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佛教文化在泉州的社会影响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文化在泉州的社会影响
  佛教在泉州流行了一千多年,为了自身的发展和适应时势的变化,而逐渐世俗化。延至清末,泉州佛教办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即出现皈依佛门的“菜姑”。民国时期,泉州寺庙半数以上为“菜姑”住持,这加速了泉州佛教世俗化的进程,不少寺庙出现兼祀杂神的现象。1980年以后,落实宗教政策,归还寺产,僧尼返寺,逐步建立僧尼培训制度,创立化佛学苑。泉州的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雪峰寺等,建立起了正常的课诵制度。又建立佛教协会,与外地区和国外佛教组织进行宗教交流。泉州佛教走上正常轨道,扩大了社会影响。
  唐朝,泉州被誉为“泉南佛国”。宋代,随着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泉州僧人聚集了大量财富,兴起了史无前例的造桥、造塔工程,这既有利于交通、经济的发展,又弘扬了佛教的文化。如泉州的万安桥、安平桥都为全国著名的跨海长石桥;泉州开元寺的镇国塔和仁寿塔,两塔均为石构,是全国唯一的大型石塔,以“刺桐双塔”而享誉海世界。两塔的人物雕像和万安桥、安平桥上的婆罗门金涂式石塔上的佛雕像,都是弘扬佛教文化的石刻艺术品。
  泉州古代佛教建筑艺术很著名。开元寺“百柱殿”具有建筑艺术上的独特风格。大雄宝殿屋架上的飞天雕刻,混合印度传入的佛教“嫔伽圣禽”的艺术和中国古代“飞人”艺术于一体。此外,泉州古代佛教石雕艺术也很著名,如九日山五代石雕弥陀坐像,法石乌墨山澳发现的五代立姿石观音雕像,清源山瑞像岩的宋代雕刻的碧霄岩西方三圣坐像,弥陀岩的弥陀立像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佛教在泉州的历史悠久,社会基础很深,影响到各门宗教。宋元时代,传入泉州的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和摩尼教(明教),为求其生存和发展,在它们的宣传讲道和生活习俗中,均称其崇奉神祗叫“佛”。如元代泉州基督教墓碑上,刻有“侍者长”、“大德黄公”、“匪佛后身,亦佛弟子”、“兼兴明寺住持”等。其中“侍者”、“住持”,皆为佛教寺院管理人员的职名。“大德”,即对和尚的尊称。“弟子”,为表示佛门师承关系的名词。这里竟然把耶稣基督也称“佛”,教堂也称“寺”,足见元代泉州佛教对基督教碑刻中的飞天雕刻,大多的飞天头戴僧帽,或双手合十,或足不禅露,或跌从,或耳长垂肩,或身穿袈裟。这些无不受佛教雕刻艺术的影响。
  晋江草庵摩尼教的摩崖上刻“摩尼光佛”、“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这里把摩尼也称“佛”了。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门楣上嵌一方印度教石刻门楣,上刻两个束腰飞天,扶持一方华带牌,上刻“御赐佛像”,把印度教主神也称“佛”,崇祯十四年(1641年),木庵禅师在开元寺作“六殊胜”和“八吉祥”诗,把“御赐佛像”作佛寺的六殊胜景称赞;把大雄宝殿后廊的两根印度石柱上的牡丹花石雕,作佛寺“八吉祥”胜景称颂。古代泉州佛教和印度教互为影响于此可见。
  元初,郑所南著《心史》载,“回回事佛,创叫佛楼,甚高峻”。所谓“佛”,即安拉。所谓“叫佛楼”,即清真寺宣礼塔。宋元时代,泉州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墓石,均受佛教雕刻艺术的影响。如须弥座式石墓和须弥座祭坛式石墓,除上刻的阿拉伯文字和云月、十字架等之外,不论其整体形式和图案花纹,便是佛教的艺术雕刻。这两种石墓,源于印度犍驮罗的建筑艺术,是印度佛教犍驮罗式的油撒服择伊式的塔婆(浮屠)的一种发展。泉州发现的古基督教墓碑,有一类碑顶成尖拱型,碑面刻一个佛教幡幢,幢幢有缨络下垂,幡幢下有一朵莲花,上托一个十字架。幡幢为佛教寺庙释迦顶上空的饰物,元代竟作为基督教十字架上空之饰物。
  宋代泉州佛教出现儒、道、释合一,历元、明、清、民国而逐渐世俗化,愈来愈与民间杂神信仰结合,也与民俗相结合。人们突破佛门清规,观世音菩萨成为意识中的“佛祖”,信徒认为观音“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认为既能消灾添福寿,又能许诺人们的世俗愿望的祈求,即佛教更容易为下层民众所接受。在泉州佛教漫长的世俗化过程中,多数寺庙现现佛、道、杂神共祀一庙、一堂的现象。如元初清源山纯阳洞裴仙人又祀观音。永宁虎岫寺唐为佛寺,后为真武庙兼祀杂神。又如万历间泉州通淮关帝庙祀观音大士。而今日承天寺内有小庙祀张巡、许远和关羽,以为辟邪之用。
  唐朝后期,泉州就有南禅少林招庆寺。明代俞大猷把剑术回传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至今泉州仍流行“太祖拳”、“五祖拳”,都是少林拳术的遗风。泉州佛教的音乐、书法和戏曲等都很有名。近代,泉州开元寺僧人,为适应群众做佛事的需要,组织大开元、小开元班和和尚戏班,称“打城戏”。音乐曲调是佛曲、道情调和木偶曲的混合,节奏是木偶、京戏和法乐的混合,演技则有舞蹈和南禅少林寺拳的配合,剧目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此外,泉州佛教办举办的承天寺鹦山义学、开元慈儿院、温陵养老院、铜佛寺收养弃婴,以及抗战时期的义务掩埋队等义举,都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现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承天寺住持圆拙法师创办的“泉州佛教义诊”,居士陈珍珍创办的泉州佛学苑,都造福了泉州的社会。
  清初,泉州佛教黄檗宗外传日本,至今日本佛教黄檗宗派,还组团来开元寺谒祖。清末以后,不少泉州僧人和菜姑远赴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来等国宏传佛教。如今,他(她)们又在国外募捐加泉州建造、修缮佛教寺庙。如开元寺、雪峰寺、崇福寺的重修,承天寺的重建,摩西寺、同莲寺。南天寺等的重修,对泉州佛教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