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宗教比较>>正文内容

太原双塔 儒佛并峙插云天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太原双塔 儒佛并峙插云天
  在山西为数众多的古塔中,太原双塔的地位毋庸置疑。
  从公元1612年双塔中的新塔宣文佛塔建成,“两峰插天”的双塔便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晋阳奇观”。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古太原城的八景之一,其影响之大甚至使其寺院的本名“永祚寺”也鲜为人知,直被“双塔寺”所取代。
  太原双塔的特异之处更在景色之外,它矗立于出世的佛家与尘世的喧闹间,形成一种独特的存在。事实上,同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高度、外形都极为接近,相距不过50米的双塔,负载着的是完全不同的使命。创建于先的文峰塔,是“起自堪舆家言”的风水塔,是地方士绅为补辅该地的地形缺陷,振兴地区文化的一标志性、欣赏性建筑。它的造型虽然取之于佛教的浮图,但是,与佛门没有丝毫的关系;而继建于后的“舍利塔”―――宣文佛塔则是佛门的圣物,是供奉佛舍利、藏佛经,受佛门弟子瞻仰、顶礼膜拜的宗教建筑。
  近在咫尺,本质却相去甚远,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却又并存不悖,这与建城2000多年来,大部分时期处于各民族文化习俗交流前沿的太原城,是如此的相似。
  倡文运,傅霖建文峰
  2007年5月10日,太原市东南郝庄的永祚寺中。
  寺内前院牡丹花大多已经凋谢,加之“五一”刚过,游人不多。当我独自站在双塔之一的文峰塔下时,山风徐徐,塔铃声声,寺庙大殿音箱里传出清雅的古筝声,仰望高耸双塔,忍不住生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
  突然间,从寺外一所学校传来琅琅的读书声,令人恍惚回到400多年前的明万历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599年。这一年的某一天,文峰塔拔地而起,而其出现的原因也正与读书有关。
  塔,既是佛教圣者的纪念物,也是佛教建筑中的一种形式。但在16世纪的中国,又出现了一种与佛教没有本质联系的“风水塔”,这种塔根据传统的阴阳风水学说而建,以改变一个地方的风水,弥补当地在山川地形上的不足。风水塔仅是取塔的建筑形式而已,与佛教并没有联系。
  太原双塔中的文峰塔正是这样一座风水塔。
  而要细究文峰塔的出现,则要从千年前说起。《宋史》中记录宋太宗平北汉后,有一句简简单单的“即命纵火”,却是太原城2000多年历史中的最大转折点。宋太宗火烧晋阳城的原因《宋史》中并没有交待,但从金人元好问的《过晋阳故城书事》中却可见端倪,“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汉唐时期,太原是有王者之气的风水宝地,而宋太宗要做的便是移除太原王气、破坏太原风水。
  在明朝人的眼里,赵宋天子无疑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自宋以后,太原一扫汉唐雄风,人才凋零,后继乏人,尤其是明朝以降,更是人才稀少,在朝为官者凤毛麟角。这让明朝太原士绅们深为不安,改变风水成为了他们最终选择。
  根据永祚寺碑记记载,按照风水家的解释,太原西北高于东南,“左痹不胜右”,所以“文明不开”、“其民挚悍”,因为“奎星”所处的方位地势较低,文运难以兴盛,必须在太原城东南一带建造高塔,才能弥补地形上不利于文化发展的不足,兴盛士风,多出读书人,也就是所谓的“开山川之形胜,创文运之兴盛。”
  就这样,1599年,太原士绅推举傅霖为首事,集资在太原东南郝庄的向山脚畔兴建高度为54.6米的文峰塔,同时还依塔兴建了永明寺。
  从现在的眼光看来,在南宋偏安之后,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或是历史的必然。让一座宝塔来背负繁荣文化的愿望未免过于迂腐,尽管万历本《太原府志》记载“建(塔)后三科两试,中五人或七人或十人,其兆足征也。”但却改变不了太原文化在明清的弱势。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主事人傅霖去世五年之后,他的孙子,山西历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傅山先生诞生了。
  期永固,妙峰起宣文
  如果仅仅是文峰塔,恐怕很难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明朝末年,兴建文峰塔以改变文运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仅在山西,河曲、榆社、临县、霍州、大同等地都兴建了自己的文峰塔,其中汾阳人朱之俊建造的文峰塔高达80米。
  在文峰塔建成9年后,1608年,它的“姐妹塔”宣文佛塔开始修建。“双峰并峙”成为众多文峰塔中的佼佼者而名扬天下。
  从文峰塔走到西北方向的宣文佛塔花不了一分钟时间,两者相聚不过46米。尽管两者一样是八角楼阁结构砖塔,宣文佛塔的高度也仅比文峰塔高两厘米。不过仔细观察却还是能发现其中的不同。东南方向的塔门上方“宣文佛塔”四字,明确地印证了其舍利塔的性质,塔身上环绕的“阿弥陀佛”字样也与文峰塔有着明显的区别。
