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同体共生
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同体共生
台湾佛光山 释妙哲
同体共生是所有有情众生的核心现象,佛教的未来也需要同体与共生。
佛教讲因缘,认为天下本是一家,所有众生是因缘和合、一体不二。虚空中的日月星辰不分明暗,相互辉映;雨林的树冠层与灌木和底生植物不论高低,彼此连绵,但砍下树冠,灌木和草本植物就逐渐消失;宇宙间的奇珍异兽不管异同,相辅相成。因此,这个宇宙本来就是“同体共生”的圆满世界!
一、从“同体”而学习尊重与包容。
“同体”含有平等、包容的意思。地球虽然有各种国家、民族、地域性的不同,但却是共同仰赖地球而生存的;众生虽然有男女、老少、强弱、智愚的分别,但是却同为众缘和合的生命体。外相虽然千差万别,但是清静的佛性是平等一如的。
佛陀曾说明所有众生因为都具有佛性,所以众生平等。佛陀初成道时,在菩提树下,发出金刚一般颠扑不破的宣言:“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揭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同体平等精神。
《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常怀“同体平等”的慈悲心,礼敬一切众生并且说道:“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这是因为常不轻菩萨认识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同体”包含了平等和包容。有了平等和包容,好的因缘就会聚集。一切众生皆有不同,懂得包容和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尊重生命的表现。能够明白同体共生的道理,就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而这也有助于建设一个和谐和睦的环境。
二、从“共生”而学习互利互生。
“共生”含有慈悲、融和的意思。法界一切众生是彼此互相依附。佛经有一则譬喻:瞎子、跛子、哑巴,借着互相提携帮助,终于安全地逃离火宅。一出精彩的戏剧,只有主角精湛的演出是不够,还需要配角无漏的配合,才能衬托这出戏的谐和。我们生存的社会,也需要各行各业的分工合作,贡献每一个人的力量,才能建立祥和共有的社会。也就是所谓的“慈悲,才能容纳对方;融和,彼此才能共生共存。”
“共生”之所以说为慈悲观,是因为佛教一向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是无偏私的关爱,慈悲是无对待的包容。慈悲不是工作中的上下阶级对待,也不是日常生活里的有无计较,更不是社会上的贫富差别。慈悲是众生与众生之间的融和与尊重。因此,慈悲,就是尊重生命;慈悲,就是共存共荣。
慈悲,是佛教的根本思想,譬如《大智度论》:“慈悲,佛道之根本。” 《大丈夫论》:“一切善法皆以慈悲心为本。”
想要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必须除掉阻隔在人与人之间那道无形的墙,敞开心扉。菩萨不仅悲智双运,还觉悟出了同体共生的真理。他们视众生为自己的孩子,毫无分别之心。为普度众生,观音菩萨示现不的同身份,那是因为她视一切众生如己。
三、从“同体共生”建立美好的世界。
纵观历史,所有的战争皆是由“你”“我”而起。唯有不去分别,不自私设定目标,抛弃我见偏执,彼此守望相助,才可进而尊重每一位众生的生存权利。和谐与融和也是从中相互包容与接受。“同体”则是无私无偏的心,方可成就一个完整和谐的世界。如同有容乃大,慈悲无畏。
每一个众生好比我们人的五根手指皆有长短,但正是那长短让我们能够运动自如。一根手指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五根手指却能握出一个拳头。在认同彼此间有差异的同时,若也能包容,并不分彼此,那必定能够创造一个互助互敬的和谐环境。
唐朝时代,佛教八宗兴盛发展。当今,无论是小大乘或显密宗,各宗派皆不分彼此,以弘扬佛法为唯一目的,携手为佛教的发展努力。只要有开阔的胸襟,同时无分别之心,我必能在众生中求佛法,并像常不轻菩萨一样,看每一个众生的佛性。
一个团体之所以能够成功达到目标,全仰赖于团员的智慧和集体创作。所以,以“同体”推动众生的平等思想,以“共生”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让地球成为和平安乐的人间净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