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宗教运动的社会基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本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宗教运动的社会基础       

 ──以慈济功德会为例
林本炫
国家政策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员
台湾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6.12 出版)
页229-243


--------------------------------------------------------------------------------

  慈济功德会是近年来快速崛起于台湾社会的宗教运动,对于这样
一个快速发展的宗教运动,已经有不少学者自各方面著手研究,并探
讨其所显示的社会意义。但是要了解其社会意义,事实上有必要先了
解其社会基础。本文即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之下的一个初步探讨。慈济
委员是慈济功德会的核心主体,他们不但担负著劝募善款、从事访贫
、济贫的重要工作,也是传播佛教教义信仰的种子。因此,对于慈济
委员的研究,是了解慈济功德会这一团体的初步工作。

  以下的分析,除了文献与田野观察之外,关于慈济委员的基本资
料部分,乃是根据民国八十年底至八十一年初,笔者透过慈济功德会
之协助,在当时两千多名慈济委员名册中,采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出
大约五百名委员,以邮寄问卷的方式所搜集到的慈济委员基本资料。
发出问卷后, 经过大约一个月的等候, 共计回收慈济委员填答问卷
175 份,这篇文章内容的前半部份即以这批资料为分析依据。

慈济委员的基本社会属性

  在接受访问的 157 名慈济委员当中, 有 139 名是女姓, 占
88.5%。 这和我们从“慈济道侣”月刊中有关慈济委员的个人简传,
也就是“菩萨家谱”专栏中,所得到的印象大致相符,同时也和笔者
参与慈济功德会各项活动的观察相一致。这可以说明慈济功德会是以
妇女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宗教运动。
  在年龄方面,四十岁以上者共占 82.2%,其中五十岁以上者又


230 页


占 43.9%。说明慈济委员是以四十岁以上的中年妇女为主的宗教团体
,其中又有一半是五十岁以上之妇女。
  这些中年妇女的婚姻状况,当然如所预期的,已婚者占 90.4%,
未婚者只有 7.5%,有 1.2% 是已离婚。 教育程度以小学主要,其次
是高中与初中。如果和前述有关年龄的分布状况做比较,则是符合一
般状况的。也就是说,台湾社会中四十岁以上之中年妇女的教育程度
,一般都在中小学的程度,表示慈济委员在教育程度上也正是代表社
会中的典型类型。
  在族群组成上,闽南籍占慈济委员的绝大比例,客家人与大陆各
省籍分别只占 9.7% 和 5.8%。 这个比例和台湾社会的整体族群分布
比例大致相当,但是闽南籍似乎较为突出。显示慈济功德会是一个以
闽南籍信徒为主的团体。
  目前居住地的分布,则呈现相当有意思的结果。问卷资料显示,
慈济委员的居住地主要以台北市和台北县为首要, 分别占 40.9 和
24.0 %,两者合计,则台北都会区共占 64.9%。 这个结果和慈济功
德会本身所公布之资料亦致相符合。而在受访的 37 名台北县的慈济
委员中,也是以都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为主,如板桥( 10 名)、永
和( 5 名)、中和( 3 名)、新店( 4 名)。 这个现象除了因为
台北都会区是台湾人口最稠密的区域外,也可能和慈济功会的传布网
络有所关联。( 注 1)
  相较之下,同为院辖市且人口一百多万的高雄市,慈济委员的比
例只占全体的 3.2% 左右,而台湾另一大都市──台中县市,合起来
只占 2.6%。 至于屏东县的比例反而较高雄县市及台中县市为高,占
4.5%,是比较突出的现象。
  由此,我们可暂时做一个简单的推论:慈济功德会的扩展,乃是
以北部都会区为核心而向全国普及的一个宗教运动。

慈济委员本人的社经背景

  慈济委员的职业与社经背景方面,在寄回问卷的慈济委员中,有
52.7% 是目前正在就业者,这似乎与我们原先的预期相反。也就是说
,慈济委员的主力是中年职业妇女,而非家庭主妇或已退出劳动市


231页

场的妇女 ( 注 2)。 在仔细分析目前没有在工作的 38.2% 的委员中
, 也只有五分之一左右是真正没有在外面就业经验者。 (另外有
9.7% 是目前已退休)

