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西来庵事件后台湾佛教的动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慧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来庵事件后台湾佛教的动向

释慧严
中兴大学历史系教授
台湾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6.12 出版)
页85-96


--------------------------------------------------------------------------------

85页

一、前言

  西来庵事件是日本治台时期,台湾人对日本人所作的最后且最大
的武力抗争 ( 注 1),它发生于大正四年(一九一五)。虽称之为西
来庵事件,但实际上它是这个革命事件的前半部而已,后半部发生的
地方是在吧哖的缘故,也被称之为吧哖事件。又因为主角是余清芳,
所以也称之为余清芳事件。

  西来庵位在台南市,事件后此庵已被夷为平地,战后原址,已为
基督教堂。 现位于台南市正兴街的西来庵, 是战后新建的 ( 注 2)
。它原本是斋教的道场,但自称为大明慈悲国大元帅的余清芳和罗俊
等,诉之于宗教的手段,以达革命的目的。因此他们以西来庵的再建
,或法会为名目,暗地里进行军费及党员的募集,并令党员们喝下在
神前烧的神符的灰水,而向神发誓之后,再授与护身符,也就是所谓
的藉神降鸾,以诱惑大众的方式。不过此事件的计画,由于事前泄露
风声的缘故,不致酿成重大事变,虽然一些相关人物被检举遭收押,
但主角余清芳脱逃至吧哖投靠江定,终于诱发山村农民大规模的叛乱
,这就是所谓的吧哖事件。

  此事件爆发的背景,是因自明治四十四年(一九一一)至大正三
年(一九一四)的数年间,经常有所谓六十年台风侵台湾,对甘蔗的
生产带来很大的灾害;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又发生了虫害,米价
的暴涨,使得吧哖一带的蔗农更加穷困了。由于吧哖即今台南县玉井
,不适合种稻,故政府鼓励种甘蔗,其甘蔗由由台南制糖工厂收购。
收购的价格,在吧哖以外的地方,可以用耕作稻米为要求,故甘蔗价
格可随米价而调整,这对不能拥有相同比照的吧哖地区的人

86 页


来说,无非是制糖公司对他们的一种榨取。还有一九一○年至一九一
四年的林野调查,当时民有地有九十七万三千七百三十六甲,但能得
到所有权的只有五万六千九百六十一甲,仅是 6%,其余 94%, 全没
收为官有地。此外税收的繁重,奴化教育都使得住于该地的人,产生
极大的不满。生活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之下的人们是容易被激发,挺身
而出,参与叛乱的。何况余清芳潜逃到吧哖所依靠的江定,是位很得
当地百姓信赖的人物。

  关于江定的为人,依警察当局的记绿云:江定为人豪阔而属匪类
中有知识者。他在领台后即被推为区长,后因林杞埔事件逃入山中,
参加抗日游击队,带著妻子和部下潜伏吧哖山中十数年,村人不但没
报警,还补给粮食。在吧哖一带的住民来说,江定是位抗日英雄。时
余清芳以其为副将,兴起以武力袭击官厅的举动。此叛乱长达一个多
月,在最后的决战,即大正四年八月三日吧哖支厅南庄派出所的包
围战中,猬集千五百人左右的住民直接参与战斗。时参加叛乱的村落
,是现在的南化、玉井、甲仙、楠西、左镇、内门、新化、但为此事
的中心地,而造成很多人牺牲的是南化庄(南化、中坑、菁埔寮、竹
头崎、北寮、西阿里关、西大丘园)。依一九七五年乡公所的调查,
当时的牺牲者,即被军、警察杀害的住民、刑死、服狱的,计有六百
八十八名(当时人口推定为四千人左右),可以说是相当惨烈的抗日
事件,不过事件的实质,是为抗议土地被收夺的农民暴动事件。

