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科学>>正文内容

开展网路科技时代的生命系统与心灵空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明芬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开展网路科技时代的生命系统与心灵空间
  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系教授 李明芬
  当社会越来越多元、媒体讯息越来越复杂、家庭伦理越来越混乱,我们发现,在科技资讯化的过程与政治文化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一方面充满种种可能,另方面却面临空前未有的挑战,因为不仅是台湾,连全球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在快速变迁下所产生的复杂与混沌,已经不是知识与技能可以处理的。
  资讯科技时代的心灵困境
  当前人类的生活世界充满种种的不圆满,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教育工作者也面临学习者的各种人生难题,当面对身心弱势者,如重病、伤残、年迈体衰,乃至长期受困于慢性病的人,我们应如何协助他们面对局限的生命,开展他们已失去的信心?当面对经济弱势者,如中年失业、转业、二度就业的人,我们应如何在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依旧升高的情况下,协助他们培养健康的身心以面对严峻的社会考验,并创造有利的学习与工作机缘?当面对家庭弱势者,如工作伤亡者、家庭受暴者、受虐儿童等,我们又如何能够协助他们面对生命的处境,将受苦的经验化为生命蜕变的动力与智慧?而当政府各部门高唱建立知识经济产业,高等教育各学门呼应学习社会与知识社会时,我们是否也看到了更多的知识弱势者?我们是否也发现许多心灵充满压力、紧张、烦恼与痛苦的知识学习者,乃至心中充满无比资讯焦虑的知识工作者?
  资讯科技时代的学习者面临的挑战,不只是大量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是种种不确定与变动带来的焦虑与不安、烦恼与压力,乃至痛苦与伤害。许多教育工作者以为课程、教材、方法、评量是学习与教学方程式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也以为只要将这些元素的基因改变,我们理想的教育图象就实现了。然而,众人知识的不同流向,往往无法汇聚教育改革的力量,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与行动,不但与自己的心灵分别,也与他人的心灵遥不可及。于是在资讯科技时代,网网相连让我们能超越时空,与众多的他人有了讯息的关联;但也因为心灵迷失在缤纷庞杂的资讯与偏狭有限的知识框架,让我们的知识与心灵成了失散难逢的知音。
  在这样资讯化与知识化的时代,究竟我们应如何正视生命的真相,从复杂、混沌、失序的生活世界,探勘内在无限的慈悲智慧,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处,乃至进一步开展出心灵世界的外太空?究竟我们应如何超越原来的价值系统与个人知识经验的框架?而我们又应如何终身学习方能以慈悲和智慧创新知识,以道德勇气端正偏邪的知见,乃至于以愿心和愿行转化思潮并提升人类文明?
  网路世界的学习空间与心灵自由度
  近二十年来,资讯科技与网路通讯科技的发展已广为各学术领域及产业界积极应用,资讯网路科技不断创新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科学、医学、教育、工业、企业在知识研发与知识管理的突破,但另一方面却也衍生更多社会问题,包括网路上瘾、网路病毒、网路骇客、网路犯罪,乃至破坏网路通讯系统的现代战争策略等,种种令人担忧及惊悚的现象。就个人熟悉的“教学与教育系统科技”领域,近十年来的学术研究多强调网路资讯科技的教育应用,一般教学与教育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除了应用种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也应用许多视觉传播与讯息设计的理论,做为网路科技学习与教学的设计基础。网路科技的发展给予远距教育无限的发展空间,许多因应网路教学或网路自学课程的软体也应运而生。这些网路教学或学习软体的设计,和早期的电脑辅助学习及智慧型电脑辅助学习环境的设计最不一样的是,除了强调多元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也具备丰富的教学策略及咨询策略的资料库,更具备提供教学者及学习者管理知识的平台。
  然而,目前的资讯网路做为教学与学习的媒介或传播行销的媒介,和以往的电脑教学最不同的是:现今网路资讯科技的使用者在使用这项科技时,其学习行为、消费行为、传播行为与沟通行为已经可以超越教学与学习的空间。网路无国界的资讯环境,随时提供线上学习者无限漫游的可能,特别是在非同步的学习与教学过程,学习者随时可能进入其他非学习与教学的讯息空间。
  在这样充满学习资源与非学习资源的自由的、开阔的乃至纷杂的网路大环境,设计者所面对的挑战绝不只是网路学习与教学环境的设计,更是如何提升网路使用者与学习者自主性与自律性学习的考验。因为资讯科技多元,庞杂的讯息空间无时无刻不在吸引使用者;网网相连的资讯环境一方面带来许多学习的可能,另方面却也带给学习者或使用者更多离开学习讯息空间的诱惑。许多青年学子在面对网路提供的各种学习空间时,不但未能善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反而沉迷于网路交谈及交友,或藉著网路科技行种种犯罪之实,甚至因过度沉迷于电脑游戏及流连网咖,终至身心严重受损。许多网路论坛的讯息看似反应了多元民主的意见,但网路过度开放的参与空间也造成网路人际伦理的混乱,助长种种漫骂与喧嚣,乃至情绪的冲突与对立。因此,当多数人寄予网路科技高度的学习期待时,我们是否认真的思考,究竟学习者与使用者在网路世界拥有多少心灵的自由度?网路学习的复杂化对使用者与设计者的心灵发展,究竟产生了哪些障碍?而我们又可以如何开展网路科技世界众多他人的心灵空间呢?
