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 农历12月13日
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科学>>正文内容

从科学的立场谈进化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志成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编者按)本文所探讨的是一般人因误认进化论为已确定的科学真理,从而存有反宗教倾向的情形,所作的一番解析,内容是佛教界较少有人深入思考的微细问题,颇值得关心佛教根本思想的学者及一般社会人士参考;并希望藉本文略收到拋砖引玉之效,而有更专业的人士来为大众讲这一类的论题。

一、为什么谈进化论

  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边和各位一起来探讨这个有意义而艰深的问题。在专业领域方面,应该有比我适合的人,来谈这个问题。也就是应该有更专门的生物学者、进化论学者、遗传学者,能更深入且精准地指出进化论之疑点及矛盾所在。然而绝大多数的人都同意进化论,而且都认为它是个确定无误的学说。今天我谈这个题目,是希望以一种更宽广的心胸与眼光,更严谨的理性科学与经验主义的立场,来探讨进化论里面的许多疑点与破绽,也许可能提供大家一些素材,对生命学问作深入的省思。

  进化论其实彻头彻尾只是一个假说,用来解释物种起源甚至生命起源的问题,它还不是一个已经经由实验及充分的证据确定的真理。然而它却普遍地被一般大众甚至生物学者误认为已经确定的学说。而且此学说广泛地被生物科学所引用,比方中学及大学的生物学教科书都会谈进化论,而且都是以一种肯定的、独一无二、祇此一家的说法来解释生命及物种的起源。我们从小受这样的教育,进化论的观念其实已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长期深入地植入大部分人们的意识与潜意识中。

  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此种唯物进化论的观点,影响力相当深远,它不但使西方人的生物学观念生成彻底的改变,而且也深入其它领域,剧烈地影响政治、经济及宗教各层面。人如果是以这种唯物、机械的生物演化的观点来看待生命,(这边所谓的唯物、机械的意思是:只以现在已知的物理、化学的原理,来解释所有生命的现象--尽管生命现象仍有许多地方以此种褊狭的观点,无法完全解释)在政治经济层面,会增长种族主义、资本主义,导致列强竞争与殖民主义,宗教方面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十九世纪西方社会基督教相当兴盛,进化论的观点根本上和基督教教义相违背。进化论认为人是猿猴变来的,而基督教基本上是创造论。如果大多数人相信进化论的论点,会导致基督教信仰的式微。就佛教来谈,佛教比较没有肯定地谈论生命的起源的问题,不过唯物进化论的观点和佛教的根本教义三世轮回说基本上是互相抵触的。

  一个社会、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文明活动,我们如果去思考人类在这样的活动里面,它到底是趋向那里?我们会发现其走向由大多数人的想法所决定。譬如,如果一个社会中,大部分的人是基督徒,那么它的文明的走向,和一个杜会中,绝大部分人是进化论的想法、唯物机械论的想法,两者之间应该会有很明显的不同。社会上大部分人的想法,又常取决于小部分「智者」的教说。一般人可能没有去深思,也没有能力去深思这一类的问题。他们会比较相信某些很有成就的学者、科学家的说法。所以,如果连很专门的科学家、生物学家都很肯定进化论的时候,那么我想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受到影响而持相同的看法。唯物进化论深深地影响或者是助长、强化时下一般人的生命观。此种生命观有几个特色:

  第一个特点是唯物机械的生命观--生命只是很单纯的物质现象的展现。生命就是一些有机分子的聚合与反应。甚至人的大脑很像计算机网络,而人的心灵活动都是一些化学作用与电气的反应,只是一些蛋白质、胺基酸等化学组成的变迁与神经细胞的放电反应,造成记忆、情感与思想。如果以这样褊狭的观点来看待生命,生命等同一部机器。

  第二个特点是断灭的生命观--生命就只有这一世。生命就是从无变成有,然后再从有变成无;没有所谓三世轮回的现象,而且无因果业报,一切的遭遇只是此世的机遇与作为决定。

  第三个特点是现世享乐主义的生命观。就因生命是唯物的,是断灭的,所以人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就是这一世。所以,一切的活动就是为现世的幸福甚至感官的欲乐做盘算而已。他不会考虑到为来世、为解脱生死轮回获致涅盘的幸福而奋斗。

  第四个特点是褊狭的人本生命观。由于认为人是从单细胞演化成多细胞,从无脊椎动物演化成脊椎动物,演化成猿猴,最终演化成人。所以人是进化的顶点,是最聪明、最高度进化的生物。他眼光看不到其他更高等存在的形态。所以,当人把自己当成进化的顶点,常存着傲慢偏见的心态,眼光比较褊狭局限,自我中心,完全以人的意识形态,来看待世间的生命。这样容易丧失宽广的心胸与眼光--也许世界不是那么单纯,不只是人所看到与想到的而已。

  造成现世大多数人如此的生命观,原因很复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唯物进化论思想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一般客观的科学问题,譬如「太阳的半径有多长?」、「太阳系有几颗行星?」这类问题,虽然也是客观真相的问题,但它们不会影响人们那么深刻。然而进化论的观点,会很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命观。所以这类有关生命真相的论题相当严肃,不应该很草率地下结论,说进化论是对的或错的,应该很审慎地来探讨这个问题。但是我个人觉得现在的科学家和生物学家,都太快地下结论,且给予进化论过度的肯定,造成一般人错误的印象--「进化论已经是一项无误的真理、世间生命的真相」。甚至连许多知名的佛教学者,都肯定或倾向进化论的说法,认为生死轮回、因果业报,只是佛陀随顺古代印度社会一般信仰的说法,并不是客观事实。不仅如此连佛教的根本教说--十二因缘说,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也被局限地用来解释「心净一切净,心染一切染」的心理层面的现象而已。而部派佛教把十二因缘说用来解释实际的生命轮转的过程,被认为是一种个人功利色彩的佛法,而不保留其为客观真相的可能性。以前佛陀以四悉檀为众生说法,即世间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世间悉檀,就是当时社会公认对世界的看法。虽然佛陀曾说:「我不与世间智者争,世间智者与我争。世间智者说是,我即说是,世间智者说非,我即说非。」所以,他说法会随顺当代社会的观念。对世间的看法,比如说「世界是四大部洲构成的,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他会随顺这样的讲法;又比方说日蚀是什么?日蚀我们现在知道是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造成日蚀。而以前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可能会以为日蚀是被罗喉所吞食。佛陀说法也可能会随顺这样的讲法。而很多佛学家认为生死轮回也只是佛陀为顺应当时印度社会的世间悉檀而已,并不是真正的事实。但是,佛经中出现很多生死轮回的教说,比方阿含经里面,常有三明六通的圣者诉说前世的章节;还有很多的大乘佛经,也大量引用生死轮回的教说。所以,我们必须保留生死轮迥是一种客观事实的可能性。只是这种客观事实超越一般人的经验领域之外。一般人的经验领域无法直接去亲证经验三世轮回。杂阿含经里面说『由无明所覆盖的生命,其起点无法可知,而这样的生命,却不断再投生轮回』。阿含经的讲法是,生命是无始无终的,生命是由无明和业力形成,而一直轮转下去的。这样的讲法,基本上和进化论是冲突的。如果一个人相信进化论的时候,基本上他对这样的说法不会同情。但是,我们应该保留此种可能性。现代有很多的佛教学者,研究佛学的时候,自认采取客观学术的立场,而否认或贬抑三世轮回的教说,此种现象,我认为与进化论的普及和信仰,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严格地说,这并不是严谨客观的理性态度。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及新达尔文进化论