  接著我们以下表来观察这些目前有在工作的慈济委员,其就业之
性质分布:

表一、慈济委员本人的就业形态

┌────────────┬──┬───┐
│工作性质 │人数│百分比│
├────────────┼──┼───┤
│自己开店 │ 27 │ 29.0 │
├────────────┼──┼───┤
│自己开公司或工厂 │ 6 │ 6.5 │
├────────────┼──┼───┤
│替家里开的公司或工厂工作│ 5 │ 5.4 │
├────────────┼──┼───┤
│替别人工作(受雇于人) │ 19 │ 20.4 │
└────────────┴──┴───┘


┌────────────┬──┬───┐
│替政府机构做事 │ 16 │ 17.2 │
├────────────┼──┼───┤
│替公营机构做事 │ 5 │ 5.4 │
├────────────┼──┼───┤
│自由业      │ 8 │ 8.6 │
├────────────┼──┼───┤
│自己摆摊子       │ 7 │ 7.5 │
├────────────┼──┼───┤
│其他          │ 0 │ 0 │
├────────────┼──┼───┤
│合计          │ 93 │100.0 │
└────────────┴──┴───┘


  由上表看出,目前就业的慈济委员中,以“自己开店”者最多,
广义的公务员(包括受雇于公营事业者在内)其次,占 22.4%。受


232页


雇于他人者只占 20.4%。不过,如果我们再将“自己开公司或工厂”
以及“替家里开的公司或工厂工作”两项,和“自己开店”这项,三
者合起来看成是“自雇阶层”, 则其所占比例便高达就业者的 40.9

  在就业的慈济委员中,以“制造业”、“零售业”、“教育及公
共行政”和“个人服务业”为主要的行业分布。在职位的分布方面,
就业者以“监督及佐理人员”和“买卖工作人员”为主要。这和前述
“工作性质”问项中所反映的,以“自雇阶层”及“公务人员”为主
的分布相呼应。
  以上是有关慈济委员的社经背景,也就是其行业与职位的分布状
况。然而,在有关社会阶层化的讨论上,常认为妇女的社经背景其实
和其配偶的社经背景有密切关联,或者是必须以“家户”,而非个人
,为社会阶层之分析单位,因此我们在这一部份的探讨中,也就必须
接著讨论慈济委员的配偶的社经背景。

配偶的社经背景

  在 107 名已婚女性慈济委员的配偶当中, 有 83 名目前有工作
,24 名目前无工作(即,已退休)。 在这 83 名有工作者当中,其
工作性质如下表:

表二:已婚慈济委员配偶的工作形态

┌────────────┬──┬───┐
│工作性质 │人数│百分比│
├────────────┼──┼───┤
│自己开店 │ 16 │ 15.0 │
├────────────┼──┼───┤
│自己开公司或工厂 │ 22 │ 20.6 │
├────────────┼──┼───┤
│替家里开的公司或工厂工作│ 1 │ 0.9 │
├────────────┼──┼───┤
│替别人工作(受雇于人) │ 18 │ 16.8 │
└────────────┴──┴───┘


233页


┌────────────┬──┬───┐
│替政府机构做事 │ 30 │ 28.0 │
├────────────┼──┼───┤
│替公营机构做事 │ 9 │ 8.4 │
├────────────┼──┼───┤
│自由业      │ 8 │ 7.5 │
├────────────┼──┼───┤
│自己摆摊子       │ 3 │ 2.8 │
├────────────┼──┼───┤
│其他          │ 0 │ 0 │
├────────────┼──┼───┤
│合计          │107 │100.0 │
└────────────┴──┴───┘


  由上表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即,女性慈济委员的配偶,其
工作性质以广义的公务员首要,其次是“自己开公司或工厂”的企业
主,“替别人工作”及“自已开店”这两类合起来看(因为两者都不
属于受雇阶层),则高达 35.%,与广义的公务员所占比例相当。

  在前三项(自己开店,自己开公司、工厂,及替家里开的公司或
工厂工作)合计的 39 人当中,我们再稍微观察其经营规模如下表:


表三:慈济委员配偶事业经营之规模

┌────────────┬────┬─────┐
│经营规模(雇用人数) │ 人数 │ 百分比 │
├────────────┼────┼─────┤
│ 自己做,没有雇人 │ 19 │ 43.2 │
├────────────┼────┼─────┤
│ 10人以下     │ 13 │ 29.6 │
├────────────┼────┼─────┤
│ 10人-50人      │ 3 │ 6.8 │
├────────────┼────┼─────┤
│ 51人-100人      │ 2 │ 4.5 │
├────────────┼────┼─────┤
│ 100人以上       │ 7 │ 15.9 │
├────────────┼────┼─────┤
│ 合  计       │ 44 │ 100.0 │
└────────────┴────┴─────┘


234页

  由此可知, 女性慈济委员之配偶,其经营规模多属 100 人以下
之中小企业(其中 19 名是“自己做,没有雇人”,应为“自己开店
”的自营工作者), 但也不可忽视其中有(全体的 7/107 ) 6.5%
(如果以配偶目前有工作者为分母,则为 7/83 ),是经营一百人以
上之较大企业的企业主。

在行业分布上,如下表:

表四:慈济委员配偶工作行业分布

┌────────────────┬───┐
│行业别     │百分比│
├────────────────┼───┤
│制造业      │ 17.2 │
├────────────────┼───┤
│营造业      │ 4.6 │
├────────────────┼───┤
│零售业            │ 11.5 │
├────────────────┼───┤
│其他商业    │ 12.6 │
├────────────────┼───┤
│通信、运输、仓储业   │ 10.3 │
├────────────────┼───┤
│金融、保险、不动产、及工商服务 │ 4.6 │
├────────────────┼───┤
│教育及公共行政     │ 28.8 │
├────────────────┼───┤
│个人服务业       │ 4.6 │
├────────────────┼───┤
│农林渔牧矿       │ 2.3 │
├────────────────┼───┤
│水电燃气业       │ 3.5 │
├────────────────┼───┤
│合计          │100.0 │
└────────────────┴───┘


  在行业分布上以“教育及公共行政”、“制造业”及“商业”(
含零售业及其他商业)。职位分布再如下表:


235页


表五:慈济委员配偶工作职位分布

┌────────────────┬───┐
│  职  位  │百分比│
├────────────────┼───┤
│  专门及技术人员 │ 20.6 │
├────────────────┼───┤
│  行政及主管人员 │ 27.8 │
├────────────────┼───┤
│  监督及佐理人员       │ 19.6 │
├────────────────┼───┤
│  买卖工作人员        │ 15.5 │
├────────────────┼───┤
│  服务工作人员        │ 2.1 │
├────────────────┼───┤
│  农林渔牧业         │ 1.0 │
├────────────────┼───┤
│  生产及有关工人       │ 13.4 │
├────────────────┼───┤
│  合 计           │100.0 │
└────────────────┴───┘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慈济委员的配偶大致上可以说是分布在各行
各业,但是从职位上来说,则有将近一半是集中在“专门及技术人员
”和“行政及主管人员”,其中后者又包含了相当比例的企业主身份
者在内。由此说明了慈济委员的社经背景(其家户)乃属于社会中之
中上阶层为主。如果再观察“监督及佐理人员”(属于“白领阶层”
)及“买卖工作人员”(属于“自雇阶层”者居多)二者,此一趋向
则更为明显。至于“生产及有关工人”在其中则占极小的比例。这一
点对于慈济功德会在传播信仰与劝募工作的推动上,应有极大之影响
。关于这点,将来可以再进一步讨论。


年资与宗教身份

  接下来我们讨论受访的慈济委员,其个人在宗教上的认知和参与
状况。首先,在担任慈济委员的年资上,如下表的分布:


236页


表六:慈济委员成为委员之年资

┌────────────┬────┬─────┐
│  担任年资     │ 人数 │ 百分比 │
├────────────┼────┼─────┤
│  不满~一年   │ 28 │ 18.4 │
├────────────┼────┼─────┤
│  一年~二年   │ 24 │ 15.8 │
├────────────┼────┼─────┤
│  二年~三年     │ 23 │ 15.1 │
├────────────┼────┼─────┤
│  三年~四年     │ 13 │ 8.6 │
├────────────┼────┼─────┤
│  四年~五年     │ 11 │ 7.2 │
├────────────┼────┼─────┤
│  满五年~不满十年  │ 29 │ 19.1 │
├────────────┼────┼─────┤
│  十年以上      │ 24 │ 15.8 │
├────────────┼────┼─────┤
│  合 计       │ 152 │ 100.0 │
└────────────┴────┴─────┘

  由表可见绝大多数受访的慈济委员,担任慈济委员的年资都在五
年以下( 63.1% ),且其中年资越浅的组别所占之比例越大。 这可
能代表两项意义:自民国七十五年以后,慈济委员有快数增加之趋
势;每一年都比前一年增加快速,也就是以近似比级数的方式成长
。这个趋势和我们对慈济委员人数增长的资料也相符合。尤其民国七
十五年花莲的慈济医院落成以后,会员与委员的人数更是呈快速增长
(大约是等比级数)的态势。

  在宗教身份上, 受访的 157 名慈济委员中,有 22 名(即 14%
的比例)是同时具有“荣誉董事”的头衔,这一点和笔者在田野观察
所得到的印象大致相符。这个发现有相当的意义,即,这些慈济委员
不但积极劝募他人成为慈济功德会之会员,加入慈善布施之行列,同
时其本身之捐款亦超过一百万,成为慈济功德会在济贫与建设上的重
要力量。另一方面,如果慈济委员本身已兼具“荣誉董事”的身份,
那么家里是否可能还有其他人也有这项荣衔?尤其是其配偶。如果这
个推论成立的话,这些同时具有“荣誉董事”荣衔的慈济委员,在慈

237 页


功德会中所扮演角色的更形重要。

成为慈济委员的过程与影响

  前面己经提到,慈济委员是慈济功德会里最重要的成员,一方面
因为他们是劝募工作的主体,是慈济扩大发展的种子,另一方面他们
也是慈济的佛教信仰的见证者。不论是就第一项或就第二项来说,慈
济委员都和一般的会员有著极大的差别存在。就第一项来说,一般会
员只要定期缴交功德会费,而慈济委员需要投注时间、精力在积极劝
募上;就第二项来说,慈济委员是正式皈依证严法师的弟子,也就是
真正的宗教“信徒”。就宗教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从一般会员或幕后
委员转变成为正式慈济委员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种“改宗”(conv-
ersion) 的过程。

  就慈济功德会成员来说,成为慈济委员的经历和一般宗教上的改
宗,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这种“改宗”之后对个人的社会心理影响
是什么?以下即是根据慈济功德会发行的“慈济道侣”月刊,其中所
刊登的慈济委员简传(每则大约一千字)中,抽出一百份加以初步分
析的结果。

  就造成慈济委员与慈济功德会初步接触的因素来说,有些是内在
性的,有些是外在性的,可能是长期的个人心理状态,也可能是事件
性或短期性的。就内在的主观因素来说,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看,
当事人与佛教信仰的关系;当事人有助人的意念。第一项可以再分
成三种次类型:?当事人对佛教早已有所向往;?当事人已经接触佛
教;?当事人已皈依佛教。就第二项来说,可以分成两种次类型:?
当事人曾经历困苦,因此有助人之心;?心存善念,本欲助人,或者
本有同情病苦、发心助人的心境。

  就外在因素来说,最通常的情况是“亲友是功德会的成员”、“
亲友是功德会的支持者”、“当事人偶遇功德会成员”,还有一些是
透过大众传播媒体。另外,外在的生活状况或经历,也会导致当事人
主观心理状态的转变,例如,对生活感到空虚、茫然,欠缺生活的意
义,亲友遭逢病死,当事人生活贫苦,当事人事业发展不顺、受挫,
当事人在人际关系上有困难,当事人自己遭逢病苦。

238 页

  如果依照慈济委员和慈济功德会接触的内在、外在因素合并来看
,而加以分析的话,大致可以获得下列的六种准模式:

