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管理学》述评
《宗教管理学》述评
雷春芳
管理作为一种协调人类社会各类行为和关系的手段,自古至今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却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当前,管理学作为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和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工商企业、医院、学校、军队、政府以及科研单位等各个部门和领域,并且形成了许多独立的分支学科,如工商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玉辉主编的《宗教管理学》(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一书,该书以现代管理学的视角、方法和学科规范阐释宗教事务管理行为,开始了探索宗教事务管理“学科化”和“科学化”的积极探索。
一、《宗教管理学》的开创意义和学术价值
《宗教管理学》一书是作者开展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作者从管理学的学科方法、理论和概念分析宗教事务管理,将宗教事务置于社会公共事务范畴,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行为纳入现代社会的公共管理范畴,将宗教具体化社会实体意义上的宗教组织和宗教事务,侧重分析宗教涉及社会公共领域、可能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层面,从宏观的角度对宗教管理行为作了现代管理科学意义上的界定和分析,并从微观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各宗教组织自我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该书的简介中说,该书是一部运用管理学和宗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系统地阐述各种宗教管理问题的开创性著作。全书由宏观宗教管理和微观宗教管理两大部分组成,宏观宗教管理讨论以政府宗教事务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宗教管理问题,内容涉及宏观宗教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组织机构、管理者,社会宗教政策,宗教组织的社会治理,宗教组织的社会行为规范,宗教组织的慈善公益活动管理等;微观宗教管理阐述宗教组织自身的各种管理问题,内容包括微观宗教管理的基本概念,宗教组织,宗教组织的决策、计划,领导、控制、协调,教职人员与信众的组织管理,宗教组织人员的激励,教产管理,宗教组织的财务管理,宗教活动的管理,宗教组织的事业管理,宗教教育管理,宗教宣传及出版与法物流通管理等。
总体而论,该书的意义不仅在于从现代管理学的学科规范对宗教事务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更在于通过这种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宗教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大胆构想。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论21世纪管理的挑战》中,抛弃了传统上认为“管理就是企业的管理”的旧范式,对管理学科范围作了十分广泛的界定,他认为管理是普遍存在于所有各类组织中的一种特定的器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构建“宗教管理学”的构想既是对现代管理学学科领域的拓展,也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参考的学科规范。
二、《宗教管理学》的框架结婚与基本概念
该书在绪篇中,从管理学的学科规范对“宗教管理”及“宗教管理学”的概念界定、学科分类、理论方法、研究现状、学科意义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做了系统阐述。
该书提出:“所谓宗教管理,就是为了保障社会宗教生活的正常进行,促进社会宗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宗教生活的目标,而对宗教组织与宗教活动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一系列活动。”作者强调,其所谓的宗教管理实际上是从最广泛的角度来理解的整个社会宗教生活的组织问题,是为社会宗教生活创造和维持其所需要的秩序的问题,与一些人理解的管制、控制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并认为这是管理的本来含义。按作者的理解,宗教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宗教事务的管理,即政府和各相关机构对各种社会宗教事务所进行的宏观规范和控制;二是各宗教组织内部具体事务的管理,也就是各独立的宗教组织对自身所进行的各种宗教活动的管理。作者认为该书对宗教管理的定义是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来下的,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整个社会宗教生活的正常进行和宗教事业的健康发展,管理的对象是宗教组织与宗教活动,而具体的管理工作则是围绕宗教组织与宗教活动所开展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各项活动。
在对“宗教管理”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宗教管理学”的概念:“宗教管理学是研究和探讨人类宗教活动的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根据这个定义,宗教管理学是一门管理性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它所涉及的管理是人类的宗教活动领域,但它并不直接针对宗教活动的具体内容,而只是关注其活动的管理方面;同时它也不针对特殊宗教的特殊管理,而更多地关注各种宗教活动中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的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作者在从不同的角度对宗教管理学进行具体分类的基础上指出,宏观宗教管理和微观宗教管理是宗教管理学的两个基本领域。
此外,该书还指出,现代管理具有系统化、民主化、科学性、法治性、人本性、效率性等突出特征,这些特征也是现代管理工具切实发挥实效的重要保证。当今社会的宗教及其管理工作,正朝着多元化、世俗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宗教管理要实现现代化,也必须走系统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人本化和效率化的道路。
在具体的分析中,该书整体上将宗教管理分为划分为宏观宗教管理和微观宗教管理两个方面,分上下两篇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一)宏观宗教管理学
在上篇中,该书在对宏观宗教管理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宏观宗教管理的基本方法、组织机构、管理者、宗教政策以及宗教组织的社会治理、行为规范和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等章节,就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阐述。
该书指出,宏观宗教管理主要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权力机构对社会宗教组织与宗教活动的管理问题;其基本内容包括宏观宗教管理的组织机构、宏观宗教管理者、社会宗教政策与法律规章、宗教组织的社会质量、宗教组织的社会行为规范、宗教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管理等。作者指出,宏观宗教管理一般不涉及宗教组织具体的内部管理,而主要是从外部方面对宗教组织与宗教活动加以引导和规范,所以在其管理模式上,也主要倾向于政策、法律、法规等规范性的管理体系结构。
宏观宗教管理最重要的管理机构是政府的宗教管理部门,包括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等与宗教管理相关的各个机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宗教的行政管理。此外,各宗教协会也被赋予了对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重要的专业指导和监督职能,这也是社会宏观宗教管理的重要方面。