  开展网路世界的心灵空间
  在全球力倡学习社会与知识经济的同时,我们应正视若科技知识的发展与人类心灵的开展未能同时兼顾,那么再有力的科技文明也将成为破坏性最强的武器。我们一方面需要不断反省科技知识发展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更需要超越知识发展的惯性;不仅要破除科技发展的迷思,更要建立科技知识的新方向。此外,资讯科技时代的学习不应只是知识建构的问题,更是教育理念厘清的问题。因为学习乃深受教育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当我们运用资讯科技于教学革新,尝试建构新的学习、教学乃至教育的方法,若不能同时内在观照与醒觉,让学习者与教育者同时超越旧有的知识框架、应变人生情境的变化、复杂与不确定性,那么学习终究只能达到知识的建构与累积,并不能达到心灵的提升与转化。
  现代人希冀藉由资讯科技的发展提升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品质,但却因为忽略心灵开展与心灵净化的重要性,导至科技成为破坏社会最具潜力的怪兽。清朝学者张之洞在距今一百多年前于其著作〈劝学篇〉提及“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时,已经清楚的指出,一味崇尚新学将失去根本,而一味强调旧学又可能无法因应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在科技文明昌盛的此时,张之洞的见地仍旧给予我们很大的警策。而今, 上惟下觉大和尚创办普台中小学,以“中学为体、佛法为根、世学为用”三学一体为普台中小学的三大理念,不仅是力挽当今教育的沉郁,更是开创时代的新局。几世纪以来,不仅西方的科技发展与知识传统一直陷入张之洞直指的问题核心,东方的文化开展与社会革新也因为一味地强调西学,连自己好的文化根本都扬弃了。其实,每一个时代的学习,尤其是高科技时代的学习,皆需要回归教育理想、人生理想、生命意义的引导,如此学习、教学与教育才能与个人和群体的生命融合;而愈是科技文明昌盛的时刻,我们愈是需要正视心灵的教育,方能不再重复踏回历史的伤痛轨迹。
  从三学一体的教育观点看网路科技的教育,在网路世界中,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也就是使用科技者与设计者如何看待运用网路科技本身,正反映了使用者与设计者的内在知识架构与生命内涵。因此,我们所见、所诠释的外在资讯系统,也可说是自己内在生命系统的延伸与再现,从生命系统的开展而言,我们究竟应如何才能在网路世界的种种讯息流向及知识框架中,转化每一位使用者、参与者的自我主观意识?观照网路大世界的正向心念系统与负向心念系统?并且返照自己使用网路的心灵路径是否以慈悲利他为根本?乃至进一步以智慧为网路世界开辟清净光明的心灵空间?