?当事人是佛教徒,他的生活有相当的稳定性,加入功德会只是因为
功德会符合他既有的标准。
?当事人是行善者,他清楚地而已然有行善的意图,而功德会的情况
能够使他信任,加入功德会使他得以完成他的行善目的。
?这类型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他的行善意念较清楚,但对佛法则非
了解很多,不过有亲近意愿。
?在加入功德会之前,没有很清楚的意念,但在接触功德会之后,受
到证严法师的感召,转而积极投入。
?在加入功德会之后,由于某种特殊的经历而对功德会有新的看法,
并积极投入。
?当事人经历了某种灵异或是特殊经验之后,有了积极投入的想法。

  在这六种准类型当中,第?类和第?是因为行善的动机而加入成
为慈济委员,也就是因利他助人的动机而成为宗教信徒,亦即证严法
师所说“先入善门,再入佛门”的类型。由于第?、?、?型的慈济
委员,在成为委员的过程中并没有经历心境上的重大转折,因此我们
时将他们合并起来,而称为“已定型”这一大类型里。第?类则是在
接触功德会之后逐渐受到感召,可以称之为“融入型”。第?类与第
?类是因个人特殊经历而有所转变,暂时称为“转变型”。
  在当事人由一般会员转而成为慈济委员的过程中,除了主观心境
与意愿的具备之外,外在限制条件的消失也有关系,例如家庭反对因
素(通常是丈夫的反对)的消失,工作的干扰因素的消失;也有外来
推力的助成,如家人的鼓励与支持,功德会成员的推举,证严法师的
鼓励,以及其他慈济委员的劝说,譬如对于已有行善观念的成员,劝
以“功德自己做,自己得”的说法。然而,只就前面所做的三大类型
的分类来说,不论是从当事人和慈济功德会最初的接触,或者是积极
成为慈济委员的过程来看,第一大类和第二大类是最主要的类型,两
者所占的重要性大约相当,而第三大类在其中并不占有太大的重要性

  这项发现所显示的意义是:第一,有一半左右的慈济委员,在由

239页


会员转变成为委员的过程中,并没有经历强烈的宗教上的心理转变过
程。另外有将近一半属于“融入型”,乃是受到证严法师个人的感召
而积极投入,而这种感召的力量最初并不一定是起于宗教上的,而是
受到证严法师以一介女尼兴办如此巨大的慈善事业,及其苦行僧式的
生活方式,并将信徒的奉献用来从事建设的精神所感动。第二,“先
入善门,再入佛门”,是一种很特殊的宗教“改宗”模式。它使初步
接触慈济功德会的成员不会有强烈的抗拒心理,也使这项宗教运动的
传布网络比较容易建立起来。

  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当事人自述加入慈济功德会成为慈济委员
的说法中,得到印证。大部分的慈济委员都提到成为慈济委员是为了
要“追随上人,行菩萨道”,也就是受到证严法师的感召,愿意追随
他,效法他。相当高比例的人自称在加入慈济功德会之后,对自己的
影响是“领悟佛法、实践佛法”,也有一些人提到“有机会行善”或
者是“获得福报”,也有人是“人生观的转变”或“个性的转变”。

  对于有高比例的民众自称是佛教徒,而又相信因果观念的台湾常
民社会来说,证严法师所说、所行的佛教信仰,不但通俗易懂,在某
种程度上的确能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冲突与家庭问题,它使信
徒从原先“信”的“佛教”,转为一种“做”的佛教,或说具有实践
性的信仰,正如证严法师所强调的:“佛经是一条路,让你去走,不
是让你去念的。佛法要用在生活中,使人人都能做菩萨。”或许这就
是他们所说“领悟佛法,实践佛法”的意思。所谓“人生观的转变”
,往往是指从以往生活富裕但却不知足的人生态度,转变为知足感恩
的态度,同时由因果的观念,领悟到革除恶习、积极行善的道理。个
性的转变,则是指个人在家庭的人际关系中,因为以证严法师所教导
的佛法,改变自已以往强硬的个性之后,获得人际关系的改善。