  事件发生时的总督是安东贞美,时值当局正筹备“始政二十周年
纪念”的庆祝事宜,故对事件前甫上任的安东总督而言,如何处理该
事件,就成为重要的课题。由于该事件与在家佛教即斋教有密切的关
系,故安东总督不待事件结束,就从十月至翌年三月,实施全台湾的
宗教调查 ( 注 3)。此次调查系专依台湾之旧惯宗教而行,但此次的
调查由于准备欠周详,故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故宗教调查在大正五
年三月之后,还连续作二次全台的调查工作。首次是在大正五年四月
起,以一年为期。此次的调查,是委托各地方厅的公学校教员及警察
等,但因“调查事项的取舍,记述的精粗等无统一故”;于六年九月
开始,进行第三次的调查。此次调查于七年初完成,为改善第二次的
缺陷,印制了“关于宗教调查的记载范例”,分发给各地方厅,令各
厅负责

87年

宗教事务的职员承担此调查的工作。他们再将“调查报告书”及“寺
庙台帐”寄回社寺课,由其册数之多达有十三间之丰富,由丸井圭次
郎等加以整理,于八年三月历经近四年的岁月第一卷的‘台湾宗教调
查报告书’,也就是第一回的宗教调查报告问世了,此卷的内容,是
依台湾的旧惯而与宗教有关的事物。原本计划于几个月内完成以神道
佛教及基督教为主的第二卷,但遗憾的是终究未能问世 ( 注 4)。虽
是如此,总督府基于政策上的需要,遂将于大正七年六月地方课内关
于社寺事项的单位(自明治三十四年十一月至大正七年六月),提升
为隶属于地方部的社寺课,进而于大正八年六月,改属于内务局社寺
课,而首任社寺课课长的是当时负责汇整寺庙台帐,宗教调查报告的
丸井圭次郎。丸井氏担任此职,直至大正十三年十二月因总督府官制
改正缘故,社寺课成为内务局文教课的社寺系为止。辞去社寺课课长
的丸井氏,于大正十四年一月三日从基隆搭乘备后返回日本,后就任
于大正大学 ( 注 5)。

  在长达六年半的课长任内,如果要谈丸井氏的贡献,当是他结合
了台湾佛界的精英而成立的“南瀛佛教会”。由于此佛教会是超越了
内地(指日本)、本岛(指台湾)各山派及僧俗(指僧侣及斋友)的
组织团体,而且它自成立以来一直存续到战后,国民党政府迁台,中
国佛教会取而代之为止,所以可以视南瀛佛教会的态度,为此一时期
台湾佛教活动的标示。本文暂以大正时代为界点,来一探台湾佛教的
样相。

二、南瀛佛教会的成立

  南瀛佛教会总会正式成立于大正十年四月四日,其成立式典是在
艋舺龙山寺前艋舺俱乐部举行。在此之前,丸井社寺课长于大正十
年二月初旬邀集基隆月眉山灵泉寺住持善慧师、观音山凌云禅寺住持
本圆师二位,僧籍各隶属于日本曹洞宗、临济宗、且为北台湾佛教领
袖来到自己的官邸,告知欲成立南瀛佛教会的宗旨。接著于二月二十
三日再招集二位到社寺课内,谈论一切开会协议事务。之后于二十六
日午后一点,在艋舺龙山寺前艋舺俱乐部会同台北附近有名的僧侣及
斋友,由丸井氏向各位说明为振兴台湾佛教,有必要成立一有组织的

88页

佛教团体的重要性。在获得与会各位的认同之后,推荐台北州下的善
慧、本圆二师、陈火(龙华派)、黄监(先天派黄玉阶同父异母)二
位斋友为创立委员。然后创立委员们于三月三日南下新竹州新竹新街
证善堂内与当州的主要僧侣及斋友开协议会,并选出周维金、叶普霖
、陈清水为委员;三月四日于台中州台中街后垄子慎斋堂,选出林柱
、许林、萧赐福、林德林、黄觉定为委员;三月六日于台南州台南市
二分子开元寺,选出郑成圆、李善性、苏光显、林永定、陈耀文、卢
震亨、廖炭为委员。至此南瀛佛教会成立大会的筹备工作遂告功成,
社寺课与住于台北的创立委员选定四月四日为开成立大会的吉日 (注7)。

