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2000-2001年中国宗教学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黄夏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00-2001年中国宗教学研究综述
  黄夏年
  2000年至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头两年,在中国发生了很多世界性大事,例如“加入世贸 ”、“足球进入世界杯”等等。对中国的宗教学研究而言,也有值得重视的地方,现在加 以回顾与综述。不确之处,欢迎补识。 一、批判邪教与宣传无神论
  
  1999年“”被取缔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虽然不是宗教,但是在它的 歪理邪说中窃取了不少我国传统宗教如佛教与道教的内容,因此要深入揭批“”, 势必牵涉到宗教,这一特点决定了2000年我国的宗教学研究中深入揭批“”是 必不可少的现实任务。但是这些文章绝大多数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据笔者所见,有关专 著只有姚蓉儿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战胜迷信:兼批“”邪教的歪理邪 说》,但真正属于专门揭批“”的专著没有。“”是邪教,与世界上出现的 邪教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随着揭批“”的深入,对邪教的研究也受到重视,出版了世 言 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阳光下的罪恶:当代国外邪教实录》和王跃主编、珠海出版社出 版的《世界邪教:人类的公敌》等书,这些著作对人们认识邪教的危害有一定的帮助,但多 是现象的描述,在理论上还有待深入。
  戴康生主编的《当代新兴宗教》(东方出版社,1999年12月,409页,31万字)是20世纪学 术界研究的一项较重要的新成果。本书所指的新兴宗教是19世纪中叶以后兴起的与传统宗教 有别,并仍在活动的宗教组织和运动。全书主要论述和介绍的是国外的新兴宗教,分为“导 论”、“社会变迁与新兴宗教”、“19世纪产生的新兴宗教”、“本世纪二战前出现的新兴 宗教”、“二战后新兴宗教的新发展”、“当代西方宗教灵性复兴与各种本土新兴宗教”、 “当代邪教”7章及“台湾的新兴宗教”、“世界主要宗教信徒统计及未来预测表”两个附 录。就新兴宗教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当代新兴宗教主要发源地美国、日本等国一些影 响较大或比较活跃的教团作了介绍,围绕宗教自身的主题,较多着力于其形成、发展、神学 教义观点、礼仪教规、信仰与活动特点。作者认为,只要了解了新兴宗教作为宗教的特性, 其他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当今世界,新兴宗教的大量涌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此 方面的研究论述较少,本书的问世开此研究领域之先河。
  此外,由于受批判邪教“”的影响,我国也出版了一些与宗教和无神论有关的著作, 例如,《破译迷信》(于洪生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4,302页)、《阿基米德的浴 缸:评科学中的若干神话故事》((法)奥尔托列、 (法)维特科夫斯基著,王懿静译,北京 大学出版社, 20004,170页)、《缚身的绳索:形形色色的迷信》(刘学礼编,上海科学 普及 出版社,20005,179页)、《无神论:公民无神论教育读本》(栾传大主编,吉林人民出 版社,20006,357页)、《从愚昧走向文明》(中共安徽省委政法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 版社,20008,311页)、《无神论教育读本》(沈秀敏等编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 0 08,190页)等等。这些著作,包括数十篇无神论研究的文章,对宣传无神论、批判封建 迷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001年,对邪教的研究仍然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研究著作的出版则稍微退温。但 在论文方面,则较以往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习五一的《邪教释义》①一文,对邪教的定义 作 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审慎研读政府颁布的法律细则,中国官方界定的邪教不能等同于西方语 文化圈通行的cult(膜拜团体)或法语、德语文化圈通行的 cult-sect (膜拜教派),其 准确含义可以解释为具有严重犯罪性质的伪似宗教组织(Pseudo Religion)。总之,中 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对邪教的法律界定,重点标识其对公民人权和社会秩序的危害,的确 击中要害。各国政府惩处邪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基本人权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此文的 重要性在于,从法理上阐述了邪教的定教依据,由是对一些学者漫议我国政府判定邪教的根 据 不足和缺少法理观点作出了一较为妥当的解释,有力地维护了政府的权威。段德智的《论 当代中国邪教孳生、蔓延的社会文化根源》一文从国际根源、社会根源、文化根源(即思想 认识根源)和历史根源几个方面作了全面考察,指出国际上的邪教影响和国内价值观念的 失范、科学精神被曲解、思维方式僵化,以及宗法性组织—宗族或家族制度的长期存在等等 因素,使得当代邪教在中国特别是在一些乡村和小城镇,以后又进入大城市泛滥,产生了极 其恶 劣的影响。