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弘法交流>>正文内容

佛说观无量经讲话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圆 香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说观无量经讲话序
  圆 香
  观无量寿经,是净土宗所依的重要经典之一,合弥陀经、无量寿经,称为净土三经。本经在开元释教录中,列有两种译本题名,即一、观无量寿经。一卷。刘宋疆良耶舍译。二、观无量寿佛经。一卷刘宋昙摩密多译。然后者只有题而未见其文。经学者之考证,实在只有疆良耶舍的一种译本,这一结论,应属可信。
  观经的翻译流通,对我国佛教界影响很大,历代研究阐扬的祖师大德颇多,东邻日本教界,疏解注释的,也不乏人。惟本经所示的修行方法,似重在观想,称名念佛之法,隐而不彰,致误以为较适合出家众修学,因之在家二众较少注意。明清以来,称名念佛的修持方法日盛,尤其是在家二众,三经之中,几乎只知弥陀经,不知其他。观经虽仍有缁德研究,但普弘广说,都少有所闻。圣法师于民国七十三年冬,应请于台北善导寺,演讲本经,每讲座无虚席,法缘极盛,受益者甚众。今后将当时讲稿,整理付梓,以期普利未闻,使净业行人,都能了知,本经不但有定善十三观的明训,依经修观,可证观佛三昧;也有散善三福九晶的开示,教人一心称名念佛,亦能灭罪往生莲邦,实在值得称扬赞叹!
  谈到佛法上的这个观字,梵音的毗婆舍那,本来含义较广泛,用一观字,并不能完全表达其义。什么叫做观呢?依古德的解释,就是住于定境,以清净智去思维审察某一对象,如不净观等等,昙鸾大师说:“于心缘事谓之观。”元照大师曾将观法分为五类:一、总观诸法,如经中说观一切法空等。二、别观自心,如止观、还源观、法界观、净心观等。三、或但观色,如经中所说,观身实相、观法亦然,以及不净、白骨观等。四、并观色心,如经中照见五蕴、空、十二入、十八界、数息观等。五、对观胜境,如诸经中观佛菩萨等。观经中的观法,属等五类,就是以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严的殊胜境界,作为观想的对象。然众生心想力弱,叉没有见过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也未见过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二大菩萨的妙相,如何观想得起来?因之佛陀不得不曲垂方便,教以从日想观起,而水想,而实地想,次第以进,共成十六观。前十三观,善导大师说为定善十三观,末后三观,说为散善的三砠九晶,并确立“意念一向,专称佛名”的修行方法,是往生的正因,可知观经的修行方法,并不一定是以修观为主。
  研究佛法,行者与学者,自来就心态不同,着眼有异。佛法行者,重义趣与实证,所以能空有无碍,法法圆通;学者重史实,凡事依据资料,胶着在文字语言上,所以触处成障,感到冲突很多。就以修观来说,若以学者的心态来研究,必然分门别类,各不相通。若以行者来看,任何观法,总不过令人息妄证真,仅是因人不同,说法有别罢了。任是修何种观,不外先以一特定的对象,使行者专注一事一境,心不别缘,久久自能制心一处,若果能制心一处了,这一处也将不复存在,到了这般时节,能所双泯,情亡境绝,就知我佛言教,不论是权说,究竟说,总属方便,并无实义。就如净业行人,依本经精勤修观,固可证得观佛三昧,依愿往生极乐世界;若依之“意念一向,专称佛名”。其结果将完全一样,只因众生习性不同,所用的方法有别而已。所以从上菩萨、祖师,依佛密意,针对众生的习性,作适时适切的引导。末法众生,心粗气浮,好动厌静,修观实难有成,乃致倡称名念佛,使能由动渐次入静,藉万德庄严的洪名,止观息妄,以求达到一心不乱。由是可知,修证的方法,实没有高下、优劣的差别,适机就妙,这是听经闻法的行者,应该具备的基本体认。
  其次,圣法师在前言中,有一段话,也是值得佛法行者注意的,他说:“佛法是对各类众生都能应机的,并不是说,浅显的解释,对有深厚佛学基础的人,就没有什么益处,只要发心来听讲,自然会有益处的。”多闻重习,对初学很重要,对老修行同样重要,不管深究、浅说,各有体悟不同,就算对佛法已有高深的研究,不须听讲,当知护持道场就有无量功德利益。况有时还有意外的利益,记得有一次圣师是在台北市中山堂说法,我与几位青年道友前往听讲,惜圣师是用台语演讲,我不能直接听受,但当他讲到宗门的无字公案时,却忽然触动了灵机。这个公案,我本来已很熟悉,但从没有像那次那般亲切,直如夜空闪电掠过心头,若非前往闻法,恐怕不会有这一次经验了。
  圣师讲经,用语通俗而简练,释义明畅而适机,初学不会觉得高深难懂,宿学不会感到浅显无味,故凡参与法筵的,都能饱餐法味,充满法喜。本讲话的付梓流通,将不异法筵永续,当令千万众同沾法益,这是可以预卜的。谬蒙慈嘱为序,私自量才论德,皆不敢当,然慈命不可拂,只得敬抒微意,藉表赞叹之忱云耳。
  三宝弟子圆香刘国香于无漏室
  摘自《海潮音》第68卷第8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