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弘扬传统文化祈愿世界和平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刘长乐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
  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并不安宁的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竞争和挑战。因此,当刚性的世界给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了纷繁的享受时,也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何化强为弱,使人心小世界社会大世界充满平衡与祥和,遂成为当前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当此之时,在这里召开佛教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盛会,我以为意义十分重大。今天,我将从佛教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历史关系、佛教对消解仇恨构建平和世界的积极贡献以及佛教在沟通不同区域民众时能发挥的特殊粘合作用等三个方面,浅谈我对佛教文化的认知,与大家共勉。
  佛教最重要的意义是和儒道融合
  共同撑起中华文化的灿烂文明如同任何一个文明的兴起,都曾依托于科技和宗教一样,恢弘的华夏文明,同样是建立在儒释道三教基础之上的。
  佛教虽发源印度,但自汉代传入中国开始,很快便能跻身于中华文化之林,是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的。抛开战争带来民间疾苦,百姓可以从佛教得到心灵寄托这些宗教诉求的原因不谈,仅从文化的角度看,佛教之“贵清虚”与道教之“尚无为”,佛教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之“五戒”与儒家仁、义、礼、智、信之“五常”,均有共通之处,这些文化的共生点都为佛教迅速在中国落地生根提供了土壤。及至唐朝,唐太宗推行以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教养身的三教并行政策,标志着佛教基本完成了外来文化被本土文化的吸纳和重构,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和根系之一。这种三教一家的新文化特性,被后人称之为中和性。而“中和”,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绵延数千年,不仅为国人提供了哲学体系,提供了道德规范,也提供了彼此相认的文化血缘。
  然而,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文化大革命”为止,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人们,由于战争和政治运动等原因,饱受外来文化尤其是科技进步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批判大于继承,“破”大于“立”,不仅打倒“孔家店”,砸掉寺庙,还将一批批承载着传统文化内涵的书籍作品和优秀人才也都逐步毁掉。这种连根拔起、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做法带来巨大的伤害。
  当每个人都开始饱受文明毁坏的伤害,当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当社会开始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当全球化从经济到文化毫不遗漏地把中国裹挟的时候……人们对核心价值的构建开始日渐急切,继而对传统文化也开始了重新认知。这几年,韩剧和韩流之所以能风靡中国,就是因为他们用儒学的精髓,重启了国人的文化记忆,满足了受众的心灵饥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呼唤,其实就是呼唤那些能够契合时代脚步的儒家核心价值的回归,也是呼唤佛教人心向善、济世情怀、淡泊名利、克己奉献精神的回归。
  由此,“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教养身”在经过了千年轮回后,又一次彰显出一定的借鉴价值。当此之时,把佛教中兴放在历史的、现实的和它与中华文化关系的角度去考量,就会发现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既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需要,也是因应时代变迁应该进取的力量。
  “中和”不仅能为中华民族提供和谐振兴的动力,也会
  为渐趋刚性的西方文明带来清新祥和的活力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特征,就是崇尚中和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中和,佛家和道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亦是中和。中和就是不具侵略性,就是中庸而不偏不倚,不激烈不极端,和合之美,这对处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有重大意义。
  这里我贡献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是我们《凤凰周刊》记者追踪了近半年的一个新闻事件。
  众所周知,河南信阳、驻马店、周口、商丘等地,是中国艾滋病的重灾区,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已尽全力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社会各界也纷纷施以援手捐款捐物,但是,面对人类社会的头号杀手艾滋病,他们救助的成效并不能超越当今世界医学发明的能力。因此,在那一个个艾滋病村庄里,村民们的生活除了自艾自怜,还充斥着隔些时日村头就耸起的新坟,以及每天对自己来日不多的估算。
  一些不甘就这么被时间和大自然沉淀的患者,开始采取极端行为。
  有的病人感觉全世界都对不起他们,见了陌生人就要钱;有的则因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还有的选择疯狂报复社会,有滥杀无辜的,也有在国道边结伴设局,敲诈过往运输商贩的……
