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佛都文化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都文化
  1、历史背景
  大理是云南早期文化发展的中心,素有“经藏之都”的美名。早在南诏时期,崇圣三塔便是古代文化的象征,张顺、王奉宗的《南诏画卷》、张胜温的《大理画卷》等佳作,充分说明了大理是一座古老的历史名城。
  蜀汉诸葛亮南征大理时置云南郡,唐代南诏国、宋代大理国在此设都。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大理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崇圣寺三塔、石宝山石窟、鸡足山佛教圣地、南诏德化碑、感通寺……漫游大理,犹如翻阅一本古老的书。而“佛都”崇圣寺则是这个地区精神文化的核心。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位于大理古城3公里处,始建于唐开元间(公元713年——741年),经历代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了巅峰,据《南诏野史》、《自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崇圣寺原先建筑规模宏大,“基方七里,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千五白五十觔”,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规模,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费工708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一度成为南诏大理国时期著名的王家寺院和政教中心,享有“佛都”的美誉。
  元武宗时曾“降圣旨”封释觉性为住持僧,保护寺产,免征粮税。元代亦曾加以维修,使得“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坪(相等)”。
  2、佛都介绍
  《新纂云南通志》说:"滇之佛教,传闻于汉晋,兴隆于唐宋,昌于元,盛于明,而衰落于清。"大理号称"妙香古国",南诏时崇圣寺称"佛都"。前人曾以"洱水与苍山,佛教之齐鲁"、"彻蓝殿;阁三千堂,蓝若宫室八百谷(处)"来描绘大理佛教之盛况。《南诏野史》载:段思平"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段义连被杨义贞杀害的前三年还在国内举办盛大的"八龙王"佛会。南诏大理国流行的佛教主要是密宗,史称"滇密",僧人称阿阁黎(梵文音译,意为上师、规范师等),因此又称阿阂黎(阿吒力)教。
  元朝西台御史郭松年于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来大理,写《大理行记》,对大理佛教盛况作了精要的记述:"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乃已。沿山寺宁极多,不可弹纪......凡诸寺字皆有得道居之。得道者,非师僧之比也。师僧有妻子,然往往读儒书,段氏而上有国家者设科选士,皆出此辈。"这是现存记录大理佛教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寥寥数语,已十分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佛教的盛况。
  3、佛都重器
  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五月六日,大理发生强烈地震,崇圣寺遭受严重破坏,“塔裂三尺许”,除雨铜观音殿尚存外,其余殿堂楼房尽毁,贵重文物丧失殆尽。李元阳重修,并写《崇圣寺重器可宝者记》,文云:“寺中重器有五:一曰三塔,二曰鸿钟,三曰雨铜观音,四曰证道歌佛都匾,五曰三圣金像。……”,亦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当时寺中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时,在其《游记》中写道:“是寺在(苍山)第十峰之下,唐开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六层,故今名三塔。塔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对,势极雄壮。楼中有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为蒙氏时铸,其声闻可八十里。楼后为正殿,殿后罗列诸碑,而中奚谷所勒黄华老人书四碑俱在矣。其后为雨珠(铜)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是为“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
  至咸丰年间崇圣寺的壮观庙宇被烧毁,巨钟已毁于清,雨铜观音毁于十年动乱,证道歌碑与佛都匾连同寺院一起,今已无存。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4、佛都修缮
  斗转星移,岁月如流。自1981年,国务院批准列崇圣寺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理对崇圣寺三塔逐步进行了维修和扩建,现已重建了建极大钟钟楼、雨铜观音殿,并总投资1.82亿元,建崇圣寺山门、护法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山海大观石牌坊、望海楼等仿古建筑群落,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结束了大理百年来有塔无寺的历史,形成了塔寺增辉映的美景,使“佛都”重新焕发光彩。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