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加强闽台宗教文化交流推动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黄茂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加强闽台宗教文化交流推动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闽台宗教文化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中的作用

  福建省民族宗教厅课题调研组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近在咫尺,具有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优势,是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和阵地。闽台宗教有着血脉相溶、法脉相承、人脉相通、根脉相连、情脉相牵的悠久传统,近几年来,闽台两地的宗教文化交流联系密切、次数频繁、往来互动、规模宏大,在此前两岸“三通”未通的环境下,其积极的社会效应和政治效应备受瞩目,影响深远,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发挥着独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福建省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闺台宗教独特的资源优势

  两岸一水之隔的天然地缘优势,使福建的民众成为台湾最早的移民,在迁居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把福建的生产技术、生活习惯等带到台湾,也把家乡的宗教信仰、神祗传入宝岛。纵观台湾的宗教信仰和神祗崇拜,大多来自或源于福建。闽台宗教不仅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法乳一体,而且信众的宗教观念、宗教仪轨、信仰方式、信仰体系如出一辙,在各自信众的身心深处影响深刻,成为维系两岸同胞亲情的一条重要精神纽带。

  (一)闽台佛教同根同源

  台湾佛教的宗派多数传自福建,据(台湾通史)记载“佛教之来已数百年,其宗派多传自福建”。明末以来,台湾佛教本流由福州鼓山涌泉寺、恰山西禅寺和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传去。台湾不仅许多寺院是福建寺院的分支,且在寺院名称、建筑布局、寺院规制等与福建寺院相同或相近,如台北万华区龙山寺、鹿港龙山寺就是由福建晋江龙山寺分衍而去。台湾众多僧人视福建禅宗丛林为圣地,纷纷渡海来闽名刹求法禅教。福州鼓山涌泉寺是台湾佛教两大源流之一的戒法传承寺庙,法系广布,与台湾众多分支寺院法脉相承、法乳一体,成为台湾僧人最为向往的寺院之一,来访、求戒、参学者络绎不绝。

  (二)闽台道教一脉相承

  台湾道教所奉的神祗大多数来自于福建。据记载,台湾道教最早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由福建漳州闾山三奶派道士传到台南。台湾道教与福建道教同祖同宗,一脉相承,属正一派,完全传承了福建道教的传统。20世纪以来,随着台湾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台湾地区的道教信众大量增加,教团组织不断扩展,宫观庙宇也随之急剧增加,其发展的进程和轨迹与福建道教无不相关,紧密相连。闽南的道教科仪还一直是台湾道教正统的源头,深受影响,并传习至今。

  (三)闽台天主教渊源深厚

  台湾天主教与福建沿海的天主教一样,都是明朝末期由西班牙传入,同属于西班牙多明我会。据记载,1619年马尼拉天主教多明我会派遣会士马迪尼前来福州传教,因在海上遇到暴风,漂到台湾后发现了这个新大陆,并于1626年率多明我会会士6人入台开始传教。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台湾的天主教教务隶属我省天主教厦门教区管辖,台湾的许多修生都送到厦门培养,直至1913年台湾才成立独立的宗座监牧区。此后,台湾天主教的发展也与福建天主教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四)闽台基督教关系密切

  1945年”台湾光复”前,只有基督教长老会、真耶稣会和圣教会,而这几个教会中前两个与福建关系密切。长老会于1874年由福建传去,在台湾影响相当大。当时,台湾基督教的宣教牧师都是由福建或经由福建派去的,如宣为霖、马雅各、陈子路、李西霖、、王阿炎等,经常往返于闽台两地间学习和工作。长老会在台湾的传教过程中,厦门还起到了为台湾提供学习参观样本、中转由国外入台传教士、不断向台派遣宣道人员、编写以厦门方言为参照读物等特有的作用。目前,台湾近50万基督教徒中,有1/3原籍是福建,或出生于福建,或在福建生活工作过。

  (五)闽台民间信仰同属一系

  台湾民间崇拜的众多神祗,绝大部分都是发源于福建。据台湾历次的调查统计,前20名主祀神祗中有16种神祗源自福建,如妈祖、关帝、保生大帝、临水夫人、开漳圣王、广泽尊王、三山国王、法主公、青山王、萧太傅等广受膜拜,共有各种主祀庙宇2000多座。其中妈祖宫庙509座,分别从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和泉州天后宫分灵过去;保生大帝宫庙260多座,由漳州龙海白礁慈济宫和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传入;关帝宫庙800多座,以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漳州东山铜陵关帝庙为吞缘祖庙。

