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弘法交流>>正文内容

参与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的经历与体会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利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参与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的经历与体会---李利安
  因缘和合,笔者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的王亚荣先生一起,作为学术界的代表,共同参与了2005年上半年陕西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的工作。尽管我们最终并没有获得将在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承办权,但长期而紧张的申办工作,不仅仅是人力、物力、智力和时间的巨大投入,同时也是对当代佛教文化及其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的一次深刻把握,其中既涉及到佛教的历史与现实,也涉及到佛教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既辉映着佛教的智慧与慈悲,也渗透着强烈的当代社会气息;既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也在我心中留下了值得回味的记忆。在杭州和舟山取得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承办权的时候,在国家有关部门和佛教界正在积极筹办这次盛会的时候,美丽的山城重庆隆重举办“中国·重庆华岩佛教文化节”,并在此文化节期间举办学术性的“华岩论坛”,真是因缘殊盛。尤其可喜的是,该论坛将如何办好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作为论坛的两大主题之一,我认为这是有胆有识的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办好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愿在此回顾自己参与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的经历,同与会各位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一起,共同分享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的一些经验和个人的一点体会。本文纯属个人对自己经历之事的回顾,若有不妥之处,还请有关领导、专家和佛教界朋友批评指教。
  一、关于世界佛教论坛的缘起
  2004年10月23日,第七次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委员会会议在京举行并通过共同宣言,即《第七次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共同宣言》。会议认为,中韩日三国在地缘环境上山比水邻,在佛教信仰上一脉相承,佛教在中韩日三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加深三国佛教传统友谊、推动三国友好关系的“黄金纽带”。通过三国佛教界10年来的努力弘扬和宣传,“黄金纽带”的理念日益发扬光大,不仅得到三国佛教界的普遍认同,而且得到三国人民,三国政府的造成与支持。会议提出了加强“黄金纽带”的新构想。这个新构想的第一项就是,根据由中国两岸三地八位佛教高僧向世界佛教徒发起的倡议,建议适时在中国设立“世界佛教论坛”,为世界各地的僧众居士,为一切热爱世界、关爱众生、护持佛教、慈悲为怀的有识之士搭建一个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平台。论坛将“本着智慧、中道、慈悲、宽容、和合、平等、圆融的精神,抉择正信,弘扬正法,交流分享弘法利生的经验,探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宣示佛教的主张,以求得人心安宁,促进社会和睦,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韩国和日本的高僧们一致赞同和积极响应这个倡议。会议认为,举办“世界佛教论坛”将有利于巩固和加强“黄金纽带”,有利于世界各国佛教走向进一步的交流、对话与合作,必将对世界佛教的繁荣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在会上曾即席做诗一首,记此盛事:“一叶系两花,黄金纽带灿灿;两花映红叶,世界佛教论坛;高僧长相忆,鉴真乔觉空海;朴老再回头,法谊代代相传。”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2 4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时说:“欣闻在昨天的会上,中国的几位高僧提出了适时在中国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的倡议,韩国和日本佛教界的朋友们都表示积极赞成和支持。对此,我们认为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倡议,希望大家共同探讨,合作努力。”
