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指舍利在现人间的前前后后
——参加法门寺瞻仰佛指舍利法会后的感想
一九八七年,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中,发现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四枚及大批唐代文物。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即轰动了全世界。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现在,全世界的佛教学者和广大佛教徒,都怀着一种与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注视着这一新的发现。而各方面的学者、专家,也都根据出土文物,对法门寺的历史和文化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一个崭新的学科--法门学,正在逐步形成。我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有幸参加了瞻仰佛指舍利的盛大法会,了解到一些有关佛指舍利和大批唐代文物出土的情况,今略作介绍如下:
1、瞻仰佛指舍利法会盛况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了佛指舍利四枚和大批唐代文物后,有关部门曾在法门寺召开了出土文物评定会。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一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与北京的一些专家、学者,应陕西省人民政府的邀请,莅临西安,参加了这次评定会。所有与会人员在观看了地宫,评议了出土的佛指舍利和文物以后,一致认为,这是继半坡和秦俑发现后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又一次重大发现,对我国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交流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当时赵朴初会长曾即兴写下长诗一首,题为《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今引录如下:
我昔两次送佛牙,巡游缅甸与楞迦。
举国上下争迎奉,倾城遍野持香华。
今年浴佛迎舍利,雷音普降人间世。
不期佳讯联翩来,宝藏初开法门寺。
我于是夕南天行,七日周游曼谷城。
瞻礼梵宫参白足,佛国王民仁且亲。
福德因缘恒自幸,归家又得扶风信。
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胜今无与并。
席不暇暖来西安,庆功劳苦宝主欢。
示我录相幻灯片,恍如置我唐贤间。
飚轮往返四百里,塔空亦可生欢喜!
不有空坏安有成?他年待看凌云起。
降大隧兮入地宫,深深宫室闭三重。
岂知漆黑沉沉裹,八部天龙护大雄。
玉棺启见佛指骨,曾使唐王泪盈目。
想见当年丈六身,一弹三界群魔伏!
凝视莹莹润有光,不同凡质千年藏。
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
金银琉璃众宝器,精微工巧辉煌极。
金缕袈裟待展开,天衣偏覆无边际。
勤劳智慧欢先民,妙手所到如有神。
密藏加护赖佛力,多劫能留稀世珍。
千载胜缘逢盛世,好将佛事助文治。
天人学究集群贤,财法兼施劝多士!
重现庄严争寸远,事业毋忘后视今。
这首赞歌,既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也期望大家齐心协力保护好这举世闻名的珍贵文物。
一九八八年三--四月台票关部门又从这批出土文物中选出一百多件,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参观者络绎不绝,赞欢备至。在展览期间,《文物》编辑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约请了北京的部份文物考古专家进行参观、座谈,后来又以笔谈形式,评述了这批唐代文物珍品。大家一致认为,法门寺塔地宫这次出土的文物,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是皇室献供之物,其规格、等级也是最高的,保存得又相当完好,是研究唐朝代佛教艺术、政治、经济、文化及中外交通史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九日,法门寺隆重举行了瞻仰佛指舍利法会。我也有幸邀参加了这次法会,瞻仰了我们佛教徒向往已久的佛指舍利。当时,我真像见到了佛陀一样,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快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特地从北京赶来以加这次盛会,再次瞻仰了佛指舍利并参观了法门寺。他在接受中国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佛指舍利和供养物器自唐代置于地宫,历经一千一百多年而重现于世,乃千载一时的盛事,体现了佛陀慈悲之光和中华民族的智慧光辉.这次瞻仰法会规模空前,海内外高僧云集,是可以预期的.全世界的佛弟子不分宗派,均将以来法门寺朝圣为光荣;旅游者不分地域,均将以来法门寺观光为骄傲。]