它们从理论上再次对及世界邪教进行了清理,与各种报刊发表的批判法轮 功的文章相比,这些文章在理论上更有深度,更具理性的思考,充分反映了学术界的立场, 对各地揭批的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一些理论部门撰写批判的 文章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张纯利《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邪教问题研究》②认为,当代中国 邪 教发展迅速,波及面广,已由农村发展到城市;外来的与本土自生的邪教并存;其社会破坏 力 显著增强。多元文化并存与文化失范使邪教有了文化生存空间;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困境是 邪教产生的潜在心理基础;社会腐败现象严重是邪教产生与发展的催化剂。治理邪教应突出 主体文化;强化社会保障体制,降低社会成员的生存风险;整治腐败,强化干部的廉洁奉公 精神,增强干部的社会责任感。朱其良《农村邪教组织产生的根源研究》③认为,农村邪 教 之所以蔓延,是因为传统民间宗教文化的影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管理机制出现的真空地带 、农村文化卫生条件落后、农村封建迷信回潮泛滥、对邪教的社会危害性宣传不够、邪教 组织的惑众宣传。对此应该提高思想认识,齐抓共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农民 充分认识邪教的危害性;运用法律武器,严惩邪教组织首要分子和骨干分子,教育广大群众 ;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创造抵制邪教侵蚀的外部条件;加强邪教现象的问题研究,提高打击 邪教活动的预警能力。此外,杨明杰《恐怖主义根源探析》④、夏宁《后冷战时代的新型 恐怖主义及其根源》⑤两文都是在美国“9·11”事件 后作出的回应,特别是杨文对恐怖主义的现状和历史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而且组织了 多位专家参与,有一定的意义。该文认为,“9·11”事件对国际社会的一大启示就是不能 单单从各自的政治利益出发,对恐怖主义或恐怖主义行为采取多重标准。在冷战后,对国 际主义影响最大的是极端社会思潮,还有民族分裂主义和极端宗教思潮。宗教极端主义作为 一 种理论流派,特指鼓吹可以对某些宗教教义作无限扩大化解释、极端化宣传的思潮。在民族 问题领域,易引发恐怖主义的是极端民族主义,尤其是极端民族主义一旦与宗教极端主义结 合,绝大多数势必成为恐怖主义。夏文强调,国 际恐怖主义作为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如果国际社会、尤其西方大国在反恐怖主义 问题上,不是从消除恐怖主义根源着手,不是相互协调与合作,而是相互拆台,甚至继续 实行“单边主义”政策,那么,21世纪将可能是一个民族纷争、宗教矛盾的动荡的世纪。
  应该指出,上述各种著述与论文中,新理论的建树仍然不多,有关邪教与批判“法 轮功”的论文,重点都是放在防范的方面,对从理论上去分析显得不足,属于操作性建议文 章,与前面所论的《当代新兴宗教》相比较,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无神论宣传方面,有些作 者仍然采取的是50年代就已存在的理论宣传模式,例如,讲世界上没有鬼,以此破除 迷信鬼神思想,但是由于科学发展到现在,连宗教徒都知道世界上没有鬼了,如果我们仍然 以这种模式来宣传无神论思想,在理论的阐释上确有一些过时,所以今后的理论重建工作仍 然是从事无神论研究的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
  二、宗教原理研究
  
  宗教学理论研究是我国近年来取得进步最大的学科之一,2000年出版的有关宗教学理论方面 的著作共有24本。其中翻译出版了一些国外著名的宗教学著作,如(法)迪尔凯姆著,林克 雷等译《迪尔凯姆论宗教》(华夏出版社,20001,196页)、(美)罗斯特著,赵稀方译《 黄金规则》(华夏出版社,20001,174页)、(俄)舍斯托夫著,徐凤林译《雅典和耶路 撒 冷:宗教哲学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2、343页)、(英)史密斯·瑞珀尔著,张念 群译《智慧之门:宗教与哲学的过去和现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455页)、 ( 法)亨利·柏格森著,王作虹、成穷译《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10 ,278页)、(英)塞缪尔·斯迈尔斯著,林猛等译《信仰的力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008)、赵敦华编《欧美哲学与宗教讲演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288页)等。 这些译作对我国宗教学理论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除了翻译作品以外,属于我国学者自己撰写的有高长江著《神与人——宗教文化学导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437页,32万字)。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宗教与人类文 化关系的学术论著。作者以宗教与人的存在关系为视角,综合运用宗教哲学、宗教人类学、 宗教社会学、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哲学人类学、知识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及一体化思维, 对宗教与人类的存在,即与人类文化之关系做了系统的考察与研究,从而澄清了过去人们在 宗教——文化问题研究上的呆板、平面化的思维与描述,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宗教不是关 系着文化,影响着文化;也不是象征着文化,表现着文化,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人 类企及超越不合理的现实,维系生存之意义的一种符号体系。