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经——傣族文化的象征
西双版纳傣语属汉藏语系侗语族的壮傣语支,有自己的拼音文字。傣族人民解放前就在不同地区使用着不同形体的四种文字,即:傣仂文、傣哪文、傣绷文、傣端文,其中以西双版纳地区使用的傣仂文历史最为悠久。其经典主要是有手抄的和刻写的贝叶经和棉纸经,是傣族文化的象征。
贝叶作为文字载体,在我国傣族文化中是特有的。最早的古傣文出现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从傣文书写载体材料看,目前发现的除后来的棉纸、麻纸外,大都用贝叶,据说西双版纳用贝叶记录的经卷文献有4800多部。傣族地区人民非常尊重贝叶,把它当作知识、智慧和文明的象征。在傣族民间流传着一个傣族人民发现和利用贝叶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即著名的“绿叶信”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勇敢、善良的傣族青年,告别未婚妻到天边太阳的家乡去寻找幸福和光的种子,临走时和未婚妻约定,每月通一次信并带着一只鹦鹉作为传信的使者。开始几个月,青年的情书写在芭蕉叶上,由鹦鹉衔着飞回家乡。后来青年越走越远,整整走了10年,因为写在芭蕉叶上的书信不等鹦鹉飞回家乡在途中就干枯破碎了,他和未婚妻的书信中断了。一天,青年走进一片森林,在一棵贝叶树下休息,忽然发现一条细小的虫子在贝叶上啃吃着贝叶丝,小虫爬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条弯弯曲曲清晰的线路,他还发现落在树下堆了很久的贝叶,他用手使劲揉擦,都没有破碎。青年从中受到启示,便剥下一片贝叶用刀尖在上面刻下了给未婚妻的书信,让鹦鹉衔回家乡。过了一年零十五天后,鹦鹉衔着未婚妻在那片贝叶背后刻写的书信回来了。青年没找到幸福和光的种子,却意外地发现贝叶的秘密。从此傣族人民都用贝叶刻写书信。这就是现存的经书和民间叙事长诗里提到的“莱帮东”(用贝叶写信)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对贝叶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加工改进,贝叶经的制作过程程序为:一、采取贝叶。砍下贝叶树的树片,用快刀将贝叶一片片割整齐,3—5片卷成一卷捆好,放入锅里煮。煮时,锅里的水位要超过贝叶,而且还要加酸角或柠檬,以便使贝叶逐渐变成淡绿白色,然后才从锅里将它取出来,拿到河边用细沙搓洗干净,而后将贝叶晒干压平,先收起来让它通一段时间的风,准备订成匣。二、制成匣。制作贝叶经专门有两片木尺为标准,木尺长约一市尺半、宽约4寸,距木尺两端约半市尺处钻一个小孔,把一片片晒干压平的贝叶紧紧夹在两片木尺中间,两头用力压紧绑好成绳,500—600片叶为一匣,然后再用快刀轻轻把贝叶匣修光滑,最后用事先做好的线弓,按照书写格式,用墨微微打在贝叶片上,留待刻写。一般根据贝叶片的宽窄,贝叶经本分为:三行贝叶、四行贝叶、五行贝叶、六行贝叶等几种,最普遍的是四、五行贝叶经本。三、刻写贝叶。开始时没有铁錾子,用小刀尖沿着打好的墨线,把字刻写在贝叶上。既费力又刻得慢,后改用铁錾刻写。贝叶刻好了,还要用植物油掺拢锅底的墨垢,用布蘸了往刻好的贝叶上涂。这样,刻写的贝叶上的字迹就显得清楚了。装订成册后,再在叶边涂一层金粉和红、黑漆加以保护和装饰,贝叶经就算制成了。
贝叶由于耐久性长,不易磨损,而且经处理后能防腐防潮防白蚁,因此,使用范围较广,不仅限于佛教经卷,而且刻写的内容涉及到文献史料、天文历法、医药卫生、文学艺术、地理学、军事学、塔寺建筑学等方面。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