  2005年,一个叫妙觉的比丘尼走进了这个群落;2006年1月18日,庐山东林寺派出了僧俗18人,带着3辆车10余万元的货物,在妙觉的帮助下,走访了更多的村落,给1200多患者送去了米油奶等生活用品、每人100多元人民币以及念佛机佛珠佛书等。面对东林寺的师父,没有一处艾滋村的村民不友善不欢迎。许多村民都哭了,很多一向不愿意被人拍照的村民争着要和师父合影,认真讨教佛法和念佛机的使用,连师父们路上吃便饭的一些小店,都不肯收他们的饭钱……村民们纷纷告诉那些师父:“政府的救助越来越多,我们其实也不缺吃喝,就是害怕,心里空空荡荡的,没有依靠”,“别人越到过年越欢喜,我们越到过年越心烦”,“不知道该怎么办”。师父们就从佛教的角度,当场对他们开释生死,讲心态平和不偏激不极端的重要。有的村民一再邀请他们再来,还有的热情地表示愿意捐出土地建念佛堂,上蔡甚至还有4个妇女当场跪在雪地里要求皈依……
  这个故事至少揭示了三种真实:第一,佛教在中国行走的2000多年里,积淀了丰厚的人心土壤,其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所拥有的独特而深刻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非其他任何宗教可以企及;第二,印证了佛教所倡导的哲学对消除仇恨、平衡情绪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能为疾患者带来心灵抚慰,为社会贡献和谐,这很重要;第三,体现了寻常百姓精神生活的饥渴。不仅仅是病患者,每个人其实都需要一个能够摒除谎言、维护善良和心灵纯净的庇护所,赋予他们生活以积极的意义而不是相反,佛教恰好可以担当这个心灵环保的净化器,因为它倡导惜福和感恩,无惧无忧和无怨,能够帮助这些心灵减负,达到和乐的境界。
  以上是从文化的内循环看佛教在传统文化中的独立价值;从文化的外循环看,中华文化的中和精神同样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有着独特的积极意义。
  这是一个分工越来越精细、一切按照强势的西方文明架构搭建的现代社会,以秩序和目标为中心,以竞争和效率为准则,人们的生活被强力推上了一个紧张的轨道,为了生存和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充满了名利的争夺和存亡的挑战。看看至今没有宁日的中东,看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争夺战,再跨国公司的全球出击,看看我们每天工作的状态,无一不是靠力量来解决问题。世界本是一个息息相关的共同体,倘没有一点中庸之道和平和包容的精神,就其结果来说,势必导致和谐丧失,使亲历中的每个国家、族群和个人,都成为某种程度的受害者。因此,中和的东方文明对于日渐刚性的世界文明来说,是一支重要的能量补充,能够缓解因工业文明、科学理性造成的冲突与紧张,医治人们的偏见与“无明”,为世界贡献和平的因子。东方文明的中兴和走出去到全世界施加影响,已具有了紧迫性和必要性。
  传统文化是连接世界华人的纽带,佛教在其中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凤凰卫视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沟通世界华人,力图在世界上发出华人的最强音。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国度不同政体下的华人,其价值观是非常多元的,唯一能够找到的共同之处,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残存记忆。只有那些文化的基因,能够拿过来做彼此认知的中介。因此,我们深知,打造新的核心价值观必定要先以传统文化做骨血,再以西方先进文化做筋脉。如果缺了传统文化的烙印,世界华人将失去沟通的基点。
  在传统文化中,佛教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也发挥着重大作用。例如,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就两岸关系来说,佛教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沟通作用。1997年福建湄州妈祖庙组织了“妈祖金身巡游台湾”活动,共100多天,巡游了19个县市,受到成千上万“妈祖”信徒的虔诚朝拜,轰动一时。2000年7月,台湾省台中县的“大甲妈祖”回湄洲妈祖庙的谒祖进香团规模极其庞大,随行的信众多达4000人之多。同年,达到300人以上的台胞赴湄洲的“进香团”就接近30个。这些寻根之旅,代表中国文化的血缘关系是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否定的。2001年5月,湄洲妈祖金身首次直航巡游金门,实现了湄洲与金门的客运直航;7月,泉州天后宫妈祖直航澎湖进行民间民俗文化交流,亦拉开了泉州与澎湖海上直航的序幕。“妈祖文化”目前已经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2002年2月,凤凰卫视全程参与了大陆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的盛事,在台的37天里,台湾各界人士从高官到百姓迎送瞻仰者超逾百万人次,香火鼎盛之势空前绝后。不仅仅是张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更充分展现出海峡两岸人民的“精神共享”和“文化同源”。佛指在台期间,曾有台独势力巧施微词,妄图染指这一民间圣事,结果立即招来舆论的强烈批评与反击,使得滋事者不得不嘎然而止,旋即隐匿消遁。而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更多次组织对大陆白血病患者捐赠骨髓的活动,同样赢得了大陆民众对台湾同胞的感激和尊敬,拉近了两岸人民的距离。通过血与血的融合,注解了两岸同族同宗血脉相连的血缘关系。以上这一切,都表明了佛教对两岸文化交流及促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着特殊的、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我们探讨振兴中华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呼吁全社会,在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传统文化的重建与张扬,以期为道德规范提供依据,为两岸统一提供认知基础,为世界华人提供不朽的精神家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