三、成立南瀛佛教会的背景及其事业

  不过丸井氏为何要成立一全岛性的佛教团体呢?他又如何能结合
不同宗派的领导人物于一堂呢?首先来看看南瀛佛教会创立的起因也
就是当时丸井氏向善慧、本圆二师所说的话,今转述于下:

  本岛人所有名为僧侣及斋友,其智识才能低微浅薄,欲任以指导
社会之实质,茫然罔觉。同人有见及此,是以告发教训为急务,使知
佛教之精神,鼓吹信仰,开拓其心境,严正其志操,彼等社会地位日
日蒸上并授布教传道诸法,具有岛民教化之资格 ( 注 8)。

  这一段话,道出了当时台湾僧侣、斋友的素质差,随著社会地位
亦低的现状,统治者当局在西来庵事件后,虽欲使其担负起教化的工
作,亦有无力感。但这段话倒成为日后南瀛佛教会宗旨的指标。根据
“南瀛佛教会规则”第三条云:

  本会欲涵养会员之智德,而联络内地之佛教,冀图佛教之振兴,
开发岛民之心地以为目的。为达到此预期的目的,其第四条云:

以欲达本会之目的,故举行如左之事项。

一、开催讲习会、研究会及讲演会。

二、调查关于宗教之重要事项及发刊机关杂志。

  在此所提到的“发刊机关杂志”,就是指的‘南瀛佛教会会报’
它的创刊号发行于大正十二年七月十日,本为双月刊;到了昭和五年
(民国十九年)一月始改为月刊杂志;又到了昭和二年(民国十六


89页
年),名称改为‘南瀛佛教’但到到了昭和十六年(民国三十年)十
二月,因昭和十五年(民国二十九年)南瀛佛教会会则改正为台湾佛
教的缘故,杂志名称改为‘台湾佛教’(注9)总计‘南瀛佛教’发行的
年代,长达十九年之久,中间又没间断过,同时它也提供了关心台湾
佛教发展的僧侣、斋友们的言论空间,使我们今日能借重它来了解当
时的台湾佛教的动态。从这份杂志上,我们可以发现南瀛佛教会积极
举办讲习会的情形,今以大正时期为限将其简介于下:

次数  时间      地点         人数       期间
第一次 大正10.7.3至  一时暂借成渊学校   23名旁听生6名  三周
10.7.23.止  后转于台湾佛教中学林 
第二次 大正10.11.14.  台南市二分子开元寺 22名 20日
至12.4.止
第三次 大正11.6.26. 台中市后垄子慎斋堂 25名旁听生4名 20日
至7.15.止
第四次 大正11.12.7. 台北市东门外曹洞宗 24名 14日
至12.20.止 台湾中学林
第五次 大正12.6.11. 台北市圆山町临济护 20名 20日
至6.30.止 国禅寺
第六次 大正12.10.24. 新竹州苗栗公馆 18名 21日
至11.13.止 庄大坑观音行修堂
特别 大正13.5.22. 台北市新起町真宗 不明 7日
至5.28.止 本愿寺台北别院
第七次 大正13.11.7. 海山郡板桥庄本 20名 三周
至11.30.止 会支部
第八次 大正15.9.17. 中坜庄圆光寺 33名 14日
至10.2.止

 自大正十年七月至十五年十月止几近六年的时间,总计举办了八
次讲习会一次特别讲习会 ( 注 10),次数可算不少, 举行的地点遍
及南中北的地区,接受讲习的人员(一定是会员才有资格)其地域也
来自全岛五州(即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各地有些知识的
僧侣或斋友 ( 注 11),人数多达二百二十四名(至第六次止)。 其
中属于台南市开元

