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和宗教感
宗教学和宗教感
仏教,暨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属于“宗教”。佛学,暨以上各教的相应研究,属于“宗教学”。专事这两个行当的人数——前者叫“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依公布的数据,有30万以上,后者即“学者队伍”,没公布过,总在数百人内。除此之外,对这些宗教已经信仰和正在感兴趣的人数,又有多少呢?一亿人以上!
这么多信仰、研究和有兴趣于宗教的人们,无疑,都应当了解和遵守有关政策法规,但是,请容许我大胆添一句“足”——此外,咱们还应当问一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宗教感?有多少?
就国人的整体素质而言,窃以为,中国人的精神营养物里着实是缺“宗教感”这么一份。当然,这绝不是什么罪过,缺也就缺了拉倒,问题是这世上凡所作因,必造其果。尤其在这社会转型大时代,与“信仰”有关的因果链条,天天都在你身边响动:什么都不信(仅仅只信权和信钱)的人,有时实在令人恐怖(比如车轮底下挂着人逃跑的驾车肇事者)……什么宗教常识也没有的人,最容易被“打着宗教旗号”(借用惯用语)的什么些旗号给弄晕……什么也优越不起来,可一提和尚、尼姑、道士、神父,他就顿时自觉“优越”一截的人还是相当多……
最应当反求诸己的,我以为,可能要数中国知识分子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今天的知识分子,之于宗教的陌生和疏离,仍对整个民族的精神素质提升关碍甚大。这几年来,因为留意这个问题,我时常面对文学界“精神家园”和“终极关怀”之类的高论发笑:从来没被“宗教”感动过哪怕一刹那的、“吃狼奶长大的”同龄人们哪,咱们真的有资格谈论这些超越性的话题吗?
现在把问题缩小到“宗教学”——咱们的“宗教学”,究竟有多少“宗教感”的底子?“宗教感”没有或不够的宗教学,是不是有点像没有美感的艺术、没有历史感的历史学一样——有点不可思议、有点无趣?
那么,什么叫“宗教感”?我以为,这个词儿好就好在它灵活而又绝不含糊——宗教感也者,在宗教学者是基本的宗教体验,是“深情哀下民”、“不谀亦不谤”的学术良心,在善男信女是祈福消灾,而在真正的宗教修持者,则毫无疑问是纯正的宗教感情和经验。读者自会见仁见智。这里仅试举一例,今年第一期《佛教文化》是以“看江山无恙,雄城壮”开卷的。那里叙述到北京北海一带古建筑,与现代高楼大厦之间的对比。这里我愿欢喜地告诉读者,因为整治故宫护城河的需要,此刻那些有碍观瞻的现代建筑已经拆干净了,这一下,显露出来的不仅是几百年皇宫的“江山无恙雄城壮”,而且还醒目地高标出昔日皇帝的“精神家园”、“终极关怀”——沿护城河一溜排开,紧绕紫禁城的一系列皇家庙宇。我们以往老爱说人家皇帝拿宗教“麻醉”人民,这也许没错,不过,在这里,人家只“麻醉”自己:对看惯了太多腥风血雨的人间至尊来说,当年他们也曾“自将磨洗认前朝”,在前朝废墟里扒拉过,免不了要对着劫灰自问一声:“这黑灰,是谁家的灶?”所以,封建帝王也有他们的“宗教感”,八百年帝都,如此众多的佛寺道观和教堂就是明证。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