  据双塔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介绍,尽管历代《太原府志》有不少关于双塔和永祚寺的记载,对于其初建却只有“郝庄建新塔”寥寥数字,最终确定其建设者则要依靠刹顶外壁上镂刻着的铭文。
  把历史的时钟再次拨回到明朝万历年间。在文峰塔建成九年后,第十一代晋王朱敏淳有感于狭促简陋的永明寺与太原九边重镇的地位很不相称,决定邀请妙峰大师前来主持扩建永明寺。
  作为明代中叶后的著名高僧,一生建设过许许多多寺庙、佛塔、桥梁的妙峰大师同时也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五台山规模最大的、始建年代最早的寺庙是显通寺,显通寺里那座令人叹为观止的铜殿就是妙峰大师用铜十万斤铸造的。万历九年,慈圣宣文李太后邀请妙峰大师为成婚数年无子息的万历皇帝办“无遮大会”求子,第二年八月,李太后身边的一个宫女为万历皇帝生下了明光宗朱常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笃信佛教的李太后皈依妙峰门下。
  69岁的妙峰大师来到太原后,做了太原永明寺的住持并总理扩建事务。而寺中的文峰塔在建成不久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因此,妙峰大师又建议晋王在文峰塔西北新建一座佛塔。四年后,佛塔建成,并募得舍利,藏于地宫,故称“舍利塔”。因为李太后出资佐助的缘故,所以,新塔用李太后的尊号命名为“宣文塔”。
  然而,就在宣文塔落成当年,也就是公元1612年,风烛残年的妙峰大师心力交瘁,无力再坚持下去,在塔竣寺未成的情况下返回五台山。3个月后,妙峰圆寂。
  值得一提的是,在妙峰做住持期间,永明寺改名为永祚寺。“永祚”二字,语出《诗经?大雅?既醉》中“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句,“永祚”就是“永锡祚胤”的略写。《尔雅?释古》说:“永,长也;永,远也。”《说文解字》说:“祚,传也;祚,福也。”永祚”一词,有“永远传流,万世不竭”的意思,不过那时已经是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时代。仰望高耸的宣文佛塔,我忍不住想到,或者宣文佛塔本意是为了坚实大明王朝的龙脉,只可惜历史不会被人的意愿所左右,一切都改变不了32年后明亡的结局。从这个角度而言,两座完全不同功用的塔其内在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临双塔,今人品城魂
  既至双塔,登塔自必不可少。不过如今文峰塔已经闭门谢客,原因则如上文提到的,文峰塔在建成不久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有些著作曾善意地附会说,文峰塔之所以倾斜,是考虑到太原西北风较大而此处又地势较高,因此在修建之初就有意向西北倾斜。但在文峰塔建成390余年之后,已经向西北倾斜2.86米,成为一座危塔。为此,1995年,太原市政府曾聘请我国著名的纠偏专家曹时中先生拯救危在旦夕的文峰塔,成功纠偏二米。虽然塔已不再倾斜,但为了安全起见,也不再让人攀登。
  宣文佛塔至今依旧开门迎客,从佛塔东门拾阶而上,迎面是石砌的佛龛。继续攀登,便进入塔外壁与内壁之间的阶梯;阶梯窄而高,我一鼓作气盘旋而上。站在塔顶之时,却发现这里的风景和想象颇有不同―――四面只开有高约半米的小窗,蹲下向外望时,颇觉憋气,而城市中众多的高层建筑的阻挡,也让我完全没有俯瞰全城的豪气。
  颇有些失望地向下走去,在二层的地方碰到了两个外国参观者。陪同他们的是一个学生模样的人,他向外国参观者介绍说,这就是出现在太原市市徽的双塔之一时。对方问道:“为什么?”学生模样的人想了想,做出了一个简洁的回答:“它代表着城市灵魂。”
  是啊,高楼林立的今天,双塔早已失去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凌霄之势,但它所经历的岁月和沧桑,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一种风景。据双塔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介绍,尽管没有文峰塔那样的先天难题,宣文佛塔却是饱受战火摧残。解放战争期间,地势较高的永祚寺成为太原外围的重要防御据点,阎锡山的第四十三军军部就设在这里,阎军炮兵的观察哨就设在塔上。1949年4月,双方为争夺双塔要塞发生激烈交战,为遏制阎军炮兵火力,解放军用重炮从东山轰击双塔防御阵地,宣文塔中弹,二到八层被炸飞三分之一。在暮日斜阳间坚强挺立,历经三十多年风雨之后,直到1984年才修复。
  就在几年前,当太原城市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有人提出太原的建筑太无特点,无法代表城市特色时,有人提出不妨在太原南内环桥西侧新建两座铁塔,与双塔遥相呼应,作为太原市标志性建筑。这一想法实现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双塔对于太原人来说的意义却不言而喻。而如今走在太原街头,双塔本身已经被众多建筑物所阻挡而无法看到,但其他“双塔”却总在不经意间与人们相遇―――不论是作为街道名称的双塔寺街,还是作为公司名称的双塔刚玉,或者是公交站牌上的双塔寺,或者是悬挂在湖滨广场前的太原市徽,或者……
  走出山门,回首望去,阳光下的双塔古朴而坚实,忍不住想到明人李博登临塔顶之后的赋诗:“我来欲把星辰摘,到此方觉世界宽。” (记者 郭瑞坤)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