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好宗教活动场所与风景名胜区之间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好宗教活动场所与风景名胜区之间的关系
释照人
尊敬的各级领导、诸山大德、各界朋友:
2006年5月16日,成都市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宗教团体,在新都宝光寺召开了“全市宗教界文明宗教活动场所表彰暨[双创]动员大会”。
为了全面建设好成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的举措——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双创活动。在会议期间,我们提出了“同心同德,共囊双创”的倡议:热爱社会,学习科学,提高素质,服务大众的新思路。如何使宗教活动场所与社会更好的链接?如何将各宗教团体的善行优势与社会相适应?以什么样的面貌去迎接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构件建和谐文明城市给出了我们宗教界一个具体而实际的课题。
今天,在太平盛世下的旅游产业与文明宗教活动场所,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带动民族大团结、安定社会,使国家更加兴盛统一是我们必须行持和值得思索的一条长治久安的道路。
为此,我代表新都宝光寺在这里与到会的各级领导、诸山大德、各教界友人,就“如何正确处理好宗教活动场所与风景名胜区之间的关系”这一新课题,浅谈几点看法和思路,请诸位给予指正。
一、保护遗产 细化拓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生活方式的改变,休闲比例的增大,旅游业的逐步调整和多元化运营,给成都带来了很多新兴的机遇,要想更好地将成都创建成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做为天府之国的宝地——成都,离不开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和丰富历史资源的妥善保护、保留与挖掘。做为新都宝光寺,历史悠久,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佛教创建于公元前五、六世纪,兴于唐代,盛于元明,至清代长江流域已享有“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的美誉”,在历史上对沟通世界各国的文化往来起着重要的作用。宝光古刹,晨钟暮鼓,佛光悠悠。宝光寺历代高僧倍出,文人墨客荟萃,浓郁的佛教特色,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名流学者,文人游客,僧尼教徒和众多的善男信女慕名前来考察观光、休闲、游览、朝拜诵经和进香了愿;古往今来,历史上许多政要官员、名家文人曾对宝光寺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扁额、楹联、画稿、雕刻等;珍藏了大量的经文,创造了一大批文学艺术瑰宝,留下了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灿烂的佛教文化。
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做到佛法久住与社会和谐收益双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能以牺牲原宗教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旅游经济效益,而应该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在重在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旅游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总的指导思想是重点保护宗教活动场所,突出佛教圣地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实施全面保护,逐步加以完善,使宝光寺景区成为自然风景、佛教圣地名胜区,游览、朝拜、休养渡假、疗养身心的基地,动植物观赏研究基地,成为文物、环境、景观保护区,风景游览、弘法利生等多功能的旅游区。只有将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与开发利用相捆绑,并合理分区管理,寺院才能为之永续利用。
在合理合法的保护前提下,我们要迎合时代的需求,在开拓宗教历史文化与开拓旅游文化的碰撞中找到合理的结合点,来完善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千万不能走进一个只为旅游经济而旅游的误区,有些地方仅仅将风景名胜、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看待。其实旅游业是第三产业,属于经济产业,而经济功能与精神文化功能在同一空间之内产生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就产生了性质与空间错位。
要将宗教活动场所和景区具备五个主要功能:第一是科学研究。这是基础,要研究它的价值,否则就谈不上保护,更无法利用它的价值,研究出了科学成果然后变成普及性的知识。第二是教育功能,教育分两方面,一是爱国爱教的培养,二是科普教育。古人云“登山如读史”,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是普及科学知识最好的课堂。第三是旅游,供游人观光,陶冶情操,延续信仰。第四是启智,各宗教理念都对人的心灵有着无法替代的融合。第五是创作宗教特色文化的体验活动。
如何保护好中国宗教历史自然文化遗产,延续其真实性、完整性,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保持其原生的面貌,以满足人对大自然、文化遗产的精神文化活动需求。景区内精神文化功能的发展,也将会为地区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关于宗教景区的整治,我认为风景区内要禁止超载开发,应该尽量保持原貌,对于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开发项目投资越大破坏性越大,管理越复杂。
风景名胜与珍贵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历史文化遗产一定要依靠法律进行保护和管理。在进行法律保护和管理的前提下,再进行合理的旅游商业分区,使宗教活动场所在立足本位的区域内,传播宗教文化和带给观光游民及信众的清净思潮,从而完成宗教和谐社会的使命。
二、完善特区 流芳人间
