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卓尼的古文化遗存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卓尼的古文化遗存

  卓尼境内留有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存,洮河冲刷而成的肥沃的冲积滩地,为卓尼境内的古人类先祖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条件,截至目前,卓尼境内先后发现的古文化遗存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和甘南土著文化等。仰韶文化在卓尼、临潭地区可以寻到半坡、庙底沟类型西进的线索和石下岭过渡类型风格的文化遗迹。这些遗迹和出土的文物充分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生产生活面貌。距今大约5000到4000年的马家窑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晚期,在临潭、卓尼等地出土的大量马家窑文化时期的两端缺口刀和少数穿孔以及石磨盘、石磨棒和臼杵,说明了原始农业在这一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出土的石杵数量之多,说明了当时农业在包括卓尼在内的洮河流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进入了锄耕阶段的耒耜农业。齐家文化属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根据碳十四测定,卓尼及周边地区齐家文化出土文物,其晚期文化基本上与夏王朝相当。生产工具主要以石器为主,出现了红铜器,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铜石并用时代“的一种文化。斯洼文化约与中原商周时期相当,寺洼文化早期主要分布在洮河流域中上游的河谷地带卓尼、临潭等地;后期逐渐进入渭水、泾河、西汉河流域。寺洼文化在洮河流域分布广泛,尤其集中于在临潭的石门乡、陈旗乡和卓尼的洮砚乡三个地方,寺洼文化的族属属于氐羌文化。继寺洼文化之后,在洮河流域中上游发现的两类新的文化类型,被称之为“甘南一号土著”和“甘南二号土著” 文化。 一号土著文化主要分布在甘南州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及洮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卓尼县阿子滩与临潭县古城乡之间接壤地带的牛头城遗址便是一例。甘南二号土著,主要分布在甘南州的农区和洮河中下游地区,在卓尼境内主要分布于洮砚乡、藏巴哇乡等东北部的农区,但境内尚未发现较为显著的二号土著文化。上述文化遗存表明了卓尼人类活动的悠久历史。

  卓尼境内史前考古文化遗址自洮河上游至东部洮河区依次有扎古录乡境内的甘塘遗址、柏地遗址、地令多遗址、录日岔台子遗址、牙路寺遗址;卡车乡境内的脑站台子遗址、阳坝遗址、录巴寺遗址;大族乡境内的多加遗址;柳林镇境内的冰角遗址;木耳乡境内的也儿遗址、寺古多遗址、俄吾多遗址;纳浪乡的温旗遗址、羊化遗址、朝勿遗址、纳浪寺坪遗址、朝勿大族坪遗址、石坡遗址、大板子遗址;洮砚乡境内的寺下川遗址、古录坪遗址、一支川遗址、纳儿遗址、哇儿沟遗址;藏巴哇境内的包舍口遗址、宗石遗址等约30个新旧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

  洮河两岸的原始墓葬分布很广,且以墓葬群的形式出现,遍及了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的遗址。这些墓葬的分布和卓尼境内史前古文化聚落分布相一致,同时也主要分布于洮河两岸的乡镇或村落。境内的墓葬群自洮河上游到东部洮河区主要有迭当什墓葬群(扎古录乡)、莱子村墓葬群(阿子滩乡)、录巴寺墓葬群(卡车乡)、温旗卢家坟、朝勿大族寺坪墓葬群(纳浪乡)以及洮砚乡境内的寺下川原始墓葬群、古路坪墓葬群、哇儿沟墓葬群、纳儿墓葬群和藏王墓等。这些墓葬的年代远的是齐家文化、寺洼文化时期的原始墓葬群,近则为汉、唐、清时期的墓葬。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