  二、闺台宗教文化交淀的主要形式

  海峡之水能切断两岸地理的阻隔,却割不断闽台民众的乡情和法缘。自20世纪80代两岸恢复交往以来,闽台宗教文化交流逐年增多,日趋活跃,交流形式日渐多样,交流渠道不断拓展,成为两岸交流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寻根谒祖朝圣之旅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崇拜祖先的思想和习俗。在福建去台移民心中,故土的祖神、祖庙地位居高,回闽谒祖进香、分奉祖神、朝觐祖庭是他们宗教信仰、神祗崇拜、祭祀祖先不可缺少的重要礼仪活动。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观光旅游以来,随着”探亲热”、”大陆热”、“寻根热”的不断升温,台湾各寺庙、宗教团体纷纷组团前来福建进吞朝圣、寻根谒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台湾宗教信徒来闽进香2000多个团次,200多万人次。其中,以妈祖、关帝、保生大帝和临水夫人等为最盛。例如,自1987年台湾大甲镇澜宫率先组团经航行日本到湄洲祖庙进香后,台湾岛内随即兴起“妈祖寻根热”。妈祖祖庙所在地——莆田湄洲岛1988年至今已接待前来旅游和朝拜的台胞上百万人次,前来朝拜的台胞由最初的每年几千人次,发展到目前每年IOZ人次以上,成为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二)宗教名胜古迹巡礼

  福建是汉传佛教的一片沃土,佛教胜地、圣迹遍布全省,是世界各国佛教徒心驰神往的圣地之一,更是台湾佛教信众梦寐以求的参访之地,前来进行佛教圣迹巡礼的信众接踵而至、络绎不绝。1996年和2002年10月,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曾两度率299人和500多人的“大陆佛教圣迹巡礼团”来闽巡礼佛教圣迹,参访他们向往已久的福州鼓山涌泉寺、怡山西禅寺、闽侯雪峰崇圣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等千年古刹。一路走来,他们不仅体验了福建丰富而古老的佛教圣迹,还亲身感受了福建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大型宗教活动互访

  近几年来,闽台宗教文化交流开始从过去单向、单个、分散、探亲、旅游及小团组的形式进香朝拜,转向开展大型的宗教活动。1995年1月,福建省基督教牧师访问团赴台访问,不仅首开大陆基督教团体赴台访问的先河,还探索出“隔年一访”的互动模式。2003年7月,厦门南普陀寺举行了一场两岸四地佛教界“降伏非典、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大法会”,突破了台湾当局借“非典”阻滞两岸交流的防线,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佛教四众弟子5000多人齐聚厦门,共同为国泰民安、祖国统一、世界和平祈福。2006年5月,福州鼓山涌泉寺举办“海峡两岸和平祈福法会”,是半个世纪来规模最大、代表性最为广泛的一次两岸佛教交流盛会,来自台湾佛教界25个县、市的500多名高僧大德、诸山长老回山礼祖,举行圆桌座谈,并共同签署了{促进两岸佛教文化交流福州倡议书)。2007年9月,福建省佛教协会举办的“慈航菩萨圣像回归祖庭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祈福大法会”,是首个以“回归”为主题的两岸大型宗教活动,台湾佛教界组成260多人的慈航菩萨圣像护送团,护送慈航菩萨圣像回闽,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宗教文化学术交流

  随着闽台交往的持续开展,以宗教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学术交流逐渐崭露头角,并日趋活跃,是闽台宗教文化交流中的新形式、新变化,为今后两岸宗教文化交流的发展探索了新的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福建省各地先后成立了宗教研究会、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闽南文化研究会和妈祖研究会、吴真人研究会、陈元光研究会、开漳圣王文化学术研究会、民间信仰研究会等群众性社会学术团体,开展有关宗教文化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举办各种专门性学术研讨会,为海峡两岸民间广泛交往和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架起一座新的桥梁。

  三、闽台宗教文化交流的主要成效

  闽台宗教文化交流始终凸显“根”、“祖”、“脉”的主题,不仅加深了台湾信众对大陆的了解和认识,也增进了他们对祖国观念的认同,有力推动和促进了我省对台交往和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在增进了解、加深理解、促进和解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强化祖国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因为两岸长时间隔绝,台湾民众不但对祖国大陆缺乏了解,有的甚至还带有隔阂和偏见。通过闽台宗教文化交流,台湾宗教界人士把亲身感受到的祖国文化和大陆面貌,客观地告诉给广大台湾信众,使他们大大改变了原来对大陆的片面认识,增加了他们对大陆的了解,增进了对祖国的认同感,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与凝聚力,产生了十分积极的效果。如,台北基督教之家的寇绍捷牧师访问福建后,为祖国的繁荣稳定感到高兴,为教会的发展感到惊讶,坦言过去所听到的与此行所看到的差别甚大。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在访问福建后表示,以前对大陆的了解和认识是不真实的。他还严正驳斥了有些西方国家攻击中国大陆没有宗教信仰自由,是无端的指责和固有的偏见。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良长老访问福建后,感慨地说:“台湾与福建形同一家,台湾佛教的根在大陆。”