  以下尝试以 上惟下觉大和尚创办普台教育所提出“中学为体、佛法为根、世学为用”三学一体的教育理念,初步探索我们可以如何在网路世界中开展生命系统与心灵空间。
  心念网路系统与资讯网路系统的“超连结”
  过去几十年来西方心理学家一直在探究人类心理的本质,也一直尝试寻找心理的适切比喻,但因对于心念有限的理解,初初只能以黑盒子比喻人心的难以想像。于是有Skinner提出的行为主义,以行为的观察、制约、操控与回馈,做为内在心理具体呈现的依据,此行为主义影响往后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教学的应用相当深远。之后,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理论,以儿童学习外在事物有如累积心中的记忆卡片一般不断地扩充与增加,乃至不断地调适与修正,这样的想法与其他心理学者所提出的基模理论颇为相近。而电脑科技的发展则让心理学界走出了行为主义发展的局限,心理学者以电脑处理资讯模式想像人脑的运作,发展出短程记忆与长程记忆等诸多论述,奠定了日后认知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从此以电脑譬喻心智历程广为心理学界引用了几十年。而今,随著网路通讯与资讯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对于人类的心理有了更全面的想像,也对于佛法在心念本质的探讨有更深、更细的现代诠释语言,而网路讯息的流向与网路漫游的历程,更让我们有了具象理解心念去向和心念轨迹的现代譬喻。
  当我们透过网网相连的网路结点拜访不同的讯息空间,我们将发现,每一网中充满无止境的连结与延伸,而每一网中无数结点与其他结点相连的现象与人类“心念相续”的本质极为相似。过去的心理学者虽也尝试以网比拟人之心念,但却未能想像心念的相续与心念的攀缘,有如当今网路多向度、无止尽的连结。此外,心理学知识发展的过度分化现象,往往偏重心理现象的片段研究,忽略了心念运作过程的善善恶恶,以及心念与环境互动产生种种负向的情绪和行为,因为将认知心理的研究抽离善恶的道德依准,于是只能在有限的研究空间尝试突破。
  其实,当我们将视野移到网路空间时,将更能体会佛法所谓的“万法唯心”。善念创造良善的网路讯息,恶念则产生偏邪的网路讯息,而许多善善恶恶念交织成的心念之网,反映在网路世界的正是不同的网路空间,虽然有许多资讯丰富的学习空间传播著良善的讯息,但也有更多充满冲突与对立言论,充满五光十色与是非八卦的讯息,乃至暗藏诱惑与犯罪的讯息,不停地在网路世界川流不息。因此,对于网路科技的讯息提供者与设计者,不但是何种心念之网将创造何种讯息之网,对于每一位网路使用者与学习者而言,我们常常浏览的网路空间与跳跃的网路结点,正反映著我们心念的习惯流向。
  进一步从“系统思考”的观点,资讯及知识生产者、消费者,在创造或参与不同的网路空间时,实则也创造了与更多人连结的机会和因缘。而当今网路讯息连结与传播之迅速,更让我们体会到心念相续与心念连结的善恶基础、正负方向,不论对个人或彼此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们的心念之网是何其神速的与心外的资讯之网不断地“超连结”!只是我们是否曾经思惟:如是无量心念与无限讯息的“超连结”,不正展现了我们与众多他人生命的关联历程,而这样的历程究竟是把我们带到冲突对立的世界,抑或是慈悲喜舍的心灵空间?此外,我们如何回应其他使用者或设计者创造的讯息,乃至与其产生观念或意见的互动,都将创造出彼此心念构筑的“因缘系统”;而此一因缘系统产生的网路社群,究竟是以善良光明的心念为基础,或是以冲突对立的心念为基础,皆毫无掩饰地呈现在彼此共创的讯息空间。
  当我们目睹网际伦理的混沌,我们是否能以清净的心念观照这许多讯息之下的心念流向,并负起网路人应有的道德勇气,不跟随五光十色的讯息流转于种种网路空间,乃至透过正向的讯息,为更多网路人开辟思惟转向的路径?因此,在网路世界我们能否判读各种讯息来自何种心念系统,我们是否能不朝著负向的系统动力与网路讯息、网路社群产生连结,而是以佛法所谓的“善念相续”,念念观照讯息来处,面对纷杂讯息时能清楚明白应是念头止息之处或转弯之处?乃至以清净光明的心念在网路世界中探勘,进而创造更多良善的心灵空间,透过网路科技与众多他人广结善缘?如是观照、如是学习,佛法所谓“心净则国土净”的道理亦能在网路世界中略有体会。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