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大地众生 皆有佛性 佛教与环保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6日
来源:华人佛教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环保世纪。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危机,已开始威胁人类健康。一九九二年六月初由联合国主持的地球高峰会议,在巴西里约的热内卢举行,这个被视为“抢救地球”的会议,主要目标就是要达成保护植物、动物和自然资源的协议。

讲究环保,首重爱护地球,若地球能活得长久,我们的子子孙孙才能在地球上安居乐业。

佛教是一个很有环保意识的宗教,佛教主张不仅对人要有爱心,对山河大地也要爱护,所谓“大地众生,皆有佛性”、“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佛经里记载,有一位菩萨(睒子),他每丢一张纸,深怕污染了大地;每讲一句话,怕惊醒了大地;每走一步路,怕踩痛了大地。这其实就是一种环保的意识,值得全民学习。只是目前国内普遍不重视环保,以致有乱砍树木、乱丢垃圾、乱排污烟、乱倒废水等,造成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生态破坏等社会公害层出不穷,其实这也反映出国人公德心不够。像澳洲、纽西兰,这些国家几乎每条河流都是清澈见底,可见他们的环保工作做得很好。

环保工作不外注重山林、流水、生态等的保护,而环保工作做得最好的是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环保专家,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黄金铺地,七宝楼阁、七重栏楯,极尽庄严清净,不但没有空气污染、水源污染,也没有噪音、毒气、暴力、核能等公害,因此净土为人所向往。不过,净土的建立,应从人心开始,一般的环保是心外的,心中的清净才是最大的环保。因此我认为,提倡环保应先从心内做起,心内的环保做好,心外的环保才能完成。

佛陀倡导环保

佛法的环保思想,乃源于释迦牟尼佛对“缘起”思想的觉悟,认为世间万物的存在,都建立于缘起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中观学派的开创者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这是说明宇宙万物没有任何一个事物,能够独立存在,包括现象界的有情与无情,都是众缘和合所生,彼此相互依存的。如《业报差别经》说:“若有众生,于十恶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何等为十?一者、以其杀生业故,令诸外报大地咸卤,药草无力;二者、以其偷盗业故,感外霜雪、蝗虫毒害等,令世饥馑;三者、以其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四者、以其妄语业故,感诸外物皆悉臭秽。”据此可知,有情造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贪欲、瞋恚、邪见等十恶业,不但危害有情的身心世界,也危害器世间的国土世界。相反地,行十善业,则可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共业。因此,从人类与动植物的时空互动关系来看,不论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矿植物等,莫不息息相关,这就是所谓“同体与共生”的理念。因此,从缘起的观点来看地球的生态环境,有情的身心与器世间的影响,是关系密切的。

在《增一阿含经》中,佛陀开示世人,种植华果树木,得以使人清凉,功德也能日夜增长。《毘尼母经》卷五说:“若比丘为三宝种三种树:一者果树,二者花树,三者叶树,此但有福无过。”种树除了美化环境,也是佛门的修行之一。自古以来,寺院秉持佛陀遗训,植树种花,爱护大地。

为了保护环境,佛陀也不断地教诲佛弟子不得任意砍伐树木,如《毘尼母经》云:“有五种树不得斫:一、菩提树;二、神树;三、路中大树;四、尸陀林中树;五、尼拘陀树。”佛陀在过去世为鹿王时,曾为一鹿母舍身就义,感得国王划定动物保护区,禁止猎杀,这都是佛陀躬身实践环境保护的写照。

佛教对环保的具体实践

一般人认为佛教的思想较保守,只会教人念经、吃素,对社会没有贡献,更遑论有此先进的环保思想。其实早在世界各国尚未实践环保计画前,佛教早已领先实践环保工作。

僧侣对环保的贡献

自古佛教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有着深远的影响。佛门中历代的高僧大德,造树维护山林、整治河川、修桥铺路、珍惜资源,并于讲经说法时,劝导大众护生放生,提倡素食,培养大众惜福的观念,所以每位僧侣都可说是环保专家。“环保”这个名词,在古时候虽未曾有,但他们毕生所言所行,可以说都是在实践环保的工作。

如泗州开元寺的明远法师,为防治淮水与泗水的泛滥,种植树木松、杉、楠、桧等数万株,使泗州一带免除水患。

东都洛阳道遇法师,眼见黄河龙门天险时有水患,船舶航行于此,定遭翻船之危,乃伙同白居易,劝导两岸民众出钱出力,将此自古以来的险津,彻底予以消除。以上所举,乃是僧传所记载的高僧行谊,尚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禅僧、云水僧,到处游方,与大自然为伍,行于山路间,见山地行路之难,乃自持铁器,开辟山坡道路,让人有路可行,默默实践利他的菩萨行。