90页


寺的有慎净,彻净(这可能与眼净师同辈份)、捷圆、周圆(与成圆
师同辈)法云寺派的有达精、达玄、灵泉寺派的、善昌、超峰寺派的
开藏、开照、新竹的斌宗师等其在日后的佛教界较为活耀。此外普字
辈的人计有 32 位,如果他们隶属龙华派无误的话,当时龙华派斋友
参与讲习会的态度显然较为积极。如此,南瀛佛教会之所以积极地于
各地举办讲习会,是主办单住认为身为宗教家,指导社会群众是其本
职,然而欲引导社会大众,自身研钻智识是必要的 ( 注 12)。 自己
能有学识,才能踏出社会于各地从事布教的工作。

  在当时以日本人的看法,认为台湾的佛教,欠缺宗教的人格教育
( 注 13),同时虽透过功过格(现世宗教信仰与佛教思想的混合物)
谈个人,家族道德,但缺乏国家、社会道德。因为如此,台湾佛教徒
的宗教信仰,是相当重视个人或家族的现世利益,故纵然有不少日本
各宗派的传道僧道僧侣来台,从事布教的活动,也无法有所助益,反
而是擅长于以符水为病人祈祷的天理教,金光教较其他宗派受观迎,
也因此面对社会脉动的掌握,也就较为迟纯了 ( 注 14)。 对此台湾
佛教界的现况,丸井氏从南瀛佛教会举办讲习会以来,就一直以“台
湾佛教”为题作演讲,但其内容却不断地作适时的调整,这从以下的
评论亦可窥知。

  而自社寺课长则为关于台湾佛教之讲话,以应顺自今时世之要求
,而启进本岛人之教化,使其促进宗教的开拓之趣旨而现来者,故与
从来开催之讲习会其内容大有差异,于讲习者可得多大裨益,当可预
期者焉(注15)。

  在此暂且将话题,移到“丸井氏眼中的台湾佛教”上。他在该会
报一之一“台湾佛教”中,作了如下的叙述:

  试就台湾佛寺,问其所属之宗派如可。众口一齐答曰:禅宗。而
其堂堂之大刹,无不构禅堂祭祀释迦观音,(于)其后殿或两侧厢房
安置阿弥陀佛。很多僧侣时时精修三昧(修坐禅)者,口(也)常念
阿弥陀佛名号。若会逢他人时,拱手互唱阿弥陀佛为通例。其日用经
典者,早朝(朝时)课诵者诵楞严神咒、大悲心陀罗尼、般若心经等
;暮时课诵者阿弥陀经、西方发愿文等。而其常时(尚随时地)诵金
刚经、楞严经、梁皇忏、水忏等并及多数(及许多)陀罗尼经也。台
湾僧侣或云心禅行净,或(有)云禅即净,殆有朝禅暮净之感。……

91页


。然台湾之佛寺,凡(皆)属福州鼓山之末流,而鼓山涌泉寺,乃以
禅之系统与净土思想混合者(融合净土思想的流派),故台湾佛教混
带天台华严之臭味者鲜铁矣(不带有天台华严之臭味)。(若)试探
其教义(所在),(就在)云:“上机之人以(藉由)参禅修行而可
见性成佛。然(而)此世界,多逆缘退境,修业难行,故不如依弥陀
之愿力,往生顺缘胜境之净土。苟若能(苟)信行相资,得能往生净
土(往生净土可无疑)。”但内地之净土派如我净土派,以信为弥陀
之愿力,回向之信心;台湾佛教以为凡夫自力之心。内地之净土派,
以行为限于念佛;台湾佛教为凡他之万善,若(皆)能回向,则可为
往生之因种(业种) ( 注 16)。

