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从远古佛教文化中走来的筇竹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梦幻般的美丽传说
  筇竹寺位于昆明城西的玉案山上。
  各位请看,寺院墙上题有“筇竹禅寺”四个大字。筇竹又叫罗汉竹,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很像大肚罗汉,因此而得名。筇竹寺是一个禅宗寺院,禅宗是大乘佛教中的一个教派,强调静坐思考。关于筇竹寺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鄯阐(今昆明)侯高光和弟弟高智,有一次到西山下的滇池边打猎。忽然他们发现一头奇异的犀牛,二人紧紧追赶,一直追到玉案山上,这时犀牛不见了,却看见几个相貌古怪的和尚坐在地上,走近一看,这些和尚又不知去向,只留下几根筇竹插在地上,使尽力气也拔不出来。
  第二天,兄弟俩又去看,这些筇竹已落地生根,长成茂密的竹林。他俩认为这是神仙的启示,这里是块佛光宝地。于是便在这里建庙,起名“筇竹寺”。
  大家看,天王殿门口的这副对联讲的就是这个传说:“地产灵山,白象呈祥,青狮献瑞,天开胜境,犀牛表异,筇竹传奇”。
  古刹迎客
  筇竹寺——因雄辩法师而扬名
  筇竹寺建寺之初,并不出名。大约到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279年,雄辩法师到这里讲经,筇竹寺才名声大振。雄辩法师是昆明人,俗姓李,少小出家,是大理国国师杨子云的高足,后来到中原学习佛法25年,先后拜4位高僧为师,终于成为一个博学的僧人,元世祖忽必烈赐给他法号“洪镜”。他回到昆明后,便在筇竹寺宣讲禅宗经典,因此,筇竹寺是云南第一座禅宗寺院。
  《大藏经》、“头和尚”、“白话碑”……
  雄辩大师在筇竹寺讲经长达22年。他圆寂后,弟子玄坚继承他的衣钵,成为筇竹寺的住持,并曾得到元武宗赏赐的《大藏经》。元仁宗还颁敕圣旨,封他为“头和尚”,还下令不许掠夺劫取筇竹寺的财物田产。这对佛教在云南的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道圣旨被刻在石碑上,一面是汉文,一面是蒙文,因为汉文在当时称为白话文,所以这块碑又叫“白话碑”。它对我们今天研究云南寺院经济、佛教历史、语言演变都有重要价值,现保存在大雄宝殿里,等一会我们可以看到。
  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五百罗汉
  我们到筇竹寺看什么呢?就是看五百罗汉。五百罗汉分别塑在梵音阁、天台来阁以及大雄宝殿中。梵音阁、天台来阁中各有216尊,大雄宝殿中有69尊。
  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五百罗汉
  什么是罗汉呢?罗汉是佛教中通过修行达到一个果位,他的地位低于佛和菩萨。佛、菩萨、罗汉的区别在于佛不仅可以解脱自己,解脱别人,还可以普渡众生;菩萨可以解脱自己,解脱别人,却不能普渡众生;罗汉则只能解脱自己,不能解脱别人,更不能普渡众生。不过,修到罗汉的境地,就已断尽一切烦恼,永远进入涅槃。据佛经上说,五百罗汉是跟随佛祖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又说他们是佛祖涅槃后参加第一次结集三藏的五百修道比丘。对于五百罗汉,老百姓又有自己的说法,佛祖端坐讲经,听众很多,佛祖想试试众生是否真正“四大皆空”,就用手指一指,路边杨柳便化作美女招摇而过。听经的人心猿意马,纷纷回头张望,只有挂在菩提树上的五百只蝙蝠专心聆听。佛祖微微一笑,双掌一合,只见火光闪处,五百只蝙蝠随着一阵青烟化成五百罗汉。
  “东方雕塑宝库中的明珠”
  我国供奉罗汉始于东晋,兴盛于清代。由于罗汉远比佛和菩萨接近人间,又有五百之多,所以在造像上,无固定模式,变化很大。
  我国四川新都宝光寺、浙江杭州灵隐寺、北京香山碧云寺等18座庙宇,都塑有五百罗汉,但是却以昆明筇竹寺的最为有名,被称为“东方雕塑宝库中的明珠”。筇竹寺五百罗汉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其它地方的五百罗汉都是千人一面,而这里的却是千人千面。
  梦佛请来黎广修师徒
  筇竹寺五百罗汉塑于清光绪年间,从公元1883年到公元1890年,历时7年,作者是民间雕塑家黎广修和他的六个弟子。此前黎广修已在四川新都宝光寺塑过五百罗汉,他是受筇竹寺方丈梦佛大师的邀请来昆塑五百罗汉的。
  雕塑大师黎广修
  黎广修是四川合州人,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市合川人,自幼攻读诗书,能诗善画,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懂得许多佛学哲理,为了充分体现禅宗人人平等,人人都能成佛的思想,加上在宝光寺塑像的经验,他决心一改传统的佛教泥塑模式,要把筇竹寺五百罗汉塑成芸芸众生的模样。他常常利用到茶馆喝茶、到街上购物的机会,与大众交谈,仔细观察各种人物的性格、神态、表情、衣着,作为雕塑的素材,回去再进行艺术加工,所以,他塑的五百罗汉形像各异,神态逼真,朴实自然,栩栩如生。