  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地方——蓝毗尼,来自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佛教代表聚集一起,参加第二次世界佛教会议。此次佛教会议的主题为:“蓝毗尼:多样性中寻求统一的标志——世界和平之源”。三个副题分别为:“和平在当今世界形势下的必要性”、“蓝毗尼的发展与国际合作”、“将蓝毗尼发展成世界和平城”。会议的宗旨是弘扬和平、非暴力以及国际间兄弟般的友谊。在此次会议上,中国佛教代表团带来了由两岸三地8位著名佛教领袖发出的适时在中国大陆设立“世界佛教论坛”的倡议。倡议书说,“世界佛教论坛”旨在为一切爱好世界、关爱众生、护持佛教、慈悲为怀的有为之士,搭建一个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平台,定期举行会议和活动,探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宣示佛教主张,以求得人心安宁,促进社会和睦,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中国佛教代表团团长觉醒法师12月1日在大会发言中表示,中国佛教愿意为缔结未来的和平贡献一份力量,真诚地邀请和欢迎各国佛教界的领袖们到中国来,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共同努力,为世界佛教事业的发展,为世界的永久和平,献智慧,做贡献。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的倡议一经发出,立即得到与会不少国家佛教代表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与此同时,世界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也在酝酿形式各异的世界佛教论坛。如,马马来西亚佛教青年会在2002年举办了英文世界佛教论坛,得到佛教界的肯定。他们又于2004年举办华文国际佛教论坛,探讨佛教当代的关怀。细分为四大课题,即:环球经济的第三条路、环球政治的宗教处境、复制生命的挑战和佛教观念论死亡。与此同时,互联网上的各种世界佛教论坛也纷纷出现,展开形式各异的讨论。但一般都层次较低,没有什么影响。
  2004年8月底,由台湾佛光山成立的国际僧伽研习会作出四项决议,其中之一就是,成立一个世界佛教论坛组织,关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徒权利和福利,协助解决问题,推动弘扬佛法。会上星云法师表示,佛教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势必被时代洪流所淘汰,因此佛教必须迈向国际化、’本土化、生活化。如何推动佛教国际化?星云法师提出融和、统一、平等三点意见,并期许教界能尽力互相扶持、僧伽会议能研讨出如何为这时代作出贡献、佛教要如何走出去的方案。这个意见为世界佛教论坛的创意提供了思想的背景。
  2004年12月17日至19日,由马来西亚古晋佛教居士林主办、台湾慧炬出版社协办的“世界佛教居士论坛”于大马古晋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面对21世纪的挑战,居士佛教该如何持续发展。论坛的议题是:1.科技时代中居士佛教的发展。2.全球化是居士佛教发展的契机。3.居士佛教对人类社会的功能。为期四天的论坛旨在促进国际居士佛教的交流、提升居士学佛的意识形态、居士佛教对当前佛教的启示。论坛规模不大,参加人数不多。
  随着形式的发展,我国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的步骤也在不断加快。无锡、三亚、西安、舟山等市得知我国将要举办世界佛教论坛之后,纷纷提出承办的申请。笔者作为西安申报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员之一,自始至终参加了西安关于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所有设计论证工作,并见证了论坛申办的汇报和评审乃至最后确定的经过。
  二、关于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资格的讨论
  2005年春节刚过,陕西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连同西安市有关部门便开始了世界佛教论坛的申报工作。笔者以佛教学者的身份,同陕西省政府办公厅、陕西省宗教事务局、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及省市佛教协会等有关部门一起,开始了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的工作。在陕西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有关领导的直接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根据两岸四地佛教界发出的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的倡议,开始了具体的申报工作。
  我们大家都认为,在中国举办世界佛教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问题是我们首先必须提出在西安举办这次盛会的独特优势,也就是要有充分的申办理由,以便最终得到这次盛会的承办权。于是大家从历史到现实,从硬件到软件,从文化到经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论证。这一论证既涉及到西安在佛教文化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涉及到西安在物质资源、经验积累等方面的条件。在佛教文化方面,经过大家的反复讨论,我们认为在西安举办世界佛教论坛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西安佛教历史悠久、法系传承广泛。从佛教在世界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看,西安在历史上是北传佛教的译传中心,是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中心,也是发源于印度的佛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完成“中国化”进程的所在地,至今在海内外广大信众中有着巨大影响。世界各国佛教徒共同信仰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供奉于法门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六大宗派起源或创立于西安,保留了众多祖庭寺院,有三论宗祖庭草堂寺、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和兴教寺、律宗祖庭净业寺、净七宗祖庭香积寺、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和至相寺、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和青龙寺。西安周边有历史上最早大规模翻译佛经的敦煌寺、唐玄奘翻译最人一部经典《大般若经》并在此圆寂的玉华寺等。历史上翻译佛经的四大译场草堂寺、大兴善寺、大慈恩寺和大荐福寺均位于两安,五大佛经翻译家中的四位即鸠摩罗什、玄奘、义净、不空都长期在西安地区译经,中国历代4700余卷汉译佛典中,在西安译出者占半数以上。所以,西安素有佛教“第二故乡”之称,至今海内外佛教徒系念不忘,在佛教广大信众中有厚重的感召力。
