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唐代碑文化的鼎盛与传播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柯卓英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碑刻从产生到唐代,经历了先秦的萌芽、汉代的成形、北朝的发展阶段,至唐代达到鼎盛,而宋元以降则呈现出缓慢发展和衰落的态势。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碑的形制和内容不断得以完善,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碑文化(这里指广义碑的概念,即泛指各种类别、形制的有文字或图画的石刻)。在中国历史上,唐代社会繁荣昌盛,文化空前发达,传播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碑,在前代基础上日臻完善。唐代帝王倡碑,太宗李世民酷好书法,发布诏令,并身体力行,因而成为有实物为证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亲撰碑文的皇帝。太宗让子孙学习王羲之的书法,之后的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等均酷爱书法,也极为重视撰碑书丹。因此,碑在唐代不仅形制上趋于完美和制式化,各种字体的书法艺术与创新达到高峰,而且内容也更加丰富,镌碑名家高手云集,名碑新品层出不穷,在数量、形制、艺术上都得到空前发展,从而使碑文化在唐代达到了鼎盛。
  一、形制成熟精美
  碑在发展过程中,其形制与雕刻工艺日趋成熟,于唐代达到极致。就形制而言,狭义上的碑,一般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构成。碑首方面,南北朝时期螭首极少,尚留有汉碑遗迹,而源于汉代的碑穿与碑晕在唐代已经消失,螭首碑成为较普遍的形态。螭首雕刻刀法精确、纯熟细致,形象生动。碑身用长方形巨石雕刻而成,一般碑阳刻有文字,碑阴及碑侧镌刻精美生动的图案和花纹。唐碑图案花纹雕刻方面远比汉碑精致华丽,更加完美,如《大智禅师碑》。碑座即碑趺,汉代一般使用长方形巨石,南北朝时期有为数极少的龟趺碑,唐代则普遍采用了龟趺,即赑屃,又称霸下,一般认为是龙生九子之一,因其善于负重而用作碑座。龟趺造型优美,有的龟趺两侧还雕刻有精美的图画,如《道因法师碑》。碑发展至唐代,雕刻工艺精湛,花纹图案富于表现力,在碑文化传播长河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传播主体众多
  唐代帝王倡碑,朝野著名文人雅士热衷于撰碑,众多优秀的文学家、书法家、镌刻家等都是碑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初唐著名的书碑名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其他成就可观者多达30余位。如欧阳询传世名碑《化度寺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伊阙佛龛碑》,薛稷《信行禅师碑》,还有颜师古《等慈寺碑》、卢藏用《苏碑》等。中唐最著名的书碑名家有李邕、颜真卿、李阳冰等,还有20余位颇有成就者。李邕书有《李思训碑》《法华寺碑》等;颜真卿书《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赞碑》等,其所书传世名碑是最多的一个。李阳冰篆书传世名碑有《缙云县城隍庙记碑》等,张旭有楷书《郎官厅壁记》、草书《断千字文》等。晚唐书碑名家有柳公权,如《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其兄柳公绰工于楷书,有《诸葛武侯祠堂碑》等。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等均热衷于写碑书丹,如柳宗元书《龙城刻石》、韩愈撰文《柳子厚墓志铭》白居易书《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刘禹锡书《乘广禅师碑》等。另外,唐代还有一大批镌刻高手,如万文韶,刻有欧阳询书《姚思辩墓志铭》、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黄仙鹤,刻有李邕书《麓山寺碑》;李叔齐,刻有韩愈撰文的《南海广利王庙碑》。其他还有安祚、范素、朱静藏等,数不胜数(金其桢《中国碑文化》)。
  三、传播内容丰富
  唐代的碑志相当繁荣,“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贾然,大官薨卒,造其门如市,至有喧竞构致,不由丧家。”(《唐国史补》卷中)碑刻反映了唐代的书法、政治、经济、宗教、文学、历史等文化内容,包罗万象。比如《美原神泉诗碑》,刻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碑文由尹元凯篆书、韦元旦撰文“美原神泉诗诗序”及贾言淑与无名氏两首诗;碑阴尹元凯篆书,由徐彦伯撰序文,尹元凯、温翁念、李鹏诗各一首。宗教经典如西安碑林藏有刻于唐代草书书写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偲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儒家经典。另外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世界文化的交融十分广泛。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就是跨文化传播的早期典范,融合了多国文字和文化。碑额上方刻有十字架,碑文用楷书,碑两侧几处用古叙利亚文书写。碑文记载了唐代中国与叙利亚、伊朗及阿拉伯半岛各国在政治、文化上的交流情况,大秦的地理、环境、物产以及景教进入中国的经过和传播情况等,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世界宗教史和古代欧亚文化交流史的宝贵实物资料。