  再来我们谈一下,达尔文的演化学说的内容:

  达尔文的演化学说内容是,生物经由演化现象,由距今约三十亿年前的海洋中的有机物分子聚积作用而形成的原始单细胞,逐渐演变成极其复杂而奇特多样的多细胞生物。此种假说,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演化观念已经渗透扩及生物学和医学的每一部门,成为人们对生命现象了解的唯一观念。

  达尔文在一八五九年发表《物种原始》这一本书,使西方人的自然观念发生重大的改变,影响力一直至今。他提出一些事例来解释西方的自然学家和分类学家一直困惑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不同的生物,会有很多共同的特性」。在此之前,并无其它学说可以解释这种现象。虽然达尔文不是第一个提出演化学说的人,但他是第一个使演化观念成为有系统,而且具说服力的学者。一般说来,二种生物在分类上愈相近,相似点就愈多;反之,相似点就愈少。生物演化学说的中心要点就是,世界上现存的全部生命,都是来自许多亿年前出现的一类,或少数几类的原始简单生物。有些学者甚至把这种观念扩展到那些尚未形成构造复杂之细胞以前的一些大分子集团(譬如类似病毒的分子集团),认为这些分子集团已可自行生殖,且有突变发生,以供天择作用进行汰选。

  达尔文的学说的基本要点如下:

  一、变异--每一种生物族群都有个体间的差异,此种差异可以遗传给后代。虽然达尔文当时对遗传原理并不瞭解,可是他很注意遗传的事例,并且用遗传现象来解释生物的演化学说。

  二、过度繁殖和生存竞争--也就是生命族群如果没有环境压力时,会呈几何级数的扩充,此种扩充会生成生存竞争。

  三、适者生存--在各种特性不同的后代中,适应力强的才生存下来。「天择」,或「自然淘汰」是经由生存竞争及适应力来运作。而演化或进化的现象,就是一个族群里,遗传物质逐渐变动的现象。

  在达尔文提出这个学说的时代,遗传学并不发达。以后的学者,承袭达尔文根本的中心思想,运用许多科学新知,尤其是遗传基因学方面的发现,来修正他某些观点,发展出今天的演化学说--『新达尔文学说』。此学说认为,演化的成因有三点:

  第一点就是突变。突变是变异的来源。只有突变能造成变异,后天的变异无法遗传,只有突变才能生成可以遗传的变异。以前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说,认为后天的变异可以遗传。譬如长颈鹿本来脖子很短,牠因为吃不到,而一直伸长脖子要吃树叶,经过很多代,慢慢脖子就变长。现代知道后天生成可遗传的变异是不可能的,如果长颈鹿本来颈子是短的,后代要变长就必须经由基因突变。有一个人做实验,把老鼠的尾巴一生出来就斩断,看看后代的老鼠,尾巴会不会变短。结果连续斩了二十一代,尾巴都一样长。这表示变异一定要先经由基因的突变,才能遗传给后代。第二点就是,环境自然的选择。第三点,环境的选择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而且以族群为演化的单位。进化即是生物的变异经过长时间的天择的作用,由简单的演变成复杂的生物。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逐渐扩张至生命的起源问题,所以它变成有二个中心课题,一是生命的起源--最原始的生命是如何发生的?二是物种的来源--是不是新种可以发生?一个已经存在的生命,是不是可以经过变异、天择,然后使一种本来已经确立的物种,转变成另一物种。

三、学说成立的条件

  接着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看进化论可能存有的疑点及矛盾。

  一个假说,要成为一个确定的学说,有几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可以实验。亦即可以重复制造,重复实验。而进化论从头到尾没有办法实验。因为我们无法重建三十亿年前地球的状态,也没办法有那么长的时间来观察生物的变迁过程。所以,基本上,进化论没有办法被实验、被重复。当然,这点可以原谅,因为这没有办法。一个无法实验的假说,我们要确定它是不是学说,可以看第二点。我们可以凭现在已确立的科学原理,譬如遗传基因学的发现,来检验它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仿真地球原始时代的环境,从理论上来探讨,这样的条件有没有可能形成生命?第三点是由已知的资料,发现的证据来看其中有无矛盾之处。譬如我们可以由化石的证据、现代生命存在的样式来检验进化论的假设是合理的,还是有很多疑点与矛盾,基本上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及实质证据上来看一个假说是否可被接受。