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八章,分别 就宗教的本质及其文化属性、宗教在人的世界建构活动中的意义、宗教与人类存在的意义、 宗教与人类的物质存在(宗教与经济生活)、宗教与人类的社会存在(宗教与政治生活)、 宗教与人类的精神存在、宗教与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宗教与人类的未来展开系统研究,由此 建构了宗教文化学的理论范式及话语模式,填补了宗教研究与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王作安 、卓新平主编《宗教:关切世界和平》(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8月,310页,248万字 )是为2000年联合国召开“宗教与精神领袖世界和平千年大会”而编著的,共收入来自宗教 界、学术界论文39篇,分为“化解冲突 维护和平”、“致力对话 促进交流”、“消除贫 困 保护环境”、“以和为贵 兼容并蓄”四部分,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国宗教人士、宗教学 者维护世界和平、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与探索。在一个彼此相关的世界中,需要对话而 不是对抗,需要协商而不是冲突。为了人类社会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必须求同存异,和谐共 在。此书作为我国向外介绍当代中国宗教的宣传读物,在联合国宗教大会上受到了世界宗教 界的好评,对国外了解中国的宗教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戴康生、彭耀主编《宗教社会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387页)也是世纪内第一本由我国学者自己写作的社会学方 面 的著作,此书不仅系统介绍了国外的各种宗教社会学的理论,同时试图建立中国宗教社会学 的方法论,但是由于缺少田野调查的资料,在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上缺少应有的力度。此外 ,卓新平主编《宗教比较与对话》( 第一辑、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24 5页;10,235页)系中西宗教学领域比较与对话的一种尝试,在这方面具有一个较好的先导 作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宗教学系编《世纪之交的宗教与宗教学研究》(湖北人 民出版社,20006,878页)既对世纪的宗教学研究做了回顾,又对未来的宗教学研究作了 前瞻。龚学增著《民族、宗教问题与政策》(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3,226页)是一本与 当前现实问题有关的宗教学研究的著作,其特点是对当前重要的民族与宗教问题作了针对性 的阐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路。盖世金、王志平著《军队民族宗教工作研究》(海 潮出版社,200011,207页)是我国第一本关于军队政治工作中的民族宗教问题的论述,这 个问题过去一直属于不愿被人讨论的领域,但是它又是的的确确存在的一个非常显明的重 大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去认真对待。本书从历史上梳理了我党在军队建设中有关民族与宗 教的政策,提出了当前在军队政治工作中对民族与宗教的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但是由于在资料方面还没有完全占有,因此今后应该再作进一步补充。李素菊、刘绮菲著 《青年与“宗教热”》(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8,245页)是一本探讨青年问题的专著, 对当代宗教对年轻人的影响,做了理性的思考,有现代意义。就学术论文而言,则显得比出 版的专著活泼得多了,其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
  此外,学术界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出版了(英)阿利斯科E麦克格 拉思著《科学与宗教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0,313页)、(英)约翰H布鲁 克著,苏贤贵译《科学与宗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452页)、(奥地利)雷立柏 著《张衡:科学与宗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1,297页)等书。李申主编《高 科技与宗教》(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1月,245页,14万字),分总论、科学与基督 教、科学与伊斯兰教、科学与儒教、科学与佛教、科学与道教、现代科技与新宗教运动等7 章。从分析宗教本质与科学本质入手,讨论宗教与科学的一般关系,分别论述各个宗教与科 学发生交往的历史,以及当前对待科技的一般态度,论述了近一二百年来兴起的新宗教运动 与科学的关系。本书基本观点是:宗教的目的在教化民众,其特点是保守传统;科学的目的 是认识世界,其特点是创新观念。在科学不突破宗教教义所能容纳的范围时,宗教容忍科学 的发展,或者和科学和平共处。但科学无法停止于一个水平上,所以和宗教的冲突是不可避 免的。其冲突的方式和激烈程度,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冲突的结果,将是宗教根据科学的 发展修改或者重新解释自己的教义。
  另外,我国学者撰写的通史性的著作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牟钟鉴、张践著《中国宗教通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2册,1254页),从儒家的宗法性宗教开始讲起,为中 国宗教找到了一个源头,创了一个新意。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则是宗教研究的一个热 点,有很多文章面世,佛教界与学术界也就此问题专门召开了学术会议,取得了一些认识。
