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探寻邺城时代的佛教文化遗存(9)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0日
来源:不详   作者:靳文华 崔彩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探寻邺城时代的佛教文化遗存(9)

  靳文华 崔彩平

  “儒、道、佛”三教和谐于一是娲皇宫的又一大看点

  在采访中,我们问了一个许多游客常常疑惑的问题:中皇山最初的建筑为石窟、刻经,显然是佛教建筑,但为什么现在却成了道教色彩鲜明的娲皇宫呢?马先生说,这是因为在北周灭掉北齐并实行“灭佛”后,佛教活动被取缔,冷落下来的这块宝地很快就被道教看上,于是很快就又成为道家的道场,虽然周武帝死后“灭佛”政策很快就改变了,但不久到了唐代,唐初李家皇帝虽不排斥佛教,但以自己与道家创始人李耳同宗的缘故,对道家更为亲近,于是道教在这块佛家开辟的宝地上就扎下根来。其实据当地一些碑文记载,早在佛教开建石窟前的汉文帝时,就“神庙三楹”,这也就是说,是儒家打了基础,佛家建了石窟、刻经,道家又在妥善保存佛家建筑的同时,按儒家世俗风格建筑了道家的宫殿,成为“儒、道、佛”三教合一的经典建筑。

  现在的娲皇宫大部分是明清时建筑,它充分利用了地形、山势,匠心独运。整体建筑紧凑、奇巧。每一组又各具神韵,自成一体。整体又与四组和谐统一。尤其是主体建筑娲皇阁,是三阁楼,坐东面西,天然独特,巧夺天工,悬空而立,背倚悬崖,用九条铁索将阁与崖壁所凿八个“拴马鼻”相系,若游客盈楼,铁索即伸展,绷如弓弦,楼体前倾,故又被世人称作“吊庙”、“活楼”,其构思极其奇巧,为建筑史上动静结合的杰作。登楼远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带,堪称“天造地设之境”。纵观娲皇阁,嵌于绝壁,面临深涧,远望似精美壮观的空中楼阁,具有独特的仙山阁楼的意境,令人心驰神往,遐想联翩。

  科学保护国宝刻不容缓

  在接受采访时,马先生最感忧心的是摩崖刻经自然消亡的速度之快,他说他来邯郸工作的几十年中,隔三差五都会到那些地方看看,但他明显感到刻经消亡的进程一年比一年快。固然,大自然规律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如信徒们期望的“字无飞灭,福地长存”,但近十几年来它们消亡的速度也确实太快了些。尤其是那些坐北朝南的刻经,雨水淋晒而致的损坏程度更甚。而这显然与环境污染有关,为此,几年前他曾专门进行了一次空气污染及酸雨对刻经影响的专题调研,但当时由于种种人所共知的原因,最终没法进行下去。他说,如今国家实行科学发展观,而刻经所在地也都正在实施产业转型,大气环境正在改变。但这毕竟是要一个过程,因而当务之急是要找到一种科学的办法,真正把国宝保护起来,阻断其快速消亡的进程。他告诉我们,我国已经召开过三次国际性的佛教刻经文化研讨会,与会的东亚各国学者每次都会来邯郸参观北齐刻经,也都认为这个问题确实是刻不容缓了,我们这一代一定要向下一代交一个圆满的答卷,上不负祖宗,下对得起子孙!

  原载《邯郸晚报》2007年6月23日第五版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