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宗教比较>>正文内容

张汝钊:基督徒到比丘尼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张曙蕉,女,名汝钊,字曙蕉(1900—1970)。浙江慈溪人。皈依太虚法师后,赐法名圣慧。祝发为比丘尼后依根慧法师,赐法名曰本空,字又如,号弘量。出家前著有《绿天簃诗词集》、《海沤集》等。《绿天簃诗词集》线装1册,民国14年(1925)排印本,民国16年铅印本;《海沤集》二卷,民国23年四明印书局排印本。

  张汝钊:从基督徒到佛教徒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不少“才女”最终选择出家,张汝钊就是其中的一位。
  张汝钊,号曙蕉,1900年生,浙江省慈县庄桥马径村人,出身书香门第,幼年即被称为“才女子”,10余岁便能作诗。16岁到上海求学,先在基督教青年会学习英文,后考入沪江大学,又转南方大学读书。因“五卅惨案”上街游行示威、散发传单,被捕后开除学籍。在章太炎的帮助下,转入章太炎主持的国民大学就读,26岁从英文文学系毕业,同年出版《绿天簃诗词集》,名震文坛。

  张汝钊在英文系毕业后,本打算去美国留学,但因丈夫百般阻挠未能成行。她16岁时由家人包办婚姻,19岁生有一子,丈夫是一个纨绔子弟,经历了一段不幸的婚姻。1927年,张汝钊在宁波长老会受洗为基督徒,并在基督教公益机构普益社工作。1928年,在章太炎的举荐下,她担任了宁波图书馆馆长,从此过上了3年“坐拥书城不羡仙”的生活。在此期间,张汝钊广泛涉猎了众多佛教文献,特别是同近代高僧、净土宗十三祖印光法师的交往,为其日后的佛教信仰奠定了基础。

  1928年夏天,张汝钊到普陀山避暑,其间常去海边游泳。印光法师派人送去字条,提醒她在海边游泳不安全,劝其不要再到那里游泳。几天后张汝钊拜谢印光法师,并送去《绿天簃诗词集》。印光法师读后评论张曙蕉的诗作说:“观所作诗,其声调意致,实不让古人。但只是诗人之诗,其衷曲愁怨,似绝未闻道者之气象。即与君题序者,皆与君同是一流人物……当移此愁怨以念佛,则生入圣贤之域,殁预莲池海会。倘真有宿根,当不负老僧此一呵斥也。”印光法师这段话,对张汝钊触动很大。

  四年后,张汝钊正式皈依三宝,成为佛教在家居士,印光法师赐法名“慧超”。宁波市长易人后,张汝钊辞去宁波图书馆馆长一职,到甬江女子中学教书,不久在雪窦寺拜见太虚法师。太虚法师劝其到武昌佛学院学习,由此张汝钊开始了云游参学的佛子生涯,并不断将自己的心得感受写出来,创作了《般若花》和《海鸥集》。

  在武昌佛学院,张汝钊聘请觉明尼师主讲《楞严经》。觉明因此也就成为张汝钊学佛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觉明尼师,本名丁宝琳,与秋瑾是同乡,共倡革命。秋瑾牺牲后,丁宝琳因躲避清廷追捕,逃入春申爱国女校任教数年。后深感国事艰难,不易为力,往宜兴海会寺出家为尼,法号觉明。张汝钊同觉明尼师相处9个月,受益良多,佛学参究大有长进,特别是对出家人持戒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意。

  除了云游参访、研究和讲授佛学以外,农禅是张汝钊最有特色的宗教活动。张汝钊的伽倻农林就在慈湖的北郭里。慈湖三面环山,一面为入城的通衢,湖上有一长堤,两岸夹槐杨,风景宜人。宋明理学大师“慈湖先生”杨简便居于此,题“本心”二字。张汝钊有诗戏云:“理学承传陆子静,禅师其内外名儒;迢迢六百余年事,先哲慈湖知我无?”

