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间佛教
《 浅谈人间佛教 》
苟 嘉 陵
导师的确是澄清了许多事实,也指出了时代的方向。但这绝不代表中国佛教已经走出了神秘主义的迷雾,跳脱了玄学的迷思。
我们尊敬的印顺长老终于结束了多病的今生,离我们而去了。
消息传来,佛青会的同修们虽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一时之间仍免不了一种悲从中来的感觉。我想,当初佛弟子们虽然也都知道佛的色身终有一天是会崩坏的,但当事情发生的时候,
仍免不了一种悲痛。我们也是一样的。大部份的同修均和我一样,并未见过印公导师,只能算是间接甚至再间接的受业弟子。但当消息传来,我们都难掩那种悲伤之情。但悲伤的同时,我们也承认自己其实是很幸运,至少有幸在去圣时遥的今生,能和导师在时代上有半生的交集。
导师辞世后,佛青会的同修们开过编辑会议,讨论如何才能表达对导师的追悼。我当时就认为探讨‘人间佛教’的弘法方向,是对导师最好的哀悼及追思。
人间佛教是导师所提出的,难道还需要讨论吗?讨论人间佛教的方向,难道不刚好是对导师的不敬吗?我知道许多同修会有如此的疑问。所以我很想在此表达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而且我认为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是很重要的。没有在思想上把它弄清楚,人间佛教的开展,永远会存在著障碍。故我以为要把此问题讨论清楚,才是对导师真正的尊敬。
人类自古至今许多伟大的思想,其创始者并不一定就是后来使其思想落实的人。许多伟大并具有原创性的概念,也并不一定在原创者的今生就得到肯定与实现。不少概念是在经过了许多其他人在原始概念的基础上不断地努力与实验,甚至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才得到真正的落实。但这??茧L伤于原创者的伟大。举例来说,民主思想发源于近代的欧洲。当时的始创者包括了许多近代的西方哲人,如洛克,卢骚等。但民主思想并未在他们的年代得到成熟,民主制度也并未在他们的年代得到充份开展。但他们的贡献是伟大的,民主制度后来的实现也毫无疑问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如果西方人在洛克,卢骚等人死后因对其崇敬就把其言论视为规臬,而终止了对民主思想的探讨,那人类今天就不会有民主制度,洛克,卢骚等人的思想也就不会逐渐因他人继续不断地努力而得到实现。如果这样,我才会觉得人类没有真正尊敬这些民主原创者的努力。这才是真正的可惜。
佛教其实也有同样的例子。大乘教的八宗共祖圣龙树菩萨就是最好的例子。佛陀并未以创教者自居,但因其圆满的智慧及德行而得到世人的尊敬,并得到佛陀也就是觉者的尊称。在佛陀灭度后五百年,佛教因种种原因而有了不符合原始精神的发展,于是有圣龙树菩萨出来匡正谬误,并作了种种的论述来纠正这些错误。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大乘佛教。我们可以说佛教在圣龙树菩萨出来之前的当时,是狭隘的,也是极其玄学化的。圣龙树菩萨当初若是不出来匡正谬误,佛教很可能在佛灭五百年后老早就在此劫消失了。圣龙树菩?芦涤^献,以我们今天来看,不但没有减损了佛陀的伟大,反而因为圣龙树而使我们正确地认识了佛陀及佛法的深度。如果有人要批评圣龙树菩萨,说他是师心自用别有用心,我就要说这种人非常狭隘。真是如庄子所说的燕雀安能知鸿鹄之志了。
以此之故,在今天如果有人欲探讨人间佛教的发展,研究人间佛教的宏法方向,我同样认为这才是真正尊敬导师的表现。如果有人认为人间佛教的发展已经非常好非常圆满,我会说这种人若不是不了解人间佛教,就是仍在某种意义上的五里雾中。导师的确是澄清了许多事实,也指出了时代的方向。但这绝不代表中国佛教已经走出了神秘主义的迷雾,跳脱了玄学的迷思。导师的贡献是不可讳言的,但在实践的层次上我相信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宏教方法上仍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探讨实验及研究的。就好像禅宗虽由初祖达摩传到中土,但禅宗并未于达摩之时而大盛。禅宗的大盛,是在几代之后的六祖惠能。我们不能说惠能的体悟高于达摩,但禅宗大兴于惠能是历史上无可争议的事实。这其中自然有许多不可说不可说的因缘。若有人一定要在这许多不可说不可说中强论高低,我以为只能说这种人是俗人与愚人,其想