  以上丸井氏道出了台湾佛教寺院供奉的型态、早晚两堂功课的内
容、寺院僧侣多主褝净双修,台日弥陀净土信仰的相异。但由于此一
时代的台湾僧侣那怕是属上乘者,虽远赴鼓山受戒,返台之后也只是
依样于龛前看经礼拜而已, 从不敢想从事说法布教的活动 ( 注 17)
。何况能赴鼓山受戒之优秀僧侣是极少数,大多数僧侣,是无学无识
之徒, 或于晚年为孤独之身,或为贫困,才投身于佛寺者 ( 注 18)
。因而社会地位低,常常不能免于世人的蔑视。为改善如此的状况,
教育僧侣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所以早在南瀛佛教会成立之前,曹洞宗
台北别院于大正六年,成立台湾佛教中学林;临济宗妙心寺派也于同
年,创办临济宗镇南学林于台北;净土宗同年四月于台南开设台南学
堂,尝试著对台湾僧侣进行教育的工作 ( 注 19)。 关于以上所列举
的僧侣教育事业,容后再述。在此话题再回归到南瀛佛教会的教育僧
侣、斋友工作上。值得我们注目的,是凡南瀛佛教会所举办的讲习会
,其讲师的聘请,科目的设定,概由社寺课长来决定的事;又在讲师
的阵容中,除了极少数的台湾人如许林、善慧师、本圆师之外,清一
色是日本人;还有在其开会典礼或闭会典礼莅临讲话的人中,有社寺
课长、当地的知事、教育课长等官方首长;又南瀛佛教会虽在大正十
三年九月一日修正会则并规定了支部成立的规则 ( 注 20), 自此在
各地有支部成立,但其总部一直设在内务局社寺课内。且会长一名是
由总督府文教局局长担任,副会长一名由文教局社会课长担任、顾问
是理事推荐会长嘱托,理事若干名,其中一名是指定由社会课内社寺
主任担任,其他再由会员选举 ( 注 21)。 由以上几点看来,南瀛佛
教会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显示总督府


92页


欲以政治的手段,
来主导台湾佛教变革的企图心 ( 注 22)。 不过由于其手段是从教育
增侣著手,且从其所安排的讲习科目有楞严心要、法华经、普门品、
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维摩诘经、大悲心陀罗尼、自力教及他力
教、往生净土之思想、大小乘及禅真髓、禅之安心立命、座禅义、通
俗布教大意、禅海一滴、平等观、社会事业、佛教东渐史、台湾佛教
等来看,可以窥知其对台湾佛教僧侣的教育,从身边与切身有关的日
常课诵经典的了解开始,到身为布教师应有的知识修养为止,都附合
了南瀛佛教会成立的目的。虽说其有政治上的目的,但不能否认的是
它提升了台湾佛教传教者的教育水准,青年受宗教教育,活耀于社会
者有逐渐增加之势。在大正十四年末的调查报告中,经认可的布教师
就有 61 位。又留学于日本的佛教青年亦不在少数如李添春、曾景来
、高执德、庄名桂、董有为、吴瑞诸、李孝木、林秋梧等而有驹泽大
学台湾学生会的出现 ( 注 23) 同时也促进了台湾佛教僧侣办学的风
潮,如善慧师于大正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在灵泉寺创办佛学院就是个
例子 ( 注 24)。 以上显示了南瀛佛教会影响台湾佛教现代化的现象

 又如大场鉴次郎(昭和六年任会长)所言,台湾佛教受南中国佛
教的影响,寺庙相互间无任何连络,是衰微的原因之一,而南瀛佛教
会是全岛唯一超越宗派的机关, 也是联络各寺庙的机关 ( 注 25),
因此在每年定期召开的总会中,各派系领导人有共聚一堂,商讨教界
大事的机会。当时教界人士,亦深感团结的重要性,在大正十三年已
有以本会为基础而统一台湾佛教的呼声 ( 注 26), 这也是值得我们
注目的事。
  又参与社会活动的具体事相,相昭和二年佛教慈济团的成立。这
是隶属于临济宗的南部各寺院,即台南、高雄两州下也就是南自东港
、恒春、潮州、屏东、高雄;北自嘉义、佳里、白河、布袋、关庙等
地方的寺院所发起,此团体以创佛教医院而行救济医疗及组织布教团
,以实行布教传道为主要事业。当时在台南开元寺成立大会上,所作
的宣言如下:

一、吾人基为兴法济生之宗旨之大乘佛教之本义;使民众之心身安宁
,以期增进共荣之福祉。
二、吾人体奉为佛陀本愿之慈悲心且依相互扶助之精神,期实行社会
事业。


93页

三、吾人期改善从来之宗教的妄信弊习,以图佛教真义之振兴。
 根据当时该团体所选出的干部名单中:魏得圆为布教部员。陈彻
净为医院部及庶务部员(注27),而此二师已如前述,曾是南瀛介
教会讲习会的学生,由此也可知道该讲习会的举办对台湾佛教动
向的影响力。

四、结论

  以上就西来庵事件后,具全岛性组织的南瀛佛教会成立以后,至
大正十六年为止的台湾佛教动向来作介绍。但此介绍是以台湾佛教(
包含僧侣及斋友)为限,暂不谈及内地佛教(日本在台布教各宗派的
佛教)。资料是依据‘南瀛佛教’的杂志而来,视野可能受到限制,
这也是以后须要努力克服以其它相关资料来作辅助的地方。在此需要
补充说明的,是西来庵事件后,台湾佛教僧侣、斋友先后加入日本的
曹洞宗,临济宗的宗籍,以致于有台湾佛教青年会(曹洞宗)及台湾
佛教道友会(临济宗)的成立,其日后在台湾佛教圈内亦有相当程度
的影响,但因为篇幅的关系,此次的讨论就不得不暂时割爱,容以后
有机会再就教各位。

注释:


( 注 1) 池田敏雄“柳田国男?台湾─西来庵事件?????─”(
论集编纂委员会编‘国民直一博士古稀纪念论集,日本民族
文化???周边,历史民族篇’页 465,新日本教育图书株
式会社,昭和 55.10.1。

( 注 2) 同右书,页476。

( 注 3) 以上参考前池田氏文。
事件的结束,是到了大正五年七月,江定等三十七名被判
死刑时(‘台湾大年表’、台湾经世新报社编、绿荫书房。
一九九二?三?五)
又参考蔡锦堂氏‘日本帝国主义下台湾?宗教政策’第二
章宗教调查??制度整备?,第一节西来庵事件,页 49-51
,同成社,一

94页


九九四?四?十五。

‘南瀛佛教’七之三, 杂报,第二回宗教调查,昭和四?
五。


( 注 4) ‘台湾宗教调查报告书第一卷’辨言。

( 注 5) 参考前揭蔡锦堂氏书,页 67-70。

‘台湾大年表’大正十三年十二月条。
‘南瀛佛教会会报’二之六、大正十三、十二、二十三。
‘南瀛佛教会会报’四之四、大正十五、七。

  ‘南瀛佛教会会报’三之二、大正十四、三。
  江灿胜氏于“日据初期台湾佛教史研究演讲录”中,谈及“本来
、丸井负责的宗教调查工作,在大正八年提出‘报告书’后,应暂
暂告一段落了。但在大正六年五月,也就是调查第二次进度末期,
他被任命为总督府内务局新成立的“社寺课”课长,并一直担任至
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此一机构被裁撤,丸井辞职回日本为止”
(‘台湾佛教百年史之研究’页 122 )。 依江氏的说法内务局社
寺课是成立于大正六年五月,丸井氏于此时就任课长之职,(此说
也出现于‘二十世纪台湾佛教的转型与发展’页 18 )但所依据史
料为何?不得而知,或许是依‘南瀛佛教会会报’第二卷第六号(
大正十三、十二、二十三)“丸井会长辞任”中谈及的“大正六年
五月就任社寺课长”一语吧!不过根据‘台湾大年表’大正八年五
月一日现在文武职员表的话,丸井圭次郎是为地方部社寺课长;而
大正九年十月一日现在文武职员表的话,丸井氏是为内务局社寺课
长。致于蔡氏的说法系依台湾总督府编‘台湾总督府事务成绩提要
’(大正八年度),笔者参考蔡氏书及‘台湾大年表’的相关记录
,认为‘南瀛佛教会会报’的记载可能有误。