  2001年出版的宗教学研究著作有16本,其中像张敏谦著《大觉醒:美国宗教与社会关系》 ⑥、(西)潘尼卡著,王志诚、思竹译《圣经与中国古代经典:神学与国学对话录》⑦、《 宗教内对话》⑧、次旺俊美主编《西藏宗教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⑨、程世平著《文明 的选择:论政体选择和宗教的关系》B10、孙尚扬著《宗教社会学》B11 等都是与现实社会有一定联系的著作,对我国的理论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这一年在学术论文方面,首先应该提及的是潘岳的《我们应有怎样的宗教观——论马克思主 义宗教观必须与时俱进》B12一文。此文在学习了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后,从“ 与时俱进”的观点,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宗教观做了较多的新阐述。作者认为,马克思提出: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列宁在解释这句话时,加上了“麻醉”两字,并把“宗教是人民的
  鸦片”这句话归结为“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全部世界观的基石”。在马克思眼里,宗教 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产物,是一种自发朴素的世界观,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并不完全是 消极的,也谈不上必然反动与愚昧,更不必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己力量。而我们夺取政权 以后,没有把握列宁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提法,一直以“鸦片论”作为我们认识宗教的 圭 臬,以致国家的宗教政策一度产生偏差,并为此付出代价。因为,宗教不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也不是私有制社会的垄断品,相对于各种社会政治制度而言,宗教既不姓封,也不姓资, 更不姓社。无神论是对共产党员理论纯洁性的要求,而不是对公众的要求。至于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之争,对老百姓而言,是哲学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任何执政者都要与宗教打交 道,世界上许多事都与宗教相关。为了真正完成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我们需要以新型的 执政意识重新审视宗教功能,以理性的管理方式去解决迫在眉睫的政教难题,以现代的思想 观念去研究科学合理的政教关系。因此,在飞速发展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率先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应重新回到正确轨道上来。要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反映论 ”,取代列宁的“鸦片麻醉论”。作者强调,江泽民总书记于1993年全国统战部长工作会议 上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述,正是适应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 政党转变的需要,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来重新估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相互关系,肯定了 宗教有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共同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我 们党研究宗教问题的指导思想。我们当然承认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所 以需要引导,但既是引导对象,也就成了有限团结对象,起码不是斗争对象。从此,中国共 产党将不再被动应付宗教,而是化一切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江总书记的讲话超越了“鸦片 麻醉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新时期实践中的又一次突破性发展。潘岳的这篇文章,从 社会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角度论述了当前宗教观念的更新问题,在理论上作了一些新的说明, 因此受到了国内多家媒体的注目,予以刊出,同时也在网上形成了热烈的讨论B13 。这是我国近年来在宗教研究方面不多出现的一个显著现象。但是本文在进行论证时,也 有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从文中来看,作者主要是从宗教功能的角度来予以说明,指出“我 们将发现,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核心虽是神灵信仰,但还包含着众多文化内涵,除政 治功能外,还兼具其它功能。对社会发展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以往包括马克 思主义在内的各种唯物主义关于宗教的认识,在方法论上都用‘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即从 宗教产生的认识论角度来确定宗教的特征,并由此说明,宗教是人类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 一种异化。但我们更需要开辟一个‘功能主义’新视角,从社会实践与社会功能的角度,对 宗教现象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宗教虽然包含了上述的功能,然而从宗教的特点来说,宗 教的最终目的是予人解脱,宗教的需要是紧紧地围绕着社会现实而建立的,它的所有功能都 是这一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如果仅仅是从历史上的功能着眼,我们还是不能很好地解释 为什么当前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有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所以,“在经济与科教飞速发展 的今天,宗教并没有消亡,其原因在于宗教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科学与物质财富无法替代 的特殊功能”这一结论并不能充分说明当前宗教存在与发展的内因。