累加性的功德观

  由于慈济功德会是由社会的中上阶层为主导,因而在若干方面可
以看到这一倾向,譬如,在慈济委员当中,有将近两成左右是自身捐
款达一百万以上的“荣誉董事”,近两年来“荣誉董事”人数的快速
增加,也反映了这一趋向。不论其思想根源为何,就中国传统的观念

240 页


来说,个人在致富之后总要从事公益慈善活动,这几乎也可以说是中
国主流文化中的规范。而台湾过去的情况也显示,中小企业家相当热
衷于捐款给寺庙。

  因此,就外在的社会经济变迁来说,台湾社会的趋于富裕,这种
慈善捐款的潜在来源是大大的增加了。套句社会学里资源动员论的说
法是,慈善事业这个“产业”( industry )变大了。而证严法师是
一名有奇里斯玛魅力的宗教领袖,这个增大的资源便汇聚到她的团体
里。慈济委员当中,有相当高比例是原本已有佛教信仰,或者是有助
人的理念与行为,感于证严法师的事业而投入到慈济功德会,可以说
明这一点。

  由于以中上阶层为主导,因而在若干方面可以看到这一倾向,譬
如,对于环保的关注,发展成以再生纸的回收为重点,却少见对污染
的关切。由于企业主占不小比例,在教义中似乎也就少提劳资关系以
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慈济所主张的“济贫教富”,以功德的观念,强
调功德像“银行的存款”一样,总有用完之时,因此教导信徒要不断
行善布施积功德。 另一方面,有几位荣誉董事在联谊会 ( 注 4) 的
现身说法的场合中,也一再强调行善布施的“现世报”(用他们的话
来说,应该是“感应”比较合当),也就是他们所说“明著去,暗著
来”的讲法(明著看到我在布施舍财,暗地里又有一笔财富因为感应
而进到我的名下)。因此强调慈济人“永不跳票” ( 注 5)。

  另外,就慈济功德会慈善捐款的财务面来说,虽然一般会员涓滴
成河、聚沙成塔式的捐款相当可观,但是就初步观察来说,遇有重大
动员事项时,譬如民国八十年的大陆赈灾,则荣誉董事的大额捐款其
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譬如在民国八十年八月份于台北国父纪念馆
的荣誉董事联谊会上,不到一个小时内,捐款达六千万左右,八十一
年于台中东海大学举办的联谊会上,一个下午之间,捐款高达两亿左
右。因此可以初步推论,在历次大型活动的动员上,大笔捐款在其中
其实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注6)

从“家庭”中得救

  前面已经指出,慈济委员的成员以妇女为主,尤其是四十岁以上

241页


的妇女。为什么这项宗教运动对妇女特别具有吸引力?有几个初步的
原因可以提出来讨论。首先,在信仰的性别分工上,传统上妇女在中
国社会中扮演的是“功德求取者”的角色:到庙里烧香求神保佑家人
、为家人植福积功德,一般说来都是由妇女所担任。这样的事实和我
们前面所探讨的“成为慈济委员的过程”加以对照,那么似乎就可以
解释成,由于妇女传统上较相信因果轮回,在这样的基调上,配合著
妇女的传统宗教角色,构成这样一种以妇女为主体的宗教运动。

  不过,如果这些妇女本身或其家庭并未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其
宗教运动的样态是否会有所不同?对此我们或许不得而知。但是在将
近两成兼有荣誉董事身份的慈济委员身上,是否曾经获得家庭本身的
支持?这一点或许有可能影响对此问题的解答。至少在一些案例中显
示,一旦慈济委员获得家中成员的支持(通常是丈夫),其劝募工作
可以获得很大的帮助。

  其次,由于信徒中是以妇女为主,因此在慈济委员的见证中,最
常出现的话题不外是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如何在信仰前
后经历重大的转变。对于社会快速变迁中的台湾社会来说,男女角色
与权力关系逐渐转变,亲子伦理在上下两代间产生认知差距,“家庭
”成为人际冲突的最主要场域。因此,对于许多人,尤其是妇女来说
,家庭关系的改善,本身就是一种“得救”。