( 注 6) 江灿腾氏前揭文,说南瀛佛教会是于大正十一年正式成立。
此说或许是根据大正十二年七月十日发行的‘南瀛佛教会会
报’第一卷第一号会报、南瀛佛教会之沿革、第五项创立总
会及发会式项目中所载的“大正十一年四月四日于艋舺龙山
寺前艋舺俱乐部,举行创立总会及发会式”。但如读其全文
,此大正十一年,应是大正十年的印刷错误所致。

( 注 7) 参考‘南瀛佛教会会报’第一卷第一号南瀛佛教会之沿革。

( 注 8) 同右。


95页


( 注 9) 参考林普易‘台湾宗教沿革志’
蔡锦堂“台湾分馆馆藏宗教史料及其利用”(‘馆藏与台
湾史研究论文发表研讨会汇编’页 246,民 83.4.30. 台湾
分馆)。

( 注 10)‘南瀛佛教会会报’一之一至四之六。

( 注 11)者讲习会员,以少数之本岛人僧侣及斋友之智识阶级者选(
‘南瀛佛教会会报’二之三、杂报、大正 13.5。

( 注 12)以指导社会为宗教自己之本职,而欲涉此社会者更亦研钻智
识为必要,此何须复论。兹本会于此点更为留意,是故孜孜
而努力,为会员向上智识,或开设讲习会,或发刊杂志,倾
注全力。为指导诱掖,其努力状况,今也本会之讲习修了者
,既达二百二十四名之多数,使其于各地方之市街庄,而从
事布教者也。是则筑其宗教的开拓之基础,诚可为本会将来
先庆也(‘南瀛佛教会会报’二-四,页 26 ,大正 13.7.
)。

( 注 13)佐佐木芳照“台湾?去??当??”(‘南瀛佛教会会报’
四-五,大正 15.9 )。

( 注 14)丸井圭次郎“宗教的方面??见?台湾?民族性?就??”
(‘南瀛佛教会会报’四-五, 大正 15.9 四-六, 大正
15.11. )。

( 注 15)‘南瀛佛教会会报’二之三、杂报、大正 13.5。

( 注 16)此文在‘台湾宗教调查报告书’第一卷(页 20-21 )第二
篇台湾?旧惯?依?宗教、第五章佛教亦有收载。因会报上
的文字有稍不妥不处,故对照‘报告书’,稍作修正,并以
?表示之。

( 注 17)‘台湾宗教调查报告书’第一卷页 72。

( 注 18)同右书页 74。

‘南部台湾志’页 469,台南州共荣会编、一九三四、九。
南天书局于一九九四、九复印。

( 注 19)‘台湾宗教调查报告书’第一卷页 75。

( 注 20)‘南瀛佛教会会报’二之五、大正 13.9。

( 注 21)‘南瀛佛教’九之八,第八回总会号、南瀛佛教会会则第一
条、第五条、页 1,昭和 6.9。

( 注 22)虽然江灿腾氏说:“南瀛佛教会的成立,不论丸井如何热心
推动,乃至在成立后兼任会长,也无法改变它是属于民间宗
教团体的性质(‘台湾佛教百年史之研究’页 123 ), 但
笔者认为该会是一民间


96页

宗教团体,但主控权是操之在总督府文教局。

( 注 23)‘南瀛佛教’九之八、页23、昭和6.9。
‘南瀛佛教会报’四之四,页 37,大正 15.7.。

( 注 24)‘南瀛佛教会报’二之六、页30、大正13.12.23。

( 注 25)‘南瀛佛教’九之八、页2-3。

( 注 26)‘南瀛佛教会报’二之四、页31、大正13.8.20。

( 注 27)‘南瀛佛教’五之四、页57-58、昭和2.8.15。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