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峨眉山佛教文化的特色和地位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骆坤琪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峨眉山佛教文化的特色和地位
  骆坤琪/文
  峨眉山自1996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以后,举世瞩目。
  峨眉山文化,历史悠久,由多种文化组成,具体地说,是儒释道三种思想文化的综合体。道士僧人在家时,受到儒家思想的薰陶,必然带进道观和佛门,并有所流露。因此也可以说,峨眉山文化是儒释道在山的一部发展史,在众多的地域文化中,别具一格,有其特色。由于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演变,峨眉山佛教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成为峨眉山文化的主要成份。因此,一提到峨眉山,人们就会联想到峨眉山佛教文化。我国是佛教流行的国家,国内引人注目的佛教胜地、佛教名山,不下百处。单纯从佛教崇拜方面来看,各处道场,内容相同;但从文化内涵来谈,就各有特色了。其中最富特色的是四大佛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它们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佛教文化。这次峨眉山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化遗产方面,多借重于佛教文化之力。
  峨眉山佛教文化有三大特色:
  普贤道场
  普贤是佛教信徙崇奉的四大菩萨之一。古代的弘法僧人为突出普贤信仰,让信徒们产生一定的真切感,坚定信心,经过长期的努力,才把峨眉山建成普贤道场。
  西来佛教是西晋时传上峨眉山的。峨眉山佛教的普贤崇拜则始于[东晋]。当代一些人认为普贤道场的开山祖师是晋代的慧持大师,是他在峨眉山上建的普贤寺,最早塑供普贤,奠下了普贤道场的文化基石。到了唐代,一批在社会上颇有影响的外地僧人,如澄观大师,来山礼敬普贤后,专门注疏《普贤行愿品经》,广为宣传;著名高僧赵州上峨眉山后赞叹说:“三界之高,禅定可入。西方之旷,一念而至。惟有普贤,法界无边”。他们的推崇,扩大了峨眉普贤的影响。唐代慧通大师来山后,重建山中普贤、黑水、中峰、清音阁、华严五大寺,供奉普贤,不仅使峨眉山佛教已具规模,成为佛教名山,更使普贤道场闻名四方。但封建专制时代,社会上的重大事物,须经统治者认定,社会才予承认。因此普贤道场之名,不能正式确定。到了宋代,宋太祖赐金,并派朝迁要员在成都购铜铸成普贤骑像,运赐白水普贤寺供奉,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形象才被确定下来,延传至今。
  普贤之所以地位崇高令人敬奉,主要是它的“十大行愿”精神,其要旨是教导众生一生行善。所作功德,无论巨细,乃至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庄严净土。在十大行愿中,特别强调“恒顺众生愿”。这就是说一切众生是我福田,宜恒顺之。如果人人奉行这一条则人间无争执和睦相处。小而言之一方安宁;大而言世界和平。这正是古往今来,乃至后世的人们所追求的,所盼望的,甚至为之奋斗的目的。这和近世倡导的平等、博爱思潮是吻合的,即使不是佛教信徙,也赞赏这种观点,故而普贤精神才能扎根于方大信徒之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古代不少崇奉普贤的信士,都向往峨眉山,有条件的要山礼敬,在当今普贤的神光已辐射到国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青海、西藏等地的藏传佛教信徙中,也有不少人崇奉普贤,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藏胞来山朝拜,其它佛山可能无此盛况。故清代丁文灿对此深有感受,他在《峨眉山游记》中说:“故其禅化所至,广敷遐迩。上至王公大人,下及愚夫愚妇,皆不惮登山涉水,敬礼愿王。即不肖之徒,一诣灵台,举平昔魑魅魍魉之狡习,不知消归于何有?”峨眉山中各大寺庙都有供奉普贤瑞像的专殿,造像都十分精美,尤以万年寺之宋代普贤骑像,更是工艺精湛,全国不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成为世界瑰宝。“十大行愿”和普贤艺术造像是峨眉山佛教文化特色之一。
