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心系中国文化的宰相耶律楚材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曙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心系中国文化的宰相耶律楚材
  曙寿
  耶律楚材,辽人—属契丹贵族。字晋卿,别号湛然居士,又号玉泉老人。金朝章宗明昌元年(西元一 一九O年)生于燕京(今北京)西山。当时其父六十岁,父耶律履任金朝尚书右丞相,家族本是契丹皇室后裔,耶律楚材为辽太祖的八世孙,因金灭辽,归金。当绍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耶律楚材出生才满一周岁的时候,其父便因病去世。家道因此中衰,所幸耶律楚材在母亲的教育下,虔心求学,年纪轻轻便已博览群书,举凡天文、地理、律历、医卜及儒道之学,均涉猎无余,能诗善文。
  金章宗泰和六年(西元二一O六年),耶律楚材十七岁即通过章宗亲自考试,初入仕途,而任金朝开州知县。到了金宣宗贞佑二年(西元二二四年)首都迁南京,耶律楚材被留在燕京(今北京),任左右司员外郧,不久,燕京失守,耶律楚材被困城中,绝粮达六十日之久,蒙古太祖十午(西元二二五年),城被攻陷,耶律楚材从此和金政府以及家人失去联系。
  当时,燕京一带禅道颇盛,禅师甚多,而耶律楚材独重圣安澄和尚,常去拜访,而以祖道相叩。他引用古尊宿语录中所得,和和尚讨论。澄和尚偶而点头嘉许,他便格外得意,以为自己真有所悟。及至蒙古破城,遭受空前忧患,耶律楚材求道之心更加坚毅,遂再以前所得向澄和尚请教。这时,和尚大翻前案,否定了他从前的见解。耶律楚材十分困惑,请问和尚为什么从前肯定的现在完全否定。澄和尚从容下迫的回答他:“昔公居要地,又儒者多不谛信佛书,惟搜摘语录,以资谈柄,故予不敢苦加钳锤耳。今揣公心,果为本分事,予岂得不为苦口,然予老矣,有万松老人者(注),宗说精通。宗门大匠,公能见之,自当了公大事。”澄和尚非常慈悲的指点他去参万松行秀禅师。耶律楚材带著感恩的心告别和街,旋即前往谒见万松老人,俩人相见,机缘相投,甚为契合,从此专事修行,杜绝人迹,如此苦心参究者三年,乃获印可。
  耶律楚材先后随元太祖成吉思汗及其子太宗窝阔台,东征西讨,受到蒙古元首的重视,常晓以征伐、治国之道,尤其所到之处,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讨杀戮。众所周知的,当蒙古大军破城,成吉思汗听说耶律楚材之才华,乃于漠北召见,甚为赞赏。后来太宗将西征,朝吏奏请五台山等处佾徒,有能咒术武略者,随军西征。耶律楚材听到这则消息,赶紧向元世祖阻止道:“释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杀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证鹅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行,虽死不犯,用之从兵,岂其宜哉?其不循法律者,必无志行,在彼既违佛旨,在此岂忠王事,故皆不可以从王师也。”由于他说得非常有道理,因此,元世祖完全采纳,免去一场出家人随军出征的窘态。耶律楚材善抄用他的才能,扶助国君治国可见一斑。所谓“公门奸修行”,他的仁心仁政泽被百姓,因此,当他五十五岁(西元二一四三年)因病去逝时,朝野不分种族,均痛哭失声,以为国家失去栋梁之材,社稷失去一位守护神。
  元世祖中流二年(西元二二八一年)忽必烈遵耶律楚材的遗愿,将他的遗体栘葬于故乡玉泉以东的瓮山,即今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并追封广宁王,谧号文正。
  耶律楚材的一生,除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下可多得的文学家,曾编有“西征庚午元历”,并主持修订了“大明历”,尤其酷爱诗歌,现今流传于世的“湛然居士文筑”共十四卷,收录有六百余首诗、词。现随录一阙词,与本文读者共赏: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
  江山王气空千却,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
  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感慨人世间的无常,正是一位政治家兼文学家最后的心声,“江山王气空千劫”,到头来,谁也敌不过人世间一场来去匆匆,如梦如幻的事实。耶律楚材的一生,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经事,是令人感佩的。他一生虽然身居高官显贵,仍奉行布衣蔬食,淡泊如常人,曾自谓:“有发禅侩,无名居士,人道甚似?我道便是,尘尘刹刹露全身,纸上毫端何处避?”
  在心性的修养方面,他得到万松老人的印可,然而在治国方面,他一心将儒家礼乐名教推行于大蒙古帝国,曾向朝廷表白蒙古帚国的武功已够神武了,所欠缺的是文治。因此曾有诗一万:
  “生遇干戈我不辰,十年甘分作俘臣,
  施仁发政非无据,论道经邦自有人。
  圣世规模能法古,旧污习染得惟新。”说明当辽金灭亡后,他来到蒙古帝国,为的是将儒家礼乐文化带进新的国度。事实上,元朝重要的典章制度,都由耶律楚材规划,使得中国文化在蒙古帝国受到重视。
  注:万松行秀禅师为宋末元初曹洞宗高侩,谒磁州大明寺雪岩满禅师悟道。曾建万松轩以自适。因此自号万松老人。曾于金、明昌四年奉章宗之命,于禁庭说法,帚亲迎礼之,闻法开悟,赐其锦绮大侩伽梨。驻锡大都仰山栖隐禅寺、燕京报恩寺,奉诏领中都万寿寺。后退隐于从容庵,评唱天童宏智正觉和尚之百颂,作“从容录”六卷。元·定宗元年(西元二一四六年)示寂,年八十一。当时名儒李屏山,耶律楚材皆从其学禅。耶律楚材为其嗣法在家弟子之一。
  摘自《福田》第265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