  第二、西安佛教文化遗产丰富,影响深远。西安保存着大量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各寺院和文博单位珍藏的佛教文物数以万计。大慈恩寺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李治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塔高64米,气势雄伟壮观,是古城两安的标志性建筑。小雁塔、法王塔、玄奘舍利塔等均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享誉国内外。西安及周边地区众多石窟造像在中国雕塑艺术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彬县大佛寺的大佛像、蓝田县水陆庵的大型佛教塑像群、延安万佛洞及麟游县慈善寺中的佛教造像等,均为唐宋雕塑艺术中的精品。多年来,中国佛协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陕西佛教事业的发展。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协会长赵朴老先生多次表示,充分挖掘和利用陕西丰厚的佛教文化资源,对促进中国乃至世界佛教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第三、两安佛教研究力量雄厚。两安有5个从事佛教研究的院所,主要有两北大学佛教研究所、陕西省社科院的宗教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等,聚集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佛教学术氛围浓厚。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次中国佛教学术讨论会,两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全国隋唐佛教学术讨论会,第十届中日佛教学术研讨会、中日长安佛教与日本学术研讨会,中韩儒释道学术研讨会等,在国内外佛教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同时,学诚法师、常明法师等佛教界长老卓锡于西安,还有大批虔诚的佛门四众弟子,这是我们办好“世界佛教论坛”的一支重要力量。
  另外,我们还就两安举办大型国际性活动的丰富经验以及两安所拥有的一流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等做了说明。接着,我们又进一步论证了西安承办“世界佛教论坛”的独特作用。大家认为,在两安举办“世界佛教论坛”,可以依托地缘优势和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提高论坛的文化和佛教影Ⅱ向力,统一祖国大业服务,为我国的外交大局服务,提升论坛的国际品位。具体表现在:
  一是有利于扩大中国佛教在世界佛教中的时代影响。世界各国佛教徒,不论是南传还是藏传,都尊释迦牟尼佛指真身舍利为宗教圣物,对佛指舍利均仰慕不已,崇敬至极。在两安举办“世界佛教论坛“,既可满足世界佛教徒瞻仰法门寺佛指舍利的愿望,提高对中国佛教特殊地位的认同感,又能够全面顾及世界佛教各派系信徒的宗教心理,在宗教感情上增进亲近性,有利于形成共识。同时,也可巡礼祖庭祖寺,了解灿烂的中国佛教历史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二是有利于世界佛教文化的交流。纵观历史,陕西佛教就是世界佛教文化交流的缩影,西域各国高僧鸠摩罗什、“开皇三大师”、“开元三人士”以及般若二藏等长期在长安弘法。日本遣唐的学问僧、请益僧空海、圆行、圆仁等先后来长安学习中国文化和佛教经典,带回大量经典,在日本建立寺院,创立佛教宗派,对日本文化发展和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新罗僧人圆测、义湘等来长安求法,完成自己的理论建树。在K安的历史上,米白南亚、东南亚、东亚、中东各国的僧人或佛教学者不胜枚举。近年来,尔哑、南弧各国的大批佛教信徒每年都到西安寻根问祖,佛事活动十分活跃。在西安举办“世界佛教论坛”,可进一步和睦周边关系。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做好港澳台地区的工作。佛指舍利赴台湾、香港地区供奉,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西安举办“世界佛教论坛”,对增进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亲和力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是有利于增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佛教是世界华人较普遍的信仰,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在西安举办“世界佛教论坛”,为信仰佛教的华人提供了拜佛和祭祖的良机,有利于弘扬华夏文明,增强华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五是有利于文化领域参与西部大开发。