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之探讨——以法令规范下的数据为例
台北市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之探讨——以法令规范下的数据为例
[ 作者:陈木梓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199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0年
【文章标题】台北市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之探讨——以法令规范下的数据为例
【文章作者】陈木梓
【指导教师】林端
【文章页数】327页
--------------------------------------------------------------------------------
【中文关键词】寺庙|寺庙经济资源|台北市|道教|佛教|寺庙福利|法令规范|社会福利
【中文摘要】在台湾地区隶属本土宗教的寺庙遍布各地,所拥有的寺庙数量、信徒数目与累积的经济资源以及所能发挥的社会功能,都不是西方宗教所能比拟。寺庙在吸纳社会经济资源的策略与方式及管理资源的能力引发各界关心与注意,而且对于寺庙经济资源运用的用途更不仅用于社会福利而已,因此对于寺庙在经济资源运用的实际项目与金额配置比例是如何运作就更加受到重视,所以,本论文即针对台北市合法登记的寺庙在整个经济资源吸纳、管理及运用过程加以探讨。
本研究论文在第一章绪论中介绍了有关研究动机、研究对象选择以及概念确定与相关法令规范数据的界定,也说明了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架构及章节论述等等。而对于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之探讨则采取三个部份进行说明。第一个部份在对于台北市寺庙生态环境与法令规范数据的初步分析,第二章透过对台北市寺庙生态环境的说明能有助于理解寺庙经济资源的运用过程,第三章则是对于法令规范下的各种寺庙数据来源分类、取得、限制与运用加以说明,并且对于所采用的四种法令规范数据(寺庙登记表、寺庙收支数据、寺庙奖励表扬数据、寺庙兴办事业资料)与笔者实施的问卷调查资料分别说明搜集过程与进行初步分析,以作为读者对于各种寺庙数据的初步认识与了解。
在第二部份则对台北市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加以探讨,分别为第四章的吸纳部份,第五章的管理部份,第六章的运用部份,另外基于各界对寺庙的社会福利有着高度的期待,所以也对寺庙经济资源运用在社会福利部份做出讨论,以期找出寺庙在社会福利展现在台湾社会的本土特性,因此在第七章则探讨寺庙在社会福利服务的本土特性。对于上述四章除分别探讨各自的相关内容外,在研究论证资料上则采用四种法令规范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作为左证,并整理与建立台北市寺庙在经济资源运用过程的各种特质与所呈现的趋势。
在第四章吸纳部份的趋势为:一、寺庙吸纳经济资源方式持续改变,保留传统也创新求变。二、寺庙吸纳经济资源新竞争劲敌浮现,而对寺庙造成影响。三、经济资源竞争下的资源集中与排挤现象的影响。四、寺庙吸纳经济资源方式的转变将会引发争议。第五章管理部份的趋势为:一、从公私领域到准公共财的寺庙定位。二、影响寺庙资源运用权更多元,使得运作考虑更加复杂化。三、寺庙对经济资源的管理更加重视,并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四、政治对于寺庙资源运用权的争夺仍未曾停息。
第六章运用部份的趋势为:一、社会期许将会引导寺庙经济资源运用项目转移。二、寺庙藉由支出项目的多元性,开展出与小区紧密连结的态势。三、世俗力量进入寺庙,对于支出运用项目的考虑更加复杂。第七章寺庙社会福利的趋势为:一、传统慈善观念仍存,但也逐渐开展出新的寺庙社会福利项目。二、寺庙社会福利推动有西方化的趋势,但也是另种沿袭的开始。三、寺庙的社会福利与地区需求结合,开创出本土特性。
