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菩萨社会关怀的二大任务--庄严国土、成熟众生(主题演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传道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台南妙心寺住持
  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1-14)
  --------------------------------------------------------------------------------
  3 页
  壹、前言
  大乘佛教的基本精神是“严土熟生”── 即“庄严国土、成熟众生”, 因为大乘的菩萨精神是以“忘己利人”为前提︰“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然众生的苦痛,不外来自身心、社会和自然环境,所以, 大乘行者在成佛之前, 必须净化自他身心(正报)及其所依之国土(依报),使正报和依报都“严净圆满”,始能解脱成佛。 因此,庄严国土、成熟众生,成了解脱成佛的必要条件; 而庄严国土又是成熟众生的先决条件。 有了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的积极净化, 要在净化的环境里教育众生,净化身心烦恼,也就事半而功倍了。 主办单位现代佛教学会及教内各承、协办单位同仁, 为了落实净佛国土的理想,举办此次〈佛教与社会关怀︰生命/生态/环境关怀〉学术研讨会, 承现代佛教学会会长杨惠南教授之嘱, 要传道在研讨会之前作主题演说,以为抛砖引玉, 敬请不吝指教!
  贰、佛教环保的理念根据  
  佛法中的生命关怀、环保思想, 乃根源于释迦牟尼佛对宇宙人生的正觉︰凡存在的, 皆建立于缘起相互依存的关系中。 不论从人类、动物、矿植物的时空互动来看,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矿植物等等, 莫不息息相关、相斥相成,不能断然分割而单独存在, 这就是现代
  4 页
  所谓“生命共同体”的意识, 佛法称之为“缘起实相”或“缘起中道”的整体相互依存。 据此之故,菩萨度化众生,不但要净化身心,必然地也要美化生活环境; 尤其是必本著「同体大悲”, 进行“无缘大慈”的本份教育、义务服务,绝无任何附带条件的要求众生回报! 这是菩萨对“缘起实相”的无我体认, 和“缘起中道”的悲智实践必然且具体的展现!也即是佛教对生命关怀及环保理念之所本。
  参、欧美学者对生态价值观的三阶演化  
  初阶段, 自以为人类凌驾生态万物之上,环境本身没有任何神圣意义,人类可以予取予夺。 (培根的《新工具》所谓〈工具论〉可为代表。)
  第二阶段, 物质文明更抬头,生态万物成为从属于人类的宝贵财富, 人类学会以科学方法更有效率的撷取地球资源。 (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洛克的物质进步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等可为代表。)  
  第三阶段, 近代则视人类为宇宙生态的一部份,并且与整个生态互相依存。( B.Commoney/Jeremy Rifkin 等可为代表。 ) 
  生态学家们已由研究得知, 假如全球的动物死亡半数,人类必也跟著死亡; 如果植物死去或砍伐掉三分之一,人类将发狂致死。 相反而有趣的是,若地球上没有人类,动植物却会活得很茂盛, 无怪乎人类被称之为“破坏地球的癌细胞”, 亦足见人类对自然生态的仰赖之深!过去,由于人类的无知、自私, 强调纯粹物质、高倡效率,及以人类为本位的无限度开发掠夺, 早已破坏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物种的相继灭绝, 势必渐次受到自然界的反扑,而导致人类空前未有的浩劫。 未来人类将拥有一个怎样的生存空间,此刻的我们, 正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色!