  灿烂艺文
  峨眉山僧众自唐以后历来奉行禅宗临济和曹洞二派。他们不固步自封,不墨守陈规,常请外方别派高僧来山传经授道,吸取别派精华,充实自己;又常派高僧到它山弘扬普贤精神。在全山僧众中,大部分信奉临济宗。不少僧人机锋棒喝,蔓语抛除,蒲团参究,禅业精进,使临济宗风不断发展。他们在修行方式和教义的理解方面不断出新,对教仪也不断改革,致使在临济宗派里衍生出十一个岔派。各派有自已的僧谱和各自奉行的教仪,这是峨眉山佛教的进步,也是峨眉山佛教能够延续的重要原因。在一外佛教圣地出现这种现象,确实它山少有令人惊奇。正因为峨眉山佛教的发展,从而才使峨眉山高僧辈出,他们把禅机心印同青山秀水结合起来,不染尘埃,心如明镜,清淡自然。由于他们思想境界很高,超凡脱俗,因而他们所做佛偈和语录深含佛教哲理,如“处处非千佛,春来草自青”、“涧松千载鹤来聚,月中香桂凤凰归”、“井中红焰,日里浮沤”、“地连香积水,门对胜峰山”、“夜听水流庵后竹,昼看云起面前山”、“明月堂前垂玉露,水晶殿里撒珍珠”、“止居不过三间屋,坦率惟捐一点尘”等等,禅意妙道,常人难以领会。只有一定佛学常识的人,才能领悟其中奥秘。他们身在佛门,仍关心人世疾苦,此情此德,溢于言表,如一位诗僧说:“蒙蒙雨润空山夕,浩浩泉声走白石。流向人间大有功,从教万物沾膏泽”,这正是普贤精神的体现。历代高僧的著述很多,留下的僧诗佛偈也不少,特别是明代和清代二代涌现出一批诗僧,在巴蜀诗坛上,独树一帜,影响很大,被一些古书方志收录,传于后世,这些都是峨眉山佛教文化的核心部分。浓烈的普贤精神和佛教氛围,又强烈的感染着历代游人墨客,使他们写出许多饱含佛理的好诗文。如薛能、范成大、方孝孺、杨升庵、李调元、何绍基、刘光弟等文士的佳作,文词清丽,清逸空灵,意境高远。就连明代的朱元璋皇帝也赐诗宝昙国师:“山中静阅岁华深,举世何人识此心。不独峨眉幻银色,从教大地变黄金。”
  文士们的诗文极大地丰富了峨眉山佛教文化。峨眉山寺庙楹联更是以量多质高驰名于世,言词精练,寓意深刻,或畅谈佛理,或揭示人生,或讴歌山林,耐人寻味,如“惟有洗心能革面,虽非造极已登峰”、“三参梵呗蒲团下,一典清歌翠霭中”、“万籁无声心自息,一身非我物同春”等等。尤其是雷音寺的楹联:“普恩普德普事功当其时谁能并普?贤家贤国贤天下今之日哪个同贤”更具特点,上下联相对,其中写了四名普贤名。这些联语,既加深了佛教的氛围,又可给人以生活的启迪。各类人物的诗文,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峨眉山佛教文化是一部内容浩博字数千万的巨著,是宝贵的文化财富。能直观的佛教文化可分两类,即文字和文物。文字不单指僧人和游人的著述(经书、诗文、碑文),还包含壁画、书法和绘画等等。文物则主要是指寺庙、佛像、法器、亭台、桥梁等等。在峨眉山佛教文化中,不只是文字方面,很有特色,就是文物也有特色。以寺庙而言,它们的建址、布局、造型都很有讲究,独具匠心。如报国寺建于山麓,善觉寺立于二坪,伏虎寺筑于林中,洗象池置于岩畔,息心所县于崖上,万年寺坐落于平台,华藏寺耸于峰顶,清音阁隐于深谷,洪椿坪藏于峰峡,遇仙寺位于半坡,中峰寺位于溪边,仙峰寺位于岩底。它们各抱地势,嵌刻山中巧若天成,与周围景物溶为一体,和谐自然,加深了山林的秀美。
  佛道相融
  在[东汉]末期,张道陵把峨眉山划入他的“二十四治”之内,从此道教在山上流传。晋代佛教传上山。因山上峰壑连绵,地域宽广,二教各占山头,和平共处。在教义上,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双方得以发展。[隋唐]之世,二教仍互不干扰,平分山色。但由于时代风云的变化和社会上的诸多因素,加上道教自身传教不力,到了明末就衰败了,而佛教依然禅灯长明。在这种时刻,佛教对道教并未乘机采取排斥的态度,而是宽容和一定程度上的维护,使不少道教遗迹得以保存下来,形成佛道相融的特殊局面。时至今日,游人仍可感觉到道教的灵光仍在闪烁,“洞天福地”的神韵依然存在。