参加这次法会的,除了各省市佛教协会的代表团以及部份佛教学者外,还有港、台佛教界人士以及英、美、法、苏、日本、联邦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佛教界人士。其中以日本朝圣团的人数最多,有净土宗、圣德宗、黄檗宗等。新加坡有以广洽老法师在瞻仰佛指舍利后,怀着无限喜悦的心情说:[我有缘在法门寺朝拜佛骨,犹如见到佛陀一样。]实际上上,这一名话代表了所有瞻仰佛指舍利的佛教徒的心情。因为所有瞻仰佛骨者,除了兴奋、激动之外,都有一种恋恋不舍、不忍离去的感觉。广洽老法师在高兴之余,又特地赠给法门寺三件珍贵的礼物,即泰国清迈王朝的贝叶经一部;古缅甸贝叶经一部;晋怀帝永嘉六年所造的鎏金瓷佛一尊。宏船老法师在瞻仰佛指舍利后激动地说:[法门寺佛真身舍利和唐王朝迎佛骨舍利供养器物,蔚为奇观,堪称世界之冠,何方僧人不想朝观!]从台湾来的一位法师在瞻仰佛指舍利后,则兴奋的说:[我在台湾就听说陕西法门寺出土了举世闻名的佛指舍利和唐代皇帝供养的珍贵器物,今天能够亲眼目睹,朝观参拜法缘非浅。希望台湾僧人都能够来法门寺朝拜如来真身舍利。]
在举行瞻仰佛指舍利法会这一天,除了世界各地佛教界人士外,前往法门寺参观、瞻礼的还有很多,总数达六、七万人。虽然其中大多数不是佛教徒,但在瞻仰佛指舍利后,其高兴的心情,却和佛教徒一模一样。在法会以后的十日、十一日两天,前往法门寺的游客,每天仍有一万余人。法门寺已经成为世界佛教徒朝圣的新圣地,同时也成为世界游客的旅游客的旅游胜地。
二、佛指舍利及唐代文物出土概况
法门寺是陕西扶风县境内的著名古刹。古来相传,法门寺塔是古印度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中的一座,故旧称寺曰阿育王寺,塔曰阿育王塔。因塔内藏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闻名于世。近人经过研究,认为至迟在北魏时,寺内当已有珍藏释迦牟尼佛真身玉骨的宝塔。其后在北周武帝灭佛时,法门寺塔被毁。隋代有所恢复,但规模已远不如前。直到唐代,法门寺展到了极盛。后则屡废修。现在寺内的宝塔,为明代建造,民国年间修葺的十三层八角砖塔。一九八一年八月,该塔因霪雨等原因倒塌。塔上所藏佛像、经书也随之散落下来。当时法门寺住持澄观法师等冒雨全力抢救,共收集到铜佛像四十八尊,佛教经典《毗卢藏》十六(残)卷,《普宁藏》十一(残)卷,其他经书三百九十五(残)卷。在经书残页中,还有少量宋、元、明、清时期的私人刻经和《辽藏》。后来这些文物,经澄观法师登记造册,交由陕西省图书馆保管。在散落下来的文物中,还发现有铜塔一座,高尺许,中藏锦包,包加有小宝石、珍珠、玛瑙若干。又有康寄遥撰写的民国二十八年《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工程纪略》数册,记录了民国年间从塔上清理得的藏经概数,同时分析了藏经残缺的原因,初步鉴定了藏经的版本。
法门寺塔倒塌后,有关部门认为,法门寺因塔而享名,因塔而吸引着中外佛教僧侣和广大游客,法门寺不可没有塔。因此,陕西省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五年作出决定,由省民委、宗教局、省文物局和宝鸡市、扶风县共同集资六十万元,重建法门寺真身宝塔。要重建宝塔,必需拆除残塔。于是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文化局及扶风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原塔残馀部份进行拆除,同时对塔基及外国进行较大规模的发掘清理。
发掘工作从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日开始,到四月二日,发掘清理了明代及明代以后的扰坑、明代塔基及唐代地宫基槽的一部分,发现了地宫后室内的大批珍贵遗物。五、六月份,对出土遗物进行清理。在开启灵帐、阿育王塔及宝函时,发现了四枚佛指舍利。
考古队在清理出土遗物过程中,将所有遗物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佛指舍利,出土四枚。其中有佛真身指骨一枚,其馀三枚属于真身指骨[影骨],简称[一身三影]。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稍有差异。
第一枚佛指舍利安置于地宫后室,贮于唐懿宗供奉的八重宝函之内,宝函外用红绵袋包里。这八重宝函从里往外数,第一重是宝珠顶单檐四门金塔,金塔塔基正中立焊一银柱,佛指舍利套置其上;第二重是金筐宝钿珍珠装(王+武)(王+夫)石函;第三重是金筐宝钿珍珠装金函;第四重是六臂观音盝顶金函;第五重是鎏金如来坐佛盝顶银函;第六重是素面盝顶银函;第七重是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函;第八重是银棱盝顶黑漆宝函(外壁以减地浮雕描金加彩的手法,雕刻释迦牟尼说法图、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和礼佛图等)。这一枚舍利于五月五日凌晨一时从八重宝函中取出。经鉴定为[影骨]。
