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惠安佛教文化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3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惠安佛教文化

  第一节 寺院庵堂

  第二节 僧 尼

  佛教组织活动

  二、传道宏法

  三、公益事业

  第一节 寺院庵堂回目录  据史书记载,惠安县最早的佛寺建筑为华林院,唐会昌年间(841~846年)废,天复三年(903年)复建。大中(847~859年)初,在县西南的报劬山建有报劬院,县西云峰山建有大中寺。咸通二年(861年),在县东净峰山建有净峰寺。文德元年(888年),在县南建有大福胜院。

  五代及宋,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极力崇奉以及泉州地区海舶无禁,佛教大盛。五代时据守泉州的留从效,先后在螺阳盘龙山下建寂光寺、县西北白岩山下建白岩寺。民间的僧、俗人在县东灵瑞山建有圆常寺,其附近还建有金相院;县北的后龙建有离相院;县城北郊建有平山寺。宋代,县城之西建有科山寺,县东涂寨建有葛山宫,县南洛阳建有灵应寺,县北涂岭建有虎岩寺、云门寺,等等。明嘉靖九年(1530年),邑人张岳修的县志记载宋初及元代,惠安建有佛寺53座。隆庆四年至万历二年(1570~1574年),惠安知县叶春及毁废寺庙510座。及至清代,寺观院庵又增加不少。民国时期,不少寺院改为小学学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僧尼或迁往他处,或还俗。1965年,全县有寺院庵堂145座。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寺院庵堂遭受严重破坏,如县城北郊的平山寺被夷为废墟,县城西郊的科山寺曾被作为养鸡场,城内南门的竹黎寺被用作种菇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部分寺院庵堂在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的资助下得以重建。至1984年,全县有寺院庵堂140座。分布如下:

  螺城镇:如是堂(县城西北街)、科山寺(县城西郊科山顶)、龙泉宫(县城西街)、白泉宫(县城南街)、竹黎寺(县城南街清海巷)、妙莲堂(县城东关街)。

  螺阳乡:养仁寺(工农村许塘自然村)。

  辋川乡:宝林寺(梧山村西林自然村)、街寺堂(辋川村下街)、蔗埔堂(钱埔村坪埔自然村)。

  涂寨乡:九峰寺(文峰村林前自然村)、明馨院(新亭村黄崎自然村)、岩峰寺(岩峰村)、葛山宫(庄内村)、安固亭(岩峰村东山自然村)。

  黄塘乡:一片瓦寺(南安村)。

  洛阳镇:古井亭(万安村)、真身庵(又称义波祠,在万安村)、明贞堂(上田村)、秀峰岩寺(梅岭村岭头自然村)。

  张坂乡:碧岩寺(玉埕村埕边自然村)、金莲堂(玉埕村埕边自然村)、白云寺(崇山村龟山头自然村)、浮山寺(浮山村)、白莲堂(上仑村)、白清堂(后曾村)。

  东园乡:高山岩寺(琅山村)、顶保寺(琅山村)、静安寺(秀涂村)、普莲堂(后港村大土庶自然村)、运山寺(秀涂村)、法化寺(秀涂村)、功德堂(阳光村)。

  崇武镇:晴霞寺(霞西村)、云峰庵(靖江村)、恒淡庵(靖江村)、靖修堂(靖江村)、靖海庵(靖江村)、海潮庵(潮洛村)、维西寺(龙西村)、庆丰堂(大岞村)、倚莲堂(莲西村)、门楼顶(海门村)、慈明堂(海门村)、门楼宫(海门村)。

  东岭乡:溪莲寺(埔尾村)、集峰寺(东山村)、龙安寺(前林村)、西棎宫(前林村)、护海宫(彭城村)、娘姑宫(东埭村)。

  山霞乡:慈心堂(埭透村)、慧心堂(青山村)、定心寺(东坑村)、九莲堂(鹰园村)、飞凤寺(后洋村)。

  净峰乡:灵山寺(城前村)、白莲寺(前炉村)、净峰寺(净南村山透自然村)。

  涂岭乡:虎岩寺(松园村顶虎岩自然村)、全心堂(下炉村)、宏普堂(松园村)、竺善堂(松园村)、佛文寺(秀溪村)、一善堂(白潼村)、尚元堂(前烧村)、下厝社(溪西村)。

