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佛教的修证与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义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的修证与和谐社会
  太原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太原龙泉寺住持 义忍
  佛教以修证为实践,提倡弘扬人间佛教,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是当今佛教面临的重大课题。
  佛教的传承发展到今天,在理论上存在着普通群体难以读懂、看懂的诸多因素,诸如以涅槃和解脱作为最高旨归。佛教戒律固有的传统规范,佛教僧团的生活方式与修行方式,大乘佛教关于“空”的学说,在实践中又多为世人病诟;一说起佛教,给人的印象便是青灯黄卷、古寺孤僧,虚无缥缈,僧人也很少与社会接触,又有些寺院扮演着一种超亡送死的普通仪规。而当代的佛教团体,为了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和弘扬佛教慈济精神,在内部的运作上自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从前静态的、偏重个人内修,与世俗保持距离的生活方式,到现在动态的、忙碌的、入世的参与社会多元化工作。这种转化更多的显示出一种浮躁,说明了当今的佛教徒跟世俗中较忙碌的人相比,并无很大差别。
  在佛教的传承上,学者、教授、社会科学家更多地把佛教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民间则将其宗教化,迷信化,庸俗化。
  当今社会讲政治,主要是强调与社会主义社会相互适应。佛教要传承要发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社会,适应国家的社会发展需要,这是必然的事实。在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下,为佛教自身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同时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为佛教提供了更多更有利的条件,使佛教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佛教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这应当是佛教追求的目标。因此,弘扬佛法、实践佛法的慈济精神,净化人心、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成为佛教的社会责任。
  所以只着眼于修庙塑像,忽视对人间佛教积极宗旨的弘扬,其佛教活动只限于低层次的礼拜烧香、祈祷菩萨保佑,必然给人们一种与时代精神不相协调之感。欲使佛教真正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革除它的历史积弊,倡导人间佛教,以修证精神使佛陀的正法久住世间,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其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佛教首先是开启智慧的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实践科学。修证佛法不只是追求证得不生不灭,见证实相,它更要解答大众现实的心理困惑,解决大众现实生活的需求。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一方面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世界却往往虚空,缺乏崇高理想和信仰。另一方面是来自就业、再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使人处于一种身苦心苦的生活状态中,无法自拔和解脱。修证佛法应从教育着手,从改善人的心智模式着手。教育的力量是伟大的,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理应承当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开启智慧,妄念息灭,净心久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家庭就会和睦,工作就会进步,社会就会和谐,如是:人们才有可能静下心来真正进入禅悦的修证。
  就山西目前状况来看,我们的佛教教育还比较落后,僧众自身素质也良莠不齐,这与我省作为佛教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符。长此以往,恐难以承担起弘扬佛法,教化信众的使命,也很难为和谐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现阶段,我们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办佛学院,同时,可以以大寺院、都市寺院为基地,请高僧大德、高校老师及社会名人不定期举办佛学讲座、培训班,来释疑解惑,可以提高整个僧团和信众的佛学知识。
  佛教的修行在于慈悲济世,利乐有情,大家都能从佛教的教义、精神、乃至物质等方面得到可以感知的东西,才会使更多的人充分认识到佛教的伟大,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兴学助教的基础上,在传统的修庙塑像、礼拜烧香、祈祷菩萨保佑的形式上,以农禅并重为切入点,师范天下,广济众生,从而彰显“人间佛教”的精神。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社会确有这样的现象存在,那就是有的寺院已快变成盈利在先弘法滞后的场所;不管我们是否排斥,以大寺院、都市寺院为代表的佛教经济已面临着无可回避的问题。而这一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世人对佛教的误解。因此,回避不如面对,如何在统筹好寺院经济的前提下,真正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己任,以自养自给,同时积极回馈社会,是佛教走出表面香火旺盛,而精神传承不力的迷惑和困境的现实之路。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佛教带来了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佛教应以弘法-修证-践行,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做出更多的贡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