  5 页
  肆、台湾的环境污染近况  
  根据今(八十四)年二月十日“联合报”〈焦点〉〈 记者季良玉/台北报导〉︰人口、 车辆、工厂密度第一,猪只密度次于荷兰台湾环境负荷超过主要工业国。
  根据环保署统计, 自民国七十六年环保署成立以来,台湾地区的环境负荷程度年年递增, 八十二年底台湾地区每平方公里平均居住五百八十二人, 有四百二十二辆汽机车,二点六八家工厂, 两百七十三头猪,平均每人一年消耗能源一千六百七十五吨油当量,环境负荷比主要工业国还沉重。  
  环保署的环保统计年报显示, 台湾地区人口在八十二年底达到两千零九百四十四万人, 比上年增加百分之零点九二,比七十六年底环保署成立时增加百分之六点四六。  
  机动车辆数在八十二年底也达一千五百一十九万辆, 较上年成长百分之九点五二,且较六年前整整增加了一倍。  
  台湾地区的工厂登记数, 在八十二年底有九万六千六百三十家, 较上年增加百分之二点零七,较六年前增加百分之十四点八一。 养猪头数有九百八十四万头,较上年增加百分之零点九三,较六年前增加百分之三十八。  
  八十二年底的能源消耗量是六千一百一十二万七千公秉油当量, 较上年增加百分之六点二八,较六年前增加百分之四十四点九五。  
  以人口、 车辆、工厂、猪只密度和能源消耗量等五项主要环境负荷指标, 和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荷国、法国相比, 台湾在人口密度、车辆密度、工厂密度三项都高居第一位, 而且密度都高出这六个主要国家一倍以上,只有能源消耗和猪只密度低于荷兰,居第二位。  
  〈记者季良玉、 李彦甫/台北报导〉︰最近一期德国明镜周刊以“
  6 页
  我们生活在猪舍”为题, 报导台湾、大陆、南韩、泰国等地的环境污染问题, 认为亚洲第一代及新生代国家为了经济快速成长,已经付出昂贵的环境代价。 环保署不否认台湾有严重的环境问题, 但认为把台湾形容为“猪舍”太夸张了,环保署官员说︰“那住在台湾的人不都变成猪了吗?” 
  明镜周刊二月六日出版的环保专文指出, 备受赞誉的远东经济奇迹留下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及解体的社会秩序, 在日渐民主的东亚国家有愈来愈多的政府官员, 必须为环境污染道歉, 台港星马等四小龙的经济繁荣,已无法弥补人民在生活条件上受到的损失。  
  该篇报导指出, 台湾经历四十年平均每年百分之九的经济成长后, 平均国民所得已比若干欧盟国家还高,但台湾愈来愈像一座垃圾场,罹患癌症的比例急遽上升。 该文并引述台湾的东海大学生物系教授林俊义的话说 ︰“我们生活在猪舍里”, 无远见的成长政策与贪污腐化使这个岛变成“城市炼狱”,再也无法恢复旧观。
  明镜周刊文中引用台大物理系教授张国龙的话说, 台湾以政治独裁维持政治安定以确保投资人, 对于环保就如同对敌宣传一样。 张国龙并展示核电厂附近发现的变形鱼,环保团体估计至少需要四千亿美元才能消除环境污染, 这是政府引以为傲之外汇存底的五倍。  
  明镜周刊文中引用台湾新环境基金会秘书长刘文超的话指出, 台湾地区百分之五十八的自来水无法饮用,百分之九十的河川受到重金属污染, 三分之一的耕地已经受损,化学肥料使农地荒芜, 更严重的是为了满足电力需求,台湾还有三座核电厂。  
  环保署水质保护处表示, 明镜周刊所言并非事实,环保单位从七十五年到八十二年监测台湾地区主次要河川水质的变化, 并没有那么高的污染程度,以八十二年的调查为例,未受污染河段占百分之六十一点一, 严重污染河段仅占百分之十二点九,且都为河川下游河段。  
  水保处说, 河川水质的重金属检测数据,合格率达百分之九十五
  7 页
  , 环保署成立以来,就积极推动事业废水管制工作,目前污染量已削减了百分之二十。  
  环保署废弃物管理处说, 文中说台湾耕地有三分之一受污染,也是太夸张的说法。 根据调查,台湾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地区经确认的只有一百六十公顷, 而全台农地有八十八万公顷, 环保单位对污染农地已予列管,定期调查土壤重金属变化, 农政单位也进行稻米监测,过去因土壤污染造成镉米事件的一百零五公顷农地,目前都在休耕状态。(案:实际上已经复耕了。 ) 
