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叶向高和宗教活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秋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叶向高和宗教活动
  林秋明
  叶向高是福清港头后叶村人,官至内阁首辅,是明朝著名政治家。他精通堪舆之学,钟情并经常参与佛、道两教的各种活动,还多次倡修寺庙、道观;还一度对西方宗教发生浓厚兴趣,苦闷时,甚至希望“西教”能帮助其化解心中的郁闷。
  一、叶向高和佛教
  叶向高一生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早期即参与道教活动。致仕后,与佛教的关系更为密切。为了表达自己对佛教的虔诚,多次在家乡福清发起、重修各大寺庙。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叶向高回到家乡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捐修早巳颓败不堪的海国名刹——黄檗山万福寺(即黄檗寺乙位于渔溪镇联华村的黄檗寺因多产黄檗树而得名,始建于唐贞元五年(789年)o贞元八年(792年)初具规模,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黄檗寺得以重修,香火盛极一时。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骚扰福建沿海,黄檗寺毁于战火,寺僧到京城恭请《大藏经》,并请叶向高给予帮助,因时机未成熟,叶向高无能为力。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神宗在全国名山大川的古刹内分置《大藏经》。当时,全国各地共有20多处古刹,黄檗寺是被允许保存《大藏经》的古刹之一,这与叶向高在其中的帮忙是分不开的。在叶向高帮助下,黄檗寺僧人请得朝廷所赐《大藏经》678函、紫袈裟3袭以及神宗皇帝亲笔御赐的匾额“万福禅寺”。当《大藏经》送抵黄檗寺后,叶向高不仅捐献了400两银子,还与迳江(今上迳镇)发起了募捐活动。“建藏经阁并建寺,年余方就绪。”黄檗寺经过重修后,香火再度兴盛。尤其是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隐元禅师在民族英雄郑成功护送下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更使黄檗寺扬名世界,成为日本佛教黄檗宗的发源地。
  福庐寺位于龙田镇西南约2.5千米的福庐山上,始建于北宋年间,几度兴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叶向高主持重修福庐寺。 《福清县志》记载:“福庐寺,在时和里,明万历甲寅大学士叶向高新募建。”
  叶向高还重修香山寺。 《福清县志》记载:“香山寺,在清源里,宋天圣元年建,明大学士叶向高、刺史王锡侯重建。”叶向高还写下《修香山寺募缘序》一文。他曾在《题福庐寺簿》中说:“世人惜财只为子孙,往往见富贵家,田园第宅被儿孙破尽,而自己却一线不曾布施,不曾受用,何如随缘随分,为名山福地出些气力,流传无穷之为愈也。”
  此外,叶向高还参与修葺瑞岩寺、灵岩寺等寺庙。叶向高在瑞岩山留有题刻{谢政归来诗》:“使节相将万里遥,名山还喜驻征轺。青萝洞里扪残碣,绿树亭边看晚潮。花鸟总知春事好,林泉偏觉圣恩饶。扶筇更上层台望,缥缈彤云护紫霄。”此外,叶向高还写下《游瑞岩》 {重建九纪楼募缘序》等诗文。
  从叶向高热衷修建寺庙之举,可以看出其热衷佛教的三大缘由:一是热爱名川大山。二是看透了世间的功名利禄。三是修建寺庙可以德被后世。
  二、叶向高和道教
  叶向高除了参加佛教活动外,还积极参与道教活动。石竹山是一座释、道、儒三教合一的名山,但以道教为主。石竹山道观由仙君楼、观音殿、文昌阁等组成,道观内供奉的主神为何氏九仙。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叶向高辞职返乡,登石竹山时, “见仙楼颓敝,佛殿将倾,鸟道崎岖,登陡甚苦”,便于当年和举人石应相(字映斗)募建观音阁与僧房。
  据记载,叶向高与父亲叶朝荣年轻时都曾在石竹山祈过梦。据其记述:”石竹,何氏所栖,岩壑奇绝,祈灵如响,先少师公(指叶向高之父叶朝荣)为诸生,得梦甚验。余为孝廉往祈,仙告以腰系白玉带,余以为妄,而其后果然。”不仅如此,叶向高还在石竹山留下不少扬名海内外的祈梦故事,主要有《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竹竿刺腹》等。
  叶向高祈梦应验后,在石竹山留下著名的七律《登石竹岩》。诗云,“嶙岣石竹插青霄,病起欢从胜侣招。萝径曲穿云外洞,榕门斜接涧边桥。苍崖月冷仙坛静,碧海天空鹤驭遥。一自名山传梦后,只今玉带愧横腰。”此诗印证了叶向高祈梦的实情。