四、进化论理论的疑点与矛盾

  第一点我们看突变可不可能生成进化?现代进化论理论的核心就是突变。因为,演化一定要有变异,现在知道变异不可能是后天生成的。变异要传递下去,一定是生殖细胞里面的基因生成变异,才有办法遗传下去。我们人体的细胞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体细胞,几乎人体所有的细胞都是体细胞。这种体细胞如果被放射线照射,或是碰到化学致癌物质,细胞内的基因发生突变,生成癌细胞。基本上,这种体细胞的突变,都无法遗传下去。一定要生殖细胞里面的基因生成突变,才有办法传递下去。这样的变异来源,有三个方式。第一,基因的突变。第二,基因重组。第三,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基因的基本观念,我先约略解释一下。所有生命的活动几乎每一步骤,都必需要酶(酵素,属于蛋白质)。酵素的结构基本上怎么决定?是由基因来决定。而基因是什么东西?基因的成分是DNA,去氧核醣核酸。构成大分子DNA的小单元是核苷酸。核苷酸有四种,ATCG,三个核苷酸构成一个遗传口令,此口令决定胺基酸的种类。比方AAA三个核苷酸构成一个遗传口令,此口令决定的胺基酸是离胺酸。一个蛋白质分子是由许多胺基酸分子构成的。譬如一个最简单的蛋白质,是由数十个胺基酸组成。因胺基酸总共约有二十种。我们可以取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中的二十个来代表不同的胺基酸,则蛋白质如同是一串数十个至数百个英文字母组成的文句。不同种类及不同排列组合的胺基酸构成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如同各种不同意义的文句。譬如一个蛋白质分子类似英文的一句话:「I am a student and you are a teacher.」每一个字母就代表一种胺基酸,每个字母皆由三个遗传口令(核苷酸)所决定。如果说第一个字母「I」的遗传口令,假设是AAA,如果AAA突变成TAA,第一个胺基酸就由「I」,比如说转变成「Y」。突变的结果可能影响不大,但大部分的情形可能整个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都生成巨大的改变。第二个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的重组。重组的意思就是说,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可交换基因。譬如人类的染色体成对,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谓之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时候,同源染色体会并排而交换部分基因。因为父母亲他们的基因有少许的不同,所以这样交换基因重组的结果,也会造成变异。不过这一类的变异都很微细。也就是基本上,一个人高矮胖瘦,黄黑赤白都还是一个人。第三个能生成变异的因素,是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因为每一种生物,都有固定数目的染色体。比如人类有四十六个染色体,黑猩猩有四十八个染色体。基本上,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的数目及组成皆不同。染色体数目改变虽可生成变异,然而却无法遗传。

  突变有没有可能使生物从简单的变为复杂的?它的可能性很低。这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大部分的突变,都是有害的,而且其中很多是致死的突变。突变的机率本身就非常非常的低。再加上突变要生成有利的突变,机会更小。生物体每一个基因突变的机率大概是十万分之一。有益的突变的机率会更低。有益的突变大概占所有突变的千分之一。意即一千个突变,只有一个有益,其他九百九十九个,都是有害的。所以,一个基因要发生有益的突变,它的机会就是十的五次方乘以十的三次方,就等于十的八次方分之一,也就是一亿分之一,非常非常小。第二点,突变的方向不一定,它漫无方向。它不是由一个方向一直突变下去。举例言之,没有眼睛的生物,若要进化到有眼睛,可能需要经过几百万次的突变。这些突变必须连续,而且要朝着眼睛的方向一直突变下去。眼睛的构造,非常精密复杂。它前面有角膜,后面有网膜(感光细胞)。一个没有眼睛的生物,要变成眼睛,有些细胞必需先突变成感光细胞。然后再继续突变,使得感光细胞做规则的排列。由于每次的变异都很小,所以突变的次数须非常非常多次。而且突变要连续,往形成眼睛的方向一直突变过去。但是突变的方向是随机的。突变的来源,比方说紫外线、化学物质等等,都是随机作用的。今天从普通细胞突变成感光细胞,明天可能又从感光细胞突变成另外一种又不感光的细胞了。所以,突变要一直走同一个方向,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由于突变的机会非常小,而且大部分的突变都是有害的,甚至是致死的,再加上突变要从同一个方向一直走下去,不能间断。这几个因素加起来,由简单的生物经由突变进化为复杂的生物是极其困难的。有名的科学家赫胥黎曾提到由始祖马进化至现代马,其间的差异需要约连续一百万次的突变才有可能。那么我们来算算这个机率,以宽松的条件计算,有益突变的机率每次是千分之一,要连续乘以一百万次。也就是一千的一百万次方,那个数字大到后面是三百万个零。这样才能由始祖马进化到现代马,而这只是进化史上的一小段。遑论其它变异更大的部分,其机率有多小了。

  第二个原因是大部分的突变是隐性。我们知道生物体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染色体是成对的。比如人类有二十三对,每对中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位于成对染色体相同位置的基因可能是显性,可能是隐性。譬如导致色盲的基因是隐性,如果你由父亲得到色盲的基因,由母亲得到正常的基因,那么你的色盲就不会表现出来,因为它被显性基因所掩盖而不表现。突变大部分是隐性基因,由于被显性基因掩盖,所以此基因常不表现出来,故不容易被天择所淘汰。然而,有益的突变机会是千分之一,而有害的突变是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所以,生成突变的时候,有害的突变比较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隐性的。所以,这些基因慢慢保存下来的时候,长久下来结果就是有害的基因愈来愈多。这称为基因负荷。所以,突变对进化的影响是时间愈长,基因负荷愈大,生物退化或灭绝的可能性更大,进化的可能性反而更小。这是从突变的理论上来讲,违背进化论的地方。其次,如果生物是进化过来的,而且进化大部分都经过突变,那么一个单细胞的生物,经由无数次的突变,进化成很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的时候,其体内之基因大部分是突变生成的。所以,理论上应该是生物体内的基因大部分都是隐性的,因为突变大部分都是隐性的。可是事实上相反,生物体裹面的基因,大部分都是显性的。隐性的基因反而少,所以这也是一个矛盾之处。