作者指出,宏观宗教管理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目的和意义:一是维护社会生活的整体秩序和公共利益;二是维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三是维护宗教组织的正当利益四是协调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五是协调宗教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宏观宗教管理具有宏观性、公共性、指导性、服务性、规范性、复杂性、敏感性等特点。此外,就当前我国宏观宗教管理存在的问题,该书也提出了三个主要方面一是管理规范与制度尚未完善;二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三是管理工作水乎尚待提高。
(二)微观宗教管理学
在下篇中,该书对微观宗教管理做了概念界定,并分别从宗教组织及其决策、计划、领导、协调以及教职人员与信教群众管理、宗教团体人员的奖励、教产管理、财务管理、活动管理、宗教宣传出版及宗教用品制作流通管理等章节,进行了系统阐述。
该书认为,微观宗教管理主要是研究作为具有独立管理职能的宗教组织的各种具体管理问题,即宗教组织的自我管理。内容包括宗教组织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人事、财务等各个方面。作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微观宗教管理学更具有一种完整的管理学的体系结构,从整个宗教组织的宏观管理问题到各种具体事务处理的微观管理的问题,从静态的组织机构、人事安排、资源配置等问题到动态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问题,都是微观宗教管理的考察对象。
作者指出,微观宗教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弘扬宗教精神,服务社会,造福大众。主要意义在于有利于宗教组织的活动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进行,有利于宗教组织各种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有利于宗教组织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当前微观宗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有:一是管理意识淡漠,管理知识不足二是管理制度尚未完善三是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四是管理过程缺乏严格的程序性约束;五是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科学水平不高。
三、《宗教管理学》的理论贡献及若干不足
(一)理论贡献
作为个人内在的精神追求与外在的信仰实践的统一体,宗教因为其自身的长期性、群众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生活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为宗教行为与活动是信徒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必然与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种种联系,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宗教事务是现代社会公共事务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宗教生活正常有序,就有助于整个社会生活的正常有序; 社会宗教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协调,整个社会也才能和谐健康发展。要使社会宗教生活正常有序、使宗教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关系协调,则离不开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只有科学、合理、有效的宗教事务管理,才能保障社会宗教活动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健康运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论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工作实践的角度,宗教事务管理问题都是现代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方面,“宗教管理学”作为系统化、学科化的理论构建,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从宗教事务管理的实践情况看,目前我们已经开始了法制化、规范化的探索和实践,并已取得了积极成果。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客观上要求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必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政府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在法制化、规范化道路上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尤其是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宗教立法工作,从1991年中央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并要求“加快宗教立法”以来,我国宗教立法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的颁布,更标志着我国宗教事务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供了法律依据。《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之后,政府宗教事务管理工作走上了政策指导与依法管理并行并重的轨道,并逐步努力向依法管理为主的方向迈进。“宗教管理学”的理论探讨及学科构建,主要是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角度探讨宗教事务管理问题,借助现代管理学的理念和方法管理宗教事务,而现代管理学除了借助法律手段之外,还有诸多自身的科学理念、方法途径和技术手段,因而从政府宗教事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宗教管理学”在社会宗教事务管理方面做了更加前沿的理论探讨。借用该书的概念,从宏观方面而言,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向来是政府部门进行社会治理的内容之一;从微观方面而言,宗教组织内部的管理也是宗教健康自身健康有序发展、与所在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宗教管理学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划分及对两个层面的宗教管理的系统分析,无疑对政府宗教事务管理和宗教组织自身建设均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作者指出,该书的宗旨,首先是对宗教管理所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使人们对宗教管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尤其是对其规律和特点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其次,就是要在把握宗教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当前我国宗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在具体的操作中,该书较好地结合了我国宗教的国情特色,熟练地结合管理学学科规范,对现行宗教政策和法规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充分吸收,并从管理学学科规范的角度进行了专业的阐述同,指出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此外,作为一门学科建设,宗教管理学的理论尝试和理论构建,必将繁荣宗教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进而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宗教事务管理的研究和探索之中,让更多的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宗教以及宗教事务管理,从而有助于形成既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又合理、有序、科学、规范地监督管理社会宗教事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不足之处