“世界佛教论坛”既是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佛教界盛事,也是一个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平台。西安是亚欧人陆桥和我国西部重镇,具有承接东西的地缘优势,在西安举办这样的盛会,是文化领域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必将对西部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西部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扩大陕西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发挥陕西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中的桥头堡作用。
  三、关于西安承办世界佛教论坛的内容设计
  我们在申报世界佛教论坛时,对论坛的几乎所有方面都进行过设计论证。如论坛的宗旨、论坛的主题、论坛的宣言、论坛各种辅助性活动、论坛的规模、参与者的派系组成、代表的结构、论坛的格式、论坛的徽标、论坛的地点、会场的布置、纪念标志、论坛的时间与日程安排、纪念品的制作、论坛的筹备与组织等。其中我们感到最困难的就是关于论坛的主题设计。论坛主题既涉及到对论坛宗旨的准确把握,也涉及到对论坛的宣言的确定以及对论坛辅助性活动的安排等许多问题。所以,在设计论坛主题时,我们既要考虑国际的形势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宗教文明之间的冲突与对话的最新发展态势,也要考虑到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国家利益以及中国对待这些国际问题的基本观点与态度,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佛教理念与佛教的实践特征以及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我们按照中国佛教界关于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的倡议中提出的基本宗旨,在学习中央有关领导讲话的基础上,根据省上领导的安排,开始具体起草两安申报世界佛教论坛的完整方案。笔者直接承担了西安申办世界论坛方案的起草工作,经过人家的反复讨论,最后我们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这里仅就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的内容部分也就是主题设计及与主题设计相关的内容,拿出来请大家指教。这主要体现在论坛的宗旨、论坛的主题、论坛分会主题、论坛宣言、论坛辅助内容等五个方面。
  关于论坛的基本宗旨,我们确定为:“联合世界各国佛教徒,共同倡导佛教慈悲、平等、宽容、和合的精神,促进人心和善,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关于论坛的主题,我们经过反复协商,最后确定为“人心和善 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本主题可分解为三个部分,我们对每个部分都做了具体的说明。
  主题分解之一:人心和善——佛教与社会关怀。该分解主题的基本含义是,以佛教的慈悲、和合等精神,提升人类的道德,推广社会关怀,促进人心和善。我们确定这个分解主题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佛教诸多经论中经常以“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来定义佛教,这种以人心和善来定义佛教的思想是当代世界佛教三大体系一致奉行的基本信仰。《法华经》等经典中也多次强调“柔和善顺”在修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乘义章》中说“和善日贤”,把佛教的“和善”与中国儒家文化的“贤”等同起来。佛教的和善思想以心为起点,从而与佛教的慈悲、和合等教义相互激扬,有助于提升人类道德,推广和深化社会关怀。
  主题分解之二:社会和谐——佛教与文明进步。这个分解主题的基本含义是,以佛教的平等、和合等精神,提升人类文明,促进身心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社会。关于这个分解主题,我们当时的基本思路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中认为,诸事和谐谓之吉,诸事不谐谓之凶。《大般涅粲经》卷上所列的七种修行方法中的第一条即为“欢悦和谐,犹如水乳”。《无量寿经》卷下中说:“天下和顺,日月清明”。《华严经》在阐释菩萨道时倡导忍辱心、柔和心、谐顺心等良好的心态,以该经而建立起来的华严宗最基本的理论法界缘起说也旨在说明一切现象之间圆融无碍的和谐关系。佛教的平等、和合等精神与和谐教义相互促成,有助于提升人类的现代文明,从而建立起和谐的社会。
  主题分解之三:世界和平——佛教与文化对话。这个分解主题的基本含义是:以佛教的宽容、和合等精神,推动各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化解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冲突,促进人类和平。确定这个主题的基本思路是:佛教提倡“六和”,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涉及到处事行为、言论表述、心理状态、法规制度、思想见解、经济利益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都要和睦无间。《长阿含经》中说:“有诤讼者,能令和合;己和合者,增其欢喜。”中国佛教禅宗提出“内外和平,家国无事”。1952年,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二次大会确定的世界佛教教旗,其六色象征全世界各种族,横向各颜色表示整个人类的和睦相处,纵向设计则表示世界的和平直至永远。佛教不但具有非常丰富的和平思想,而且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和平实践最成功的范例,这种和平的思想和实践主要来自于佛教所提倡的宽容、圆融与和合等精神的支撑,因为有宽容、圆融与和合,就可能有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对话;有对话,才会有彼此尊重和尊重基础上的求同存异,才会赢得人类的和平。
