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也是人之十二:中国佛教二千年
中国佛教两千年
自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传入中国,今年刚好是第二个千年计结束。这实在是一个应该引起佛教界、学术界重视的年代。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想以此为题来做一篇文章,可是却迟迟不敢动笔,我心怯呀。
两千年来,佛教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现今学术界认可的是“登山”模式。他们认为:佛教初传入中国时,就如同慢慢上山,在隋唐时代,佛教终于登上了最高峰,隋唐之后呢?佛教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虽然明末出现了四大高僧,清末民初也一度出现佛教繁荣的迹象,但从整个大趋势来看,并不妨碍它走向没落。佛教界内部也流行着末法这么一种说法,它与学术界相互表里,构成了一道十分奇特的风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目共睹,尽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所走的路线曾经出现过不少的曲折和反复,但毕竟总是在不断进步。
难道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与我们社会发展的历史背道而驰?人家往上走,我们却往下走?
这道理实在不通。
从两汉之际至南北朝,有八百年左右。在这期间,佛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诸多大德精勤励力地在中国这块沃土上播撒佛教的种子——把印度本土的大、小乘各派教典一古脑儿地往中国传译。到了隋唐时代,大德们播下的佛教种子终于发出了许多鲜嫩可爱的幼芽——天台宗、唯识宗、三论宗、净土宗、华严宗、禅宗、密宗……沃土上长绿苗,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自然十分绝妙,令人欢喜。可是幼苗毕竟只是幼苗,虽漂亮但不实用。幼苗只有经过风吹雨打,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才可起用。我们要收获的是果实而不是小苗呀!宋、元、明、清直至今,小苗苗在接受风雨洗礼的同时,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营养,渐渐发育,一直在生长、生长……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有人说是“僧建多”,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摆脱不了这么一个事实:中华大地处处有佛教。可有谁想过:我们赞叹这座寺庙的宏伟,然而这寺庙却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我们颂扬其佛像雕塑技艺的精湛,可它都是雕塑于明清时代……明清时代的佛教我们受惠最多。
佛教在隋唐时代长出了我们中国自己的小苗。新事物自然引人注目,“小的就是可爱”,但我们却说隋唐时代的佛教最高明,这合适吗?
有的小苗经不起风雨的摧残,长不大的小苗起不到佛教应起的作用,夭折的孩子不会给社会做出贡献。天台、唯识、净土、禅一直到今,这才是栋梁!这几宗托起了佛教的天空。
宋、元、明、清的佛教绝不漂亮,从理论上没有玩出更新奇的花样,但从深入人心的程度上来说比隋唐翻了好多倍。此时的佛教就象一个孩子,在往高里长但整日里滚成一个泥猴。四大高僧乃至于虚云、太虚、弘一、印光、圆瑛、谛闲等人的思想绝不逊于隋唐,只是角度不同。况且佛教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热闹,而是在于永远有人追随它。
佛教也在往上走,是不齐整的台阶式。有了这认识,我们才能鼓起信心。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