  换句话说,台湾目前四、五十岁的妇女所面对的,一方面是强调
个人自由的时代氛围,另一方面仍旧面对家庭中传统的妇女角色,形
成上述三层角色关系的高度紧张。而慈济的教义,一方面使她们愿意
重回传统伦理,另一方面则具有社会支持与“增强能力”的效果。甚
至于有些妇女在使她们的丈夫也成为慈济会员或是“慈诚队”队员之
后,在宗教信仰上成为丈夫的先进指导者,而改变家庭中原有的权力
关系。

  通常最典型的模式是,处于冲突紧张状态下的夫妻关系,因为妻
子一方成为慈济委员,或是虽然尚未正式成为慈济委员,而只是“幕
后委员”或是协助其他委员劝募,总之,在参与慈济之后,开始改变
对丈夫的态度,而使夫妻关系形成新的均衡状态。丈夫对这种转变开
始感到好奇,甚至刚开始时抱持怀疑态度。但是日久之后,认为何种
力量可以使原本刚强对立的妻子改变,也开始对慈济接触了解,而致


242页

有成为慈济一份子的可能。

  除了证严法师通俗化与台语的讲经说法方式外,妇女所常面临的
人生难题,在慈济里也常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解决,也就是说它有某
种“社会支持”的功能在内,这也是它能够吸引广大妇女投入的重要
原因之一。在妇女所构成的人际网络中,如果有正处于家庭人际关系
困难或是面临生命危机而为慈济委员发现者,他们会想办法把他带到
花莲找证严法师。有若干的案例显示,这样的作法常常有极大的效果
,而这些获得“治疗”成功的当事人,很可能就成为慈济功德会的积
极参与者。

  就比较的观点来看,中国古代的民间宗教运动,当代日本的新兴
宗教运动,乃至于世界其他地方的宗教运动,有许多是以妇女为主要
成员的。这是否对于父权社会下的微妙反应,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结语

  从初步的分析来看,慈济功德会和一般以下层阶级为主的千禧年
式的宗教运动有很大的不同。慈济以妇女为主要成员而兴起,除了中
国妇女传统上较热衷于慈善行为,较相信功德与轮回观念之外,慈济
的教义也有很大的关系。

  就钜视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以中上阶层为主体而发展起来的
宗教运动,是否代表著台湾社会的中上阶层,对于台湾快速社会变迁
所带来的社会失序的反应,透过这样的宗教运动表达传统助人利他的
道德观与家庭伦理,并藉由宗教运动的扩展恢复社会秩序,这些想法
也都经常出现慈济委员在有些场合(譬如各种联谊会)的谈话中。

  就宗教面来说,许多慈济委员自称他们成为功德会成员之后的最
大影响是“领悟佛法、实践佛法”,或许也可解释成信仰“形态”的
转变。虽然佛教是台湾社会最普遍的宗教信仰,许多人也自称信的是
佛教,他们也相信因果轮回观念,但是,在一方面,他们信的不一定
是真正的佛教。因此,这样的一种转变,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在相
同的信仰基底上,做“实践”层面上的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对于宗教
社会学上有关“改宗”经验的研究可能可以提供另外一种视野,也就
是说,“改宗”不必然要是一种激烈挣扎、和过去经验彻底决裂的过


243页


程,也可能是和过去经验相互衔接而加以过渡转化的过程。

附录

( 注 1) 从《随师行记》这本书中所描述的,在建立慈济医院的过程
中,主要是由台北的几位核心居士所动员起来的。

( 注 2)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目前为职妇女者或是曾经在外工作者得
读写与表达能力较强,因此问卷回收率较高,影响整体样本
分配,这是有待进一步以其他资料验证的。

( 注 3) 在这份问卷的设计中,有关“工作性质”以及“经营规模”
的选项设计,乃是模仿采用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台湾
地区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研究计划的选项分类,特此注明。

( 注 4) 慈济功德会经常举办各类性质的“联谊会”,有的可以看作
是内部的宗教聚会,有的又可以看作是向外扩展的,具有见
证性质的集会。

( 注 5) 这个意思是说开支票捐钱给慈济,这张支票无论金额多大,
届时一定有办法支付。

( 注 6) 在那次大陆赈灾,同时为大陆灾民兴建“慈济村”的活动中
,某位建筑公会的理事即一口气几乎将慈济村的兴建费用全
部认捐下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