我们认为,“与时俱进 ”是当前宗教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思路,但是宗教要生存、要发展,关键在于宗教自身的改革 与变化,不能仅仅依靠外力的推动;既使我们在新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下来做宗 教工作,但是宗教界自身不谋求改革,同样是没有用的。所以党和政府一直提出要引导宗教 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这个道理。何其敏《论对宗教定义的把握》B14强 调任何研究者都必须牢记,观念地或文化地构想出来的“应该是什么”的宗教,同植根于社 会与个人之中的“实际上是什么”的宗教,是有区别的。当世俗化的进程改变宗教的面貌, 宗教的历史表现形式变得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信仰群体需要的时候,宗教作为一种满足人们最 根本需要的努力,仍然是人们心灵之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宗教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作为一 个领域它是独立的,是可以抽象研究的,而一旦进入实践的领域,就绝不可以把其与具体的 社会表现方式分离开。
  三、民族宗教研究
  近年来吕大吉、何耀华主编的《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95年5月——1999年6月,6册,800万字)被称为中国原始宗教研究的奠基之作。本书是学 术研究资料大型丛书。除《考古卷》独立成册外,其余27个民族分卷编为五大册。主要内容 是中国各民族自古以来所信仰的原始性宗教的大规模、全视野的资料结集。所集资料有四个 方面的来源:一、实地调查;二、考古发现;三、文献记载;四、学术论著中有资料价值的 记叙。全部资料以民族为单元,按统一体例分类汇编成卷: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内容 有三:1、该民族的族源和社会历史状况(特别是原始时期的社会状况);2、原始性宗教的 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点;3、学术界对该民族原始宗教的调查和研究的基本状况和评估。这 个“前言”实际上是一篇概述该民族原始宗教的学术论文,是研究该民族原始宗教的导论。 第二部分是“正文”。这是所集资料的分类编辑,原则上是将宗教所包含的诸种要素按统一 的原理进行分类。主要内容有:宗教观念和崇拜对象;崇拜行为和宗教仪式;宗教习俗和神 话传说;原始宗教对该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各民族的原始宗教在历史发展过 程中与其他宗教的关系等。第三部分为“附录”。系统开列出有关该民族原始宗教的历史文 献和学术论著的目录索引。该丛书出版后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纳西族卷·羌族卷·独龙族 卷·傈僳族卷·怒族卷很快于2000年1月出版了第2版。
  萨满教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有孟慧英著《尘封的偶像:萨满教观念研究》(北京 出版社,20008,425页)和富育光著《萨满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9)二书。萨满 教的研究是以北方民族作为对象,有相当一批论文发表。对南方民族宗教的研究则主要反映 在云南、广西、四川等少数民族方面,但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不是很多,不如萨满教的研究。 此外属于神话的研究也有一些成果,研究的重点反映在“神”的观念上。
  
  四、宗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200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叶小文在《共产党为什么要保障宗教信仰自由》
  B15一文中指出,经过50多年的思考与实践,经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共产党 对于为什么要保障宗教信仰自由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坚定、深刻和清晰的”,这是因为,共 产党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与主张辩证唯物论并不冲突。共产党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与遵守自己的 基本宗旨完全一致。共产党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作基础。作者强调: “对执政党来说,讲宗教也是文化,意味着处理宗教问题不能简单化,不能把宗教当作一种 异己的意识形态,而是承认宗教里面包含积极的、有意义的东西,可以加以挖掘和整理,使 其在现实中发挥积极作用。”共产党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有宪法和法律作保障。冯今源《按 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好宗教理论研究的工作》B16,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 ,指出社会主 义时期宗教政策的制定,绝对不能以对共产主义实现和宗教消亡盲目乐观的预测为基础;更 不能一方面讲宗教信仰自由,另一方面却否认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定的正面价值并力图 促退、淡化、削弱、遏制群众正当的宗教信仰。