  环保署官员说, 环境污染是伴随工业发展而来,同样受困于环境污染问题的国家不只台湾, 但台湾的环境问题最近在国际间好像特别凸显, 也特别引起国内重视,如果能刺激国人共谋改善环境品质,才有建设性。  
  德国明镜周刊驻北京记者周劲恒则表示, 报导并无浮夸。   
  〈记者季良玉、曾兰淑/连线报导〉︰德国明镜周刊指我 国人民像“生活在猪舍中”一文曾访问国内四位环保运动领袖, 四位环保人士昨天均表示,他们对台湾恶劣的环境品质描述全是事实,相信许多民众感同身受。 新环境基金会秘书长刘文超甚至说, 他的德国朋友还以好像“蟑螂”形容台湾人民的生活。  
  明镜周刊记者在去年三月来台采访, 访问了刘文超及台湾环保联盟前任会长张国龙、 新竹农权会会长田仁远等人,并引述了东海大学教授林俊义的一些说法。 去年三月,德国国家第一电视台(ARD)也曾来台制作长达十五分钟的台湾环境污染专题, ARD的收视人口有八千万人,传播力更是惊人, 节目播出后,刘文超就接到德国朋友以越洋电话告知。  
  在德国住过十多年的刘文超说, 他接受明镜周刊访问时说︰“台湾是贪婪之岛”、 “台湾人民只是在茍延残喘”,话还说轻了; 他的德国朋友来台湾访问眼看台湾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吃喝嫖赌, 很安和乐
  8 页
  利的样子, 不禁下了一个评语︰“台湾人民的生活好似蟑螂,早已麻木不仁。 ” 
  德国明镜周刊 “台湾人民生活在猪舍中”的说法是引用东海大学教授林俊义的话, 林俊义表示,他不是危言耸听,台湾的乡村到处是断垣残壁的破败景象, 都市则有严重的空气污染, 没有污水下水道,视觉、嗅觉上都给人肮脏的感受, 加上发展密度太高,住商不分,绿地少,人多车多,让居住者的心理压力很大。  
  他说, 从两个指标可以证实我们是生活在猪舍中,一是国人出国旅游比率居全球之最, 这是国人无法承受台湾环境压力外逃的心理反应, 只有到国外才能暂时解脱,他称之为“环境出埃及记”。  
  林俊义说, 第二个指标是一九九三年国人的平均寿命不再继续成长, 反而下降,无法像日本多年来平均寿命一直保持成长。 他表示,这两个警讯显示环境品质已经非常恶化,令人忧虑的是, 环保署却比以前更没有作为,环保政策更松散。  
  张国龙说, 根据国际评比,台湾的生活品质名列国际大都会的第七十几名, 对于国外媒体的报导,新闻局不必急于为台湾化妆,以免越描越黑。 张国龙说,环境异议分子在台湾经常遭到逮捕、判刑的命运, 他自己也因发起反核游行被起诉, 他受访时说︰政府以政治迫害手段打压环境运动,讨好企业界,全是事实。  
  明镜访问的另一位人物田仁远, 原本是新竹关西镇的一名农夫, 因财团在当地兴建高尔夫球场,阻断农田灌溉水源, 他和一群农民组织农权会起而抗争,但四处陈情都因政府单位互踢皮球而碰壁。 田仁远在访问中痛陈财团和政客勾结开发高球场。  
  我们的行政当局反应如何呢?新闻局不同意“明镜周刊”报导“台湾人好比生活在猪舍中”, 要环保署备齐相关资料去函更正。 知识分子对台湾的环境污染近况与政府的策略, 观感如何?且看台湾教授协会施信民教授在〈自由时报八十四、 二、十六自由广场综合新闻〉
  9 页
  标题为︰“我们生活在猪舍?”之大作︰ 
  德国“明镜周刊”最新一期刊物中有一篇题目为“我们生活在猪舍”的文章, 提到台湾在经济成长之下,环境品质日益恶化, “愈来愈像一座垃圾场”、“台湾人好比生活在猪舍一样”。 对此报导,新闻局通知环保署备齐相关资料去函更正,显然行政当局并不同意这篇文章的看法。  
  台湾人是否生活在垃圾场或猪舍中, 我想每个人依其对环境状况的认知程度、 对环境的尊重程度、对公害的感受强度和利益考量之不同而有不同的答案。 官员和业者本身常是公害的肇因者或制造者, 其工作和生活空间又可以远离污染地区,自然不认为环境品质低劣。 污染地区民众则因亲身受害,对环境品质评价很低; 环保人士则基于对环境的重视和对状况的了解,并不讳言环境品质低劣的事实。  
  虽然各个人对环境品质评价或感觉不同, 但是客观的事实到底是如何? 