一九九二年三月四日(农历二月一日),佛光山为提倡环保,在一年一度的信徒香会中,特别举办“佛光山信徒身心环保净化法会”,其目的在让大家共同响应身心环保净化运动,从内心的清净,影响心外世界的净化。在此身心环保净化活动中,更提出力行身心环保的十二大德目:

口中轻声不制造噪音。 地上清洁不乱丢垃圾。

手里禁烟不污染空气。 身心尊敬不行动粗暴。

行动礼让不侵犯他人。 面上微笑不出现凶相。

口中软语不出现恶言。 大家守法不要求特权。

人人守纪不违犯纲常。 开支节俭不任意浪费。

生活踏实不空荡虚浮。 凡事善心不孳生歹意。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与教育部、行政院环保署、农委会、台湾省林务局、《中国时报》、财团法人寿山文化基金会、自然生态保育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种两百万棵树救大高雄水源及废纸回收”运动。以种两百万棵树,直接救水源;而废纸回收可以减少砍树量,则是救大树,间接救水源。

极乐净土与环保思想

在佛教中,最有名的环保专家,当属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其因地修菩萨行时,以其清净识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清净之行,发下四十八大愿,历经久远时日,建造完成今日的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建设是黄金铺地、七宝楼阁、八功德水,房屋、树木、花草、公共设施都非常美好。净土中只有公益没有公害,只有美好没有脏乱,更没有黑烟废气、喧嚣噪音、污染,气候清爽宜人,水则是含有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息、养根等八种特质的八功德水。在极乐净土的人民,都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人人身心健全,寿命无量,三业清净,无有三毒,更不会有人随便砍伐林木,放眼皆是绿树、红花、青草。所以,阿弥陀佛可说是身心世间及器世间的环保专家。其他像药师琉璃光如来的琉璃净土和弥勒佛的兜率净土等,也都是理想中的环保世界,净土世界实在是我们规划人间净土的典范。

佛教对环保的看法

当前环保的问题有内在的心灵环保及外在的生态环保,心灵环保要靠大家净化自己的贪、瞋、痴三毒;生态的环保,比方自然界的保育、空气的净化、水源的清洁、噪音的防止、垃圾的处理及辐射的防止等,则须靠大众的力量共同来维护。佛教在此方面,主张如下:

护生

佛教的不杀生戒就是护生思想,如《梵网经》菩萨戒云:“若佛子以慈悲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施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此禁杀的戒律,即是尊重有情生命的思想。在消极方面是不杀生,在积极方面则是放生,进而营救一切有情的生命。对畜生非但不杀,在世人杀害畜生时救护牠,解除牠们的苦恼,使牠们安全无惧。所以佛教的戒律思想,对动物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慈悲救济观念。现代的人,不论是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或海里的生物,无一不食,恣逞口腹之欲,任意杀生,不但增加内在心灵的污染,也影响到外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增加暴戾之气。因此,为了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应当提倡护生。过去的祖师大德因慈及六道众生,尤其是畜生道,感得与虎豹共处而无阻扰,如隋代慧日道场的慧越法师,于群兽前来时,为其说法,老虎的凶性不但不发,更以法师的双膝为枕,时人传为美谈。新罗慈藏法师,日常以慈救为先,隐居山林,绝粮数日,感得异鸟衔果供养。《杂宝藏经》载,一位即将命终的沙弥因为抢救落水的蚂蚁而得延长寿命。这种种的例证无非启示后人护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化暴戾为祥和的利器。

护生就是保护自然生态,不单是动物的保护,就连一株草、一棵树,都必须加以培植、爱护,因为他们对空气的净化和水源的保护,都有不可忽视的功用。因此,我们也要爱护生长在大地的树木花草,使能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大树成荫,让大众共同享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护生不只限于动物与植物,大至山河大地,小至日常生活的用品,无一不是我们爱护的对象。如一张桌子、一条毛巾,本可使用十年,由于我们不知加以爱惜,只用了五年,这就是“杀生”。

惜福

资源回收

日常生活中,随手一揉,都是在浪费大地资源,在不可避免的消耗下,积极配合“废纸回收”,让可用的资源再生,是一件功德的事。根据统计:种一棵树要花十年的时间,砍一棵树却只要几分钟;婴儿从出生到二岁,所用的纸尿布,必须要用掉二十棵树;每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少砍长八公尺,直径十四公分的原木二十棵,若能以再生纸代替模造纸,每月可以少砍约四十万棵原木。因此,回收废纸制成再生纸,以循环利用,除可减少砍树量,亦可间接救水源。