最后第三部份则对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做出省思与愿景并提出结论与建议,分为第八章的省思与愿景以及第九章的结论与建议。在第八章中除探讨了影响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的因素外,也对下列的四种趋势加以省思:一、寺庙经济资源运作的发展将呈现间接与中介机构的趋势。二、寺庙在吸纳经济资源的权宜措施将造成寺庙本质的冲击。三、大幅扩张下的寺庙社会福利将造成寺庙的经济危机。四、部份全能宗教团体与全能寺庙的出现造成“寺庙全能化”的社会期待。并提出下列对于寺庙经济资源运用的四项愿景为:一、寺庙经济资源运用的未来方向要能定位。二、寺庙在多元化的吸纳管道,应去除商业化以提高正当性。三、寺庙在管理与运用机制更健全,将是承诺也是信任的基础。四、寺庙经济资源运用应区隔化,以增强资源运作效益。
而本论文最后在第九章的结论与建议部份,则提出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的相关结论,除了对于研究资料特性说明外,也整理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的研究说明及进行对话比较。并且也对于寺庙在经济资源运用过程的实务上提出在“对待”与“方式”上的建议,最后对于整个论文在研究过程的“研究资料”与“学术研究”方面分别加以检讨与建议,希望能有助于后续研究者在使用研究数据的便利以及在未来研究方向的择定。
--------------------------------------------------------------------------------
【论文目次】
目 录I
图表目录VI
附录索引IX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动机1
第二节、研究对象选择2
壹、参酌以往相关研究取向2
贰、研究对象确定过程5
第三节、概念确定11
壹、寺庙11
贰、寺庙经济资源15
参、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16
肆、法令规范资料16
第四节、研究目的与方法17
壹、研究目的17
贰、研究方法18
参、研究架构18
第五节、章节论述介绍19
第一部份:台北市寺庙生态环境与规范资料分析
第二章、台北市寺庙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台北市简介及寺庙处境22
壹、台北市特性简介22
贰、寺庙在现今社会环境的处境22
第二节、寺庙法令与主管机关23
壹、相关寺庙法令与行政规定23
贰、主管机关权责与划分25
第三节、台北市相关寺庙统计资料27
壹、台北市在寺庙数与信徒数的统计资料27
贰、台北市最新寺庙资料与人口数的比较30
第三章、台北市寺庙在法令规范下的资料分析
第一节、寺庙数据选择考虑与限制33
壹、寺庙资料的来源分类33
贰、法令规范资料的取得途径35
参、法令规范数据的使用限制36
肆、法令规范数据的选择预期38
伍、法令规范数据使用的统计方法40
陆、法令规范资料在呈报金额与次数的差异与不便40
第二节、台北市寺庙登记表的资料特性41
壹、台北市寺庙登记表的搜集过程41
贰、寺庙登记表的特性呈现42
第三节、台北市寺庙收支资料特性56
壹、收支资料的分类56
贰、寺庙收支资料申报与搜集状况58
参、收支项目次数与金额的比较分析61
第四节、台北市寺庙奖励表扬资料特性66
壹、奖励表扬法令66
贰、奖励表扬资料搜集过程67
参、奖励表扬资料的分类69
肆、奖励表扬资料的初步分析70
第五节、台北市寺庙所兴办事业特性75
壹、寺庙兴办事业资料的法令依据75
贰、兴办事业资料的搜集过程76
参、兴办事业资料的分类78
肆、兴办事业资料的初步分析78
第六节、台北市寺庙问卷调查数据特性80
壹、问卷设计考虑与问卷内容80
贰、问卷发放与回收过程80
参、问卷资料的初步分析82
第二部份:台北市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
第四章、台北市寺庙经济资源的吸纳部份
第一节、寺庙经济资源的吸纳探讨93
壹、寺庙吸纳经济资源的必然性93
贰、寺庙对于经济资源的需求层次94
参、经济资源吸纳对象的区隔与考虑96
肆、寺庙吸纳经济资源的方式101
第二节、台北市寺庙经济资源收入项目的分析105
壹、两个年度在收入项目的金额与比例105
贰、八十七年收支项目的分析比较106
参、问卷资料:寺庙吸纳捐资的方式124
第三节、寺庙与经济资源的关系与吸纳特质127
壹、寺庙与经济资源之间的关系127
贰、寺庙经济资源吸纳方面的特质137
