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努力营造“和善为根、和谐为本”的企业文化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宋汉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努力营造“和善为根、和谐为本”的企业文化
  宋汉平
  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内容摘要:只有在企业文化里不断吸纳一种经世济众、从善如流、和谐感恩的精神,并根植员工内心和得到社会认同,终将带来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中国企业经营之道,如能吸收佛理精华,必将得以弘扬光大,厚德百年。
  关键词:和 善 文化
  眼下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要素都处于不断的分化和重组之中,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处于剧烈变革中的中国企业作为社会的组织细胞,其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前途。如果说一家企业可以算作一种微观的“宗教”,那么“和善为根、和谐为本”的企业文化则是它的精神之髓。当企业家们借鉴佛法以佛理治企,就能一定程度上转化全社会的风向,推动改变众生的命运。特别是当下面对全球金融海啸、众生茫然焦灼的现实环境,企业家们通过众善奉行、中道圆融的佛教伦理,致力于打造和谐企业,广播善根,广结善缘就显得更具现实意义。下面以一己之见,作粗浅参悟。
  一、富邦控股集团的“和善、和谐”企业文化实践
  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500强企业,是浙江省重点培育发展的27家和宁波市重点扶持的18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它沐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而生长壮大。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富邦控股集团锤炼出自身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即坚定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和谐一致;坚守“和善为根、和谐为本”,追求员工个性张扬和集团发展目标的互动统一;坚信以人为本,打造独具特色的“3+3+1”管理体系。我们认为,培植并弘扬“和善为根、和谐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一个成功企业的必要条件。这是一种道德自觉,广大的中国企业必须坚守商业道德,诚信经营,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建立一个和谐、理性、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而努力。虽然道德他律的约束性是有限的,但道德自觉的力量是无限的,商人无论何时何地,须坚持合法经营,这是创建和谐企业和和谐社会很重要的方面。
  多年以来,富邦控股集团在企业文化的具体实践中始终如一地推行“你就是公司”“公司爱所有实干到底的人”的核心理念。作为一家脱胎于国企改制的纯民营企业集团,我们在发展中强调“不割断历史,不落后于时代”的企业思想,以感恩之心、感谢之情、感动之态执著于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15000名员工。我们在致力于赈灾救贫的同时,还设立了自己的富邦慈善基金,同时以大善为从,致力于企业的和谐发展和员工的稳定就业,并矢志成立了八一富邦宁波男子篮球俱乐部,来报恩于我们的社会大众。作为微观社会组织之一,我们把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虽然企业的组织目的就是赢利,但我们不认为企业以赢利为唯一目的和准则。因而在宣导“和善、和谐”企业文化时我们大力弘扬员工从善的根基,对于违反过企业规则的员工不是简单摒弃,而是努力帮助感化;并且注重在企业文化里渗透更多的宽容精神到奖罚的道德和制度体系。
  二、佛理与富邦“和善、和谐”企业文化的相融性
  佛法中的诸多佛理是和富邦控股集团“和善为根、和谐为本”的文化理念有相通相融之缘的。富邦集团在企业文化里不断吸纳、树立一种经世济众、从善如流、和谐感恩的精神,并通过一定的途径,让员工和社会知晓、认同这些精神,最终为企业本身的经营带来极大的帮助。
  1、去恶行善。众所周知,佛教讲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意谓佛教是一种善道,是一种教人为善,远离罪恶的宗教。它涵盖了和谐社会的许多内容。
  2、平等慈悲。“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是佛教关于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既是佛法中最重要的原则,我们认为企业和谐的建设也离不开这一原则。
  3、经世济众。佛教希望信徒兼济天下而非独善其身,要求把自我拯救建立在每个人的努力并引导众生的共同努力基础上。通过超度他人以求得自己的超度、通过救济别人自求得自己的救济,这和企业双赢共存、回馈社会的基本精神是相通的。
  4、自利利他。“自利利他”一直被佛教作为区别善恶的尺规。自己与他人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相融合的。这一原则对人际间的和谐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佛教伦理中还讲求“中道圆融”,这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三、以禅心不断升华富邦的“和善、和谐”企业文化
  佛法的伟大,已为古今无数智士所认同,毋须多言。众所周知佛法并非拘泥宗教,实乃佛陀对全人类的伟大教育。佛教即觉悟的教育,佛法即觉悟的方法。中国企业经营之道,企业文化之根,倚仗佛法之精华,必将得以弘扬广大,兼济百年。
  1、要以善心与善行推进所有的商业经济活动。福与德是有内在因果关系的,正所谓天地有灵知,天地相通,天人感应,人以善感,天以福应,天道酬德,企业家若能以善心、善行经营,自然可以获得功德财富的馈赠。这是伦理——社会——个人之间合理运作和互动的实践法则。商人的命运和功德财富的获得都与这一价值原理的运作息息相关。只有用诚信、善行、宽容、平衡、和谐等为基石的商业伦理来创建和提升企业文化,企业的和谐有序发展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2、要以佛教的“和合”精神推进企业各组织与社会事业的和谐。经济是协作的结果,企业内部和外部、企业内部各团体之间只有共同协作和交换,才能共赢和发展。当今中国的社会经济成就有目共睹,但也有一些商业主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狭隘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严重。经济领域出现诚信危机,这些都是缺乏真诚合作的结果。大力弘扬佛教的“和合”精神,宣导诚信和团结,必有利于推进微观企业主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要以佛教的“包容”精神推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中有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等。这些关系的处理,包容是第一要义。佛教讲“与人为善”,提倡“包容万物”,这一理念对处理好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佛理讲“心净则国土净”,重视净化人们的内心。这种精神特质,对个人可提供安身立命之处,对社会则可以维护著社会安定和精神平衡,同样是营造和谐企业的精神前提。
  4、要以佛教的“报恩”思想推进企业和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企业是家庭的载体。家庭和谐是企业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佛教讲究“报恩”,即“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要以慈悲为怀,使企业内部呈现和谐的气氛,员工也会以感恩心努力工作。当然感恩是双向的,不仅员工要感恩你,你也要感恩员工。有了佛法的教育,企业就会真心善待一切员工,员工也就会真心将工作做好。佛教中的知恩、感恩、报恩,应具体落实于对社会的回报上。因此在财富观上,哲学家西塞罗也曾经说过:“追求财富的增长,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贪欲,而是为了要得到一种行善的工具。”
  作为沐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恩泽而茁壮成长起来的企业,我们将不断发挥自身的绵薄作用,将企业文化相通于佛缘,不断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于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及减灾、赈灾等慈善事业。生命诚可贵,行善的机会更可贵,只有真心真意行善,其善才大,其福才广。所以我们要及时行善,要快乐行善,更要无我行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