废纸的回收,其分类方式是:

白纸类:如笔记书写纸、电脑报表纸、白信封、便条纸等回收后,可再生成文化用纸或厕卫用纸。

混合纸类:如杂志、书籍、影印纸、再生纸等回收后,可再生成文化用纸或纸板。

报纸类:如报纸、电话簿等回收后,可再生成新闻纸或纸板。

牛皮纸类:如牛皮纸袋、纸盒等回收后,可再生成工业用纸。

不适合回收的禁忌品有:

纸制品,如复写纸、蜡纸、沾有油渍之纸、合成纸、利乐包等。

非纸类物品,如塑胶制品、金属及玻璃瓶等。

一个人要靠什么生活?不外是福报,福报如我们银行的存款,必须要有积存才能支出,而回收废纸就是修福的最具体行动。

常有信众夸我很聪明,我的聪明则是从“惜字纸”而来。记得在丛林受教时,一张纸不仅两面都会利用,连字里行间的空白处也会挤上几个字,有时还会用色笔在纸上再写上一遍,除非到真没有办法分辨时,才会不舍的丢弃,我确信是因积了此福报才开智慧变聪明的。所以说,惜福即可从现在开始——回收废纸。

又资源回收的项目有多种,除了废纸之外,铝罐、宝特瓶、玻璃瓶等也可回收加以利用。资源回收、垃圾分类,表面上看起来是个人的行为,但参与的人数若多起来,则会在群众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的支持力量,实践环保,不但可将所学的佛法落实于生活实践中,并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故为维护自然资源,资源回收的触角应多方面的延伸。

防制污染

科技突飞猛进,地球环境的污染也与日俱增,为了拯救地球,我们必须减低污染,如避免使用容易造成污染的产品,如塑胶袋、宝丽龙和含铅的汽油等,其中尤以塑胶造成的公害最大。塑胶本身是一种化学合成物,使用时即潜藏危机,用来装盛食物,在高温时,聚合剂的析出,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导致肝癌和昏睡等病症;在使用过后,因其非大自然的一份子,无法自然分解、腐化,以火焚烧,还会产生致癌的氯化氢毒,用土掩埋则万年不腐。因此,有识之士选用家庭器具用品时,应当少用塑胶制品,尽量选用可回收材料的制品。

日常生活加强环保的观念很重要,例如:

吃的、用的适度即可,多买不用便成垃圾。

把车子保养好,不让它冒黑烟。

少用免洗餐具。

洗澡不淋浴,采盆浴。

不随手乱扔东西,减少制造垃圾。

家中照明设备改换成瓦特数低的灯泡。

调高冷暖气的自动开启温度。

回收看过的报纸及机油。

买菜或买杂货时,带自己的背袋或购物袋。

检查车胎,充气不足的车胎容易坏又耗油。

选择耐用又省油的放射状轮胎。

开车时,尽量少开冷气。汽车冷气是大气层里氯氟碳化合物( CFC)的来源之一。

多购可以回收材料制成的器材和文具。

喝饮料时,多用瓷杯,少用纸杯。

惜福的方法很多,今归纳为四点:

只字必惜,贵之根也。 粒米必珍,富之源也。

片言必谨,福之基也。 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净化人心

《维摩经.佛国品》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是说国土的清净,主要取决于心的清净。因此,“环保”,除了注重地球上的环保工作外,内心的环保净化更为重要。平常贪欲、瞋恨、嫉妒、邪见等盘踞我们的内心,污浊了我们的心灵,所以我们要把心内的贪欲心改成喜舍心、瞋恨心改成慈悲心、嫉妒心改成包容心、怀恨心改成尊重心,只要我们能将内心的恶念一改,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件立刻就不一样了。

心灵的环保要如何做?就是“只要心中有佛”。心中有佛,眼睛看到的都是佛的世界;心中有佛,听到的都是佛的声音;心中有佛,说的话都是佛的语言;心中有佛,所做的都是慈悲的事情。所以,我们虽然生长在这污浊的娑婆世界,只要懂得心灵环保,也能成为一朵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莲花。

地球上有河流、大海、森林、高山、动物等。人体的血脉如河流,川流不息,不断运送养分;肾如大海,不停发挥新陈代谢的功能;肺如森林,吸取氧气,吐出二氧化碳;骨如高山,支撑身体的挺立;细胞如动物,不断地活跃运动着。身体亦如一座村庄,住有眼、耳、鼻、舌、身、心。心能主宰五根的活动,心能安住,身才能安宁,所以我们要“把心找回来”,重视心灵环保的净化。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