  就拿猪来说, 台湾养有将近一千万头猪,这种平均二个人拥有一头猪的“与猪共存”情形是世界少有的。 若以一头猪产生相当于四至六个人的污染量来看, 台湾猪只总污染排放量是人口总污染排放量的二至三倍。 以此来看,说台湾人生活在猪舍似乎相当贴切。  
  再拿垃圾来说, 根据环保署的资料,民国七十二年一般垃圾和事业废弃物产量分别为四百二十八万吨和三千万吨,到民国八十二年则分别增加为八百三十四万吨和五千一百万吨; 而在八十二年,一般垃圾仍有百分之二十九任意弃置,数量更为庞大的事业废弃物的妥善处理率则没有数据。 说台湾愈来愈像一座垃圾场,并没有违背事实。  
  再拿污水下水道的普及率来看, 目前全台湾只有百分之三, 这在“亚洲四小龙”中是最低的,连马来西亚在一九八0年每人国民所得一千多美元时普及率都已达百分之十五。
  再拿河川污染来看, 民国八十二年五十条主次要河川总长度中有
  10 页
  百分之三十九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此数字较七十八年的百分之三十三为高,可见河川污染愈加严重。  
  另外, 像集水区的滥垦滥建、水库的优养化和淤积、地下水的超抽和水质盐化, 已经使这几年来台湾面临缺水的窘境。 都市中汽机车数量年年成长,使空气品质愈形恶化;而辐射屋、海砂屋的出现使得连住都没有安全感。  
  这几年来政府和财团又把目标放到台湾的海岸地区, 许多填海造陆的工业区、垃圾场计画不断推出。 将来台湾四周布满了工厂、发电厂、垃圾场, 这不是用污染之墙把台湾圈起来, 让人民生活在“猪舍”中吗? 
  不过, 根据动物学家对猪的了解,猪其实是相当爱干净的动物,是人把猪关在猪舍中,猪舍才变成脏臭; 所以,是人以人的想法和作法使猪生活在脏臭的环境中。 同样的,也是人使人自己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 环保署若去函更正“明镜周刊”的文章,也改变不了台湾低劣环境品质的事实。  
  如果我们不愿生活在“台湾猪舍”, 我们就要好好检讨我们的经济和环境政策, 正视环保问题,并谋求改善之道,这是比去函更正别人文章更重要的正经事。  
  由以上的报导, 我们不难理解现今台湾生存环境恶化的程度,与生活品质之每下愈况。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何以台湾人民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 还能“很安和乐利的样子”?这的确值得大家省思!
  伍、“唯心净土”、“人间净土”与环保 
  隋唐佛教的鼎盛, 不但“心、境并重”的“人间净土”未能落实, 却反形成禅、净、台、贤,重“心”轻“境”的“唯心净土”; 宋元明清和以至民国,更发展出“往生净土”,而忽略“严净国土”的菩萨因行, 也因此影响了近代台湾佛教的环保运动。  
  11 页
  正如杨惠南教授在其〈当代台湾佛教环保理念的省思以“预约人间净土”和“心灵环保”为例〉一文里所说︰ 
  无论是慈济功德会的“预约人间净土”, 或农禅寺和法鼓山的 “心灵环保” , 二者之所以局限在“浪漫路线”的
  “易行道环保运动”的范围之内,原因固然在于主导法师保守的政治理念和态度; 但是,重视“(内)心”而轻忽“(外)境”的环境哲学,则是更加根源性的原因。  
  即如杨教授文中所言, 在资源回收方面,我们不能不对慈济功德会的丰硕成果,加以肯定。 然而,杨教授在文中亦不讳言地指出︰ 
  任何国家的最大污染源,都是来自资本家和政府。 而证严和圣严两位法师所主导的当代台湾佛教环保运动, 为什么无法关注到资本家和政府这两大污染源呢?原因是意识型态的作祟。 事实上,慈济功德会和法鼓山的许多经济来源,乃是破坏生态、制造污染的资本家。 ... 对于政府,基于传统佛教“上报四重恩”当中之“国恩”的说法, 即使已是二十世纪末的民主时代, 证严法师依然把国家领导人的政事,封建地尊为“仁王德政”,“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 在政治与经济资源既得利益的双重考量下, 企盼二大团体撄其锋, 来从事“强硬路线”的“难行道环保运动”,诚然不易!