第四节、寺庙经济资源吸纳方面的趋势143
壹、寺庙吸纳经济资源方式持续改变,保留传统也创新求变143
贰、寺庙吸纳经济资源新竞争劲敌浮现,而对寺庙造成影响145
参、经济资源竞争下的资源集中与排挤现象的影响146
肆、寺庙吸纳经济资源方式的转变将会引发争议152
第五章、台北市寺庙经济资源的管理部份
第一节、寺庙经济资源的管理探讨154
壹、政府掌握寺庙经济资源政策的演变154
贰、现行寺庙管理制度的争议156
第二节、寺庙经济资源管理方面的问卷数据159
壹、寺庙实施公益慈善、社会教化的方式160
贰、寺庙从事社会福利决策时所参酌的因素162
参、寺庙对于信徒的认定依据162
肆、寺庙参与外界(政府与民间)举办的活动162
伍、寺庙参加的各类宗教组织团体163
第三节、寺庙经济资源管理方面的趋势164
壹、从公私领域到准公共财的寺庙定位164
贰、影响寺庙资源运用权更多元,使得运作考虑更加复杂化165
参、寺庙对经济资源的管理更加重视,并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 166
肆、政治对于寺庙资源运用权的争夺仍未曾停息168
第六章、台北市寺庙经济资源的运用部份
第一节、寺庙经济资源的运用探讨171
壹、经济资源运用项目的统计分类171
贰、寺庙与非营利组织在经济资源运用的差异172
第二节、台北市寺庙经济资源运用方面的分析173
壹、寺庙支出数据以细项项目为主的分析174
贰、寺庙支出数据以大类项目为主的分析181
参、寺庙支出数据与各比较变项之间的分析185
肆、寺庙运用资料在次数与金额比例中的迷思189
第三节、寺庙经济资源运用方面的趋势190
壹、社会期许将会引导寺庙经济资源运用项目转移190
贰、寺庙藉由支出项目的多元性,开展出与小区紧密连结的态势191
参、世俗力量进入寺庙,对于支出运用项目的考虑更加复杂192
第七章、台北市寺庙在社会福利服务的本土特性
第一节、本土寺庙在社会福利的探讨194
壹、本土寺庙的慈善关怀理念195
贰、本土寺庙与西方宗教在社会福利推展上的差异196
参、本土寺庙以往所从事的社会福利服务内容201
第二节、台北市寺庙在社会福利的推动208
壹、寺庙历年在奖励表扬资料的分析208
贰、寺庙在兴办事业资料的分析235
参、寺庙在问卷资料的分析242
第三节、台北市寺庙社会福利所呈现的趋势246
壹、传统慈善观念仍存,但也逐渐开展出新的寺庙社会福利项目246
贰、寺庙社会福利推动有西方化的趋势,但也是另种沿袭的开始247
参、寺庙的社会福利与地区需求结合,开创出本土特性247
第三部份:省思与愿景及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台北市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的省思与愿景
第一节、影响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的因素250
第二节、寺庙经济资源运作过用的趋势255
壹、寺庙经济资源运作的发展将呈现间接与中介机构的趋势255
贰、寺庙在吸纳经济资源的权宜措施将造成寺庙本质的冲击256
参、大幅扩张下的寺庙社会福利将造成寺庙的经济危机257
肆、部份全能宗教团体与全能寺庙的出现造成“寺庙全能化”的
社会期待258
第三节、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的愿景259
壹、寺庙经济资源运用的未来方向要能定位化260
贰、寺庙在多元化的吸纳管道,应去除商业化以提高正当性261
参、寺庙在管理与运用机制更健全,将是承诺也是信任的基础262
肆、寺庙经济资源运用应区隔化,以增强资源运作效益263
第九章、台北市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的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结论267
壹、研究资料特性的说明267
贰、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的研究说明268
参、对话与比较271
第二节、寺庙经济资源运用过程的建议273
壹、对寺庙经济资源运用上的“对待”建议273
贰、对寺庙经济资源运用上的“方式”建议274
第三节、对本论文研究过程的检讨与建议277
壹、对寺庙经济资源运用在研究资料上的检讨与建议277
贰、对寺庙经济资源运用在学术研究上的检讨与建议280