  南埔乡:清德庵(肖厝村)、清慈庵(肖厝村)、真诚堂(肖厝村)、慈明堂(肖厝村)、如元堂(肖厝村)、天湖寺(天湖村)、香元庵(界山村)、善元堂(界山村)、青莲庵(鸠林村)、清心堂(鹅头村)、通元寺(鹅头村)、九峰寺(鹅头村)、兴元堂(河阳村)、善天堂(河阳村)、新元堂(河阳村)、尊元堂(河阳村)、龙兴堂(河阳村)、性元堂(陈张村)、进元堂(陈张村)、祖元堂(陈张村)、太元堂(陈张村)、清元堂(狮东村)、聚元堂(狮东村)、明元堂(狮东村)、养元堂(大前村)、法元堂(大前村)、志元堂(岭头村)、正心堂(岭头村)、回元堂(槐山村)、惠元堂(下朱村)、后天堂(东凉村)、金元堂(东凉村)、铁钉行(玉山村)、静元堂(玉山村)、电光寺(玉山村)、清兴庵(南埔村田厝自然村)、道德堂(南埔村田厝自然村)、积善堂(南埔村介路自然村)、尊天堂(南埔村介路自然村)、福元堂(南埔街)、得善堂(柯厝村)、慈诚堂(沙格村)、兴福寺(沙格村)、清芯堂(邱厝村)、金清庵(仑头村)、合意堂(施厝村)、清善庵(施厝村)、天竺庵(天竺村)、清元庵(天竺村)。

  山腰乡:养德堂(锦山村)、瓦厝庵(荷池村)、妙德堂(凤安村社塘自然村)、贞德堂(三朱村后山自然村)、明德堂(后张村)。

  后龙乡:清莲堂(涂坑村)、庆善堂(涂坑村)、竹头寺(涂坑村)、观莲洞(田里村)、静修堂(田里村)、香清庵(和星村)、善德堂(和星村)、意成堂(和星村)、祥云寺(郭厝村)、清明庵(郭厝村)、北头庵(郭厝村)、慈德堂(诚峰村)、慈云堂(诚平村)、一成堂(诚平村)、慈铭堂(后龙街)、成香堂(割山村)、香山庵(峰前村)、诚善堂(联岩村)、奎壁堂(奎壁村)。

  第二节 僧 尼回目录

  历代僧人均有在惠安驻锡,或在惠安修持成为高僧。唐时,僧清恽住持报劬院,大慧禅师住持云门寺。宋时,有三髻山下人释绍铣,住持潭州兴化寺,被荆湖一带的人称为古佛;释子崎,亦三髻山下人,后号为觉照大师;其高徒释道英,深谙禅理,为崇宁间(1102~1106年)名僧。释道询,净山下人,白沙真阳寺僧,赐号灵应大师。宋时还有高僧道渊,居于美女峰西,戒律清苦。常有白云覆盖其屋,故人称此山为白云岩。元时,有惠安人伯福,13岁出家于积善院,后为泉州开元寺知事,对开元寺、承天寺等寺庙的建设,多有贡献,被载入县志。

  明代,小平寺僧彻际,精通律法内典。其徒如幻,为清代高僧,通训典,工诗,与一些抗清的明遗臣来往甚密,坚持不与清统治者合作。其后又有曾炉寺住持僧圆珏,工诗善画,受到名士的尊重;科山寺住持僧佛然,善弈工诗,因曾百步成百韵,被称为捷才。

  近、现代以来,有高参上人、转岸和尚、法空禅师、贤慧禅师、广钦和尚,他们到台湾及南洋各地宏法;普亮法师,抗日战争期间在新加坡与筹赈会密切联系,招募技工回国服务,后被日本侵略军所害。

  惠安的佛教信徒,以僧尼及菜姑为主,菜姑占大部分。据1965年5月调查统计,全县寺院145座,常住僧尼菜姑580人,85%以上靠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维持生活。这些人中,25岁以下162人,26~40岁135人,41岁以上283人。崇武镇寺院16座,常住僧尼菜姑97人;南埔公社寺院37座,常住僧尼菜姑166人;后龙公社寺院16座,常住僧尼菜姑65人。据1984年12月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寺院140座,常住僧尼菜姑548人,其中僧19人,尼27人,菜姑502人。

  一、佛教组织活动

  惠安在清末即有佛教组织的记载。黄塘乡后郭村的岩峰寺,有石刻匾额“清光会众堂”,落款为“光绪丁酉(二十三年,1897年)端月(农历正月)吉日建”。

  民国时期,北京新青年佛教会在泉州成立佛教分会,惠安也有人参加。民国31年(1942年)农历二月下旬,高僧弘一法师第四次来惠讲经,惠安县长石有纪为弘一法师门徒,故于惠安成立佛教协会,假城内施植平后馆为会址,推先圆觉法师为会长。其后佛教协会由妙广法师住持,迁址于灵瑞山。1949年,因净法师接任会长。1951年土地改革,因净法师返俗,佛教协会停止活动。1958年7月,召开全县佛教界代表大会;8月,通过《惠安县佛教界爱国公约》。

