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人间佛教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联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佑保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征文
  人间佛教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联
  张佑保
  提要:近代高僧太虚法师曰:“人间佛教是根据佛法常住真理涤除其不合时代的思想文化,展开佛教教化功能。” “人间佛教”就是以佛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的思想体系教化人的思维理念和行动准则的和谐,从而改变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众生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人间净土”,构筑和谐社会。本文从佛教的历史演绎和伦理思想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人间佛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和平 净土 福利事业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hought of Human World Buddhism
  and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Zhang Youbao
  Abstract: “The human world Buddhism", an ideological system giving the truth to the people, is to initiate the human harmony between thought and action. To further carry forward Buddhism ethics and develop humanity's psychological potentiality ar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people, so that the harmony can be achieved between human and society, between human and all living things, and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 pure land" helps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helpful to make Buddhism fused into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system of “human world Buddhism", with a goal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into the cause of the human welfare services in maintaining the world peace and developing the humanity.
  Let the world be full of luck and peace.
  Let us spread Buddhism for the peace of all creatures;
  Let us spread Buddhism for the benefit of people and their national territory.
  Let us spread Buddhism for the peace of the world.
  《无量寿经》云:“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近代高僧太虚法师法语:“人间佛教是根据佛法常住真理涤除其不合时代的思想文化,展开佛教教化功能。”其思想具体体现为三个观念:“一是人生佛教;二是人间佛教;三是人间净土。用通俗的语言说:一方面以个人的人格去影响社会;一方面合力净化社会,达成建设人间净土的目标。”“人间佛教”就是以佛教的思想体系“欲拯群萌”,教化人的思维理念和行动准则的和谐,从而改变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众生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惠以真实之利”。
  我们佛教常说“大慈大悲”,“大慈”的意思是把欢喜快乐的因缘给予众生,让一切众生得到真正的幸福安乐;“大悲”的意思是把离开痛苦烦恼的因缘给于众生,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所以慈悲是觉悟的来源和要素,也是觉悟行为的中心。我们佛家常说看破、放下、清心寡欲、忍让施礼、与世无争等名词,其实就是大慈大悲的心境和行为的体现,特别是在当今高科技、高发展,各种资源高利用、高开发,世界民族矛盾、领土纠纷日益激化,战争与恐怖泛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现代性危机中,都给人类的和平和幸福安乐造成了重大的威胁。
  事实证明,中国佛教在今天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佛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宇宙观,“缘起性空,如实观照”的认识论,“忘我利他,普度众生”的人生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观,“一切众生悉皆平等”的自然观,“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爱国主义思想,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珍贵精神资源。只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为拯救人类现代危机,造就众生吉祥,世界和平,人类福祉的和谐社会,必将是一贴妙方良药,一曲完美的圣赞。
  佛教之所以在中国有二千年的历史,就是因世法和出世法的圆融而被社会群体所认同而延续至今。在历史上,东亚、东北亚也不例外,越南公元7世纪开始的“佛教平民化”,韩国公元7世纪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祈福佛教”,日本公元6世纪革新运动中形成的“都市佛教”,公元8世纪形成的“山岳佛教”,公元12世纪又形成了“平民佛教”,近而又形成的“社团佛教”。由此可见,汉传佛教随着社会的重大变革,民族习俗和本土文化基因所产生的历史演变,给各国的思想文化、社会文化乃至因佛教形成的社会风俗以及人文景观在历史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现今,以“人间佛教入世度生”作为凝聚亿万信众精神的珍贵资源,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帮助净化、复原遭受污染和破坏的生态体系,营造心灵牧场、浇灌绿色心灵,唤醒社会大众建设光明健全的和平共同体,发展人类福祉和地球整体健康和福利,佛教应充分发挥以下社会功能:
  一、弘扬佛教的奉献意识、行善意识、制欲意识、宽容意识的社会表率功能(即人生佛教)