  第三点是,突变生成大演化的机会,可能性非常低。因为生物体内的构造非常复杂,其中任何一个蛋白质分子都是非常复杂,且高度秩序的结构。其中每一个胺基酸的种类与次序,都不能随便更动,随便变动一个,整个蛋白质结构可能就会扭曲而失去功能。比方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就是因为血红素基因有一个核苷酸突变,造成血红素里一个胺基酸不一样,导致整个血红素分子结构和功能不正常。生物体非常复杂,几乎每一个蛋白质都这样。每一个蛋白质都很像一段文章。我们把这文章想像成英文,每一段文章有很多字母,这些字母的组合,有其特别涵义,不能随便更动。一个单细胞生物的基因量很少,我们可以把它想像成一本薄薄的小学课本的内容。相对地人的基因量很大,其内容如同一部大英百科全书,好几本厚厚的书。突变如何能增加那么多的基因呢?这是非常奇怪而不可能的事情。其可能性如同要一个小孩在打字机前漫无目的地打字(大自然的运作即是如此地随机无目的),而期望他能把小学课本改写成大英百科全书一般。

  所以,我们认为突变可以生成微演化、微进化。微进化的意思是说在种的范围内的改变。譬如,细菌生成抗药性,那就是它的基因有某些突变,造成它对抗生素的抵抗力增强。人可以些微的改变,比如身高的改变等等细微性状的改变,这个是大家都公认,且自然界可观察到的。所以,进化论适用于解释微演化。基因突变,生成一些细微的变异;当环境改变时,使得某些适应环境的生物可以保留下来;某些不适应的被自然淘汰,这是合理的。但基本上,它的变异不会很大。所以,我们承认微进化。但突变要生成广进化,也就是生成种的变迁,其可能性如前所述是极低的。

  第二个引起差异的原因是基因的重组。基因重组基本上只是父母的基因换来换去而已,并没有改变基因的内容。所以,本来是人,换来换去还是人的东西,也就是换来换去只生成一些细微的差异,很像一篇文章,更改其中一些同义语,或是文法上的错误,但文章基本上而言几乎是一样的,如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所以基因重组结果生成的变异还是在种的范围内,只是一些微小的变异而已。

  生成变异的第三个来源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任何基因的突变,没有办法变动染色体的数目。而且染色体数目变动后,生物会丧失生殖能力,即使生成变异,也无法遗传。其次,进化论无法解释为什么不同种的生物其染色体数目都不同。染色体的数目,和生物的低等或高等,没有直接的关系。并不是比较低等的生物染色体就比较少,高等的就比较多。有些很低等的生物,染色体高达一千个,而人的染色体只有四十六个。如果生物是由同一祖先进化来的,染色体的数目怎么改变?基因突变无法造成染色体数目差异。

五、微进化与广进化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进化论本身可以很圆满的解释微进化,也就是微细的,在种范围的变异。但若用来解释广进化,种之间的演化,会有许多矛盾与疑点。有一位学者说,进化论的广进化可行的话,要有七个假设,而这七个假设都无法以实验证明。第一个假设就是--生物是由无生物自然发生的。第二个假设是--生命的自然发生,只有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了。因为如果发生很多次,可能这一次发生的和下一次发生的会不相同。但现在进化论的观点是说,所有生命都是由同一个或少数几个祖先进化来的。第三个假设是--所有的生命,从最小的滤过性病毒到细菌、植物、动物,都有血缘关系,都从同一个祖先来的。第四个假设是--多细胞生物,是由单细胞生物来的。第五个假设是--各种无脊椎动物彼此有血缘关系。第六个假设--脊椎动物从无脊椎动物来。第七个假设是--脊椎动物中,鱼类演化成两栖类,两栖类演化成爬虫类,爬虫类演化成鸟类或哺乳类。这七个假设都无法以实验证明,也没有直接的证据。所以,进化论要成立,要连续七个假设都成立。进化论学者却在无法证实的情况下认定它们成立。以上是从理论上来谈,进化论有很多的疑点。

六、已知的事实与进化论冲突之处

  接着,我们再从已知的事实来检验进化论是否合理。

  首先,我们从比较解剖或生理学上的证据来看。进化论认为生物是同源,理由之一是因为从比较解剖学及生理学,发现各种不同生物之间,有各种相似点及相异点。相似点愈多的,把它们归成一类。再依结构之复杂度及化石的发现,可归纳出一个演化树(演化的次第及关系)。如果以这些解剖学或生理学上的证据来检验演化树时,会发现很多矛盾的地方。从动物的演化树来看,由腔肠动物往上进化分为两大支,一支往棘皮动物和鱼类、脊索动物这方向走,属于后口动物;另一支是往扁形动物、圆形动物,走到最后是节肢动物,属于原口动物。以循环系统来看,循环系统一般分成开放式循环及闭锁式循环。开放式循环系统没有血管,血液流在一个没有限制的体腔里面。闭锁式循环就像人类有心脏、血管,血液是流在管腔里面。由演化树两大分支来看,属后口动物的脊椎动物皆是闭锁式系统,可是其祖先棘皮动物却是开放式。另一边原口动物大部份都是开放式系统,可是其中之一的环节动物譬如蚯蚓却是闭锁系统,它有血管且它的血似脊椎动物含血红素。我们再看排泄系统。脊椎动物大部份都有肾管,而原口动物如节肢动物则都没有。然而奇怪的是,往节肢动物这边发展的比较低等的有一门称为圆形动物门,它却有肾管的构造;而往脊椎动物发展的这一边,它底下的棘皮动物却没有肾管的构造,这又是一个矛盾之处。我们再分析比较生理学上的证据,譬如排泄物合不合演化树的推测。在演化树中,鱼类演化成两栖类,两栖类演化成爬虫类,爬虫类演化成哺乳类。鱼类的排泄物是尿素,两栖类亦是尿素,可是爬虫类却变成尿酸,更高等的脊椎动物又变成尿素。所以从比较解剖学及比较生理学来看,进化论都有矛盾之处。

