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慈善: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温金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慈善: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温金玉

  海峡两岸,血脉相连,人间佛教思想是两岸佛教界共同奉行的准则。台湾慈济功德会在证严法师带领下目前大约有500万会员,分布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为大陆受灾同胞进行救助行动,特别是1991年在大陆援建灾民住房——安徽省全椒县14个慈济社区、江苏省兴化县15个慈济社区、河南省固始及息县两地的34个慈济社区,计3107户百姓受益。建11所学校,10多间养老院,收容了近500位老人。2008年经有关部门批准,慈济在大陆成立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担任业务主管单位,是首家由非大陆居民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基金会。

  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是由香港“旭日集团”美国公司董事长杨洪于1999年创办的。基金会自成立以来,每年都投入数千万元在祖国内地做扶贫工作。从2000年至今捐款总数接近一亿元。慈辉佛教基金会在祖国内地偏远地区扶贫济困,维修乡镇卫生院、打井修桥、资助贫困学生。在多所大学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和学术资助,曾荣获国家民政部颁发的“爱心捐助奖”,杨洪也当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百名慈善家之一。

  中国佛教界所开展的慈善事业可谓稳步推进,2003年入春以来的“非典”防治工作。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灾难,都有佛教界的慈悲捐赠。

  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一场五十年不遇的暴风雪席卷我国14个省市,致使道路冰滑、交通堵塞、水管冻爆、停电停运、物资紧缺,不仅给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至1月底,因灾死亡38人(因房屋倒塌、滑倒和溺水等原因),紧急转移安置161.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01亿亩,倒塌房屋14.9万间,损坏房屋60.2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26.7亿元。雪灾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也牵动着佛教四众弟子的心。中国佛教协会得悉灾情后,立即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佛教协会积极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通过不同的渠道,为抗灾救灾工作做出贡献。

  1月31日,中国佛教协会向广大佛教界发出救灾倡议,随即在北京广济寺隆重举行“雪灾消弭国泰民安祈福法会”,号召全国三大语系佛教四众弟子发扬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念众生、护国利民”的优良传统,积极参加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尽自己一份力量。广大佛教信众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在较短的时间里中国佛协已募集到150万元,送往灾区。雪灾无情人有情,广东省佛教界捐资近400万元支助灾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香港佛教界闻讯也迅速行动起来,香港佛教联合会主席觉光法师特别呼吁全港百万佛教徒及各方仁人善长,同伸援手,共度难关。2月1日,香港佛教联合会通过中央驻港联络办向内地灾区捐款300万元。3日,香港佛教三德弘法中心主席净雄法师向叶小文局长表示,将立即响应贾庆林主席的号召,赶到湖南灾区,捐款80万元,并参与救灾工作。

  2008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适逢佛祖释迦牟尼诞辰2552年纪念日,北京市灵光寺在佛牙舍利塔前隆重举行为缅甸灾区捐款暨浴佛节大法会。常藏法师号召在场的法师和信众,秉持佛教同体大悲的精神,向遭受风暴灾害的缅甸人民伸出友谊之手。随后举行了捐款仪式。此次所捐70余万元人民币全部送往缅甸赈济灾民。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据民政部报告,截至6月19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80人遇难,374061人受伤,失踪17686人。累计受灾人数4616.0865万人。

  严重的灾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多难兴邦,大灾有大爱。中国佛教协会于14日上午在北京广济寺隆重举行消灾祈福大法会,祈望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在法会上呼吁,各级佛教协会带领广大佛教徒,全面配合党和政府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各尽所能,积极参与到灾害的紧急救助当中,向灾区人民伸出慈悲、关爱、援助之手。现场赈灾捐款络绎不绝,共募集善款188.57万元、2000美元和价值100万元的物资。

  2008年5月14日,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获悉地震灾情后,寝食难安。当他得知中国佛教协会将在广济寺举办捐赠仪式暨祈福法会,立即委托中佛协工作人员代他个人现场捐赠10万元善款,转达至灾区人民,并亲笔写信向灾区表达自己的慰问之情。同时,班禅身边工作人员也纷纷捐款达15700元。

  2008年5月21日,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北京雍和宫主持为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的祈愿法会,为灾区人民祈福。

  2008年5月29日上午9点许,“中国佛教界为汶川等地震灾区祈福追荐赈灾大法会”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千年古刹宝光寺隆重举行,来自两岸三地的高僧大德汇集于此,共同为地震遇难同胞诵经祈福,祈愿灾区人民摆脱灾难,重建家园;受伤者脱离危险,早日康复;死难同胞的亡灵早得超荐,早登极乐。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亲自为法会主法。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出席并致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刀述仁、戒忍法师、永寿法师、明生法师等出席法会。参加法会的还有来自香港、台湾的佛光山、法鼓山、慈济功德会等以及部分演艺界的热心人士一同共赴善举。

  山西省佛教界四众弟子共捐款500余万元。温州市佛教界所捐赈灾善款达938万元。广东省佛教界捐献2600余万元。在6月21日晚上,广东省佛教协会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慈悲喜舍奉献爱心——广东省佛教界抗震救灾慈善募捐晚会”,再次发动全省佛教界为支援灾区献爱心, 全省佛教界、企业界和现场观众为支援灾区捐出3200万元,专门用于对口支援汶川灾区重建。