法大谬于祖师西来意。和此辈不足以言?I宗,更徨论人间佛教了。
所以我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要尽量地去思考及研究人间佛教的宏法方向,不要有一丝一毫觉得自己才疏学浅不堪此任的心态。对导师的言教自然是当研读并深究,但研读及深究的目的是要让人间佛教有更落实,更走向人间的发展。我相信这才是大乘佛教真正的精神,也才是印公导师等身著作的本怀。导师深入经藏,对中国传统佛教的了解当然是通透又全面的。但导师并没有以任何一宗一派的传承者自
居,反而是对传统佛教抱著批判及澄清事实的态度。导师为了讲真话,当然遭到许许多多的阻力与反对,这其中的甘苦,恐怕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导师为了尽文化传承者的责任,可以说是虽千万人吾往也。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及对文化及众生负责任的态度,我以为才是当今的学佛人最迫切需要学习的。中国佛教人历来最大的迷思,我想就是开宗立派,就算不能成佛,至少也要作祖。这种人格我想不只是存在于老一代人的脑海中,在年轻一代佛友的身上,我多多少少也是见过相同气味的。这种人格容易形成了牢不可破的门庭观念,也会造成了目前仍十分普遍的山头思想。导师一生不以任何宗派的祖师自许,也从未开创任何宗派,立下任何山头。他只是在自己的文?坛滶鴗W尽一个文化人的职责,弄清事实。部份佛友多少对导师有一种求全的责备,以为导师除了著述,实在也该多管一些‘度生’的事,也就是希望导师能多多领众。我觉得事实上导师的立身,也就是在角色的选择上,本身就是对佛友们的一种身教。
佛教伦理的第一当然是皈敬三宝,这自然是毫无疑问的。中国人讲究尊师重道,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但把中国传统中的家族伦理移植发挥到佛教之中,而形成强烈的宗派主义观念,这样是_合乎佛教的精神,我以为是很值得大家深思的。导师的立身可以说是‘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无论是师徒还是道场,均不执著。也从没有要建大道场,要光大祖庭的思想。光是这一点,我觉得就很值得大家反省。换句话说,今天我们讨论人间佛教的宏扬方向,如果大家还是抱著一种要‘轰轰烈烈地打出一片江山’的心态,我敢说就是宗派人格的延续,是中国某种家天下不良传统的产物,而非佛法的本怀。这些正是导师要澄清,要纠正的。换句话说,我以为导师对众生的教化,本来就是慈悲而全面的,只是众生不见得体会得到。导师的教化,除了言教,尚有身教。
讲到身教,最有力的是施教者的人格。最近在法拉盛不少餐厅看到大幅的书法,?g的是中国近代政治领袖毛泽东的词。大意是作者以为过去中国有名的的君王,多少均有缺憾。我记得词中提到‘秦王汉武,略输文采’,讲到成吉思汗,他的形容是‘只会弯弓射大雕’。而全文的结尾则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当时就感觉毛先生实在是有著不折不扣的帝王思想。以帝王思想的人格从政,当然不会使中国走向民主政治。中国在如此之条件下,没有实现民主自然一点也不奇怪。盖因主政者缺乏民主之人格也!
今天我们探讨人间佛教的方向,若研究者本身未能由导师的言教及身教中深刻地反省而见到自己人格中的种种,事实上就好像是要有帝王思想的人去推行民主政治一样,可以说是牛头不对马嘴。
有人老是说印顺法师只会写书,不会修行。但导师写了一辈子,佛教界目前真正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不少佛友讲到修行,往往就自然地问:“去那里修?”
