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模式得出的启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邓子美 王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模式得出的启示
  邓子美 王佳
  慈悲是佛教的根本理念之一。大乘佛教更是旨在普度众生,利乐有情。“慈善”一词之用于中国,即是从佛教中借鉴而来。根据日本学者吉久田一的研究,佛教慈善是世界三大慈善思想之一种典型,其特征为普世主义的慈悲观念。在历史上,佛教的慈悲理念及其慈善救济活动对民间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寺院已展开济贫,而寺院也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慈善组织模式之一。至汉唐时,由佛教寺院组织的慈善已经很发达,包括济贫、赈灾、医疗、宣传慈善等很多方面。在宋代以前,大部分的民间慈善事业是由寺院僧侣和佛教信徒从事和承担的。全汉昇先生也指出,中古时期中国的寺院“实兼宗教与慈善团体于一身,其所兴办之慈善公益事业,对当时、以后之社会民生,均有极大之贡献。”长期以来,佛教对中国慈善公益事业贡献突出。这种社会服务,是利他精神的弘扬,是佛教精神的体现。台湾学者江灿腾教授论述:“中国僧侣宗教典范的追寻,都是解行兼备(戒、定、慧三学兼备)和入世救度(大悲心)的……在入世的佛教实践中,增长道业……对社会大众苦恼有所关怀和帮助。”20世纪以来,海峡两岸的佛教慈善公益事业已开始并正处在现代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华裔美国学者杜维明教授也指出:“佛教在台湾地区传播的成功,尤其是关心政治和参与社会的佛教运动,必须被承认为其宗教景观最重要的特征。”这也应是人间佛教的本色体现。改革开放,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来,大陆的佛教团体也在不断努力,不少寺院都在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尤为迅速,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在大陆佛教慈善组织中起步较早,已发展了相当一段时期,不论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还是某些成功经验,都体现在其运行模式中。这些对于大陆佛教慈善组织都具有一定典范意义。
  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是独立的法人,具有经济和法律的自主性,基金运作不依赖于政府或其他部门团体,依靠自身管理。基金会会员是志愿参与,由热心公益慈善的社会各界人士构成,会员加入和离开基金会完全自由。基金会的活动具有集体性,超越了个人和家庭。而其募集慈善资金的动员力量更不可小觑,2008年初中国南方省份大面积遭遇罕见冻雨雪灾,厦门南普陀寺和慈善事业基金会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150万元,之后又陆续援救捐助。而在5·12汶川大地震灾区捐款中,南普陀寺在地震灾难发生的第二天下午,就筹集到款项120.72万元,次日即全数送往灾区。随后一周,又陆续筹集赈灾款104.5万元,于21日交给四川红十字会。可见,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作为佛教慈善组织的一个代表,既具有民间社团反应迅速及时的优势,又具有宗教组织特有的奉献与牺牲精神,完全能在促进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中起到特殊作用。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在中国民间社团中普遍的根本性的组织弱点。
  从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的运行模式和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佛教慈善组织有助于辅助政府和社会福利的不足,尤其在国家社会遭逢重大灾害发生时,其动员力强,及时有效。这反映出佛教慈善组织在社会公益方面是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的:
  首先,佛教布施伦理、报恩的思想、慈悲的精神、积功德的观念等蕴含着慈善事业的理念,它不仅在教义上提供了倡导慈善、普度众生的救世伦理和理论指导,而且具有有效的运作管理制度,使其开展募捐、融资、基金运营与公益等活动有效性相当强。与政府直接操作以及部分民间自发的相关活动相比,浪费及低效明显减少;贪腐行为虽难以完全杜绝,但发生的频率低得多。
  其次,其参与人员以佛教信众为主,即使有相当部分的非佛教信众参与,这部分人的慈善行为也都发自内心,完全出于自愿,而不像这次为汶川地震灾民捐款的后期那样,多少有点出于被迫,甚至强迫。这种慈善行为是不仅源于个人道德情操,更源于宗教情怀的服务。因而其内在原动力较之一般慈善公益组织在募集善款方面更为突出,具有很强的持久性。这使得佛教慈善组织可以保证资金的经济独立和慈善活动的有效开展。
  第三,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慈悲、普度众生、布施、利他的精神深入人心,已被公众广泛接受,而且比政府直接控制下的相关部门、团体的公信力高。此外,佛教寺院和佛教信众遍布全国,其公益慈善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强的动员力性,影响范围大。
  慈善事业是地方社会的重要领域,慈善事业的发达使地方社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整合,社会凝聚力大为增强,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民间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成为地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从慈善团体在发达国家中的地位看,未来更应成为社会福利,特别是慈善救助事业的中心。政府则担当依法规范管理,以政策扶助其发展的角色。现在我国大力提倡公民社会建设,而佛教组织乃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单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社会将对民间公益事业、民间社团乃至整个第三部门的发展创造出更为有利的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大陆佛教慈善团体会成为民间社会福利的主力之一,会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