  “一者求自利之智,二者求利他之智,三者发勤精进二利圆满”。佛教的奉献意识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慈悲济世社会功效是带动和启蒙全社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关注、关爱社会公共利益的根本要素。
  佛教的行善意识是社会慈善事业、公民道德建设的精神财富,行善积德、行善助贫、慈悲度人,让人间充满祥和。
  佛教的制欲意识是保护人类资源,爱护生态环境,驱除心灵黑暗,谋求平等相生,维护地球福利,播种心灵牧场的社会表率和楷模。它号召人类珍爱自己需从珍爱环境和珍爱众生做起,在强求自然界恩赐的同时,更要注重节制和维护自然规律。
  佛教的宽容意识是维护社会安宁,化解社会矛盾,减少分歧与冲突,断除业障,培育善根,有效控制社会犯罪率,形成社会的正义与和平的重要思想元素。
  这些佛教思想溶铸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积聚和辐射这一精神财富,感染和带动社会群体共同进步,必将成为一股为维护世界和平、创造生态幸福、共享人类资源,实现“人间净土”的强大动力。
  二、以佛教的伦理思想做好心理消解功能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时代,虽然物质和财富极大丰富,却出现了信仰危机,不少人由于思想的空虚,出现无聊、孤独、烦燥与厌世等种种不良情绪,从而产生心理问题,走向另一个极端。佛教要以“缘起性空、如实观照”的认识论为那些因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人际压力所造成心理问题的人,做好心理化解工作,帮助他们正视现实,热爱生活,正确处理好社会关系和矛盾,为他们的心理保洁,心灵导航,关心、体贴他们,帮助他们脱离苦海、放飞理想,重新融入社会,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超越。
  三、加强道德教化功能
  在公民的道德建设中,以慈悲和智慧的理念滋养人类的心灵,主导现代生活,人间佛教更能发挥其作用,“一者起缘众生慈,二者起缘法之慈,三者起于无缘之慈。一者自所作故起于悲心,二者为他作故起于悲心,三者离二边故起大悲心”。弘扬“缘”与“故”和“慈”与“悲”的佛德教化,开发人类心理潜能,以慈悲为本,升华心态,从而营造和睦、和谐、和平的社会祥和。
  (一)以佛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观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失足少年的思想改造工作,使他们懂得因行果德的因果关系,调整他们的不良秉行和心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做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二)积极宣传佛教慈悲、平等、和合共生的根本信念,从心灵深处消除仇恨、敌视和不团结因素,为社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服务。
  (三)以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促进相互间的沟通、理解,传播与交流,使人类精神品格得到高度的完善和自我净化。
  (四)用慈悲甘露和智慧的利剑来降伏“贪、、痴”三毒所造成的社会负面,倡导正义,根除邪恶,以利人利已。
  四、进一步发挥佛教慈悲济世的慈善功能
  随着佛教事业在社会地位中的不断发展,佛教更应当积极为社会慈善事业、社会公益事业发挥独特的优势。赞助和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的贫寒、温饱献出关爱和慈悲情怀;资助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和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为灾区疾苦、重建家园建功立业、共襄善举;妥善安置鳏寡孤独,为他们排忧解难;投资修桥、铺路、办学、资助养老院、孤儿院,主动为社会减轻负担,送去社会的一份关爱。
  五、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对外交流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由于价值观的混乱、世界贫富差距的加大,以及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社会矛盾突出等原因造成的冲突四起给人类发展和世界和平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佛教是热爱和平的宗教,应当充分发挥对外交往中“黄金纽带”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传统友谊,保持佛教间亲密友好的交往,共同为反对分裂主义、反对恐怖主义,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二)为了人类的正义与和睦,抛弃社会的分歧和隔阂,促进人类发展,增强社会福祉,共谋和平途径,佛教应是和平的使者和人类共同发展的代言人。
  (三)为战争造成的创伤和灾难、控制病毒和流行病的蔓延提供必要的资助、防范和救护。
  六、强化环境意识功能
  (一)发扬佛教一贯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良传统,向世人展示护生、放生、不杀生的资源保护、环境美化的道德意识,例如,凡古老寺院之地大树参天、流水清澈、鸟语花香、土沃地肥、健康长寿,这充分体现了佛教的环境意识。
  (二)反对对人类自身生态和环境生态的破坏,克服物质主义和自私的消费主义,致力于尊重生命的自然秩序的恢复与和平相生的文化事业,形成侍奉生命的生态和平统治体系,恢复充满慈悲与和平的完善人性,杜绝和降低各种病毒和流行病的蔓延和滋生。
  结语
  以上所述佛教的六大功能,是人间佛教入世度生的根本体现,是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具有热爱和平、珍惜生命的优良传统,这是不可忽略的历史事实。“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人间佛教思想是佛教适应中国国情和本土文化的历史根源,是构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今,佛教更应该为联系世界佛教四众弟子和各宗教和睦相处,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承担使命。
  佛灯梵音,引迷澄觉,让我们以大慈大悲的优良传统,积极融入到社会慈善事业、公益事业、福利事业之中,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而继续奋斗,真正发挥佛教在社会中的精神文明财富作用。让我们与时俱进,进一步探求佛法修持与佛学研究的创新和突破,呈现佛法修持“内证境界”及“外在事功”。“十方诸佛同体悲愿”,“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使佛教真正圆融于“人间佛教”重要思想的实践之中,圆融于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圆融于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福祉的地球整体福利事业之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