  台港澳地区佛教界与海外华人佛教徒对地震灾区表达了最大的关注。净良长老以急件发函至台湾省各县市佛教会,号召广大佛教徒发挥慈悲精神,赈济灾区。佛光山于5月17日全球五大洲的佛光人与游客同步举行“百万人共同念佛祈福回向法会”,并决定捐出新台币1000万元来救灾。台湾慈济功德会还派出医疗救治小组前往灾区、台湾法鼓山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也派出救援人员进入地震重灾区,发放救灾物资、抢救伤员、消毒防疫、行医送药、进行心理安抚、重建场所……在灾区,到处都留下了佛教志愿者的足迹。香港、澳门佛教界也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捐助与赈灾活动之中。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对地震中不幸罹难的亡者表示沉痛哀悼;对灾难中生死未卜、失去联络的人士表示万分关切;对失去亲人,蒙受巨大苦痛的死难者家属表示同情和慰问;对震区急需救援的灾民、伤病者,表示慰问和关怀。香港佛教界于5月15日将630万元善款捐送中央驻港联络办公室赈灾专户。

  此外,严重和灾情也引起了国际佛教友人的广泛关注,日本、韩国等地的佛教团体以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都通过不同方式表达了深切的关怀与同情。

  据不完全统计,从地震发生到目前,海内外的佛教界已为地震灾区捐款超过了两个亿。

  二、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从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教界发扬慈悲喜舍的优良传统,承担济世度人的社会责任,加大慈善事业的投入,将是与社会最好的互动。

  佛教界的善举,有力地实践了“人间佛教”的精神,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中国佛教的慈悲济世的襟怀与风貌,为佛教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事实证明慈善事业是佛教工作的一大特色,是弘法利生的一个窗口,感染与动员了更多的善心人士参与到公益事业之中,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体现。广东省佛教界慈善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一种布施实践,也是对我国佛教界如何开展慈善活动的一种积极探索,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慈善是佛教通向社会的一扇大门。当代佛教的主旋律是建设人间佛教,回馈社会,服务人群,报恩众生,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令世人瞩目,各大宗教也相应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健康发展,宗教活动场所在逐步开放,教团建设也稳步推进。但在社会公共领域中依然有许多人不能正确理解宗教的真谛,没有认识到宗教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对宗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解与偏见。然而,在宗教活动中,宗教慈善之举却始终如一地成为社会各阶层皆予认同的一种与社会互动的良性模式。尤其是都市佛教,较多地成为社会人群关注的焦点,其慈善之举便成为让更多人了解并理解佛教慈悲济世、弘法利生本怀的最好渠道,可以说,慈善就是佛教的弘法之路、宣教之道,慈善是佛教通向社会的一扇大门。

  2.建立制度型佛教行善模式,这不失为在当前现实生活中促进佛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的一个积极尝试。慈善制度的建立使寺院资金有了一个合理的流向与出口,这不仅实现了佛教慈悲救世的本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佛门善款日巨而又缺乏制度性监管所引发的腐化风险和弊端,即所谓“还住持一个清白,给信众一个明白,让舆论监督有个交待。”

  佛教界要建立常规的慈善制度,而不是听风是雨的一种被动跟进。在当前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佛教界更应顺时应机,高扬慈悲喜舍的利生情怀,为社会的繁荣富强,为人群的安乐和谐贡献特有的力量。经济是寺院发展的基础,但经济也同样是历史上构成法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如何使寺院经济得到平衡发展,则是随着国力强盛、信众布施增多所出现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探索一条新的寺院经济管理模式,关系着当代佛教的健康发展。没有宗教的和谐,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和谐,同样的,没有整个社会的和乐,更不会有宗教的和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宗教这个子系统在社会大结构中唯一的生存之路,除此别无选择,这也是提高宗教与当代社会适应性的深意所在。

  目前日益庞大的寺院经济将是对这一问题的又一次警示。教界有人曾倡议成立一个具有中国佛教特色的“佛教慈善总会”,以便有利于全国佛教界人力物力的调动及团体管理。其实如今大陆佛教教育资源的混乱使用,已是一种前车之鉴。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新加坡宗教团体慈善事业的成功展开,可以成为我们借鉴的模式之一。据有关人士预计,在21世纪,佛教慈善事业将会成为未来中国慈善活动的主体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在这方面,也是落实“十七大”所提出的发挥宗教界与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号召的最直接的响应。所以佛教更多地承担着社会公众对佛教的期待,佛教慈善事业的展开便拥有了更深刻的社会责任与现实意义,其成败得失,既关系着佛教自身形象的展示,同时又涉及到广大群众对佛教的认同与否,兴一处佛法,净十方人心的理想,是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具体宗教实践基础上的。

  3.探索佛教慈善的新模式,不断拓展佛教服务社会的功能,拓宽领域。当今社会,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心理失衡严重,社会矛盾冲突点增多。佛教界除了发扬慈悲本怀,积极投身到有益于民众的各种公益活动中,利乐有情、造福社会,真正起到扶危济贫、赈灾救难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佛教特殊的安抚人心的社会功能,在佛教服务社会的支撑点和平台上有所创新,如心理咨询门诊、心灵抚慰中心、禅修营等都不失为一种新型慈善方式的探讨,既要解身苦,更要解心苦。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