参考文献285
附 录291
图 表 目 录
图一、非营利组织面对经济资源运用过程之图解98
图二、本土寺庙面对经济资源运用过程之图解99
表1-1、85年度寺庙教会兴办公益慈善社会教化事业绩优表扬资料6
表2-1、台北市历年总寺庙数与信徒数及个别宗教数信徒数27
表2-2、八十六年各行政区寺庙数与人口数的配置比例28
表2-3、八十六年各行政区寺庙信徒数与人口数的配置比例29
表2-4、台北市各行政区的人口数与寺庙数的比较30
表2-5、台北市各类宗教团体与人口数的比值31
表3-1、台北市各行政区的寺庙特性分类44
表3-2、台北市宗教别的寺庙特性分类44
表3-3、台北市寺庙的组织型态分类45
表3-4、台北市寺庙的兴建年代45
表3-5、台北市寺庙财产总额分类规模大小分布表46
表3-6、台北市寺庙“住持”基本资料49
表3-7、台北市寺庙“管理人”基本资料50
表3-8、台北市寺庙住持、管理人继承方式分布表51
表3-9、台北市寺庙加入所属教会分布表52
表3-10、台北市寺庙在宗教别与组织型态的信徒人数分类52
表3-11、台北市各寺庙所奉祀主神的情形54
表3-12、台北市寺庙兴建形式在其它项目分布表56
表3-13、搜集两年度的收支家数在地区别比较表59
表3-14、台北市寺庙80、87年度收支资料呈报搜集状况表60
表3-15、收入项目与宗教别、组织型态在两个年度出现次数62
表3-16、支出项目与宗教别、组织型态在两个年度出现次数63
表3-17、台北市寺庙两个年度的收支大类项目的金额与比例64
表3-18、台北市寺庙两个年度的收支大类项目的次数与比例65
表3-19、八十七年度收支金额与比较变项的金额与比例65
表3-20、三个年度的奖励表扬等级的金额变化67
表3-21、历年台北市表扬寺庙教会之奖励家数与奖励金额70
表3-22、历年台北市寺庙教会表扬奖励金额分类之家数金额比例71
表3-23、历年台北市寺庙表扬奖励金额分类之家数金额比例72
表3-24、历年台北市教会表扬奖励金额分类之家数金额比例73
表3-25、历年台北市与高雄市及台湾省的捐资金额与比例74
表3-26、各年度在台北市行政区的奖励家数的变化75
表3-27、台北市各区寺庙所兴办事业现况78
表3-28、台北市寺庙在宗教别组织型态规模大小兴办事业现况79
表3-29、台北市寺庙问卷回收特性表82
表4-1、台北市寺庙两个年度的收入项目(细项)的金额与比例105
表4-2、吸纳项目细项次数与金额在宗教别的比较111
表4-3、吸纳项目细项次数与金额在组织型态比较112
表4-4、吸纳项目细项与金额在规模大小比较113
表4-5、吸纳项目大类次数与金额在宗教别的比较115
表4-6、吸纳项目大类次数与金额在组织型态比较115
表4-7、吸纳项目大类与金额在规模大小比较116
表4-8、宗教别在吸纳项目的金额比较119
表4-9、组织型态在吸纳项目的金额比较119
表4-10、财产规模大小在吸纳项目的金额比较121
表4-11、宗教别与寺庙吸纳捐资的方式比较124
表4-12、组织型态与寺庙吸纳捐资的方式比较126
表4-13、两个年度在收支比例的盈余或亏损关系表131
表4-14、收支比例与各比较项目的分布关系133
表4-15、八十七年个别寺庙收入金额比例之比较149
表5-1、寺庙从事社会福利历经的决议过程(问卷资料)159
表5-2、寺庙从事社会福利决策时所参酌的因素(问卷资料)160
表5-3、寺庙从事社会福利时的内部推动机构(问卷数据)161
表5-4、寺庙对于信徒的认定方式(问卷数据)162
表5-5、寺庙参加政府或民间举办的活动数据(问卷数据)162
表5-6、寺庙参加的各项宗教组织团体(问卷数据)163
表6-1、台北市寺庙两个年度的支出项目的金额与比例172
表6-2、支出项目细项次数与金额在宗教别的比较178
表6-3、支出项目细项次数与金额在组织型态比较179
表6-4、支出项目细项与金额在规模大小比较180
表6-5、支出项目大类次数与金额在宗教别的比较183
表6-6、支出项目大类次数与金额在组织型态比较183
表6-7、支出大类与金额在规模大小比较184
表6-8、宗教别的支出项目与金额比较187
表6-9、组织型态的支出项目与金额比较187
表6-10、财产规模大小的支出项目与金额比较188
表7-1、民间宗教与四大宗教系统的济世观195
表7-2、对历代中国分类、蔡汉贤与黄维宪对社会福利的分类206
表7-3、历年的奖励家数与金额分类210
表7-4、各年度在奖励金额家数的变化(包含捐资50万元以下)214