  关于论坛主题的扩展与分解,我们计划把全体大会分为3场,正好与论坛主题的三个层面相吻合。我们把第1场大会的主题确定为“人心和善——佛教与社会关怀”;把第2场大会主题确定为“社会和谐——佛教与文明进步”;把第3场大会主题确定为“世界和平——佛教与文化对话”。我们计划的分组会议共5场,这5场分会的主题都是对论坛主题三个层次的进一步分解。我们确定的第1场分会主题是“法雨缤纷——佛教与文化传播”;第2场分会的主题是“慈悲无边——佛教与道德建设”;第3场分会的主题是“天道自然——佛教与环境保护”;第4场分会主题是“平等一味——佛教与社会公正”;第5场分会主题是“圆融无碍——佛教与文化对话”。
  这5个分会中的第一场分会的主题比较宏观,内涵和外延都比较广博,主要是为了讨论佛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以及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各种不同文明体系的影响等,这既是理解佛教历史的必要,也是把握佛教当代动态的必要:既涉及佛教的发展传播历程,也涉及佛教与哲学、文学、艺术、伦理、民俗乃至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复杂问题。这个分组会议就是为比较广泛的佛教历史与现实、佛教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话题而准备的,它的照顾面广泛,便于吸纳各种不同的话题,同时也是对下面几个比较具体的分组会议主题的铺垫。第二个分组会议主题“慈悲无边——佛教与道德建设”其实就是对大会主题中“人心和善”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第三个分组会议主题“天道自然——佛教与环境保护”和第四个分组会议主题“平等一味——佛教与社会公正”是对大会主题中。一社会和谐”所包纳的两个最重要方面的展开。第五个分组会议主题“圆融无碍——佛教与文化对话”则是围绕大会主题中第三个层面即“世界和平”而设计,突出了佛教的文化性、文化对话对世界和平的意义以及佛教的圆融精神在文化对话中的特殊价值。
  举行世界佛教论坛,除了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讨论外,最后还应该通过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能反映各方利益和观点的、符合论坛宗旨并与论坛主题一致的论坛宣言。通过论坛宣言的形式表达本次论坛参与各方的一致观点或倡议,这既是对论坛思想的概括和凝结,也对提升论坛社会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论坛是整个佛教界的倡议,中国佛教协会高层必然已经有个基本的思路,同时由于本次论坛得到国家的支持,义必然隐含着中国国家有关部门的智慧。所以,在无法完全弄清这些思路和智慧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尽可能地去把握,尽量作到既符合佛教的精神,也符合目前的形势,尽可能地发挥佛教论坛的社会价值和国际影响。最后,我们没有轻易地涉及论坛宣言的全文,但设计了论坛宣言的基本设想。关于论坛宣言的名称,我们当时设想了以地名命名、以会议名称命名、以主题命名等不同的类型,最后确定建议以地名和论坛名称联合命名为《世界佛教论坛西安宣言》。关于论坛的原则,我们提出三项,即既要符合佛法,又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同时与世界文化潮流接轨。关于论坛的主旨,我们建议,以佛教的慈悲、宽容、平等、圆融、和合等基本精神 共同的价值观,传递和善、和谐、和平等人类共同的希望,沟通人类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人群、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促进人心和善、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这样的宣言则既同佛教的基本理念结合起来,也同论坛的主题密切联系在一起,既符合当代文化对话的基本原则,也符合人类的共同愿望。关于论坛宣言使用的语言,我们也作了初步的设想,即使用中文、英文、日语、藏语、蒙文、韩语、印地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不同的文本向整个世界发布。
  我们当时甚至还提出建议,“世界佛教论坛”每两年举行一次,并将西安作为论坛的永久性会址,在大慈恩寺佛教文化广场竖立“世界佛教论坛纪念碑”。纪念碑拟为石质,四面,高5米,每面宽1.5米。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记载本次盛会,二是刻录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宣言。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关于这一点,我们当时还曾设想用梵文(或用英文)、汉文、巴利文、藏文等四种语言在石碑的四面铭刻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宣言。因为我们无法预知首届论坛最终会确定在哪里以及是否会设论坛的永久性会址,所以,我们还建议在西安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圆内隋唐时代日严寺遗址上建立一座永久性纪念设施(拟建立一座纪念塔)。关于为何选择日严寺,我们也做了说明。日严寺为隋统一中国后南方高僧应皇室邀请北上云集之地,为结束南北朝200多年分裂造成的南北文化差异、推动佛教文化走向融合曾做出重大贡献,在佛教文化的圆融乃至各种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融合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于论坛的辅助内容,我们初步列举了10项,它们是:l、法门寺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万人瞻礼与祈祷世界和平大法会;2、汉传佛教祖庭巡礼(初步建议巡礼寺院:大兴善、大慈恩寺、兴教寺、青龙寺、香积寺、草堂寺、净业寺、华严寺、至相寺。