第二枚佛指舍利安置于地宫中室内的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灵帐内置一盝顶蓋,发现这枚舍利。经鉴定为[影骨]。
第三枚佛指舍利深藏于地宫后室的秘龛内。秘龛中仅置一铁函,外裹织金锦,其内依次套置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函、银包角檀香木函、嵌宝水晶椁、壶门座玉棺。玉棺内放置佛指舍利。五月十日晨八时打开玉棺,发现了这枚舍利。这枚舍利有较强的骨质感,经鉴定,认为是[灵骨],即佛真身指骨。
第四枚佛指舍利安置于地宫前室的汉白玉阿育王塔内的铜浮屠中。铜浮屠内有用罗面绢裹夹袱包裹的鎏金伽陵频伽纹饰银棺,棺中放置佛指舍利。五月十二日晚九时清理铜精舍时,发现了这枚舍利。经鉴定,亦为[影骨]。
第二类为供养佛指舍利而奉献的物品,包括金银铜铁器、瓷器、琉璃器、珠宝玉器、漆木器、石质器、杂器以及大量的纺织品和货币。其中主要有:(一)金银铜器,包括金银器一百二十一件,铜器八件,主要是生活用具、供养器和法器。
生活用具有食容器、薰香器、茶具和其他用品。
一、食用器,有鎏金鸳鸯团花纹双耳足圈足银盆一件;鎏金双凤衔绶纹圈足银方盒、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素面圈足银圆盒等六件;鎏金壶门座银波罗子,共两套十件,每套五件;带蓋圈足羹碗一件;碟二十三件,即盘丝座葵口素面小银碟三件,鎏金十字折枝花纹葵口小银碟十件,鎏金团花纹葵口若悬河圈足小银碟十件等。
二、薰香器,有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薰炉、鎏金鸿雁纹壶门座五环香炉共五件;鎏金双蜂团花纹缕空银香囊二件等。
三、茶具,有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鎏金镂空飞鸿球路纹银笼子;蕾纽摩羯纹三足架银盐壶;鎏金银龟盒;鎏金人物画银(金+单)子一对;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等。
四、其他用具,有鎏金四出花纹银箸一双;素面银香匙;鎏金流云纹长柄银匙等。
供养器有:鎏金带座菩萨像二尊;素面银香案一具;素面银灯一盏;臂钏三对;鎏金双凰纹银棺等二具;素面壶门座盝顶银函、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金筐宝钿珍珠装宝函等十件;铜浮屠一件;阏伽瓶四件等。
法器有: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二件;鎏金银如意二件;伽陵频伽纹小金钵盂四件等。
(二)石刻,包括石碑、灵帐、阿育王塔、石函、天王等到十二件。其中以〈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汉白玉浮雕彩绘阿育王塔等最为珍贵。
(三)瓷器,有瓶、碗、盘、碟等共十六件。其中主要有秘瓷八棱净水瓶一件;秘瓷碗五件;秘瓷盘六件;漆平脱银扣;秘瓷碗二件;白瓷碗和白瓷瓶各一件等。
(四)琉璃器,有盘、瓶、杯、碗和茶托等二十件。其中主要有石榴纹黄琉璃盘、葡萄纹蓝琉璃盘十三件,杯二件等。
(五)纺织器,有两大类;一为皇家的供奉品,一般以专门箱箧存放,如织金锦衣物、蹙金绣衣物、白藤箱中的匹料等;一为其他遗物,如金银器皿、宝函的附属品,如锦绣包袱之类。由于地宫内的自然保护条件较差,大部分纺织品已炭化、粘结,只有捧真身菩萨银扣漆函底部的五件明衣保存完好。据残片所见,纺织品中主要有栗色纱、畦纹绢、褐色交棱畦纹绢、土红色砑光绫、皂色提花罗、织金锦残件等。其中刺绣品有捧真身菩萨绣残件、棕红色大花罗地绣袱、莲花纹绣袱、紫红素罗地蹙金绣残件、绛红罗蹙金绣随捧真身菩萨衣物模型,如蹙金绣夹半臂、蹙金绣夹裙(裳)、蹙金绣袈裟、蹙金绣案裙(?)、蹙金绣坐垫等。
以上种种唐代皇帝遗留的文物,数量大,等级高,内容丰富,均为举世罕见的珍宝。其中如纺织品、金银器、琉璃器、秘色瓷、茶具等等,不仅种类齐全,花色繁多,而且有许多都是第一次出土。所有这一切,都是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外交通和佛教艺术的珍贵资料。
三、佛教文化是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佛指舍利和大批唐代文物后,震动了全世界,一致认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就是说,佛教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来是一个十分而且又清楚的问题,但有些人总是不大愿意承认这一点,硬是想把佛教与文化分开,把佛教文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分开。在这些人看来佛教是佛教,文化是文化;佛教文化也不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他们认为,佛教文化艺术虽然对祖国文化艺术也有贡献,但这不过是与佛教有关的文化艺术所作的贡献,而且不是佛教所作的贡献。