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与世 界,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当代宗教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时期 宗教问题的新观点、新见解,其中“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论断的提出,实际上 是 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新 时期的宗教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国际共运史上写下了极富中国特色的 一章,是共产党人在如何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上已经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江泽民总书记的 “三个代表”对宗教研究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强调“运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 宗教理论研究,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实事求是地、全面正确地认识宗教, 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宗教理论成果,丰富我们的理论 。所以研究宗教理论时,一定要端正学风,既不要土教条,也不要洋教条,而是要紧密联系 中国宗教的实际。王作安《正确认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B17提出 ,“相适应” 的基本途径是“ 弘扬我国宗教优良传统”、“巩固宗教制度改革成果”和“探索宗教服务 社会新路”。
  对当前整个中国宗教的现状和基本形态,也有专文发表,鲜明地表达了学术界对中国当代宗 教现状的关怀,体现了正直的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心情。龚学增发表的《中国的宗教问题和 中国共产党》B18一文中总结提炼了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来的宗教工作的道路。 指出,中国共 产党早期的一些代表人物直接参与了思想领域中无神论和有神论的论战。大革命时期,毛泽 东提出了反神权和迷信斗争要服从反封建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重要思想。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正式颁布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在长征途中和各革命根据地中实施。抗日战 争时期,毛泽东认为,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共产党人和宗教徒可以而且应当建立政治上 的同盟。解放战争期间,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中国共产党 宗教政策在其施政纲领中得到明确体现。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指 出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作为他们侵略的工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重申认真实行宗教 信仰自由的政策,引导各大宗教进行了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左”倾错误的抬头和发展,“文化大革命”对宗教工 作正确路线的彻底破坏。新时期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纲领性文件的诞生,新 宪法重新颁布宗教信仰自由条款。全面落实宗教政策,促进了宗教领域的基本稳定和健康发 展。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新的思想。总之,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过程 中, 虽然走过了曲折的路,但是经过不断的探索,在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终于逐步摸清了宗教问题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套比较完 整的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制定了符合中国宗教实际的方针和政策,进行了基本成功的实践 。本文较为系统地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共产党在宗教政策方面的问题做了正反两 方面的考察,对我们回顾与总结我党的宗教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嘉禾《非基督教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次重大政治行动》B19指出,1922年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中 国共产党登上 历史舞台后一次重大的政治行动。它在实践中为不久召开的中共“二大”提出的反帝民主革 命纲领做了进一步准备,这是无神论对有神论的斗争,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薛晓建《论中 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非基督教运动的关系》B20指出,“可以认为,中国社会主 义青年团并未 发起和领导(第一阶段的)非基督教运动。直到1922年5月团‘一大’形成关于非基督教运 动组织决议,才正式表明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非基督教运动的意图,才开始了对运动的领导 ”。