根据时间最少安排两个以上的寺院);3、佛教文物、艺术珍品展(包括书画笔会,建议地点唐代艺术博物馆);4、佛教音乐会(包括佛教武术、茶道表演和邀请央视晚会千手观音节目组演出);5、参观大慈恩寺及大雁塔北广场;6、仿唐乐舞晚会;7、仿古入城式(包括礼花表演);8、游览大唐芙蓉园,观看《大唐追梦》水幕电影表演;9、游览西安古城墙;10、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对于上述活动,我们都做了具体的内容设计和日程的安排,并尽力同整个论坛的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参与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的一点体会
  首先,我感觉在中国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的确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自从冷战结束以来,原来被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之间的意识形态对峙所掩盖着的文化特别是宗教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迅速外露出来,文化之间特别是宗教之间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成为世界各种政治、军事冲突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美国学者亨廷顿更把文化之间的冲突视为现在乃至未来世界各种冲突的根源。与此同时,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化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整个世界,在科技、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政治与文化也被卷入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在政治一极化、文化一元化的鼓噪声中,政治多极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政治一极化正在给全球带来不幸,而文化全球化既将自由、民主、法制、平等人类共同的追求推向世界各个角落,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西方强势文化的霸权性发展,从而对世界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而由此造成的西方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两方文化与中国等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由于民族的根总体现在文化的方面,所以,文化之间的冲突伴随着或表现为民族之间的冲突,而又由于人类历史上产生并流传于当代的各人文化体系更多地是以宗教为其标识,所以,宗教之间的关系便成为文化冲突、比族冲突以及消除冲突实现世界和平的一个关键冈素。在宗教激化乃至导致世界各种冲突的同时,世界各大宗教也都同时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化解冲突、实现和平的理念与实践。_二战以来特别是近儿年来,世界性的宗教对话已经在许多地方陆续展开。从联合国到各国政府,从国际性的宗教团体和各国的宗教组织,都在积极地推展着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宗教对话。但是,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比其他宗教来说,它缺乏国际性联合,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也比较少。与此相反,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的历史却最具和平性,佛教的理论也能更好地同和平的理念结合在一起,佛教的融合精神和宽容姿态既为白身各大体系之间及同一体系内各个派别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前提,也为世界宗教对话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同时,佛教流传国家的政治经济地位近几十年来迅速提高,佛教文化也不断向新的世界和新的领域推展。世界佛教界若能全球化迅猛发展以及文化冲突、世界动荡不断加剧的时期,举行高级别的、大规模的、富有诚意的对话,这对推动世界各个宗教之间的对话、抵制文化一元化和政治一极化,倡导文化多元化和政治多极化,以及促进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北传佛教自古至今的中心,是正在迅速和平崛起的大国,是与强势的眄方文化不同的中华文化的所在国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在中国举办世界佛教论坛就更能显示出强烈的时代价值,从而具有更加广阔的国际影响和更加深远的积极意义。
