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唐式释迦佛像的再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清香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唐式释迦佛像的再现
  陈清香
  三月一日曙光乍现,空气中弥漫著薄薄的晨雾,我独自至松山机场搭飞机到高雄,参加位於澄清湖畔南天台紫云寺新旧任住持交接、圣严法师升座、文化大楼启用暨佛像开光的典礼,这一属於法鼓山的盛会,贺客盈门,热闹非凡。
  典礼在庄严悠扬的杨枝(洒净偈)中揭幕,由世界佛教华僧会会长净心长老、高雄县佛教会理事长心茂法师等共同主持。内政部长余政宪、高雄县长杨秋兴、二位女性立法委员林岱桦、郑贵莲以及信徒代表等政商名流莅临,冠盖云集。荣任紫云寺新住持的圣严长老自退位住持志心老尼师手中接下印信後,随即升座,并和二位长老一齐主持佛像开光,原本蒙上红布的金铜佛像,当揭开的一刹那,光耀满堂,四周响起如雷的掌声。
  瞻仰此尊高三点七四公尺、宽深二点二公尺、重三点六公吨的金铜佛像,不禁忆起三年前远赴南昌为紫云寺铸佛的种种三一OO一年十一月初,经徐政夫居士介绍,至江西与一家专门铸佛像的工厂洽商。当时已有些许凉意,我、果品法师、常持法师及徐居士四人,由中正机场搭机经香港再赴南昌。该工厂早已派人到机场迎接,厂长亲自引领我们到塑作场,只见一尊坐在地上的硕大泥佛,由於身躯头像均肥胖,衣纹呈现明清式样,令我思及二十一世纪的台湾寺庙佛像是否应具时代意义的特殊面貌?
  近百年来的台湾佛像,有的沿袭明清造型,有的偏重藏式风格,有的残存东洋味。为了法鼓山的这尊佛像能使人耳目一新,我特别找到一尊唐代作初转法轮印的释迦铜佛为样本,再将手改变,使之符合法鼓山宗风。晚上将蓝图越洋传真,蒙圣严法师首肯,第二天便指示厂方将泥佛减胖,并改装成偏袒右肩式袍服,缩小螺状发纹,并依我和果品法师等的主张,将面貌神情由严肃改为和蔼慈悲的法相,化佛光轮及莲办的数目也加以更改。
  四个人在南昌前後住了五天,每天的主要功课便是看泥佛,为泥佛一寸一寸定装定貌,期间还参观每个制作过程,包括翻模、焊接、修补以及完成品。展示厅有上百件铜铸佛像,或大或小,金光闪闪,均是中外各地所定制的。我仔 细浏览所有的铜佛,除了一件仿莫高窟的唐代菩萨像外,居然没有一件是唐代式样,我想或许这个时代还只是明清的延续,唐式已不是流行期吧!
  记得一九九二年陪同圣严法师考察华北石窟时,长老还一直赞叹唐代敦煌彩塑佛像。唐佛有恢宏博大的气度,又处於佛教兴盛的大时代,法鼓山的佛像虽不能全然模仿唐式,但若能蕴含唐代的韵味,就表示法鼓山的佛像,不同於台湾任何 道场。
  十一月六日返国後一个多月 工厂电话告知泥佛已翻成石膏模。我怕走样,须再检视一次。十二月初我再度调课请假搭机前往,这次多了一个伴,有陈总工程师同行。到了工厂,看见白色的石膏佛像耸立在原地,佛像的圆光和莲花座也已改过(十七花办改成十六),这一次在面容上和衣褶上又作了若干修整,我因课忙,只住了三天便先回台湾,留下果品法师和陈总工程师继续检视。
  佛像的制作过程是先泥塑,翻成石膏模,又翻成蜡模,最後才铜铸。每一个过程都有可能走样,因此都须检视修补。果品法师为了这尊铜佛,去南昌四次,十分专注用心,每一个角落都仔细斟酌端详,修改又修改,最後才算大功告成,所花心血无可比拟。厂方也十分配合,在质的方面,加少许镍於铜中,使之更形坚固。
  铜佛铸成了,数月前运来高雄紫云寺,如今择吉开光,供信众瞻仰膜拜,高雄的信众何等有福报,这样一尊唐代式样的铜佛,是台湾其他道场绝无或相似的。这尊铜铸释迦佛在宗教的象徵意义上有六大特点:
  一、顶上螺状发纹,肉髻高突,五官端正,相貌圆满,双目生睑,耳垂丰厚,胸有卍了,此是悟道的释迦配尊,既符合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又强调慈悲内敛的神髓。
  二、身著偏袒右肩服式,契合佛陀时代的僧伽服装。
  三、双足结跏趺坐,身躯稳定挺拔,表现禅定的境界。
  四、头顶上的光轮是智慧的象徵,内圈莲办纹是清净的内涵,外圈唐草纹缠绕著八尊小化佛二尊除去),唐草纹是唐代宫庭华丽的表现。
  五、手印:右手食指捏拇指成圈,余三指外张,既符合原始佛教的说法印,又表现时下流行的OK式,表示万事OK,加上左手的结定印,宜古宜今,极有创意。
  六、莲花座的十六花办,是佛陀时代的吉祥数,光轮内圈莲办数、化佛数,均为四的倍数,四代表四方,表佛法能流布四方之意。
  就图像美学而言,亦有如下要点:
  一、为表现方成等正觉的佛陀,因此没有宝冠高耸,没有璎珞严饰,身仅披袍服,十分朴实。相对於袍服的简素,设计了华丽而繁复的光轮纹饰,使之平衡对应。
  二、全尊唐草纹饰上下相呼应,大草纹盘旋在大光轮上,小草纹则转折於衣纹的边缘间,具大小连续性。
  三、整尊以圆弧线条饰成,为破除单调,佛衣以方格为纹。
  四、全为铜铸,外衣金光闪亮映人,中衣亮度稍暗,佛面及肌肤又次之,其亮度层次的对比,表现当代铜铸技术的巧妙。
  台湾道场供像,三十年前我曾引进唐代莫高窟的彩塑佛像和壁画,唐式佛的引进,当时只是开端,虽然已一改民俗风格,但是工匠只做百分之百的拟模,并没有创新的呈现。而今佛像艺术已是全球性文化的一环,每一处道场的外观布局、供像风格,都要表现其独特性,不临摹前代,又能契合与道场领导人所推动的教化活动。此尊释迦佛能继承唐代泱泱大佛国的气势,但不是抄袭唐佛,为今後新造佛像式样立下标竿。令
  摘自《慧炬》第466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