宝光寺作为“佛教名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历史文化名胜区”三重身份,旅游开发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处理旅游资源开发和宗教环境保护的矛盾,做到旅游资源永续利用?这是宝光寺旅游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今天,我们对宝光寺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保护、开发、利用宝光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促进成都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保护为前提,严格按照功能分区,整治错位开发,拆除超载开发,严禁破坏性开发。说到功能分区,搞经济开发可以在寺外、城镇进行,使两者相辅相成,十分合理。谈到旅游,所谓“旅要快,游要慢”,旅的目标就是游,游人希望很快就到达目的地然后慢慢游览,像仔细读一本书一样,既读历史书又读自然书。作为宗教活动场有其特定的规范和管理模式,千万不能将宗教活动场所搞成小闹市,让游人无法真正领略到宗教活动、大自然的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神方面也没有得到满足。这样既误导游人,又无法起到传播宗教和谐社会的真正内涵。如都江堰的环境整治,就是政府下了大决心,把原来不合理娱乐设施全部拆掉,搬迁了景区内不合理居民,经过整治后,现在国内外游人、专家学者,还包括迁走的居民都说好。同时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由此受到了启发,整个都江堰市进行了整治,生态、绿化都得到了改善。处理好宗教活动场所与景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先处理好功能分区,保护好遗产功能,我们要的是整体效益的增加而绝不能牺牲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另外,九寨沟就是一个典型。九寨沟以绮丽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但也曾走过弯路。规划是“沟外住,沟内游”,跟“山上游山下住一个道理”,进行功能分区,可是后来不按照执行,在沟内修建了很多旅馆、饭店,成为“沟内游、沟内住”使九寨沟的水污染严重。九寨沟最美的就是水,水景被污染还有什么吸引游人的呢?随后省里终于下了决心,使“沟内住”的旅馆外迁,还九寨沟以原始风貌,植被也得以慢慢恢复。现在的九寨沟环境好了,知名度也高了,同时为国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流芳人间。
再有是希望国家和地区要增加对规划景区内的投入,对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投入,所谓“靠山吃山”、“以景养景”。这要看怎么理解?对管理部门来说,国家不给钱,只好收门票,作为管理和保护经费,这是合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收门票不破坏景观。但如果地方政府把它当作摇钱树,无休止地提高门票价格,挪做它用,那就不是“以景养景”了,也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背离了。至于在区内搞经营性开发,甚至上市,那更不是什么“以景养景”了,而是毁景牟利,财源外流,穷了当地。正确做法是“保区内景,兴区外商,富当地民,互动发展”,才是正道。离开风景区的区位,来谈“靠山吃山,以景养景”,必然导致盲目开发和错位开发,结果是坐吃山空,毁景无景,后悔莫及!应严格划定区内的功能分区,以景为主,确保胜景,禁止毁景、压景、败景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构,合理开发经营,使景、城协调发展。具体做法要编制科学的规划来实施,而不是个人说了算。
对于宗教活动场所文化遗产传播的价值、知识,不是去“打造”、“包装”,应实事求是地传播它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有些虚夸的“打造”、“包装”的效果,恰恰是适得其反,通过科学的介绍,提高对遗产的保护意识,保护好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用,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三、众缘和合 净业利生
要提升宗教活动场所与旅游景区的长久发展,我题出几点整合建议,从而使两者有机结合并存,有续发展:
1、在“吃”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市的优势,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生态食品系列;要深入挖掘、整理、推出特色地方小吃。
2、在“住”的方面:除发展一定档次的饭店外,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发展部分“农家乐”旅舍、度假修养营地等。
3、在“行”的方面:在加快改善大的运输服务条件的同时,可根据条件发展环保型交通服务以及特色的交通服务等形式。
4、在“游”的方面:在继续加快发展重点景区、项目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工业观光游、生态休闲游、文化修学游、科考游等。
5、在“购”的方面:一是要将宗教传统特色的工艺品轻量化、小型化,便于游客携带;二是要充分利用我市名特优新产品丰富多样的优势,扩大旅游购物商品的范围;三是要牵线搭桥,加强引导,在市区或有条件的景区、饭店及游客集散地建立旅游商品购物商店(点),畅通产销渠道,促进旅游购物的发展。
6、在“娱”的方面:可以针对主客源地游客的层次需求和结合当地的条件,在景区开发建设时适当增加一些可供游客参与度高的项目,增强游客的印象,延长逗留时间。
对于节庆活动既是旅游产品,也是旅游宣传促销方式手段之一,它对于丰富旅游内容、集聚人气、提高当地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推动地方发展十分重要环节。要逐步推出一些极具宗教影响力的、全市性的节庆活动来带动其它节庆的开展。因此,宗教活动场所要搞好节庆活动,必须在高质量地办好现有每一个节庆活动的同时,多方比较和论证,选择其中最有特色、富有地方文化内涵、最具吸引力和持久力的节庆结合宗教特点作为“龙头”,并精心设计串联各地其他节庆活动,整合打造宗教景区的王牌节庆品牌。
另外,在利人与聚缘方面,要加大交通建设力度,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首先,要加快重点景区范围内与外的中、低星级饭店以及餐饮设施的建设,针对宝光寺周边的条件,应该在有条件的地方,要有意识地引导当地农民发展“农家乐”,向游客提供廉价、卫生、有特色的餐饮、住宿服务,从而带动周边民众致富。其次,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措施整合旅行社,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完善功能;要有计划地发展旅游服务中心,提供区外“一条龙”式服务;对旅游客运企业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着力改善交通运输服务条件;要扶持景区内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以改善市区散客接待状况,进而发挥市区的旅游集散功能。整合旅游产品资源,形成旅游大环线,使其成为众缘和合的聚集地。旅游资源的整合首先是旅游产品的整合,如果不是与周边的景点合作,很难形成旅游线,更难形成吸引力。只有把一个个单一的景区景点串起来,形成旅游线路,才能给游客在单位时间量里最大的旅游回报。
最后,切实做好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和文明宗教活动场所的保护工作。将具有宗教特色的环境、善化众生的基础,有了它旅游业就有了吸引力、生命力,失去它发展旅游业就无从谈起。因此,对我市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备加珍惜与爱护,妥善处理旅游开发建设与保护利用的关系,使宝贵的资源永远造福于成都人民。
最后,祝愿各级领导、诸山大德、各教界友人工作顺利,福慧双增,和睦发展,为完善中国社会的和谐而共同前进!
谢谢大家!南无阿弥陀佛!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