  第二、佛教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和谐理念,可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与和平的世界提供理论借鉴。笔者在参与西安申办世界佛教论坛时,对如何选定佛教论坛的主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思考。笔者的基本思路是,论坛的主题必须符合两个原则,其一是符合佛教的基本理念,其二是必须符合当前的国内外形式,其实也就是佛教常说的契理契机的原则。从契理的角度来讲,佛教是一个关于“和”的宗教,从国内外形式来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极其需要“和”的时代。笔者后来建议以“和“为核心确定本次论坛的主题,并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通过确定论坛主题,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佛教的和谐理念。我认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佛教的和谐理念首先是关于心境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在人的认识层面,构建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和谐,并以此作为其他各类和谐的认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佛教还有关于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也有关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于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佛教论述最多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近、相互尊重、彼此帮助、彼此依赖的关系,所以,它提倡一种“人民和顺不相克伐”、“欢悦和谐犹如水乳”、“一切众生慈心相向,甚有爱念,皆悉和顺”的关系模式,对于人际之间的相互冲突,提倡“众生好斗诤者,和谐别离,广令安隐”,并认为“和合众生斗诤,令得安隐”的功德超过尊敬法师的功德千万亿倍。佛教还论及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如《五苦章句经》中说,“何谓和顺,上下相从,不相违戾,是谓和顺”,《长阿含经》中说,如果能“长幼和顺”、“君臣和顺”、“上下相敬“、“上下相奉”,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转更增盛,其国久安,无能侵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中说:“奉经持戒,各自端守,上下相捡,无尊无卑,无男无女,斋戒清净,莫不欢喜。”这里则涉及到上下、尊卑、男女之间的平等与和谐。《佛说光明童子冈缘经》则勾画出另一副和谐的国度:“国士广大,人民炽盛,安隐丰乐,离诸疾苦、饥馑等难,亦无斗诤、怨害、盗贼、恐怖,人民和顺,善相具足。”佛教还论及人的言行与时势的和谐,如《长阿含经》中说:“和顺知时”、“所言知时”、“行则知时,非时不行”。关于自然之间以及人和自然的和谐,佛教一方面把自然现象视作横向彼此依存、纵向则同生共灭的和谐过程,同时佛教还勾画出许多美好的蓝图,憧憬一种和谐的自然关系,如《长阿含经》中说,“阴阳调柔,四气和顺,不寒不热,无众恼患“,“其地润泽,无有尘秽”,“卣草常生”,“树木繁茂,花果炽盛”。《无量寿经》则说“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在人和白然的关系上,佛教主张山河大地,一草一木,皆有佛性,人与自然冈缘相成,提倡尊重白然,爱护自然。可见,佛教和谐理念的涉及面是非常广泛的。中国佛教华严宗最基本的理论——法界缘起说,即旨在说一切心理、社会、自然的现象之间圆融无碍的和谐关系。总之,佛教的和谐理念抓住主客观关系的和谐这个基本要素,以调整人们的认识为核心,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构建全面相融的和谐关系,从而于现实之中,倡导人们在分歧中协调,在差异中求同,在冲突中共存,而在理想之中,则激发人们憧憬泯灭分歧、对立和冲突的和谐境界。
  第三,对佛教“和合”理念的进一步分解,不但可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佛教“和合”思想的实质,也有利于我们确定“和”的实践途径与实践层次。围绕“和”这一核心理念,我们把论坛的主题确定为“人心和善,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这三句话其实是对佛教“和”的进一步分解。这种分解既是从内在走向外在、涉及范畴逐渐扩大的过程,也是从主观走向客观、先后因果不断演进的过程。在这三个层次中,“人心和善”是从人心这个根本点出发的,因为行动受思想的支配,实践靠理论的指导,人间的和谐或冲突、人间的丑恶或善行,其实都是由人心支配而起的,以佛教的观点来看,万法唯识,境由心起,心净土净,心染境迷,人心的美丑与善恶成为世间一切现象的总根源。所以,倡导人心和善,既符合佛教的理念,也正好抓住了解决当代世界各种问题的总源头,展现了“和”的实践前提与实现途径。作为主题第二层次的“社会和谐”,便从人的内在精神范畴扩展到外在的客观范畴。这既是佛教“和”的精神旨趣所在,也与追求和谐的时代主题完全吻合,既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必然,也使“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如果把和谐社会的追求投放在整个世界的范畴,那首先或者更加迫切的还是对和平的追求。于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和谐社会的追求在整个世界的范围内便转化为对和平的渴望。所以,我们顺着从内在到外在,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的理路,把论坛主题的第三个层次确定为“世界和平”。按照笔者当时的体会,和谐更多地是强调构成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融洽与相互之间配合的合理以及总体运行的顺畅,就像胡锦涛主席在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讲话中所提出的六项标准,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和平则强调的是世界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冲突性矛盾的化解和极端对立状态的消除。