  罗汉堂中罗汉层层
  各位请随我先到梵音阁中参观。罗汉堂中的罗汉分上、中、下三层,上下两层是黎广修辅导他的徒弟们塑造的,中间一层是他亲手所塑,尤其精彩。
  疯僧济癫伴乾隆
  大家看门边这位:他头戴一顶破帽,右手提酒壶,左手拿酒杯,身上半裸半衣,脚上半穿半赤,脸上似笑非笑,眼睛似看非看,这就是济公。济公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喜欢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不过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神通广大,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行为癫狂,人称济癫和尚。由于爱喝酒,每次僧人集合,他老是迟到,就只好坐在门边,不过,受苦大众都把他看做是救星,是朋友,深得人们喜爱。
  大家再看中层第8尊:他手捏佛珠,头戴风帽,笑容慈祥,仪态不凡,他可是清乾隆皇帝封的“圣体”。因乾隆在位时,弘扬佛法,使佛教盛极一时,所以许多佛教徒附会说他是罗汉转世,便将其塑进五百罗汉中。
  现在,我们再到天台阁去看看:门边这位,手拿破扫帚,也许大家不太熟悉,他就是有名的疯僧。传说南宋时,他在杭州灵隐寺修行,遇到前来求签的奸贼秦桧,他力述不能杀岳飞的道理,秦桧哪里肯听。他便拿起身边的破扫帚向秦桧打去,吓得秦桧失魂落魄,狼狈而逃。这里有疯僧,那里有济癫,一疯一癫,相映成趣。
  平民众生成罗汉
  大家再看北面中层这位:手持毛刷,身穿素色皂袍,这又是一位皇帝的圣体——康熙。据说他曾写诗道:“朕本西方一衲子,然何落到帝王家”。有人说他是罗汉转世,也将他塑到五百罗汉中。其实,这正是黎广修独具匠心之处:皇帝与平民平起平坐,乞丐与将相促膝谈心……这不正体现了禅宗人人平等,人人都能成佛的思想吗?所以说,筇竹寺五百罗汉与其它寺庙的五百罗汉不同,这不同就表现在:一是神的气味少了,而人的气味多了。皇帝平民、武生书生、渔民樵夫……个个都可亲可近,似曾相识,充满了生活气息;二是形像生动,富于变化,不像其它寺庙的罗汉,正襟危坐,神情呆板。而这些罗汉或坐或立,或吟诵或书画,或低头沉思,或做买卖,或谈价……呼之欲出,实乃一幅人间百态图。
  投币测福运
  黎广修提笔:“大道无私……仙缘有份……”
  我们再到南厢房看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黎广修写的:“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篆;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此联可以说写出了详实的真谛,佛法无私,佛缘人人有份,只要懂得佛的玄机妙悟,任何人都可以成佛。也正是基于这种在佛法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黎广修不仅将形形色色的民间人物塑成罗汉,还把自己的几个徒弟以及梦佛大师也塑入罗汉群中。
  八百年古柏迎朝晖
  喜、怒、哀、乐,现实烂漫
  筇竹寺五百罗汉千姿百态,其创作手法一是现实主义手法,以疯癫二僧为代表,借助神的形像来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人的性格体态。这类作品占了五百罗汉的绝大多数。二是浪漫主义手法,大胆的运用夸张和想像。大雄宝殿中的68尊罗汉大都是这类作品,有的腾云驾雾,有的骑龙跨虎,有的长脚长臂……。这是剥面罗汉,现在的女子想青春永驻,买珍珠霜、擦美白霜,黎广修则大胆想像:人老了不用怕,剥去老的面皮,又是一张姣好的面庞。过去交通不便,面对大海,人们只能望洋兴叹。黎广修创作的长脚罗汉,一步就可以从东海跨到南海,比孙悟空一个斤斗还快!
  五百罗汉塑像除了单个独立的外,还常常以互相关联的二三个罗汉为一组。大家看,这两个罗汉,一个身边有一箩筐,一个弯腰拿筐中的水果,好似讨价还价的买卖者;这两个手拿佛经的罗汉,一听一谈,好像在切磋学问……
  各组罗汉中的每一位既独具个性,又互相配合,完美统一,也为五百罗汉增添了魅力。
  佛门雄威
  值得一提的是:五百罗汉身上的颜料,都是黎广修师徒自己调制的,色彩协调而又清新自然,经久不变色,衣着上的金饰,也是用纯金打造,再熨贴上去的。
  气势恢弘、妙语连珠的佛界对联
  除五百罗汉外,筇竹寺最有名的是大雄宝殿前的匾联,请看这副较有代表性的对联,上联是“两手把大地山河捏瘪搓圆,撒向空中,毫无色相”,下联是“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在肚里,放出光明”。其中既有佛家的气魄,又有道家的语气,气魄宏大,妙语连珠。
  老外也来凑热闹。但我相信,他们是出于对当地文化的尊重。
  筇竹寺的游览结束了,佛门禅悟的精灵栩栩如生的五百罗汉群,定能使您有所感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