  1989年1月24日,惠安县佛教徒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惠安县佛教协会章程,成立佛教协会,选举产生理事会,设会址于县城的如是堂。

  佛教组织活动回目录  惠安在清末即有佛教组织的记载。黄塘乡后郭村的岩峰寺,有石刻匾额“清光会众堂”,落款为“光绪丁酉(二十三年,1897年)端月(农历正月)吉日建”。

  民国时期,北京新青年佛教会在泉州成立佛教分会,惠安也有人参加。民国31年(1942年)农历二月下旬,高僧弘一法师第四次来惠讲经,惠安县长石有纪为弘一法师门徒,故于惠安成立佛教协会,假城内施植平后馆为会址,推先圆觉法师为会长。其后佛教协会由妙广法师住持,迁址于灵瑞山。1949年,因净法师接任会长。1951年土地改革,因净法师返俗,佛教协会停止活动。1958年7月,召开全县佛教界代表大会;8月,通过《惠安县佛教界爱国公约》。

  1989年1月24日,惠安县佛教徒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惠安县佛教协会章程,成立佛教协会,选举产生理事会,设会址于县城的如是堂。

  二、传道宏法回目录  惠安的僧众,一方面在境内宏法,另一方面云游海内外,传播佛法。同时,亦有外地高僧来境内传道宏法。

  宋代僧绍铣,住持潭州兴化寺。伯福,为泉州开元寺知事。清初如幻法师,依从漳州南山寺住持亘信长老,随侍历住泉州的招庆、承天、延福、芙蓉,福州的雪峰、庆城等佛寺。清康熙四年(1665年),应请延住南安雪峰寺。康熙七年(1668年)春,鸠集众施主拓建行将倾圮的雪峰寺。光绪十八年(1892年)冬,贤慧禅师全家12人往印度楞枷山学佛。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禅师到新加坡,住持双林寺。宣统二年(1910年),高参上人南渡印度尼西亚,嗣在印尼棉兰日里民礼镇元宫住持21年。宣统三年(1911年),转岸和尚南渡马六甲署理青亭寺务。民国元年,普亮法师到新加坡,民国6年,住持双林寺。民国7年,法空禅师南渡马来西亚,后任观音寺住持。民国8年,转岸和尚应邀住持南普陀兼为闽南佛学院监院。民国24年农历四月,弘一法师来净峰驻锡宏法,至十月底离去。此间,他曾到崇武讲法3天,到科山寺讲经,在净峰寺完成《行事钞记》和《戒疏记》的点校工作。是年农历十一月,又来惠安,先到科山寺讲经,又到许山头东堡、灵瑞山、后尾、胡乡、谢坝、县城如是堂、花斋堂等处讲经,证受皈依者数十人。民国25年,转岸和尚任厦门雪峰寺住持,后渡南洋,被推选为新加坡佛教施诊所名誉主席。民国27年3月,弘一法师第三次来惠安,到科山寺等处讲经宏法受徒。民国31年农历二月下旬,第四次来惠安,专在灵瑞山讲经。民国36年,广钦和尚到台湾,先在基隆极乐寺、灵泉寺、最胜寺寄锡,不久往台北芝山岩和法华寺。1955年,建承天禅寺,亲任住持。此间,除大力宣传佛法,还先后主持兴建、改建8座寺庙和雕刻1尊大石佛。

  三、公益事业回目录  惠安僧人参与地方公益事业尤以造桥为多。有宋一代,朝廷崇奉佛教,佛寺围海造田,多不要缴纳赋税,因而佛寺较为富有。宋时白沙寺住持道询,在漳泉一带修桥梁,为当时的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做出贡献。南宋开禧间(1205~1207年),道询率门徒拏舟运石,在今张坂乡浮山村建成獭窟屿桥。桥“七百七十间,直渡海门,凡五里许。”宝祐间(1253~1258年),在今辋川镇 峰崎村与许埭村的大路交界处,建成青龙桥。桥横跨于辋川溪上,现尚有残桥长35.8米,宽4.1米,4孔5墩。道询还募建晋江凤屿盘光桥,“一百六十间,长四百余丈,广一丈六尺。”道询一生修建桥梁200余座,还兴建白沙寺。根据他的道行和贡献,朝廷于景炎元年(1276年),敕赐他为“灵应大师”。

  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僧法助造马山桥(在今东园镇);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法助在大柘(今东园镇后港村)建大柘海迳桥,桥今已倾圮。

  僧人还积极资助兴办教育事业。80年代,新加坡僧人释晴晖除集资重建平山寺外,还捐建螺城镇西北街幼儿园。其后,佛教协会也常为境内救灾助残,兴办教育捐资。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