  从事实证据的层面,进化论第二个矛盾之处是中间型生物的缺乏。何谓中间型生物?生物的进化必须经由缓慢的变异,若是突然发生巨大的变异会导致死亡。一个生物不可能由没有眼睛突然变成有眼睛,因这是违反遗传学法则的。进化论者亦承认进化须经由逐步的变异;无数次逐步的变异,再加上经过漫长的时间,使得一切没有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我们先允许此种假设成立,再看它与事实是否符合。如果进化果真经由逐步变异,则我们应该可以看到无数种中间型的生物。譬如要从没有眼睛的进化成有眼睛的,就应该要看到具有类似或不全的眼睛构造的生物。若爬虫类是由两栖类进化来的,则应看到介于两栖类跟爬虫类之间的中间型生物。同理若哺乳类与鸟类是由爬虫类进化而来的,则大自然应存在许多爬虫类与哺乳类或鸟类之间的中间型生物。而且这些中间型生物应该有无数种,如同光谱一般是连续的,而不应该是跳跃式的。跳跃式的变迁不合乎进化论的假设,它应该是连续式的变迁。可是在大自然中,中间型的生物却付之阙如。现存的生物分类不同时,差异非常明显。譬如动物可以分成原生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等各门。不同门之间的差异泾渭分明,截然不同。然而不同门之间的中间型生物都不见了。进化论者解释说:这些中间型生物都被淘汰了,所以都看不到。这种说法没有道理。譬如说:若哺乳类是由爬虫类进化成的,爬虫类与哺乳类皆可存活下来,理论上介于其间的中间型生物应能适应环境,没有理由被淘汰的,因为比它低等的爬虫类皆能存活。其次,中间型生物的缺乏,并不只是少数几门而已,它是演化树中每一门的每一个地方普遍的现象。

  第三个进化论不符事实的矛盾是,器官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中的器官也缺乏。如同前面所讨论的,一个高度分化的器官,不论是眼睛、耳朵或心、肺、肝、肾等内脏,构造极其复杂,从没有器官的演化成有器官,必须经由许多次逐步变异,因此应有许多形成中的器官存在。然而自然界中的生物并不具有形成中的器官。同样的道理,这些形成中的器官虽然没有功能,但应该也没什么坏处。若没有什么坏处,则没有理由被自然淘汰。从没有眼睛的生物演化成有眼睛的,中间具有不全眼睛构造的生物没有理由灭亡。因为没有眼睛的都能存活了,具有不全眼睛构造的为什么会无法存活呢?这也是进化论的矛盾之一。

  第四,在自然淘汰中还有很多无法说明的进化现象。譬如说有很多组织或构造,在演化过程中它不应该影响到生存,可是它竟然会经自然淘汰而演化出来或退化消失是很难被理解的。例如眉毛、睫毛、头发、体毛、面部的表情肌、尾巴等,这些构造的有无和生存都没什么关系,天择如何使它们进化成功或退化消失呢?眉毛跟生存有什么关系?尾巴跟生存有什么关系?体毛跟生存有什么关系?在人的演化的过程中,假设从有毛、有尾巴的人猿变成没有毛、没有尾巴的人,那些有毛、有尾巴的为什么会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没有道理。另外,为何能演化出眉毛、睫毛出来?没有眉毛、睫毛不会影响生存的。智力也是如此,如果说智力高的才能适应环境,那狗、猫、狮子等它们都应该活不下来,猴子也不应该活下来。现代人不论是什么种族,智力皆相差不多。人类与猩猩、猿猴则相差很多。如果人类是由猿猴的祖先经百、千万年进化成的,则进化过程中的人猿智力应比猿猴高,为什么会被自然淘汰呢?这些疑点进化论也没有办法说明。

  进化论者常以化石的发现做为生物进化的遗迹与佐证。然而化石所呈现的情形有许多地方并不支持进化论。化石所呈现的疑点主要有二:第一是化石空白。几乎所有的化石都是在寒武纪以后的岩层发现。寒武纪距今天大约是六亿年,而地球的年龄通用讲法是约三、四十亿年。由三、四十亿年前到六亿年前这一段我们称为前寒武纪,而这一段时间的岩层化石非常稀少。大量的化石突然在寒武纪出现,大约有数十亿件之多。在这些化石内的生物都是高度分化构造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几乎包括了所有现在已知的各主要动物门。若生命是由单细胞进化来的,从单细胞演化至脊椎动物这一段的化石应该在六亿年以前的前寒武纪岩层被查找。然而前寒武纪间的化石几乎没有,而于寒武纪却突然出现了数十亿件高度分化的化石。从单细胞进化至无脊椎动物理论上要十五亿年的时间,而这十五亿年间却都没有化石。此段时间占了整个进化史的四分之三。而自无脊椎动物进化至脊椎动物,这段只占四分之一而已。前寒武纪岩层的结构类似寒武纪岩层,皆非常适合保存化石;而且其岩层厚度达五千呎,可是发现的化石却极少。此种现象称为化石空白。由进化论的观点,对此种现象很难自圆其说。第二个疑点是化石缺环。化石缺环和前面所提到的中间型生物缺乏的现象相吻合。进化须逐步变异,应有很多中间型生物;但是中间型生物于自然界严重缺乏。即使中间型生物都因适应不良而被淘汰了,也应该有化石被留下来才合理,然而却没有发现这样的化石。这些中间型生物化石的缺环情形非常的普遍,在演化树的每一阶层都存在。譬如说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其进化据推测须一亿年之久。一般认为是由无脊椎动物的棘皮动物进化成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鱼类,可是却没有看到介于棘皮动物与鱼类间生物的化石。从鱼类进化到两栖类,一般认为是由鱼类中最像两栖类的总鳍鱼进化成两栖类中比较像鱼的鱼被属。可是也没有看到介于其间生物的化石。从两栖类到爬虫类也是一样,一般认为是由两栖类中有一些十几公分大小像爬虫的生物,进化成爬虫类。而爬虫类最有名的即是恐龙了。两栖类之体型不大,约十几公分大小,但是恐龙体型最大的雷龙,却将近有二十五公尺长。从那么小的演化成那么大的,就应该会有中间型的生物,譬如一公尺、二公尺同时具有恐龙和两栖类的特征的化石出现,但却都没有。恐龙便如魔术般的大批出现却又大批灭亡。由爬虫类进化成鸟类的中间型生物化石,进化论者最喜欢提的是始祖鸟,他们认为始祖鸟是爬虫类,所以始祖鸟是爬虫类变成鸟类的证据。为何会如此想,是因为始祖鸟有几个特征:第一个它有牙齿,因现在的鸟类都没有牙齿。第二个是它的翅膀有爪子,而现在鸟的翅膀都没有爪子,而爪子很像爬虫类的四肢。基本上是这二点,但这二点却不具特异性。因为那时的爬虫类有的有牙齿有的则没有,而后来鸟类的化石亦是有的有牙齿有的没有牙齿。现在的鸟类亦有人发现有牙齿或有爪,故这二点不能当作它是爬虫类的根据。而依据研究,始祖鸟的翅膀是羽毛而不是翼。鸟类的定义是羽毛,由死的角质构成,如同人的毛发指甲。而恐龙的翼则是肉包骨头的,二者是差异很大的。所以始祖鸟其实是鸟类,而不是爬虫类,故进化论者认为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是不对的,因为它本来就是只鸟了。从爬虫类到哺乳类也类似,中间型生物的化石缺环情形普遍存在。