  从叶向高修建石竹山观音阁、僧房,题写《登石竹岩》,祈梦等诸事,可以看出他深受道家的影响。另外,叶向高公子孙三代死后各葬一地:他的父亲叶朝荣葬于港头镇后叶村罗湾山,自己葬于闽侯县台岭,他的儿子叶成学葬于东张镇里坪——这在福清是鲜见的。而且其族人、姻亲的墓地,也多由叶向高出面寻找,这说明他笃信堪舆之说。
  三、叶向高和“西教”
  《杨淇园先生年谱》一书中说:“(叶向高)尤同情天主教,善遇西士。南京教难时,扶持甚力……”据记载,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叶向高在南京任礼部右侍郎时,第一次结识了利玛窦,并与利玛窦切磋围棋技艺。明万历三十五年㈠607年),叶向高升任内阁首辅后,又多次在北京私宅中款待利玛窦。他赠诗利玛窦日:“天地信无垠,小智安足拟。爰有西方人,来自八万里。言慕中华风,深契吾儒里。著书多格言,结交尽贤士。淑诡良不矜,熙攘乃所鄙。圣化被九埏,殊方表同轨。拘儒徒管窥,大观自一视。我亦与之游,冷然待深旨。”
  据《利马窦在北京》记载,利马窦1610年5月们日病逝北京。依照当时惯例,客死中国各地的传教士都必须迁葬澳门神学院墓地。利玛窦生前曾有在京郊购买墓地的想法,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友也希望明神宗同意利玛窦的生前愿望,但遭到很多官员的极力反对。“叶公为其上书朝廷请求赐葬”。理由是“自古来宾,其道德学问,有一如利子乎?毋论其他事,即译《几何原本》一书,便宜赐葬地矣。”经过叶向高多方交涉,利玛窦最后得以准许葬于京郊。艾儒略是继利玛窦之后又一位蜚声中外的意大利耶稣教传教士。1613年,艾儒略来北京、扬州等地传教。1624年8月,叶向高致仕归里。 《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一书中说:“9月, (叶向高)道经杭州,儒略入谒。向高奇其言,延之至福建,儒略许之。”《圣教史略》卷12亦记载,叶向高路过杭州时,“与艾(儒略)神父语,深为敬服,请往福建开教……”艾儒略与叶向高同行,于12月29日达到福州。
  崔来生在{海国孤生》一书说,艾儒略到福州后,在叶向高帮助和引见下,很快就打开了局面,不少达官显贵及士大夫都与艾儒略交往,他由此遍识闽中名士,被称为‘:西来孔子”、 ‘开教福建第一人。”可以说,天主教能在明代福建得以广泛传播,叶向高功不可没。
  据记载,1624年,明代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的杨廷筠在出任顺天府尹时,叶向高多次与之谈论天主教有关问题。叶向高在给{西学十诫初解》所做的序言中,对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佛教的谗妄做了阐释。
  明天启七年(1627年)四五月间,发生在三朝元老叶向高、曾任广西参政的曹学佳与艾儒略3人之间的“三山论学”,主要内容是“泰西艾子与福唐叶相国辩究天主造天地万物之学也”,它是在明末西方天主教传入福建后,发生在福州的一次脍炙人口的对话,这也是在福建所发生的第一次关于中西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与交流。叶向高向艾儒略提出了涉及佛教信仰、天主主宰万物、善与恶、生与死、天主与降生等20多个问题,并对西方信仰提出了种种疑问。艾儒略则站在天主教的立场上,对叶向高的诘问作出一一回答。双方的观点通过交锋,促进了天主教与西方文化在八闽大地的传播。
  《海国孤生》一书说:“叶向高虽然没有对‘天主先于天地而生’表示怀疑,但是却没有拒绝‘天主主宰万物’这种说法……(叶向高)基本同意了艾儒略的观点……叶向高对天主教信仰以及天主形而上的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叶向高虽然没有加入天主教,但对天主教、艾儒略都给予很高评价。叶向高与魏忠贤阉党斗争挫败后, “选择了逃避,曾一度寄望于艾儒略,希望艾儒略及天主教能帮助他化解心中长久以来所压抑的郁闷。”
  艾儒略学识渊博,精通儒家经典,是早期外国传教士中留下著作最多的一位。 《西学凡》1卷、 《职方外记》5卷收入《四库全书》。其《三山论学记》为艾儒略与叶向高析疑辩难之作。何绵山在《闽文化概论》说:艾儒略“在叶向高支持下,先在福州创立圣堂,不久在福安、建宁、延平、邵武、汀州、兴化、泉州、漳州等地造堂开教,前后23年,建大堂22座,小堂不计其数,付洗万令人……”
  《福清清市志》记载:“(艾儒略)于翌年(即1625年)抵达福州,四个月后往福清等地传教,在县城水陆街(现西大街)建立福清第一个天主教堂。时福清入教者不多,叶向高的2个孙子、1个曾孙和1个孙媳皆入教。”据记载,叶向高的长孙叶益蕃还带头发起募捐,在福州城内宫巷修建了福州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三山堂,这明显是受了叶向高的影响。
  (作者工作单位为《福清侨乡报》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