作为筚路蓝缕的新兴学科开创性著作,该书对宗教管理诸方面的系统梳理虽然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该书作者意识到,“宗教事务管理虽然也具有所有社会生活管理共同的性质和规律,但也具有它的特殊性,而且比之社会的其它领域,宗教管理所呈现的特殊性更为突出、更为明显。所以,要搞好宗教管理,就不能仅仅将一般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宗教领域就成了,还必须了解宗教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并按照这些规律和特点来开展管理工作。”但就笔者看来,该书在“将一般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宗教领域”方面相对比较成熟,但在“了解宗教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并按照这些规律和特点来开展管理工作”方面略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简单套用”之感,尤其是在宗教事务管理的一些概念和术语的把握和具体表述上,个别地方还不够准确,甚至显得比较生疏。
本书的另一个缺憾是,虽然力求充分结合中国宗教及宗教事务管理实际情况,但这种努力却造成对西方国家宗教事务管理经验的忽略。该书在构建“宗教管理学”学科体系的过程中,对西方国家的宗教事务管理以及宗教自身的管理等所涉甚少。事实上,与西方社会深厚的制度性宗教文化传统相比较,虽然中国社会的宗教文化传统有其自身特色,但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宗教与社会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均不如西方社会浓厚和密切,宗教自身的制度化发展也不如西方社会悠久和完善。换句话说,西方社会的宗教事务管理以及西方宗教的自我管理等方面,均有更加成熟、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更多地分析探讨西方国家、社会和宗教组织的宗教事务管理状况,总结他们的宗教管理经验和教训,既可以完善宗教管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更好地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宗教管理学理论。
四、对“宗教管理学”与宗教事务管理的若干思考
彼得·德鲁克说:“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学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起源于西方,从早期的古典管理学派到后来的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学派,已经历了百年左右的历史。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加速了政府和社会在职能和功能上的分化,在社会经济和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推力之下,原先的行政一体化结构被迅速打破,新的“市场——政府——社会”三元结构逐渐建立,从而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和拓展应用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丰厚的土壤;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恢复和发展起来的行政管理学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从而出现了由行政管理向更为宽泛的公共管理的转变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各项社会事务因为其“公共”性,也便有了管理和被管理的需要与必要。
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上古老而又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不仅具有长期性、群众性,而且还有特殊的复杂性。宗教自身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功能的体系,它不仅包括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等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的因素,还包括外在的组织制度以及行为活动。宗教信仰虽然是精神层面和个人内在的追求,但信仰者都是具有社会性的人,宗教组织都是公众生活中的社会实体,信仰的表达也表现为一种社会活动。可以说,在现实中,宗教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与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实体打交道,产生若干与宗教有关的社会事务,进而形成特殊的宗教事业。毫无疑问,宗教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不仅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正因为如此,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始终面临着一个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和管理以适应社会发展、如何被所在社会管理和规范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宗教自身的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机体的良性运转。就前一个方面而言,宗教自身的、内部的科学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就后一个方面而言,社会(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的合理有效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当今世界,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宗教的发展更加呈现多元化趋势,宗教的社会作用也表现得更加多元和复杂,宗教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日益上升,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对宗教事务管理提出了诸多挑战。虽然,由于社会历史因素和宗教自身特点的不同,各国在宗教事务的管理方式和模式上存在有差异,但毫无疑问,宗教事务管理是绝大多数国家和政府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问题。管理学是现代社会一门非常实用,因而也非常前沿和热门的学科,和谐有序的人类社会生活秩序离不开科学合理、实用高效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更加宽泛和现代意义上的“宗教管理学”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政府宗教工作部门而言,它无疑以一种更加明晰的视角为政府宗教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对于宗教学术研究而言,宗教管理学也将是一个全新的可供深入研究和开拓的领域;对于宗教界而言,“宗教管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也将为宗教团体和组织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有助于宗教朝着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与社会协调发展。退一步说,不论“宗教管理学”的学科构建是否能够成立,宗教事务管理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还需要政、教、学各界继续开展更加深入、系统的探索。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