“要花多少时间?”甚至有“是不是要拜上师?”,“是不是一定要每天定时修?”等等问题。而事实上所有这些问题皆偏离了修行真正的主题,也就是修行真正的目的是一个人整体人格及思想彻底的改变,和你去那里修,拜什么人为师,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儒家尚且说“读书在于变化气质”,佛教的修行若未能彻骨彻髓地接触到人人格的深处,所谓修行也只是“口头禅”。我想导师是对中国佛教积弊之深有彻底的了解与觉悟,才选择了一生著述来力挽时代之弊。如今这位伟人已经去了。当我再听到这些所谓修行的问题,真是不知该何言以对。我想,导师是如儒家所说的“尽其在我”,至于时代醒悟不醒悟,那是他也没办法的事。但他是做了,直到灯灭。
我所期待的人间佛教,是修行人的生命和佛法更紧密,更深刻的结合。佛法并不是一种群众运动,更不是要吸收很多“党员”或同志。任何把更多的人转变为佛教徒的企图,我以为只会更增加别人对佛法的误解,佛陀也从来没有这种企图。我以为在现代弘扬人间佛教最需要加强的,一是要透过知见和修行而让人体验到佛法中生命的喜悦,二是要让人了解佛法是一种提倡“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如果这两样事我们能做得到,我相信?仵v人间佛教的理想一定能早一天得到实现。
无可讳言地,过去佛教徒给人的感觉,最主要的部份也许并不是喜悦。这固然和个人修行有关,但佛教整体来说没有提倡一种“喜悦的文化”,我看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佛法的修行,应该是有一分的修行就有一分的喜悦。喜悦当是检验修行的主要标准之一。佛教的整体,该是让人感觉充满光明,希望与欢喜的。有些人以为佛教主张追悔甚至类似于基督教的赎罪,以为佛法主张严肃,不苟言笑。事实上这都是曲解或误解。我希望将来佛教的弘教者们要注意佛教在整体人类社会中的位置及和整体人类文化的关系。要避免别人再对佛教产生误解。如何把佛教的喜悦体现在生命中,而让众生自然地亲近佛法,我以为是首要的宏法课题。
至于第二点‘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对当今人类而言实在是不能更重要的了。今天的人类虽然能登陆月球甚至火星,能巧夺天工地透过基因工程而复制生物,但人类迄今仍无法走出自我中心的牢笼。也正因为无法走出自我中心的牢笼,人类至今仍在从事无尽的种族间的残害及宗教间的斗争。更可悲的是人类在斗争的同时,往往会以宗教为理由,以种族的兴亡为借口。犹太人和回教世界之间的斗争,持续了?X个世纪,迄今仍未见到缓解的迹象。西方国家的介入,不但未能使情况变得较好,反而是愈帮愈糟,冲突也更是愈演愈烈。我的意思当然不是以为全人类皆当信仰佛教,但我的确以为人类除了提升自己的智慧,走出自我中心的牢笼,实在别无选择。佛法中有针对人类之病而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法,也是一个事实。佛法中的缘起无我论,固然是深刻而难见,但由缘起无我论而衍生出的“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说,却是浅显易懂的。我以为佛教无论是何宗派,均当把“不以自我为中心”作为弘教的第一要务。我以为目前的佛教社会,表达了对佛陀的尊崇,盖了许多庙宇。
但没有充份表达出佛法,不以自我为中心的基本教义,这实在是一个莫大的可惜,也是一种错误。如何才能在人类文化中充份且有效地表达出佛法的这一面,我以为其重要性要远胜过盖更多的庙。
佛陀当初就曾呵斥过以见到佛的色身为见佛的比丘,说这些人是愚痴的外道。同时佛陀也指出那些勤于观察自己内心的人,才是真正地见佛。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建佛像盖佛堂都没有意义或都没有功德,但我的确认为它们的意义没有引导人们走出自我中心的牢笼来得重要。要能做到让人类走出自我中心的牢笼,这当然不是容易的??﹛A但我以为佛教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而且应该是佛教首要努力的方向。目前的情形,当然不是如此。我很希望将来人间佛教的发展,要以引导人类走出‘我执,我见’及‘自我中心的牢笼’为首要的努力方向。
而要做到这些,光是靠宗教信仰与宗教情操是不够的。要讲虔诚,我相信那些从事自杀爆炸攻击的恐怖分子,个个都很虔诚。他们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虔诚,才有勇气去做那些事。面对这些人,我以为光是靠繸衩{的虔诚是不够的。
我希望将来人间佛教的发展,除了像慈济功德会一样有对众生的布施,还要有更多的文学性及艺术性。思想家固然很重要,但思想毕竟太沉重,也和众生不够亲近。我希望佛教将来要能出现更多的剧作家和剧本,更多的音乐家,美术家及诗人。我希望有人能写出更生活化的以佛教思想为主轴的小说,我更希望作品中的主人翁是普通的人,而不是望之俨然的一代大师。我希望将来人们能由缘起出发而谈论生活中的一切,生命中的一切。我并不期待更多大师的出现,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能直观生命,喜悦于人生,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普通人。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