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佛教修学体系建设与反思”总结发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济群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修学体系建设与反思”总结发言

  济 群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我受论坛组委会的委托,对“佛教修学体系的建设和反思”分论坛的精彩讨论作一总结。本论坛共有二十七人发言,发言内容大体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探讨解脱道和菩萨道的关系,主要有三篇论文:

  大航法师的《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针对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对立现象,阐明解脱道与菩萨道的相同与相异,探究了菩萨道在弘扬中出现肤浅化、流俗化的原因,为振兴菩萨道提供了有益参考。达照法师的《人天道、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讲述了五乘正法中人天道、解脱道、菩萨道的关系,指出五乘正法不仅是修行的道次第,同时也具有不同的教化作用,应该分工合作,最终导向无上菩提。济群法师的《我的判教观》,以皈依、发心、戒律为各宗共同的修学基础,以解脱为三乘佛法的核心目标,以菩提心为大乘佛教的不共教法,以净土法门为方便之道。基于这一定位,提出未来佛教发展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首先要着重共同的基础建设,其次要强调解脱的核心地位,第三要突出大乘的不共思想,第四要规范净宗的方便之道。

  第二部分,是讨论佛教的修行体系,共有三种类型:

  一是从三大语系进行划分。道坚法师的《汉传佛教修学次第的构建》,从非佛教徒、亚佛教徒、佛教居士和出家僧人四个方面,对汉传佛教现有的修学状况进行了考察,提出应根据国人的不同阶层,施以相应的教育方法。黎日光教授的《信念与皈依》,以金刚乘为出发点,对比原始乘和大乘,谈到了佛法修学的共同基础及次第,对于大众修学具有指导意义。尕藏加的《藏传佛教显宗修学的建构与作用》,讲述了藏传佛教显宗修学体系建立的历史过程,理论建构的五部大论,以及藏传佛教教学的一些特色,如背诵辩论、格西考试、经院教育和个体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等,于汉传佛教的办学体制是很好的借鉴。萧集智居士的《内观的钟声响了》,说明内观在解脱修行中的意义,介绍了巴利语系佛教的内观修学,强调葛印卡内观教授对身受心法的观察中特别注重“受念处”的原因,同时还介绍了内观在中国大陆的弘扬及意义。

  二是依传统宗派进行划分。明哲长老的《浅谈华严宗的修行体系》,指出《华严经》无论是教理教义还是修行体系,都是最圆满的,反驳了有关华严宗“有教无观”的错误观点,详细介绍了华严宗修持的内容及特色,强调华严的圆顿修行,需要行者具备一定的根性和对诸法实相的领悟。妙安法师的《略论禅宗修学体系的建设》,讲述了佛教曹洞宗的修学思想,以五位说为纲要,以“无心合道”为宗本,以“绝三机漏”为机用,体现了曹洞宗细密严谨、次第分明、体用无碍的修道特色。来自瑞士的明契法师所写的《怎样摆脱忧虑,获得生命的自由》,则讲述了一些禅宗风格的修行。

  三是以道场为中心而提出的修学理念。心道法师的《当代佛教修学体系的实践与展望》,指出佛教修学体系的“共法”是发心,而戒定慧三学、觉悟心性和爱心慈悲的开发是修学要领,并就灵鹫山于当代佛教修学体系的实践,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宗教博物馆、四期教育的宗旨内容等,让我们领略了灵鹫山“内罗汉、外菩萨”的修学理念。如瑞法师的《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以五台山普寿寺为中心的“三加一”僧伽教育模式,强调“以戒为师”“学修、慈善一体化”的理念,提出“有教无类”“企业参与”对僧伽教育体系建设有着积极作用。印顺法师的《深圳弘法寺佛教修学体系建设刍议》,介绍了深圳弘法寺是如何根据此时、此地、此情的特点,在实践中落实闻思修三慧体系的建设。常随法师的《不二法门对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教育体系之影响》,介绍了法鼓山以“心灵环保”为核心理念,以大学院、大普化、大关怀为宗旨的三大教育,使我们对圣严法师提倡的“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修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韩国海印寺僧伽大学校长朴清的《韩国佛教曹溪宗的僧伽教育制度》,主要介绍了韩国曹溪宗的僧伽教育修习系统的建构和评估体系。

  第三部分,是有关佛教修学体系中各种要素的探讨,包括皈依、发心、禅观等内容。界静法师的《佛教信仰的四大特点》,从激情与理性合一、信仰贯穿修学的始终、信仰是内证性的、信仰具有包容性和圆融性,阐明了佛教信仰的不共特色。演明法师的《皈依与信仰建设》,指出皈依既是信仰的最低标准,也是最高要求,强调佛教在现代的生存与发展,重点不是佛学的现代知识化,而是僧俗二众的信仰和修持。海涛法师的《菩提心与大乘佛教的建设》向我们介绍了发菩提心这一珍贵教法,提出在日常生活中修持菩提心,转变凡夫心,并以大悲心净化世间的修学理念。惠空法师的《十二缘起禅观体系》,从理论和宗派实践上,阐明了十二缘起作为各种禅观体系定位标准的道理。其中,对三世十二缘起与一念十二缘起差别的剖析,以十二缘起的前三支对应大乘三系的修学,以及顿渐之说与真妄关系,都很有创见。传明法师的《论禅修之所缘境》,从凡夫心的四点特征,所缘境的两项原则、所缘境的种类、缘根尘识的难易程度,对大小乘的禅修对象作了扼要的说明,其中特别提到禅宗的“扯脱”和“夺所”等无所缘的修法,很有独到之处。

  第四部分,是此分论坛主题以外的一些重要讨论。

  首先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西藏分会会长珠康·土登克珠的《再迎和谐世界》,指出和谐世界是人类的最大愿望,更是佛教的根本要义。文章从皈依法、法的真髓、论得绳三个方面介绍了佛法要义,并提出现代佛教徒应依“古为今用”和“扬弃”的精神,修学六度和十善业等,特别指出“以德教子”是当今时代在家人所必须重视的。宏正法师的《理论和实践是佛教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指出当今大乘佛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得不够,大乘佛教徒首先应了解佛法,依之实践,获得定慧,然后再入世行菩萨行,这是弘扬人间佛教、净化社会人心的前提。静波法师的《弘法,出家人永恒的使命》和李洁居士的《人间佛教与在家修行》,分别从出家人和在家人的角度,谈到对当今佛教的一些看法。静波法师认为,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出家人需要面对和担当的都是弘法这一门;而李洁居士则谈到自己学佛路上的心得体会,阐述了佛光山人间佛教的理念和主张。徐文明教授的《和谐世界,从口开始》,给我们提出了修口三法,依此修行可以去除内心三毒,创造和谐世界。通智法师的《心净则佛土净》,结合故事和公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心净则国土净”的道理。另外,来自美国郝乐为教授的《对郭店楚简的解读能否帮助沟通理解汉传佛教各宗的差异》,虽没有直接谈到佛教,但作者认为,对于佛教传入之前儒道两家本土文化的研究,会间接帮助对汉传佛教的理解。

  以上是对本次分论坛全部发言的简要总结。最后重申一下,我们这个分论坛的主旨,是希望通过对传统宗派的反思及各法门的准确定位,建立起契合当代大众的修学体系,为僧制建设、僧伽教育及面向社会的弘法布教提供坚实的理论后盾。经过与会代表们一天的踊跃发言和讨论,很多问题得到了广泛共识,说明本次论坛的举办颇有成效。最后,祝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圆满成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我的修行体验
下一篇:梵乐和文化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