  由以上讨论可知,物种的进化,从理论及从实际的证据来看,都有非常多的疑点跟矛盾。

七、生命可能自然发生吗

  生命有没有可能由有机物自然发生成最简单的生命?进化论认为,最初生命的来源应该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是生命本来就存在于地球上面,没有所谓起源的问题。但如此的说法许多人不会满意。第二可能性是生命来自于外太空,但这只是把问题推到外空去而已,在外太空一样会有起源的问题。第三个可能性是自地球上自然发生。进化论采取第三种说法。若是如此,必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是在原始的地球上,无机物于海洋中藉着机缘的碰撞及辐射、闪电等形成有机物;或原始地球的大气及海洋有很多如甲烷、氨、沼气这类的东西,经过闪电或紫外线的照射而形成有机物。曾经有游雷及米勒二人做过实验,他们把电流通过氨、甲烷、氢气及水,作用了七天,结果生成了胺基酸,也就是蛋白质的基本构造,以及紫质。这个实验似乎支持第一个步骤的可能性。第二步是这些有机物必须聚合成巨分子,意即这些胺基酸分子必须要键结起来形成蛋白质。而又有名为福克斯的人做了实验,他将十八至二十种的胺基酸加热至熔点,冷却后发现了很多很像蛋白质的类蛋白质分子。继而卡尔文用伽傌射线照射甲烷、氨、氢气和水的混合物,也生成了胺基酸及DNA跟RNA基本的构造,就是嘌呤及嘧啶,所以大家都很兴奋,第二个步骤实验好像也支持。第三个步骤即是这些嘌呤、嘧啶等核苷酸聚集起来形成核酸,而有一天它获得复制自己的能力时,就是生命的开始。我们来看其中的难题在那里?第一个困难是刚才提到的实验都是在实验室里面进行的,它都有很精确的条件及控制;而最重要的是要有冷凝管,在加热反应后,必须透过冷凝管冷却而使新形成的有机物稳定而呈现。如果环境一直是很热的情形下,一旦合成后很快的又被分解掉了。而在原始地球的情形下根本没有冷凝管的构造,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原始地球布满紫外线,故生成之有机物亦会因照射而破坏。第三个问题是浓度的难题很难克服。热力学的第二定律提到,「在一封闭的系统里,物质的乱度一定在增加」。故若要合成有秩序的巨分子,必定要牺牲其它的乱度;而要克服乱度的问题则必须要高浓度的反应物。而这在原始地球是不可能的,新形成的胺基酸一落入海洋便稀释掉了,故这些胺基酸的浓度都很低。因此这些胺基酸小分子要键结合成类蛋白质大分子时,基本上是违反热力学原理的。其次自然合成的核酸其键结的方式也不对。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核苷酸的键结是由第三位置的碳跟第五位置的碳所键结起来的;可是若任意地将核苷酸加热,它们之间是以二、五、二、五的方式键结起来的。所以由实验室仿真大自然的情况所制造的核酸其键结的方式不同于生命体的形式,这又是矛盾了。

  其次,还有一个机率的问题,前面提过,生物体的基因或蛋白质都是高度秩序性的,如同一篇英文打字的文章。若任意改变几个胺基酸或基因的口令时,都可能造成功能的丧失。譬如我们要排列一个英文的GOOD这个字,它有四个字母,而每个字母随机选定的机率假设是二十分之一,如同大自然的胺基酸有二十种。则大自然要刚刚好将这四个正确的排出来,它的机率是二十分之一的四次方。而一个简单的蛋白质譬如说由三百个胺基酸合成的,大自然随机的运作就如同叫一个孩子于打字机前任意的敲打,而每打中一个字的机率即是二十分之一,则三百个次序无误的机率是二十分之一的三百次方。所以大自然制造出一个有意义的蛋白质结构或一个高度秩序的基因,其机率都是非常非常低的,低到天文数字而几近于不可能的。甚至现在科学如此发达,在实验室控制得很精准的情形都不易制造出像病毒核酸或是蛋白质之类的大分子。故连高度精密控制的实验室都制造不出来的东西,我们如何期望如同无知小孩的大自然把一个高度秩序性的东西创造出来。此外,还有一个立体旋位性的问题。胺基酸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右旋,一种是左旋。生物体的胺基酸全部是左旋型,这是一个生物学家一直不理解的现象。可是若是用加热通电或紫外线照射制造的,则是二种类型都有,左旋一半,右旋一半,混合在一起的。这又是大分子自然发生在立体旋位性上难解释之处。最后再讨论一个疑点,有人认为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因为它只是由一个DNA的核心外层包了一个蛋白质外鞘组成,它没有酵素系统,需要寄生在细胞里面,病毒的DNA控制着细胞的DNA替病毒制造自己的蛋白质和DNA,而病毒即是如此繁殖的。有人认为,细胞的构造太复杂了;它外有膜,内有胞器,这些构造都很复杂,像是一间工厂一样。故大自然要直接制造出细胞,进化论亦认为不可能,比较可能的是制造出一个像病毒那样简单的生物。如果假设这是可能的,则又面临了一个难题,因为病毒本身只有一个DNA而没有酵素。无法独自生活,它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够存活。最初没有活细胞时,即使滤过性病毒进化成功成为最初的生物也无法存活与繁殖。

