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宠物——佛教与环保
动物、宠物——佛教与环保
◎王丽心
据《北京晚报》报道,“当代商城”广场所饲养的广场鸽,因误食鼠药,死亡118只,市民纷纷责斥这般恶作剧的行为,在人与自然的互联网中,渐渐地认识了人与动物和谐关系,终有护生、爱生的行为。人们爱护动物之善念、举动在社会中广泛而众,令人欢喜。但,如果在新闻之后,此题深入一番思考,会另有结论。商家以生意为重,引鸽入场,好乐无荒。然而每日千鸽翔集时,玉米、高梁、大豆,“谁遣朝朝入君口”,鸽子与人争粮 、争地,况有随处便秽之陋习,也是弊大于利。时人对卵生动物之宠爱,有些人也没跳出自私的想念,古人云:“人则有身为患,有待为烦,形投神劳,唯忧用劳,不能长保朱颜青鬓,故目睹草木而生羡也”,圣人之言,道出了人之所以对草木、宠物钟情的真谛。人对动物以宠爱为时尚,有时也是悲剧。不久前,目睹一宠物者,养小狗以为孩童解闷。形劳之后,发现小狗绕绳而亡。忽一日又抱小猫一只,在无人关爱饥渴中误食杀蝇敌敌畏而夭终。没有尊重生命的慈爱,而信手为之,终以爱导害,无端丢掉动物性命。
人们走出森林已久远了,而在城市混凝土森林堡碉中,似有困兽之感。驯养宠物带给人的寄托,也伴随人困于城市之窗,是以人欲之私,树物理之正,“始知锁向金笼所,不及林间自在鸣”。护生、爱生,要深入到大自然和谐中思考其方法,摒弃人为“制造”出宠物的简单观念,“广场鸽”事件表现出人的怜爱之心,但没有体现出环保,生态平衡的思想内涵。
人类自诩“万物之灵”,用人类制造的科技手段,屠杀毁灭了众多生灵,人类也走向“万物之零”的孤独边缘。在这种“环境侵略思维”笼罩下的人类生活方式,创造物质文化的过程对人而言是“文明化”,对其他万物而言则是“野蛮化”。人们从所走过的路程中回首反省自己,重新解析自己,检讨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系。由此而引发了对动物的怜爱。在人与自然互联网中,人与动物平等相处,同时带来人们思考的是:“物质环保”与“心灵环保”的和谐统一性,建立环保意识,进而自觉地将意识转变为行动。
佛教寺庙有传统放生活动。佛弟子将遭厄的动物救助放养。这是一种慈悲,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精神。佛陀认为,在生命流转中,其轮回为畜生是其因果报应,杀戮之开则有短寿和多病的余报,故而倡导止杀行慈。
但是,当今放生活动也出偏差。时人将池塘饲养的鱼鳖,人为孵化的飞鸟,买回放生。曾经出现过这边放生,那边捞鱼的现象。而非此地之动物,放生在非时非地,地域的差别,也打破该地的生态平衡。江南海龟放生于京华之地,此因不适风土之气,百龄之龟而夭的事例,令人悲心。教内外人士要明了:“人虽欲爱养,何能使不衰”的动物生态学的常识,顺其体性,不失善心慈举,无过便是功。谨记,谨记。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