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在新时代里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中国佛教在新时代里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释妙光
各位贵宾、各位法师、各位女士、先生: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分享我对佛教的心得。
在过去数年里,我们见证了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中国现在享有着最高速的经济增长、丰富的迷人景致、世界最多人使用的语言——华文、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以及耀眼夺目的文明。中国佛教为这些都做出了美好贡献。随着中国的持续开放,中国佛教也将继续扩大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并参与构造世界未来的思想模式。有鉴于此,中国佛教在这个呼唤世界和平与环境保护的时代里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生活在今日地球村的时代里,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不过,我们同样面临着战争的威胁、经济的危机、种族的纠纷、环境的破坏、自然的灾害等国际性问题。人们已经不能忽视,世界彼端所发生的事情,都会影响到自己的事实。例如,2004年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地震,以及所引发的海啸对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其它国家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今年的;大地震,震动了整个亚洲,并激发了世界人们的爱心与关怀。
无可否认的,全人类的共业是所有天灾人祸的主要诱因。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是人类的贪、嗔、痴引发了种种远超人类应对能力的自然灾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毫无节制的开发,已造成了大自然对人类的反扑。
作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中国的佛教必须担负起创建和平、尊重生命、慈悲与共生的使命。星云大师曾经对佛教应如何面对全球问题,提出相当精辟的见解,以下简略陈述:
一、世界和平来自平等观念
爱好和平是人性光明面的表现,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安定、快乐、没有战争恐惧的生活。然而,个人是无法达到和平的。和平也不光是透过禁武、限核等外在措施所能达致,和平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平等”。
“平等”与“和平”是一体两面的。今日世界之所以仍旧混乱,就是因为不平等仍然存在。无论是政治上的以强欺弱,经济上的贫富不均,宗教、种族的排挤,男女、地域的分歧,都是因为缺乏了平等共存的共识。所谓“不平则鸣”,唯有平等,才能真正达到和平。
只有真正彼此立场互换,才能达到真正的平等,例如,看到别人受苦,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设想,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自他之间的平等。
“平等”是佛法的根本精神,当初佛陀成立僧团,标举六和敬,以思想、法制、经济、语言、身行、心意为民主平等的原则,树立了佛法的平等风范;《杂阿含经》里的“四小不可轻”,也在说明平等的原则,尤其佛教的事理平等、性相平等、自他平等、怨亲平等、生佛平等最为究竟。“平等”才能共尊,“和平”才能共荣,今日欲求世界的和平,必先呼吁世人建立平等心,不但大国小国要平等相处,各种族之间要平等相处,尤其要能以大尊重小、以多尊重少、以强尊重弱、以有尊重无、以上尊重下,唯有在平等的观念之下,人人平等共尊,才能进取世界和平。
二、要推动生态环保,应先重视生权提升
环保是世界共同关心,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现代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滥捕滥杀,造成许多动物濒临绝种。尤其滥垦滥伐,造成土石流;滥采沙石,造成桥断路危;滥抽地下水;任意燃烧有毒废料,以及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空气、水质、大地的污染,乃至温室效应、沙尘暴等大自然的异常反应,都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根据一项科学研究报告指出,以目前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来测算,再过五十年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由于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及生态破坏问题,现代人终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
环保的目的是爱护地球,因为没有地球,人类就难以生存。因此,提倡环保应从尊重生命做起,因为不只是人或动物有生命,树木花草等植物,乃至山河大地都有生命。
佛教是个很有环保意识的宗教,佛教主张不仅对人要有爱心,对山河大地也要保护,所谓“大地众生,皆有佛性”。因此佛教提倡不杀生,因为,任何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
不杀生就是慈悲,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佛教对生命的尊重关怀,从一些偈语可以得到印证。诸如:“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甘肥任我须,苦痛由他受;莫叫阎王断,自揣应如何?”“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等。甚至根据佛教《六度集经》记载,佛陀在过去世为鹿王时,曾代替母鹿舍身,感动国王制定动物保护区,禁止猎杀。佛世时阿育王更广植树林,庇荫众生,设立动物医院,规定宫廷御厨不得杀生等,凡此都是佛教对于护生的最好示范。
不杀生而护生,进而倡导生权平等,这是最合乎现代举世所关心的生态保育,也是最积极的重视环保。因此,唯有唤起现代人的共识,大家共同重视生权的提升,共同保护环境生态,才能还给人类一个健康美好的地球与未来。
三、要消除种族隔阂,应先发扬慈悲精神
自有人类以来,“族群问题”就一直存在于各个国家与民族之间,不但经常造成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有时一个国家内部因为族群对立,也会导致分裂,甚至发生内战。所以世界上最难处理的问题,不是贫富或是智愚,而是种族的问题。
要消除种族隔阂,首先应该发扬慈悲的精神。慈悲是佛法的根本,《涅槃经》云:“慈息贪欲,悲止瞋恚。”佛教提倡的慈悲,不但要以同体的慈悲来解救众生,更要用无缘的慈悲为广大众生救苦救难;不仅要消极的不做恶事,更要积极的行善;不只要一时口号的慈悲,还要永久务实的慈悲;不唯以图利求偿而行慈悲,更要无相无偿而行慈悲。所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了慈悲心,则见他人痛苦时,即能以悲心拔除其苦厄;当见别人不欢时,即能以慈心施予安乐;如果人人都能以慈悲心相待,则一切众生皆得福乐。
本着慈悲与包容的精神,佛教不像其它宗教带有强烈的种族色彩,因此没有种族仇恨、残杀和宗教战争。佛法教导人“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四河入海,同一咸味;四姓出家,同为释姓。”就是破除种族歧视的平等制度的落实。
长期以来由于佛法能不分种族、宗教、国家,因此佛教徒在世界各地都在努力推动净化人心、福利群生的工作,甚至结合各地人士的力量,共同为世界和平、社会福祉而努力,同时更扩大胸襟,包容异己,群策群力,以法界为心,以地球人自居。只要地球上的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都能本着慈悲心,彼此互相尊重、相互帮助,大家都能做个慈悲的地球人,都能走出国界,自然没有种族的歧视。
四、要体现共生智慧,应先阐扬缘起思想
我们生存在世界之上,可以说都是生命共同体,因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成。所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推其原理,国家与社会就是由种种因缘关系所组成;扩而大之,世界上的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离不开“共生”的关系,都离不开“缘起”的法则。
缘,是世间上最美妙的事!靠着众缘和合,无中可以生有;由于善缘加入,坏的因子得以改善,因此佛教讲“因缘和合”,也就是社会人生互助的意义。乃至一般人喜欢探究人有无命运?其实命运就是“因缘”。造什么因,结什么缘,就有什么果报;果报善恶,就决定命运的好坏。所以做人要广结善缘,对于别人曾经给我们好因好缘,我们也要给人善因善缘,彼此互为因缘,这就是“同体共生”的关系。
总之,从“缘起”的法则来看,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因相成,众生之间也具有同体共生的关系,因此人类应该摒弃过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概念,大家要发扬互助精神,彼此不要分裂、排挤,让共生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融和共存,都能以共生的理念来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让地球成为和平安乐的人间净土,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最后,中国佛教在面对世界性问题的时候,其平等、尊重生命、慈悲与共生的精神必能引导世界消除战争、经济危机、冲突、环境破坏与天然灾害。此外,它也能为建设和平世界,构筑和谐社会与净化人心提供正确的途径。
作者:释妙光(英文演讲) 台湾佛光大学研究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