  由以上讨论可知,生命于地球上自然发生的种种难题,皆不是进化论所能解决的。

八、结论--由进化论得到的省思
 进化论只是一个假说

  由以上讨论得知,进化论只是一个假说。它不但无法以实验证实;并且从现有的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学的理论层面来看,它的核心理论诸如:生命由有机物自然发生,单细胞生物经由突变进化成多细胞生物,乃至一个复杂高度分化的物种由逐步的突变而能进化成另一具有不同数目染色体的物种等,皆面临极巨大的理论鸿沟。从自然界实际发现的证据层面来看,诸如中间型生物的缺乏,由单细胞生物至无脊椎动物的化石空白及中间型生物的化石缺环等,进化论皆无法圆满解释而暴露出许多疑点及矛盾。

  面对大自然奇妙的生命现象,许多问题,例如「所有现存生物的遗传物质皆是核酸,因此是否所有的生物源自同一祖先?」乃至「黑猩猩与人类的遗传基因有百分之八十相同,所以人类与黑猩猩是否由同一种更原始的猿猴进化成的?」,生物学家大有理由提出进化论试图解释这些现象。虽然达尔文及后来许多学者试图证实进化论所做的努力搜证与观察,是值得赞叹与敬佩的;然而其中所显示的重大难题,我们不能因之而忽视。当初进化论被提出的时候,有许多宗教家及科学家持反对的立场,达尔文在他的书中辩解到:「如果人们只注意到那些未能获得解释的难题,而忽略了那些已有解释的事例,他们必会拒绝相信演化学说」。同样地,站在严谨的科学立场,面对重大的生命真相问题,我们必须更审慎地检视那些未能获得解释的难题,而不要太早得到结论。更何况进化论所能解释的事例,皆在「微演化」的范畴之内;面对「生命自然发生」及「广演化生成新物种」,进化论所面临的难题与矛盾实在不比它所能解释的事例来得少。

九、狭隘的唯物机械生命观
-- 一种科学神话

  虽然进化论存在着许多的疑点与矛盾,为什么都被大部分的生物学家肯定为一项真理或学说,而常在各种生物学或医学的教科书里以一种肯定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引用来解释生命和物种的起源?我想可能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科学家或生物学家经常以一种狭隘的科学态度--一种局限于现存已知的物理化学原则,一种唯物机械的观点--来看待生命本身和生命起源的问题。以此种态度来看待生命时,自然而然地会倾向肯定进化论的说法,因为它没有其他的出路。前面我们提到,若考虑生命的起源问题时,进化论者只考虑三种可能性。第一是生命本来就存在;第二是生命来自外太空;第三是生命在地球上自然发生。从唯物机械的观点出发,会排斥第一种说法;而第二种说法追根溯源则仍有起源的问题,终究会归纳至第三种说法。所以生命起源的问题,进化论必定得到生命于地球自然发生的结论。虽然进化论学者本身也很清楚此种可能性所暴露出的巨大难题与矛盾。然而由于没有其它的出路,他们必然会「坚信」与「肯定」此种说法,而试图以各种理论来填补许多当前很明显难以填补的缺陷。物种进化的问题也是如此,中间型生物缺乏及化石缺环等疑点皆足以动摇进化论之根本,而使心知肚明的进化论学者穷于应付而支唔其词。对于生命及物种起源的问题,我们的心胸若再宽大一些,可能可以提出第四种可能性,譬如基督教的创造论;或是第五种可能性,佛教的业感缘起论;乃至第六、七种可能性等。然而如果眼光只局限于现代科学或唯物机械的观点时,常会很快地排斥创造论,认为基督教的上帝创造万物是迷信;排斥业感缘起论,认为佛教的三世轮回是迷信。于是他们很快地推翻其它的可能性而不予尊重,结果自然是只剩「生命自然发生、物种由进化而来」的进化论了。由于此种偏狭的唯物机械观点,所以虽然科学家明知进化论还有许多疑点,仍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想尽办法来弥补其漏洞,甚至视而不见或无可奈何地及早下结论相信或肯定进化论的说法。我想这样基本上已经违反了一个更宽广或客观的科学立场。心胸更宽广或客观经验的科学立场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局限在现代科学的范畴过度臆测未知的事物,而保留很多其它的可能性。这也是在演讲开始时提到的,我们并不是很适合在专业领域方面质疑进化论;但我们有资格站在严谨宽广的科学立场来批判许多学者看待进化论的科学态度。铃木大拙在《无限的慈悲》一书中有段章节在批判「科学家的知」,其中提到:「学者是创造出观念的人,但是忘了是为某种目的以论究实在,而自身才创造出那些观念。生物学、心理学、天文学等,各门学问都有它自身的前提乃至假说,…在使用那些观念并追寻研究中,或许能查找某些东西。但是,有时也会发生使用那些观念也无法妥善处理的情形。那时候,他们并不放弃当前已有的观念,努力创出足以妥善包含所预期不到之疑难的新概念,他们仍旧固守最初所作出的观念,并依从其观念,或者排除无法被他们所创出的观念之网所捕捉之物。…某位科学家……把那样的观念比喻成持有特定网目的网。…科学家只获得用那样的网捕到的鱼,他们把所捕获的,全部作成观念来加以说明,并假想未捕获的剩下的其他的鱼是不存在的。……那种结论是不能完全予以认可的。如果科学家能清楚说出,有关自己所能测知的极限内的事物;在他所不知的领域,不尝试用无理的理论或假设来说明,而止于他所知的领域,那就不错了。但是,他们被某范围内已完成的某些些微成果迷惑住,宛如已测知的一般,想将他们的成果扩大到超越其范围的地方,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有这种问题。」此段文字,与我们的理念相契;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应该只清楚说他能解释范围内的事;他不应该超越这个界限而以局限的观念与前提来解释他所不能解释之事物,他也不该漠视那些未知的领域而视之为不存在。譬如。以前科学家探索原子的结构,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围绕在外的电子所构成。原子的体积若是一个小岛大小,则原子核的体积大约只有一个鹅卵石大小左右,而电子的体积相对比起来几乎看不见。所以以实有粒子的观念来看原子的时候,原子的内容几乎是空的。如此一来,一个今人困惑的问题就发生了。各种物体,例如我们的手和坚硬的岩石皆是由原子组合的。因此以实有粒子占有空间的观念来看它们时,它们应该大部份是空的。可是为何手无法穿透岩石呢?这问题困惑着科学家,使他们瞭解到执持实有粒子的观念将会遇到矛盾,因此必须放弃这个观念,而另以一崭新的观念来说明此种现象。牛顿定律也是如此,以前刚提出的时候,似乎可解释一切物理现象,后来也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遇到困难,而必须以相对论来解释。科学家以「波动说」和「粒子说」来解释光的现象,两种学说皆无法全盘解释光的现象,而且彼此似乎冲突,然而它们各别都能解释光的部分现象。同理,奠基于唯物机械生命观的进化论也许能解释某些生命现象,然而用它来解释所有的生命现象很明显地是过于草率与武断的。