例如有人说:仅管[敦煌壁画、龙门和云岗石窟]等等,[这些艺术宝库同佛教有密切关系,其中很多作品表现人们的宗教活动为题材。但是它们毕竟是艺术,而不是佛教。它们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是伟大的艺术作品,而不是因为它们同佛教有关系。不能张冠李戴]。也有人说:虽然佛教[禅宗与中国文化关系是极密切的。一行多年来,它通过士大夫,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中华民族直到如今,在心理、性格、思维方式及观念上还残存了它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还很浓重地表现出来]。但是却;又断言,这种影响是[阻碍着人与社会的进步]的。
以上这些论点,是说佛教与文化艺术无关,佛教艺术只是艺术而不是佛教。我想如果这些人去看一看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与大批唐代文物,听一听这些文发现后在全世界引起如此巨大反响的声音,恐怕也会感到他们的这一套理论,会不攻自破的。因为这次在法门寺塔地宫发现的大批文物,没有一件不是与佛教有关的。例如:四枚佛指舍利,经过历史上多次毁佛的法难而幸存,在有唐一代备受崇敬,产生过深广的影响,事载竹帛,流传古今,举世咸悉。唐代以的淹没无闻,经千余年而至今日,[真身]再现,使得它更为珍贵,全世界的缁素都会将此[一身三影]视为[圣物],前来顶礼朝拜。这一稀有之宝,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它是珍贵的佛教文物。又如:汉白玉浮雕彩绘阿育王塔、蹙金绣袈裟、鎏金带座菩萨、铜浮屠、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安置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两块记载真身舍利和大批文物的石碑(〈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以及许多供养器和法器等,有哪一件不是稀世之宝,这不是祖国文化艺术的珍品又是甚么?难道能够因为它们都是佛教方面的东西,就否认它们是祖国文化艺术的珍品吗?即使是一些唐代文物,如食容器、薰香器、茶具等,它们本身并不是佛教专有的。但唐代皇室将它们赐给法门寺时,都是与佛指舍利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地宫中发现的文物,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佛指舍利的陪榇物或保护物而放进去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法门寺塔及地宫,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唐代文物。因此,我认为,佛教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物也是中国古代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门寺塔地宫中佛指舍利和大批唐代文物的发现,既是佛教文化的重大发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大发现。在这里,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必情,想起了法门寺的一些僧人在保护佛教文物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据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的记载,在[会昌法难]中,唐武宗曾敕令毁碎佛指骨真身舍利,但一些僧人却祗是毁碎了佛指骨舍利的[影骨],上塞君命,交差了事。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把佛真身指骨舍利秘藏起来,因而使之幸免于难。后来,一些僧人又唯恐这一珍宝会被毁碎,特地建造了一座秘密的地宫。当时所费财力、精力之巨,所冒风险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在放置四枚佛指舍利时,也费尽心机。僧人们将三核算[影骨]放在十分精致的包装容器中,而唯独一八真身指骨,却放在一个极为普通的包装容器中,其目的自然是故意转移人的视线,不被人注意而遭毁碎。
保护佛教文物不使受到破坏,这是我们僧人的优良传统。十年动乱中,玉佛寺和全国其他毁坏的危险。我当时坚留寺内,与僧侣五人相依为命,以糊纸盒度日。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帮助和配和下,千方百计保护寺庙建筑和佛像,终于使玉佛寺成为全市唯一没有被遭到彻底破坏的寺院。当然,我与古代法门寺的一些僧人相比,在保护佛教文物方面做得还是簋不够的。今后在我有生之年,一定以他们为榜样,在保护佛教文物方面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