  (二)突破当局阻扰,率先宗教”直航”

  台湾宗教在岛内具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经常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弱化了“台独”势力的社会造势。闽台宗教文化交流在两岸交往渠道不畅的情况下,频频突破台湾当局的种种限制,频繁往来,为推动两岸“三通”做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工作。尤其是台湾妈祖宫庙在两岸交流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勇气和高度的自主性,在很多问题上始终走在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前头,在影响两岸宗教文化交流走向上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台湾的妈祖信众对湄洲祖庙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把返回湄洲祖庙接续香火看得非常神圣,无论是自然界的惊涛骇浪,还是人为的政治隔阻,都无法抵挡台湾妈祖信众对湄洲祖庙的认同和向往。1987年9月,莆田”妈祖千年祭”活动吸引近10万台湾妈祖信众前来参加,空前的朝拜热潮,迫使台湾当局于当年11月部分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旅游。 “千岛湖事件”后,台湾当局禁止台胞赴大陆旅游,而到莆田湄洲祭拜妈祖却无法限制,形成了“官不通民通,民通以妈祖为先”的局面。1999-2000年间,以大甲镇澜宫为首的妈祖信徒,突破台湾当局两岸不许通航的禁忌,不惜与台湾当局高层发生;中突,力倡”宗教直航”。20多年来,闽台宗教文化交流在两岸交往中创下了多个“第一”的记录。

  (三)增强民族文化传承,促进两岸交流合作

  ”两岸同烧一炷香,闽台共祈一心愿”。闽台之间络绎不绝的宗教文化交流,既筑牢了联系两地民众的感情纽带,又大大带动和促进了两岸文化、旅游、经贸、慈善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例如,通过闽台宗教文化交流,既彰显了中华文化对台湾的传承关系,又增强台湾知识界和广大民众对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认同,打破了“台独”分子的“文化台独”、 “去中国化”等图谋。此外,通过闽台宗教文化交流,也带动了两岸旅游的升温和经贸的发展,成为我省旅游业新的增长,使我省成为台资企业在大陆落地较为集中的省份之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如学者们所说,闽台宗教文化作为融宗教感情、宗教信仰、宗教意识、宗教礼仪、宗教组织为一体的特殊的、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以其内在的凝聚力和外在的感染力,为海峡两岸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思想风尚、不同政治理念、不同文化水准和不同年龄的人群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根基、社会心理和文化铺垫,对推动两岸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新形势下加强闽台宗教文化交流的对策建议

  (一)解放思想禁锢,拓宽交流渠道

  自2008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揭晓以来,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和两岸周末客运包机直航成功启动,两岸交往正持续、深入地开展,呈现出广阔的空间和宏大的远景。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我省对台工作的优势和地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就宗教领域而言,我们认为扩大和深化两岸宗教文化交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1,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开展闽台宗教文化交流最关键是要破解思想僵化、观念保守的难关,破除过去对宗教和宗教工作复杂性、敏感性而“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的思维定势。要先行先试,就要敢于开明思想、开放思路,凡是有助于增进两岸宗教界情谊的事,有助于融洽两岸同胞感情的事,有助于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事,都要大胆探索、勇于推进、率先实施。要以宗教为纽带,以民间为主体,以互动为基础,寻找双方合适的契合点,搭建交流平台,拓宽交流渠道,提升交流成效,开辟新形势下闽台宗教文化交流新的“黄金纽带”。

  2.抢抓机遇,敢作善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凡是有利于台湾人民利益、有利于祖国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措施,大陆都会全力推动。”当前,闽台宗教界要因应时势变化,顺势而为,要有“服务大局、促进和谐”的观念和意识,敏锐洞察两岸局势的发展变化,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展示作为,在两岸交流交往中走前头;要有“攻坚克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动力,在闽台宗教文化交流的途径、规模和实效上探索实践、开拓创新,为两岸真正实现“大三通”消除障碍、开创先例、积累经验。

  3,拓宽渠道,凸显实效。要以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和省委提出建设“两个先行区”为契机,力争在拓宽闽台宗教文化交流的渠道上不断有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要培养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在爱国爱教,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配合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前提下,积极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对台宗教文化交流,推动两岸信众在相互了解、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消除误解、增进和解。要按照中央的对台工作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工作部署,努力强化两岸民众在信仰和文化上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拓宽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宗教文化交流。

  (二)理顺政策措施,破解交流瓶颈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闽台宗教文化交流客观上“台湾方面来得多、福建去得少;交流互访的团组、人员数量不对等。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我省接待台湾来访的宗教团组达44个、3000多人次;而我省宗教团体正式组团赴台访问的团组只有12个、600多人次。另据了解,台湾宗教界人土多是以旅游的形式来大陆参访,手续办理十分便捷;而目前我省宗教界人士赴台访问手续则较为繁琐,程序较为复杂、办理时间较长。