  张汝钊的田园只有八九亩大,做工的除了张汝钊本人,还有两个女工。“松菊犹存留我隐,桑麻遍植示家风;林居未必全无事,汲水灌园夕照中。”除去每日两小时必做的工作,张汝钊大部分时间看经参禅:“春来夜夜为禅忙”,“四时景物知生灭,十亩烟波作水观;放去遍能弥六合,收来藏在一毫端。”
  同友人通信往来,谈经论道,亦是一大乐事:“为惜落花当扫地,爱看积雪故栽松;有人问我穷通理,流水行云一笑逢。”

  张汝钊这种惬意的农禅生活,并不是让人人都满意,许多人觉得她应该出来为社会服务才对。张汝钊在答复“一位很负时望的女朋友”时写道:“最是林居学道易,亲朋百计苦怜予。多生积习真难了,一日三缄辞职书。”最终,张汝钊在1950年农历二月初八,依根慧老和尚剃度出家,法号“本空”。根慧老和尚在观宗寺为其举行了传戒仪式。戒期圆满后,根慧老和尚又传法给本空法师,授天台正宗,赐号“弘量”。本空法师圆寂后,上海佛教界在1953年出版了本空法师的诗文集《烟水集》,以示缅怀。

  写到这里,对张汝钊的介绍也算告一段落了。本来应该为读者提供一幅张汝钊的照片,但一直没有找到。上海版的《烟水集》本来有一幅张汝钊的相片,但该书流通不广,在香港只有一本,而且相片被人撕去,所以香港翻印《烟水集》时,只好付缺。笔者手头也只有香港版的《烟水集》,就用《翻印后记》中的一段话结束本文吧:“是书原刊有著者法相,乃为人盗取供养,一时尚难填补,谨留一空白,以俟来日。六祖失头,弘量失影,头可塑雕,影岂扑空?缘至自现耳!”

  (原载《中国民族报》 文/张雪松)

  【附录1】印光大师给张汝钊的复函

  收入《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

  复张曙蕉居士书一

  观所作诗,其声调意致,实不让古人。但只是诗人之诗,其衷曲愁怨,似绝未闻道者之气象。即与君题序者,皆与君同是一流人物。君既有此慧根,忍令以悲怨而消磨之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既有佛性,可任其被烦恼盖覆,历劫不得发现乎。当移此愁怨以念佛,则生入圣贤之域,殁预莲池海会。倘真有宿根,当不负老僧此一呵斥也。

  复张曙蕉居士书二

  接手书,不胜欣慰。但以香期人事冗繁,未能即复为歉耳。大凡聪明人,多皆傲物而自是,不肯受人呵斥。光愧无学问道德,不能稍益于世,因兹抱一他山石之素愿。欲令纯金良璞,皆由我粗砺之质,以成世宝。是以三次相见,不以赞而以勉,不以人情而以佛法为指示。其书与三次之语,呵斥颇切,意必此后绝不过问。而书中所叙,颇生感激。足见宿根深而见理明,不自是而肯听善言。倘能将才人习气,西欧虚派,尽情放下。以敦本重伦,躬行家庭教育,俾一切女流,同仰懿范。再加以生信发愿,自修净业,自行化他,同期解脱,以为闺范母仪,女流师范。则吾国之兴,断可必矣。然文人所说,多属虚浮,果真实如书诗中所说而实行之,则光前所期望者,皆必定可成事实也。好高务胜,见异思迁,乃文人及虚浮学道者之通病。须知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如来之道,戒定慧而已。纵使万圣万佛相继出世,亦不能稍变章程也。了此则自知见异思迁者,皆由心中无主,非受道法器之所致也。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仗自力,于若禅若教若律若密中得其指归,尚不容易。况由此证无生而了生死乎。净土法门,乃普令一切圣凡,同于现生往生西方,了生脱死之最捷,最圆,最顿,最简易,最玄妙之法门也。若不以文钞文字刺眼,祈详阅而实行之。此后再阅古德净土各著述,则势如破竹,循流得源矣。汝之诗意义甚佳,然欲避绮语之讥,须当行其事。否则何止绮语,乃妄语戏语欺三宝语也。光四十余年不作诗,故不为和。

  复张曙蕉居士书三

  接手书,知前次之书,尚不讨厌。此次除过誉不慧外,皆属实情。一息不来,即属后世。此时纵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亦无用处。若不及早修持净业,待到此时,方知虚受此生。枉将宿生所种善根,尽消耗于之乎者也中矣。可不哀哉。净土法门,贵乎实行。今既知之,当随分随力行之,方有实益。若但研究而不肯持佛圣号,以期近则消业障而增福慧,远则出三界以登九莲,则仍是文人习气。有此习气,欲真实了生死证无生之利益,实万难万难。果能发大菩提心,于公私之暇,实行愚夫愚妇老实念佛之行。则将来之母仪闺范,师范女流,与预会莲池,亲承佛记,皆可必得矣。愿将身体力行之不遑,不敢故作戏论,以开罪三宝,常念勿忘,则幸甚。此后不须来信,光约于月半后往沪。