表7-5、各年度在奖励金额家数的变化(不包含捐资50万元以下)214
表7-6、宗教别的道教与佛教的奖励捐资比较215
表7-7、组织型态的奖励捐资比较216
表7-8、历年捐资奖励表扬总金额比例的寺庙分布217
表7-9、历年奖励表扬捐资前五名金额与所占比例与前五名合计比例 218
表7-10、八十七年捐资金额前十名寺庙与收支金额的比较220
表7-11、台北市寺庙历年奖励项目分类出现次数表223
表7-12、三个年度比较之间的金额比较227
表7-13、台北市寺庙历年奖励项目金额数与比例表(79-83年)231
表7-14、台北市寺庙历年奖励项目金额数与比例表(83-87年)232
表7-15、历年宗教别在奖励金额(比例)与次数(比例)的分布表233
表7-16、历年组织型态在奖励金额(比例)与次数(比例)的分布表 234
表7-17、宗教别在兴办事业项目出现总数与个别数的比较表235
表7-18、组织型态在兴办事业项目出现的次数与比例237
表7-19、规模大小在兴办事业项目出现的次数与比例238
表7-20、祭祀主神在兴办事业大项项目所出现次数与比例240
表7-21、兴建年代在兴办事业大项项目所出现次数与比例241
表7-22、寺庙从事符合奖励表扬项目的公益慈善(问卷资料)243
表7-23、寺庙从事符合奖励表扬项目的社会教化(问卷资料)244
表7-24、寺庙所兴办的事业内容(问卷数据)245
表7-25、寺庙所举办过的活动内容(问卷资料)234
表9-1 、五项研究资料的运用特性267
表9-2 、三种数据所呈现的社福特色与数据特性比较271
表9-3 、与以往对寺庙社会福利评价的对话比较272
附 录 索 引
附录一、台北市寺庙名册与各种资料搜集状况291
附录二、历年来有关宗教(以“寺庙”为主)法令296
附录三、监督寺庙条例1929年297
附录四、寺庙登记规则1936年297
附录五、台北市奖励宗教团体捐资兴办公益慈善
及社会教化事业实施要点(包含84年79年与68年资料)298
附录六、台北市建筑寺庙注意事项303
附录七、台北市寺庙登记注意事项304
附录八、台北市各区公所办理寺庙教会业务作业要点305
附录九、台北市神坛辅导要点307
附录十、台北市宗教团体辅导自治条例(草案)308
附录十一、其它法令:309
1985年“辅导寺庙健全财务制度实施要点”
台北市寺庙帐务查核作业要点。
1953年〈办理寺庙总登记应行注意事项〉
附录十二、台北市历年收支统计表312
附录十三、兴办事业调查表313
附录十四、中华民国内政概要“类似”兴办事业统计314
附录十五、问卷内容323
附录十六、台北市政纪要记载1983、1986、1987、1988、1989年度奖励表扬介绍 327
--------------------------------------------------------------------------------
【参考文献】
壹、政府出版品
行政院内政部
1991 《宗教简介》。台北:行政院内政部。
1991 《宗教团体调查报告》。台北:行政院内政部。
1992 《宗教团体调查报告》。台北:行政院内政部。
1993 《宗教团体普查报告》。台北:行政院内政部。
1963-1997《内政部统计提要》。台北:行政院内政部。
19 《中华民国内政概要》。台北:行政院内政部。
1996 《八十五年度寺庙教会兴办公益慈善社会教化事业绩优表扬资料》台北:行政院内政部。
1995 《宗教论述专辑》,第一辑社会教化篇、第二辑社会福利篇,台北:行政院内政部。
1996 《宗记法令汇编》(一)(二),台北:行政院内政部。台湾省文献会
1971 《台湾省通志卷二:人民宗教篇》,第四册,台湾省文献会。台北市政府1963-1998《台北市统计要览》,台北:台北市政府
1962-1997《台北市政纪要》,台北:台北市政府
1991与1998《寺庙收支资料》,台北:台北市政府
2000 台北市199间寺庙之《寺庙登记表》,台北:台北市政府
2000 台北市199间寺庙之《兴办事业资料》,台北:台北市政府
1981-1999 台北市寺庙历年《寺庙教会兴办公益慈善社会教化事业绩
优表扬资料》,台北:台北市政府
贰、博硕士论文
王顺民
1991《宗教福利思想与福利服务之探讨─以慈济功德会、台湾基督长老
教会为例》。东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7《台湾地区宗教福利服务之蜕变─间论若干个案的历史考察》。国
立中正大学社会福利研究所博士论文。
周雪惠