所以,和谐主要是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美好状态的追求,而世界范围内的和谐实在是一个太难的问题。当然,如果我们把世界和平理解为世界和谐,那也是可以的。冈为,和谐实在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的概念。我记得在确定论坛主题的二个层次时,也曾经想到一系列围绕“和”的概念,例如家庭和睦,人际和顺,人间和美等。但一方面,我们考虑到论坛主题不能过于分散;另外,人际和顺其实就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之一,是社会和谐诸多标准中的一种,而人间和美又过于笼统,或者说,人间和美其实也就是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所以,我们最后在诸多由“和”构成的概念中选取了彼此联系、依次递进、有机统一的三“和”作为论坛的主题。
  第四,通过参与申办世界佛教论坛,我体会到陕西佛教的自觉意识正在迅速提升。这种自觉意识既体现在陕西佛教界的文化素质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对陕西自身佛教历史的自豪和理解,也体现在陕西政界相关主要领导与有关部门对陕西佛教历史地位的深刻把握以及保护和利用陕西佛教文化资源的强烈意识。在论证陕西承办世界佛教论坛的优势时,陕西佛教界和政界均对陕西佛教的辉煌历史给予准确评价。大家一致认为,从佛教文化资源以及佛教神圣感召力的角度来看,陕西承办世界文化论坛的优势无与伦比。大家认为,陕两西安不仅是整个北传佛教的最早源头,而且曾长期是整个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佛教弘传中心,既为塑造中国佛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佛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在世界佛教徒的心目中依然具有崇高的地位和神圣的感召力。例如:公元前2年,中亚古国大月支的使者在古长安口授佛经,成为中国佛教的最早源头,也是整个世界佛教南北两传中北传一系向整个东方世界扩展的第一步,为此,经中央同意,中国各界在1998年举行了各种隆重的。。中国佛教两千年”纪念活动;世界各国所有佛教派系唯一共同信仰的、历史上真有其人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供奉于陕西法门寺,这颗舍利不仅是至今为数极少的真身舍利之一,也是历史上所受崇拜最热烈和所受崇拜时间最长的佛舍利,这使陕西具有了感召世界各国所有佛教信徒的神圣魅力;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六大宗派起源或创立于西安,不但在这里涌现出大量光耀古今、名震世界的佛教思想与哲学巨著,而且形成至今依然受到普遍朝拜巡礼的众多祖庭,如三论宗祖庭草堂寺,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和兴教寺,律宗祖庭净业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和至相寺,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和青龙寺;陕西有许多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佛教寺庙和遗址,除上述祖庭寺庙外,其他如中国历史上最早大规模翻译佛经的场所敦煌寺、为纪念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而建立的罔极寺、全国现在仅存的三处唐代土木建筑之一的昭仁寺、唐玄奘翻译最大一部经典即600卷的《大般若经》并在此圆寂的玉华寺等;陕西还是中国历史上佛经翻译的重镇,历史上佛经翻译的四大译场都在西安,即草堂寺、大荐福寺、大慈恩寺和大兴善寺,五大佛经翻译家中的四位即玄奘、鸠摩罗什、不空、义净都长期在西安地区译经,中国历代4700余卷汉译佛典中,在陕西译出者占半数以上;陕西至今保存着极其稀有的隋唐时代建筑,特别著名的有终南山隋代的应身大士塔、仙游寺隋代法王塔、大慈恩寺唐代大雁塔、大荐福寺唐代小雁塔、华严寺唐代华严初祖塔、华严四祖塔、兴教寺唐代玄奘法师塔等,这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非常珍贵的杰作;陕西西安既是历史上南亚、中亚地区来华僧人传播佛教的中心,也是历史上东亚各国来华求法僧人最集中的地区,在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上居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陕西众多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国雕塑艺术中的地位也一直引人注目,彬县大佛寺的大佛造像、蓝田县水陆庵的大型佛教群雕、延安万佛洞及麟游县慈善寺等众多石窟中的佛教造像均为雕塑艺术中的上乘之作。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来陕参观法门寺、大慈恩寺等寺庙,体现了对陕西佛教历史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正是建立在对陕西佛教历史地位与当代特征的准确把握,我们认为,在陕西西安举办。r世界佛教论坛’’能够比较全面的顾及到世界范围内佛教各派系信徒的宗教心理,这在东亚佛教中具有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当然,西安最后并没有获得承办这次世界佛教论坛的权利,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理解并支持论坛地址的最后确定,但这并不影响陕西佛教自觉意识的进一步提高,而这种自觉意识的提高对未来陕西佛教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者:李利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