  然证诸佛陀一生的教化, 其微言大旨,一言以蔽之,实可名之曰︰“护生”。 护生,就是尊重生命,因为尊重生命,必然也重视到生命存活的环境; 环境的良窳,不仅会影响存活的品质, 更影响、关系到人性尊严、心灵的净化与否。生存、尊严、净化(自由),这三个层次环环相扣。
  12 页
  由此图来看, 可知生命的“尊严”、“净化”均建构于
  “生存” 环境的基础上, 所以,环境保护、生态保育,对教育人性、净化心灵,有著关键性的积极效用。  
  小乘主张“心净则众生净”, 大乘虽则扩大到“心净则国土净”, 然而,近代大乘佛弟子却沉滞在“唯心净土”里, 反而漠视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人间净土”的实质,殊为遗憾!虽然,圣者心境是“心能转物,境随心转”, 故高扬“心净则众生净、心净则国土净”自不成问题; 然而,勿忘却凡夫心境是“境能转心, 心随境转”,因此,从转凡成圣的立场看, “国土净则众生净,国土净则心净”更切实际。 这一点可由极乐净土、药师净土、弥勒净土的施设、陈述,得知上述的双向命题,绝非纯粹的唯心净土。  
  至于“人间净土”的意义, 则是指生命在清净庄严的时空下生活得有尊严、净化而言。 深观此义,人间净土的实现, 理应视为全人类对于理想世界的共同企求,口口声声标榜菩萨行的大乘佛弟子, 实无由舍此责而旁贷!
  陆、结语  
  尊重生命必须从净化根源做起, 关怀社会、推行环保︰
  呼吁全国佛教徒, 全力支持认同环保政策人士参选民意代表, 要求政府拍制生态环保录影带,开放公共电视,教育社会大众认识、了解今日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使环境保护由地区性受害者反污染的自力救济, 成为全民觉醒参与的环保运动。
  跳脱僵化的知识灌输, 而将人文、生态环保教育,落实于一般学校的通识教育, 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长期教育,点滴累积,方能从根本救起。
  破除“经济奇迹”的迷思, 纠正“经济挂帅”的偏颇政策, 应重视人文的提升,与个人消费型态的觉醒,方能有效改善因经济过度成
  13 页
  长对环境所造成的弊害。
  以佛诞日为佛教的“环保日”, 更有意义提升放生层次︰将放生的宗教意义化为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的实质行动。
  错误的政策导致森林、 生态环境、土地的破坏与生命的威胁, 所以应鼓励有良知的人才参政,以参与周延的立法,为自然生态把关。
  “使用者付费”的口号虽已喊开, 但是否积极彻底执行?付费之后是否真正用于污染防治?成效如何?均应建立一套评估制度,定期向社会大众公布,方能收效。
  呼吁消费大众扮演监督者的角色, 贯彻绿色消费主张,拒买、拒用危害生态环境的制品。
  敦促民代与大众媒体,监督政府和大企业; 一旦污染陈情无效, 取缔不力,呼吁人民不惜持强硬手段请愿、抗争,要求政府及相关单位限期改善。  
  若要学习菩萨救苦救难, 就必须重视此地、此时、此人受苦受难的关怀与净化, 随分随力,本著忘己为人、尽其在我及任重致远的菩萨精神, “愿与弱势抗强权”,效法阿难尊者的大愿︰“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牡洹(涅槃)”, 以清净自他的身心,共同建设人间净土,实现世界地球村的美化净化,这样才能彰显菩萨的慈悲精神与特色。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