  复张曙蕉居士书四

  君于民十六年见光时,光颇嘉其聪慧,而又能受人指斥,故光常冀君为浙地女界之善导。其后绝无音问,意其在普陀时所发起之善根,以无人提持,遂复消灭矣。然光亦不肯再多事,以强人所不欲也。及见所汇之诗,其意致完全不与此道相应,因略一启迪。后见所复,遂大畅慰。是知入道,各有因缘时节也。所寄弘法社刊,以冗繁无暇,只看曾女士孔节妇及某女士传,并八识四宾主颂。文意俱好,然宗门中语句,意在言外。四宾主似有文义,聪明文人,可以模仿。若酬机之无义味语,决不可以文义会。如其真有所悟,不妨为之提倡发挥。若只以聪明模仿,且勿妄动笔。此与教大相悬殊,极宜慎重。果真念到一心不乱,亦可顿识彼之意旨。未能真知,切勿含糊,冒充通家。因近世人好剽窃,光颇不愿人因此获罪,故为君言之。

  复张曙蕉居士书五

  午后接海沤集一包,随便阅其题目,亦有已在宝静法师弘法社刊登者。其秦始皇论,颇涉激烈,殊失中道。称始皇之才处,可谓具眼。至完全推尊始皇,而以焚书坑儒为大作略,则其过可胜言哉。彼欲愚民而焚书,非恐其邪说诬民而焚书也。若凡邪说者焚之,固为有功。彼系悉焚言政治道德之书。以易为卜筮之书,故不在焚烧之列。圣人在位,善人执政,恶人自可向化。而彼所坑者,是不附己者,此种处何可推诩,而犹恨其未能坑尽乎。居士才力有余,涵养不足,只图一时快口,并不计误无知之狂人。光旦暮将死之人,于世无所益,唯以居士宿根深厚,特加磋磨,不知居士以为然否。


  复张曙蕉居士书六

  世间聪明人,每以聪明自负,不肯虚心受人指斥。汝宿根深厚,实为进德之基,观手书不胜钦佩。宗门语句,勿道不悟,即悟而不善识机,以致误人,则自实得祸。前在迦叶佛法中,百丈山主人以一语不契机,致堕五百劫野狐身。至唐百丈怀海禅师座前表明其事,始得脱去。是知以宗语作儿戏逞口辩者,可畏之至。居士但实行礼诵,待至凡情圣见悉不得时,所有酬机之语,直下俱皆明了。然虽明了,犹不可不慎重其事。如前百丈所说,实在不错。但以误机而自遭五百劫野狐之报。况所答完全是错乎。至于所汇十元,仍为居士寄各要书,以期宁地闺阁英贤,同沐佛化。然人多书少,何能遍及,故寄一函遍复,一包五百张,令学堂学生人各一张。得居士为之演说,彼等必欣欣向荣。若最初志在顾本及求利,则小乎小矣。非光所望于居士者。宁波信佛者固不乏人。然以粲华之舌,锦绣之笔,于日用伦常中,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各法中,提倡佛法之净土法门,则实不多见。居士固有此资格,惜数年来尚未真实发心。今既发心矣,忍令一切坤伦,同终其身不沐佛化,不知了生脱死之出路乎。此光所以代两土教主而劝驾也。

  复张曙蕉居士书七

  接手书,似深知其病。然以文字习气太深,虽自知而实不能痛改,则毕生终是一诗文匠。其佛法真实利益,皆由此习气隔之远之。故佛以世智辩聪,列于八难,其警之也深矣。读永明宗镜录诗,声韵铿锵,非夙有慧根者不能,然亦是修道者之障。以此种言句,皆系卜度而成,非真得道人随口吐出者可比。居士欲死作诗文之偷心,现在人无能为此种决裂开示,今引一古事以作殷鉴,则诗文匠即可为担荷如来慧命之龙象,而永为闺阃母仪,女流师范于无既也。其事在普陀山志,妙峰大师传中,清凉峨嵋二志亦载之。以此大师于三山均有因缘,故不厌其详。此师乃叔季不多见之人,其得益在山阴王寄鞋底于关中,遂得大彻大悟,不复以诗偈为事矣。