  第二个原因是科学家如同一般人也有人性上的弱点。科学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学说,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会有偏袒的情形发生,只强调或看到有利于自己学说的一面,而忽视或排斥反对的证据。有时科学家保护自己的学说,如同母亲保护自己的子女一般。所以有时甚至会有伪造数据或掩饰真相的严重情事发生。有人提出某种学说,后来自己发现是错误的,为了名声掩饰真相扭曲事实,直到过世后才被人发现。科学史上有这样的事例出现,其中包括进化论学者本身。

  进化论如此轻率地被许多人奉为真理,以上两个原因应该都有。以前的生物学家,在探讨生命起源问题时,或因未周遍深入观察自然现象,或受限于仪器能力与已知理论的极限,或因个人宗教信仰与傲慢偏见的心态而轻率地提出结论。例如「腐肉生蛆」的自然发生说,现代人会嗤之以鼻,认为幼稚可笑。生命现象神秘奇妙,过早地肯定或坚持某个学说,是不是会犯上前人的毛病而被后代的人视为幼稚呢?自古至今,每个宗教皆有其「神话」--各种超自然的灵异现象与传说,虔诚的教徒,在未亲身经验及确切证据征验的情况下,热切地执持甚或宣扬其信仰。这些「神话」常被许多科学家、知识份子视为「迷信」。「虔诚的」科学家,如果执持着狭隘的唯物机械生命观来看待生命,是不是可能信仰另一种神话--「科学神话」而不自知呢?

十、客观包容的经验主义

  虽然进化论并不可信,然而我们并无企图也无能力提出一项可征验的学说来解释生命及物种之起源。我想当前的科学可能也无法提出其它更好的论点。然而,真正的科学理性难道不是有一分的证据肯定一分,有十分的证据才肯定十分吗?真正客观包容的科学理性态度相当于现代禅李老师所提倡的「经验主义的态度」。现代禅所谓的「经验主义」,李老师曾为它下一个定义:「对于任何自己尚未亲身检证的『真理』,一概搁置判断,宁愿承认无知,让事理处于隐晦不明的状态,也不愿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仅就现量可及的事物和切身有关的苦痛,据实思考、观察、笃行、谈论之」。这段文字本意虽是为学佛的朋友提供一种科学理性的修行态度,然而事实上它完全适用于有志于探索真相的人们。李老师于《入禅之门》一书内有段法语值得大家深思:「并不是说绝对不可臆测、不可以推论,而是当自己在进行臆测、推论的时候,内心要明白:这只是臆测、推论而已。事实上。为了应付及处理复杂烦琐种种事务,适可而止的假设是必要的;不过,倘若所假设的事物乃是重大的事情,那么就更需要去求证!一个重视事实真相的人,是不会为了逃避麻烦,赶紧『制造』一个结论让自己安心;而一个诚实的人,更不会以十分肯定的口吻,去叙说一件非自身亲证的『真理』」。经验主义的态度不但客观求真,而且谦虚包容。面对不可思议的宇宙与生命,科学家若过度高估现有科学的能力,对于未知的事物急于下结论,不但易陷于傲慢与偏见的心态中不自知,甚至可能偏离了理性思辩之路,排拒了一切其它的可能性。如此一来。会大大障碍事实真相的探索。

十一、理性科学与宗教信仰

  对于一个追求安心、探索真相的人,诸如「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命如何发生的?」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可能常会引起他的困惑。面对这类生命意义的问题,一个人如果信仰进化论,很容易陷入唯物机械的生命观,排斥三世轮回的可能性而成为一个断灭论者。他面对宗教,譬如佛教时,也许科学家的影子比佛菩萨来得巨大;科学家的话比较具说服力,圣典中佛菩萨的说法是迷信甚至没有知识的。结果是一方面陷于断灭而不自知,丧失了藉由修行脱离轮回苦痛的动力;另一方面则对法界不会生起谦卑之心,障碍了智慧的发展与真相的发现。我们应该瞭解,智慧深广的佛菩萨,为了教化众生固然可能引用传说来说明佛法,然而很明显的「三世轮回」却是佛教的根本教说,使一切众生解脱生死轮回的苦痛,更是佛菩萨的本愿。故而「三世轮回」为客观的事实其可能性应远比它是随顺世间信仰的权宜说法的可能性大得多。由于它超越一般人的经验领域之外,难免引发疑虑。面对佛菩萨及历代圣哲的「苦口婆心」,我们可以「信解」其真实性,也可以存疑求证搁置判断。原始佛教时代,佛陀教化众生的时候,若一个人坚持断灭论,否定三世轮回,因果业报,佛陀是不允许他出家修行的,因为这样的立场很难与四圣谛相应,修行会遇到很大的障碍。佛陀的本意并不是强迫弟子相信什么,不论弟子对三世轮回是信解也好,存疑也好,他们都可藉着全力修习戒定慧而现证解脱之乐。

  至于「三世轮回」到底在客观事实上,是有或是无呢?我并不晓得,我只是倾向相信而已,惟据佛经说,系可透过三明六通的获得而亲证之--不过,经上都说这种超常的神秘经验,与心灵解脱并无直接关连。可以说,解脱者仍有可能是孤陋寡闻的人,不过他却愿意,藉着广学一切法门,不断地扩充经验领域,以朝向成为一切智智者的理想,无休止地迈进。

〈后记〉:本演讲内容有许多论点参考淑馨出版社,沉端良先生之大作《我不再笃信进化论--进化论理论的疑点与证据的动摇》。此书取材丰富,论辩客观而深入,是难得一见的佳作。不敢掠美,特推荐给对进化论有兴趣的读者。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