时, 又作《北山赋》托人送至长安,大理评事丘丹读后赞叹:“曹子建之久事风云,失色不 奇。日本亦有曹植耶?”遂将书信及赞诗托遣唐使带给作者。丘丹的书信今不存,赞诗 则因《淡海居士传》而保存下来。这首五言律诗亦不为《全唐诗》等辑录,与祐觉的赞诗具有同等的价值。
越州龙兴寺僧祐觉生平不详,而“大理评事丘丹”则是名声不算太小的唐代诗 人。《全唐诗》卷三○七载有其小传:
丘丹,苏州嘉兴人,诸暨令,历尚书郎,隐临平山。与韦应物、鲍防、吕谓诸牧守往 还。存诗十一首。
《全唐诗》卷八八三也录其诗2首,这样存诗共13首;此外,卷七八九另有两首诗辑其 联句。丘丹其人,新旧《唐书》无传,生卒年不详。从《全唐诗》所收作品来看,与韦 应物、崔峒等名流过往甚密,据其《经湛长史草堂》诗序的署款,知贞元六年(790)的 头衔是“检校尚书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其他事迹则多不考。今据《淡海居士传》,可 以确认布势清直一行入唐期间(779—781年),丘丹担任大理评事(从八品下),在长安与 遣唐使有过交往,并与淡海三船隔海唱和,谱写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最后是临终描述。思托的《延历僧录》成书于延历七年(788),距淡海三船去世(785) 不过3年。“居士摄心念诵,愿生安乐云云”,说明淡海三船直至晚年信佛不怠,并与 思托等唐僧保持往来。
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弟子,如法进、思托等均有数部著作并诗文存世,惜乎大多不 为中国学者重视,也未被《全唐诗》、《全唐文》、《四库全书》乃至现代的辑佚类书 籍著录;而日本学者因其归属中国典籍,很少有人去做专门的研究。
以《延历僧录》为例,这部1200余年前唐人撰写的史籍,一直以抄本形式流播东瀛, 至今没有出现过刊刻本或活字本,不惟中国学者难睹其书,日本学者也鲜见系统地利用 。
近10年来,我们在日本公私图书馆乃至寺院神社寻访唐代佚书,深知这些佚存日本的 “天下孤本”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必要及时介绍给中国学术界。兹不揣浅陋,将校 勘《延历僧录》的点滴收获,公诸于同好,以祈抛砖引玉。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