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调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调和
  佛教文化的移植
  在中国文化史上,佛教是第一次大规模移植的外来文化。佛教文化传统包括信仰、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生活等不同层次的理念与实际行为。任何文化都有其整体性与个别性,因此,两种不同的文化系统接触之后,必然会经过冲突与调和的过程,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都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佛教与中国文化之间,从冲突到调和的发展历程,就是文化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经验。
  社会经济方面
  佛教来华之后,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传布普及,寺庙林立。但在这段时期,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的冲突也开始表面化。而以社会方面的冲突较为显著。
  佛教主张剃度出家,与中国的家族伦理颇有扞格之处。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攻击佛法的人士就站在传统孝道的立场,认为出家遗弃父母,断发毁伤身体,有违孝道的原则。他们也指出,佛法不事生产,使国空民穷。
  佛门中人及支持佛法的人士则以佛经作为依据,引用父母恩重难报经等佛经,说明佛教也注重孝道。例如:刘勰就指出,佛门人士与中土人士的行为虽有不同,但孝道之目的则属一致。他们更据史实说明佛法流行无妨于国家经济。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一类的辩论,对于增益双方人士的相互了解颇有帮助。
  政治方面
  君臣之义是传统中国政治伦理的重要部分,佛教沙门不礼拜君王,争论遂不可避免。晋成帝幼年即位,辅政的庚冰要求沙门礼拜君王,引起争议。安帝时,论难更趋激烈。
  佛门人士则指出,沙门出家,不必拘泥于世间礼法;沙门不敬王者,原系印度佛教规仪,在中国行此法并非抵抗王权;而且,沙门不敬王者亦早已约定俗成,不必更改。慧远所撰的沙门不敬王者论,更为佛教人士的看法提供了理论的基础。这项争论一直绵延到明代,而有父母与出家儿子互拜的调和论出现、加速了佛教的中国化。
  思想方面
  佛教与中国方文化在思想层面上的激荡,最著名的是南北朝时代范缜所提出的神灭论。
  范缜博通经术,是当时思想界的重要人物。他认为人间一切现象都是偶然发生,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存在于期间。他也认为:人的肉体与灵魂合一,所以,人的形体一旦死亡,灵魂也随之散佚,范缜提出这种『神灭论』来攻击佛教。
  这个问题激起当时思想界的争辩,梁武帝及许多朝臣所主张的『神不灭论』终获胜利,使佛教更易于为中国文化人士所接纳。
  民族文化方面
  佛教源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自然会引起华人是否应该信仰外来宗教的问题。南北朝时期,顾欢的『夷夏论』可以作为这项争论的代表。
  顾欢认为道、佛同源,但因中国与印度社会不同,所以,应取中国之道而弃外夷之佛。这种理论引起佛门人士的反驳,他们指出儒、道二家以治世为本,佛教以出家为宗,两者本不同源;他们又倡贵夷贱华之论,认为汉末社会风气浇薄,学术不彰,佛教却可以拯救中国。
  调和与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信仰广为流布之后,虽然在以上所说的各个层面中,都和中国文化传统有所冲突,因而激起双方人士的辩论;但是,在不断的论难辨疑之中,双方人士相互谅解,佛教与中国文化也走向调和与融合。佛教接受中国文化的洗礼,而成为中国化的信仰;而中国文化也注入了新的血液,拓展了思想的新领域。
  在佛教与中国文化调和的过程中,早期比较著名的人物有牟子。牟子生于东汉末年,着有理惑论,推尊佛法,但也兼研道家。他的书兼取佛老思想,已开玄学与佛学交融之先河。宋代理学家虽然常批评佛教人士以性为空,但是佛教对理学思想影响很大。例如唐代李翱所撰的复性书就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许多宋代理学家更是有取于佛教。明末有些高僧提倡『三教调和论』,认为儒、释、道三者本质相同,理论互通。这种『三教调和论』的形成与发展,使佛教与中国文化在思想层次上更加融为一体。佛教传到中国,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调融,终于汇入中国文化的巨流,同时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
  【研究与讨论】
  一、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在社会、经济、政治、思想以及民族文化各方面有何争论?试申论之。
  二、牟子、慧远、范缜、顾欢对于佛教各提出何种主张?试析论之。
  三、何谓『三教调和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