1987《台湾民间信仰的宗教仪式行为之探讨》。东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硕士论文。
林本炫
1989《宗教团体与政府关系之研究─台湾地区两个案例》,国立台湾大
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林淑铃
1990《寺庙政策与寺庙活动之研究─以两座妈祖庙为例》,东吴大学社
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庄芳荣
1986《台湾地区寺庙发展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士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陈家伦
1985《台湾社会之宗教与政治关系之演变─一个宗教团体之社会学分
析》,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秀蓉
1998《战后台湾寺庙管理政策之变迁》,国立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
士论文。
许雅惠
1994《在传统小区发展过程中传统宗教的角色与功能》,国立台湾大学
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温信学
1997《从法规与财务论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之互动关系─以社会福利团
体为例》,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萧子莙
1995《台湾宗教与政治关系之研究─七号公园观音像迁移事件个案分
析》,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参、期刊书籍
王顺民
1999《宗教福利》,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
1999〈宗教与社会工作的会通:一种另类的思考〉,发表《社会工作教
育学术研讨会─社会工作与宗教》,台北:辅仁大学社会工作学
系
司徒达贤
1999《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公司
江灿腾
1993《台湾寺院经济的来源与管理》与《当前台湾寺院经济问题的省
思》收入于〈台湾佛教文化的新动向〉,第203-205与207-210
页,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吴永猛
1995〈现代寺院经济之探讨〉,收于《1995年佛学研究论文集─佛教现
代化》194-256,台北:佛光出版社
1996〈台湾寺庙募款与现代社会的互动关系〉,收于《1996年佛学研究
论文集─当代台湾的社会与宗教》194-256,台北:佛光出版社
吴家声、张永河
1986《财政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吴家声
1987《财政学》,台北:三民书局
吴尧峰
1992《宗教法规十讲》,台北:佛光出版社
吴宁远
1998〈非营利组织法令与宗教组织法令〉,发表于《第二届当代宗教学
学术研讨会─宗教与非营利事业》,南华管理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
心。
李丰楙
1994〈道教庙宇与社会救济〉,收于《宗教论述专辑─社会服务篇》
: 193-235,台北:内政部。
1996〈台北市寺庙信仰习俗与小区文化〉,收于《1996年佛学研究论文
集─当代台湾的社会与宗教》194-256,台北:佛光出版社
李建兴
1984“运用社会资源协助小区发展可行途径之研究”,《小区发展季
刊》第二十七期:109-127。
阮昌锐
1990《中国民间宗教之研究》,台北:台湾省立博物馆
宋光宇
1995〈四十年来台湾的宗教发展情形〉与〈当前台湾民间信仰的发展趋
势〉收于《宗教与社会》页165-262。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林胜俊
1985《台湾寺庙的职权与功能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林万传
1994〈民间宗教与公益慈善教化事业〉,收于《宗教论述专辑─社会