  著名学者黄心川先生的《经济全球化与东西方宗教》B21一文从六个方面讨论了 全球化与世界 宗教发展的关系,认为经济全球化与宗教一直有着不解之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宗教问题 愈来愈成为国际或国内争端中十分敏感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切。它表现在:一、传统宗 教 包括世界宗教和民族宗教都在复兴。二、民族宗教冲突日益激烈,甚至诉诸武装斗争。三、 宗教日益世俗化及与政治结缘。四、宗教的普世化与本色化。五、新兴宗教异军突起。六、 当前东西方宗教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蔚为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该文提出了有前瞻性的 预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注意。《新华文摘》、《中国宗教》等报刊 都予以节录或全文转载。杨乃乔《论殖民文学与后殖民批评的宗教背景》B22提 出,我们的后 殖民讨论及后殖民文化批判所依据的学理背景,应该是以儒道释文化传统为宗教血脉的华夏 东方,而不是赛义德们的伊斯兰情结之东方。康健《世俗化进程与后宗教时代的来临》 B23则 认为,相对于宗教主权的时代,现时代无疑已进入了后宗教的时代。世俗化的不断推进,使 宗教时代得以终结,它还继续深化,成为后宗教时代的社会基础。后宗教时代的到来,在内 在逻辑上可以归因于宗教的自我否定。其中,世俗化进程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此外还有宗教 自身的一些其它原因。只有在后宗教的时代,真正的宗教研究才成为可能。陈富国《进一步 发展我国现代宗教文化旅游事业》B24一文提出了寻宗探祖、修禅旅游、宗教建 筑与园林、宗 教饮食、宗教艺术欣赏、宗教节日庆典、佛茶文化和开发宗教文化旅游等六个思路,这是对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与发展作出的思索。
  最后,曹中建主编《中国宗教研究年鉴·1999-2000》B25系1996年《中国宗教研 究年鉴》首版 之后的第三本。收入各种宗教研究综述文章40余篇,附录10余万字。全书收录了以百年回顾 为主的各种宗教研究的综述,涉及佛教的有“百年中国魏晋南北朝佛学研究综述”、“当代 禅宗文献研究述评”、“20世纪寺院研究状况述评”、“中国石窟寺研究百年及展望”、“ 克孜尔石窟考察与研究世纪回眸”、“大足石刻百年研究综述”、“活佛转世研究综述”和 “1999年中国大陆佛教学术会议综述”、“2000年中国大陆佛教学术会议综述”等等。书后 附录了两年来出版的论文与著述的目录,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学人提供了切实可行和有用的帮 助。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2000-2001年的中国宗教学研究,一方面继承了以往的研究特点,如 在民族宗教研究的领域,另一方面又有了自己的新特点,如对邪教和无神论宣传的活动。总 的说来,学术界的研究更加趋于以研究现实问题为主要方向,说明我国的学者开始走出书 斋,溶入社会,为我国的现实宗教理论研究尽可能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责任编辑:澧渝) ① 《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3期。
  ② 《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③ 《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④ 《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1期。
  ⑤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⑥时事出版社,2001.2,278页(博士文库)。
  ⑦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3,189页。
  ⑧ (西)雷蒙·潘尼卡著,王志成、思竹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3,189页。
  ⑨ 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4,533页。
  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257页(世界史学术书系)。
  B11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266页(21世纪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材)。
  B12 《中国政协》,2001年第12期。
  B13参见chinesenewsnet.com
  B14《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B15 《中国统一战线》2001年第5期。
  B16 《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3期。
  B17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第4期。
  B18《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2期。
  B19《北京党史》2001年第4期。
  B2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B21 《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4期。
  B22《人文杂志》2001年第5期。
  B23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
  B24《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9期。
  B25 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01年11月出版。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