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科学>>正文内容

用科学发展观来开创佛教弘法事业的新局面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宏满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释宏满文章之用科学发展观来开创佛教弘法事业的新局面
  ——佛教发展的新方向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释宏满
  科学应该是统一的,西方的传统思维是分析型的,而中国的传统思维是综合型的,这两种思维都属于科学。西方出现的量子理论、复杂系统科学等均吸收了整体型的思维方式,正说明了问题的正确性。宗教也是统一的,尽管不同的宗教有所差别,但它们同样有一些共性,大多崇奉上帝、具有神秘性等。如此,科学与宗教是和谐的,没有科学,宗教便会充满迷信;而没有宗教,科学则会丧失道德,走向危险的边缘。
  根据辞典的解释,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惟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人们常说,这件事情是科学的,或说,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其含义也就是,这件事情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正确的;或者,这种方法不符合客观规律,是不正确的。
  一般来说,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体,说白了就是“我研究你”。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外求,也就是它要使用仪器、工具,例如要研究细菌,就要用放大镜、显微镜;要研究天文、研究星星,就要使用望远镜、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在地面上看不清楚就把望远镜装到卫星上,如此等等,科学对研究的目标、结果都讲求实证。
  佛法研究的对象是主体,是自我,说白了就是“我研究我”;佛法研究的方法是内求,也就是不需外界的仪器、设备,仅仅是依靠自己的身心,佛法虽有八万四千法门,归根结底,存乎一心;佛法对研究的目标、结果,讲求的也是实证,即信、解、行、证。佛法不仅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科学、思惟科学;而且还具有极其丰富的自然科学。佛法不仅具科学所覆盖的内容,而且在这三方面均有极其突出的贡献。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主席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宗教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而且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它落实到宗教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那么,在佛教弘法工作中究竟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呢?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深入挖掘佛教中蕴含的深刻的生态智慧,借鉴佛教重生态保护的实践经验,发挥佛教界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建设生态保护型的社会,从而实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大道。简要言之,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五大宗教的教规教义中,有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论述,可以为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益的思想源泉。
  佛教的缘起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依存的,人和自然之间是共生共荣、相互依存的关系。佛的慈悲思想主张“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力戒杀生。佛教平等观不仅强调众生平等,而且还强调众生与“无情”——草木花卉、山川大地的平等,这充分反映了佛教对自然界万物的敬重、悲切和摄护。尤为重要的是,佛教还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心态危机和心灵污染,主张通过净化人心来净化环境,以实现人间净土。
  从佛教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来看,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这是一种富有深邃哲理的生态伦理观,对于完善现代生态平衡理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其中的许多思想,如果加以进一步的阐发与强调,有利于人们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从而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起到有益的作用。
  佛教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有赖于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观念上的转变,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勇气与实践。我国各宗教,尤其是佛教,在践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漫长的历史中,佛教有着一整套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免受戕害的修持方式和实践方式,具体来讲,包括素食、不杀生、放生、植树造林、美化寺庙及周边环境等。千百年来,无以数计的佛教信徒,奉行众生平等、共生共荣的生态伦理思想,在日常生活与修行实践中身体力行,精心维护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我国当代佛教界继承了重视生态保护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实践,并且把这种实践活动和弘扬佛教的生态保护理论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全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譬如说,在 SARS的斗争外,还从宗教的角度做出了反思,呼吁人们以SARS为戒,转变观念,以自然为伴,与自然为善,永续生存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佛教界人士,通过讲经说法、发表文章、出版书籍、举办摄影展以及开展国际对话等形式,大力弘扬各宗教的生态理念,唤起人类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为保护环境和促进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如2002年10月,在汉城举行的中日韩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上,三国佛教界共同举办了佛教与环保摄影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俗话说,滴水折射珍珠光。我国佛教界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的善行义举,体现了中国佛教对于环境保护的承担与追求。对于我国佛教界注重生态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必须积极的肯定、引导和支持,这不仅有利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升“相适应”的层次与内涵,也有利于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