服务篇》59-85,台北:内政部
范国广
1976《寺庙一般法令》,南投:台湾省佛教会
1985《寺庙行政》,台中:瑞成书局。
夏传位
2000“震灾捐款流向何处”,七月份《天下杂志》第230期218-222页。
黄维宪
1988“台湾寺庙的社会福利服务现况之初步探讨”,《小区发展季刊》
, 第38期:28-31
1990《变迁中台省寺庙的社会福利服务》,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黄维宪、丁敏
1998〈北台湾佛教社会福利服务趋势的探讨〉,发表于《第二届当代宗
教学学术研讨会─宗教与非营利事业》,南华管理学院宗教文化
研 究中心。
陈惠馨
1998《我国传统非营利组织在现代法律地位之变迁─以宗教团体为
例》,国科会研究报告
陈端堂
1974《台湾寺庙法律关系之研究》,台北:司法行政部
陈杏枝
1999〈台湾宗教社会学研究之回顾〉,《台湾社会学刊》22期:173-
210
陆宛苹
1999“非营利组织之定义与角色”,《小区发展季刊》,第85期:30-
35。
董芳苑
1986《认识台湾民间信仰》,台北;长青文化事业(股)公司
张翘林、黄正雄
1994《基督教与社会服务》收于〈宗教论述专辑--社会福利篇〉,台
北:内政部。
杨庆 着、段昌国译
1976“儒家思想与中国宗教之间的功能关系”,《中国思想与制度论
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郑志明
1994〈台湾民间信仰济世观的现代意义〉,收于《宗教论述专辑─社会
服务篇》237-275,台北:内政部
1996《台湾当代新兴宗教》,台北:财团法人灵鹫山般若文教基金会。
1999〈台湾民间神庙社会服务商议〉,发表《社会工作教育学术研讨
会─社会工作与宗教》,台北:辅仁大学社会工作学系。
郑兴弟
1988《台北市民间信仰行为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考核委员会。
蔡汉贤
1981《现行寺庙管理法规适用情况调查研究报告》。未出版。
瞿海源
1997《台湾宗教变迁的社会政治分析》,台北:桂冠图书公司。
瞿海源、张珣
1989《民间信仰与经济发展》,台湾省政府民政厅委托研究。
苏景辉
1999〈寺庙与社会福利小区化〉,发表于《社会工作教育学术研讨会─
社会工作与宗教》,台北:辅仁大学社会工作学系。
顾忠华
1998〈“公共”的宗教?宗教性非营利组织与公共领域〉,发表于《第
二 届当代宗教学学术研讨会─宗教与非营利事业》,南华管理学
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肆、报纸
大成报
1996“九成寺庙教会、帐目不清不楚”,1996.5.31:16版
中央日报
1997“监督寺庙财务,区所有盲点”,1997.5.16:14版
1998“抽查附设灵骨塔寺庙,民局拟建立会计制度”,87.4.21:18版
中国时报
1996“国人相信灵异现象,高达五成”,1996.10.13:3版
1996“神坛无法可管、民政局无奈”,1996.10.15:13版
1998“寺庙财产透明化,民局下猛药”,1998.4.14:19版
1999“宗教团体受赠购置财产须登记”,1999.7.12:4版
中时晚报
1996“公园里、神和人抢地”,1996.10.16:12版
中华日报
1996“欲突破难关、财务须公开”,1996.11.4:16版
1996“政府导风易俗刻不容缓”1996.12.11:16版
台湾新生报
1996“宗教敛财层出不穷”,1996.11.27:13版
台湾时报
1996“担心宗教恶质化、影响社会控制机能”,1996.10.14:4版
台湾日报
1999“北市庙会明年大张旗鼓”,1999.11.28:26版
自由时报
1997“指南宫灵骨塔”,1997.9.30:11版
联合报
1996“民局有庙想、开课协助寺庙现代化”,1996.3.30:14版
1997“寺庙重建小区多元文化”,1997.4.14:18版
联合晚报
2000“安太岁--话题新闻专刊”,2000.2.13:3版
王顺民
2000“宗教不能自外于社会变迁”,2000.2.24中国时报15版。
苏友辰
1999“避免鱼目混珠、坏了公益名器”,1999.8.18中国时报15版。
萧新煌
2000“台大对新世纪新政府的期许研讨会”,2000.5.1中国时报9版。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