  四、特色碑数量多
  唐代有历史上声名最大、颇费心思的武则天乾陵《无字碑》。有实物见证的第一位撰写碑文的帝王是唐太宗李世民,其《晋祠之铭并序》首开以行书写碑文、飞白书写碑额之先河,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立于晋祠。僧怀仁《怀仁摹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首创集字碑,对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武则天草书《升仙太子碑》,刻立于圣历二年(699年),首开妇女书碑、草书入碑之先河。迄今为止最大的墓志是长、宽均195厘米,厚130厘米,有3000余字的《唐代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墓志》,1973年出土于河北省大名县。特大化石碑是高宗李治撰文、唐初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丹现存南京的《摄山栖霞寺明征君碑》,刻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上有动物海百合茎化石、中国孔珊瑚化石。唐宋两代是中国历史上三绝碑最多的朝代。唐代最早最佳的三绝碑不止一个,在江苏省南京市钟山东麓的灵谷寺有《宝志法师画像碑》,宝志法师是南朝著名高僧,唐代画圣吴道子崇敬宝志法师,并画其像,诗仙李白撰文曰:“水中之月,了不可取。灵空其心,寥廓无主。锦幪乌爪,独行绝侣。刀齐尺量,扇迷陈语。丹青圣客,何住何所。”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将之题书上碑,此后该碑被誉为画、诗、书三绝碑,融唐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的作品于一体。在碑石的发展长河中,唐代的碑刻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不仅具有精湛完美的书法艺术,而且碑本身就是一座文化与艺术的宝库。
  五、传播空间广阔
  碑石的传播范围十分广泛,空间的扩展性较强。这种拓展性远在碑石的萌芽时期已经表现出来。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作为测量日影计时、拴牲口、牵绳下棺三种无字竖石,可以看出萌芽时期碑石应用于地面。先秦刻石在纵向空间上已拓向了摩崖、高山,如相传为先秦的《坛山刻石》《锦山摩崖》等。唐代的碑石进一步发展,从横向地域来看,唐代碑刻遍及中华大地,云南大理市城南南诏国首都太和城遗址发现有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所刻的《南诏德化碑》;西藏拉萨大昭寺前有《唐蕃会盟碑》,用汉藏两种文字镌刻,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刻立,是藏汉人民友好团结的实物见证。在此后碑的传播历程中,这种空间的拓展性不断得以延伸与发展,而且传播到了域外,如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石碑大厅保存有《郑和碑》。另外,拓片的便利也使碑石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比如唐碑拓片在日本传播数量多而广泛。在碑的发展历程中,从北方的黑龙江至南方的海南岛,从东部的碣石山到西边的天山,乃至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以及世界范围内均有中国碑文化的足迹。
  总之,碑石等重型材料属于“偏向时间的媒介”,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与意义,使碑文化的传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因而传播本身也具有了创造性。唐代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也是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不仅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而且内容丰富、使用范围广泛。碑石的拓展性使得碑文化进一步广泛传播,使中华文明与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乃至扩大到海外,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