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弘扬佛教慈悲平等无我的教义维护世界和平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圣 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弘扬佛教慈悲平等无我的教义维护世界和平
  作者:圣 辉
  ——8月22日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亚洲研究所与美西部宗
  教人士座谈会上发言
  各位教友、各位学者和朋友:
  今天,风和日丽,是个很祥和的日子,在这祥和的日子里,在世界宗教和精神领袖千年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来到太平洋彼岸的美丽国家——美国的美丽城市——洛杉矶进行友好访问,并和美国宗教界的教友们、学者们讨论新千年的和平大事因缘,实在是因缘殊胜,意义重大,因为这不但表达了我们两国宗教界对和平事业的关注,而且也是对即将召开的“世界宗教和精神领袖千年和平大会”的回应,借此机会,我作为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的佛教代表愿从佛教角度谈谈对和平的看法。
  至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地球之外的星球能成为人类理想的生存空间,而拥挤的地球却生活约六十亿人口与成百上千的国家和民族,在这成百上千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又存在着不同的肤色,不同文化,不同习俗,不同宗教信仰的差异,如果在众多差异中离开了和平共处的精神和原则,那么我们的人类不知要堕落到何种地步?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就教导自己的弟子要“爱人如已,勿相残杀”, “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著名的佛教经典《大涅槃经》一开始就讲述了好战的阿阇世王发动战争,准备征服邻国时,慈悲的佛陀挺身而出,劝阻了阿阇世王侵伐跋支国的故事。这个故事表明和平是人类的基本需要,离开和平世界上的一切事业都不能成就,连佛法也不能久住,从而为人类和平、幸福事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与中国的固有的思想文化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公元十三世纪初,印度是大乘佛教的第二母国,如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的佛教,就是由中国佛教传播过去的,中国佛教继承和发展了爱好和平的思想,讲究“慈悲无我”,讲究“同体大悲、众生平等”,历史上的一些高僧为消除战争奔走呼吁,法显、玄奘法师西天取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都是和平友好交流的使者,成为中外佛教史和文化交流史的美谈,他们的风范是我们的榜样。
  三大语系佛教作为中国佛教的一个整体同时存在,并且和睦相处,不但成为民族之间进行交往和联系的友好典范,而且更是保持国家统一,促进民族的很重要因素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中国人民曾经饱受欺侮和战争之苦,更加懂得和平和珍贵,所以中国三大语系佛教在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弘扬正法,爱国爱教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佛教界自己的组织——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一成立,就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友好事业。1952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中国佛教界将象征慈悲和平的佛像,通过与会的日本佛教代表赠送给中国佛教界,刚刚去世的,深受佛教四众弟子爱戴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多次参加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1995年至97年,由中国佛教协会发起分别在中国北京、韩国汉城、日本京都——奈良。召开了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为世界和平进行祈祷。所以,中国佛教两千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传播和平、维护和平的历史。
  我们今天所处的娑婆世界并不太平,由于经济和政治等原因,造成发展不平衡,贫富悬殊、民族矛盾、教派纷争、种族歧视、核战威胁、邪教横行、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还相当严重,世界和平面临严峻危机。
  佛教“慈悲无我,众生平等,止恶行善,利他主义”的情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的宗教实践,“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戒律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净化人心的良药。我们希望世界上致力于和平事业人们能从中国佛教慈悲无我平等和平的教义中受到启发,共同努力,消除战争根源,维护世界和平,真正把我们的地球建设成人间净土。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