  1.支持出去,促进对等交流。闽台宗教文化交流不对等的现状,不利于交流成效的有效提升和交往作用的更大发挥,影响了我省宗教界对台交往的积极性。诚如福建省佛教协会某负责人所说:“现在我们的很多信众都知道台湾有星云法师、圣严法师、证严法师、净良法师、海涛法师等,却很少有台湾信众知道我们福建有哪些法师。”因此,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我省宗教界爱国人士多走出去,与台湾宗教界多作交流,把祖国大陆的真实面貌和我省宗教界的真实情况告诉给台湾信众,结识更多的台湾宗教界朋友,进而做台湾民众的工作。要推动和促进在闽台宗教文化交流中,融洽信众的信仰感情,增强民族的文化情愫,增进同胞的兄弟情谊。

  2.理顺关系,改进审批手续。我们要树立大局意识千口服务理念,切实为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服务,推动和促进两岸关系大局的积极发展。要理顺部门关系,加强宗教、台办、外事、公安出入境等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和行动;要尽量简化审批手续,取消不必要的环节,避免重复审批,努力做到既方便相对人、又节约行政成本,既提高行政效率、又促进两岸交流;要加快审批办理时限,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坚持“便民、服务、高效”的原则,能办理的从速办理,能不拖延的决不拖延,为我省宗教界人士赴台访问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

  3.立足海西,向上争取支持。 “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战略得到中央的支持,写入党的最高文件,目前在经贸、农业、交通、文化、旅游等领域都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和支持。我们认为,在对台有着丰富资源优势和特殊渊源关系的福建宗教领域,也应该争取得到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特殊政策支持,彰显福建对台宗教文化交流的作用和效应。要积极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支持在我省搭建”闽台宗教文化交流”的平台,赋予我省有关部门制定宗教界人士应邀赴台访问的特殊政策和直接审批的权限。要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期限,努力开辟一条宗教界人士往来闽台两地的快速通道,让他们可以“轻松申请、快速审批、便捷往来”,为我省宗教界人士在台湾宗教界“树立形象、凝聚信众、扩大影响”,创造舞台和提供空间,从而为两岸交流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

  (三)注重教育引导,提升交往水平

  近年来,闽台宗教文化交流在以往的基础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念差异明显、团组层次不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闽台宗教文化交流的成效。

  1,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鉴于宗教的特殊复杂性,各级统战、宗教、台办、外事、公安出入境管理等部门要切实采取符合我省宗教界特点的有效措施,加强对赴台宗教界人士的培训和教育,从而提升对台宗教文化交流的成效。要加强对宗教界人士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观念,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素质;要加强对宗教界人士的法律素质教育,有计划、多形式、分层次地举办宗教界人士培训班、学习班,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党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外事纪律,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加强对宗教界人士的道德品行教育,不断增强个人修养、陶冶个人情操,在对台宗教文化交流中讲文明、树形象、扩影响。

  2.注重原则,坚持以我为主。在闽台宗教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互相尊重、互不隶属、互不干涉”和“以我为主、对我有利、为我所用”的原则,旗帜鲜明地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坚决反对”台独”,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要坚持“依法依规、有序进行”的原则,涉及大型宗教活动的,要按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履行报批程序,妥善处理好对台宗教文化交流领域里的公共利益问题。与此同时,要坚持以“民间”为主体,真正赋予闽台宗教文化交流民间的性质,体现民间的交流,用宗教界人士的感受和言行来促进两岸民众的认识和了解,进而相互影响,寓教育于言行之中,寓感化于和解之中,寓统一于情感之中。

  3,兴利抑弊,促进和平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搁置争议、建立互信、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对台方针,积极引导我省宗教界人士在对台交往中,以宗教的感情、用宗教的语言向台湾宗教界宣传和介绍大陆的方针政策,让他们理解和接受我们的主张和见解,并通过他们再去凝聚台湾的民众和影响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促进两岸早日实现全面双向交流。同时,要本羞“求同可以存异、兴利也要抑弊”的原则,在两岸宗教文化交流呈现良好趋势的同时,把握好主动权和主导权,分清利弊,辨明是非,发挥宗教文化交流的正面功能和主流因素,过滤不利的负面因素和影响。

  实现海峡两岸最终和平统一是我们党的崇高目标,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热切期盼。随着海峡两岸交往的纵深发展,新形势下的闽台宗教文化交流将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用两岸”人同宗、神同源”的独特优势,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扎实推进闽台宗教文化多层次、宽领域、大范围的交流,拓展”海西”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空间和作为,推动我省“两个先行区”加快建设,为争取台湾民心、凝聚两岸力量,作出我省宗教界更大的贡献。

  课题指导:黄茂华

  课题组长:郭经钊

  课题成员:梁龙腾(执笔) 郭筱彦 张淼海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