  仙峰寺住持泰安大师在清乾隆年间,重建仙峰寺时并未忘记道教,第一殿仍塑供道教财神赵公明神像,取名财神殿早晚敬香。九老洞中的赵公明神台前日夜香火不熄。在极乐寺对面灵官楼上,威武的灵官仍在显灵享受人间香火,有的寺庙沿用道教宫名,如纯阳殿、七天桥、遇仙寺、仙峰寺、洪椿坪等。道教地名亦随处可见。如龙门洞、左慈洞、真人洞、授道台、歌凤台、三霄洞、天门石、仙圭石、玉皇坪、仙皇台等,纯阳殿后,两通道碑保存完。至于匾额楹联中之含道教意义者,亦复不少。如报国寺的山门上,右边大匾是“普放光明”,左边是“鹤驻云归”,给人以佛道相融的印象。在楹联方面,诸如“问九老何处飞来一片碧云天影静,悟三乘遥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万峰浮翠拥天皇,孤享月色自圆明”、“月遮树杪寻仙迹,日映岩阿现佛光”等,读后使人浮想联翩,自获妙趣。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不少僧人,对道教在山上的消失感到遗憾。如清初伏虎寺住持、蜀中名僧贯之大师,在游真人洞遗迹后,感慨万千:“石洞阴森浑沌开,天然云物自崔巍。分明铁壁银山老,谁拥琼楼玉殿来?溪畔猿来携子去,门前鹤归引雏回。丹炉万古遗仙迹,惆怅荒烟遍草莱。”他对道教的衰败深为叹惜,体现了佛家慈悲的胸怀。在国内,像峨眉山上这样佛道相融的特殊局面,在其它佛山是看不到的,这是一种少有的文化现象,对研究佛道历史和社会发展史的科学工作者来说,很有参考价值。
  关于峨眉山佛教文化的地位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谈,才能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一是峨眉山佛教文化在中华佛教文化史上的地位;二是社会地位,确切地说是在旅游名胜区中的地位。
  首先,从峨眉山佛教文化在中华佛教文化史上的地位来看,峨眉山不仅是蜀中高僧经常会聚、讲经说法的声所,也是全国各地的一些高僧常来礼敬普贤的圣地,因而峨眉山佛教在巴蜀佛教中占主导地位。不论在哪个朝代,峨眉山佛教兴旺,则巴蜀各地佛教盛行。反之,则蜀地佛教不振。在过去,佛教在某些时候能起到一定的稳定人心的作用,故历代统治者大都利用佛教,支持佛教。巴蜀离历代京都较远,一旦发生暴动,鞭长莫及。故历代帝王除委派得力可靠的人治理蜀地外,还支持峨眉山佛教,想借峨眉山佛教来稳定人心,稳定时局。自唐代起至清代,帝王们对峨眉山佛教都有赐赠,以示关怀,其中朱洪武在之方面,做得出色。他命令他那个坐镇蜀地的儿子朱椿要经常关注峨眉山佛教;他本人也直接与峨眉山高僧广济、宝昙等大师有书信来往。帝王的支持,使山上佛事越来越兴隆,峨眉山佛教也自然成了蜀地佛教中心。
  从全国范围来讲,峨眉山在四大佛山排列第二位,有金五台,银峨眉之说,因而在全国佛教中地位重要。目前在四大佛山中,只有峨眉山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从声望上讲峨眉山的名次又该排在五台山之前。普贤神光几乎达及五大洲,近二十年来,美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佛教徒来朝拜峨眉山,因而峨眉山佛教在国际佛教界声望很高,起着联结世界各国佛教友人的作用。峨眉山佛教文化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
  其次,从社会地位,或从旅游名胜区的地位来讲,峨眉山可同泰山、黄山比美,都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和旅游的热点。当代人旅游,不单纯是讲吃住玩乐,更侧重于旅游文化的享受。旅游文化,可以开扩游人视野,陶治情怀,是高雅文娱活动。神奇的峨眉山佛教文化(包括梵呗、佛乐)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人。峨眉山不只是四川旅游业的支柱,在全国范围来看,可能也在前十名之列。不仅为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一定作用,对当地经济收入的增长也是一大贡献。骆坤琪 峨眉山市政协 原载《中华文研究通讯》总第24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