  附录《妙峰大师传》以资参考

  明妙峰名福登,山西平阳人。姓续氏,春秋续鞠居之裔。生秉奇姿,唇掀齿露,鼻昂喉结。七岁失恃怙,为里人牧羊。十二岁投近寺僧出家,僧待之虐,逃至蒲坂,行乞于市,夜宿文昌阁。阁系山阴王建,请万固寺朗公居之。一日山阴王见之,谓朗公曰,此子五官皆露,而神凝骨坚,他日必成大器,当收为徒,善视之。未几地大震,民居尽塌,登压其下无所伤。王益奇之。乃修中条山栖岩兰若,令登闭关,专修禅观,日夜鹄立者三年。入关未久,即有悟处,作偈呈王,王曰此子见处已如此,若不挫之,后必发狂。遂取敝履割底,书一偈云,(这片臭鞋底,封将寄与汝,并不为别事,专打作诗嘴)封而寄之,登接得礼佛,以线系项,自此绝无一言矣。三年关满,往见王,则本分事明,具大人相。(节录《清凉山志。妙峰大师传》)


  复张曙蕉居士书八

  世间多少聪明人,皆被之乎者也所误,毕世不得实益。居士慧根夙植,固为难得。然以多知多见,反为障碍。既信净土法门,何不于此法中死心做去。而修返闻数息唯识等观,此各种法,均是大乘法门。然皆属自力,未可与仗佛力之法门论其利益也。今既发心念佛,当以心佛相应,生前得一心不乱,报尽登极乐上品为志事。不必求其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宗门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开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开悟者,万无有一。此义认不准,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为事,则其误大矣。今修念佛法门,当依大势至菩萨所示,如子忆母之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实行。果能死尽偷心,则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且勿视为易易。纵不即得,当亦相去不远矣。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时无论声默,常须摄耳谛听。此乃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而兼修者。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心念属意,口念属舌,耳听属耳,眼皮下垂,即见鼻端,则眼鼻二根亦摄。五根既同归一句佛号,身根焉有不恭敬严肃之理乎。故知都摄六根,下手在听。能都摄六根,则心识凝静而不浮散,便名净念。以六根既摄,杂妄等念潜消故也。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无或间断。则念佛三昧,可即得矣。故下曰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大势至菩萨,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者。实三根普被,有利无弊也。果肯依之而修,当必有观行相似等利益可得也。

  【附录2】追慕原始要终之第一位大导师(节录)
  弘量法师(张汝钊)

  农历九月廿三日,观宗寺根师来函,嘱撰纪念印光大师文一篇,因阅律藏三大部尚剩十册未竟,寄言敬辞。何期于廿四日中夜忽得一梦,见我先师印公老人在一广博严丽之一大殿中,展开黄色坐具礼佛,身躯高大,光明赫烨。命我在其后拜佛讫,我即稽首问曰:“十载翘诚,今得一见,愿兴慈悲,开示愚蒙。”
  师曰:“汝好自弘法,毋得厌倦,临命终时,我当来接。”我曰:“见师相好光明,得非大势至菩萨耶?” 师曰:“是,不错!”
  我不觉长跪合掌,说我上月所作之《大势至菩萨偈》以赞之曰:“金瓶宝冠拥青螺,百亿牟尼漾碧波。绝妙香尘严极乐,无边光色净娑婆;摄生方便归安养,念佛圆通渡爱河。足步莲花大势至,现前接引见弥陀。”
  觉后追忆梦境,以及先师在世成就下劣(作者自谦)一段公案,若不贡献同仁,则亦何以继往开来,启人信心?且老人慈悲,待我临终时允来接引,则导我最初皈佛者,师居第一,而导我最后生西者,师又居第一。恩大难酬,敬书数则,聊表寸心,无可命名,故权标此文曰:“追慕原始要终之第一位大导师!”

  摘自<<印光大师纪念文集>>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一旦无常至,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
  世上光阴短,地狱噩梦长,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
  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波,欲免轮回苦,及早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妄念死,自性法身活。

  【按】张曙蕉,女,名汝钊,字曙蕉(1900—1970)。浙江慈溪人。皈依太虚法师后,赐法名圣慧。祝发为比丘尼后依根慧法师,赐法名曰本空,字又如,号弘量。出家前著有《绿天簃诗词集》、《海沤集》等。《绿天簃诗词集》线装1册,民国14年(1925)排印本,民国16年铅印本;《海沤集》二卷,民国23年四明印书局排印本。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